约翰杜威课程学习.pptx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7200799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2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约翰杜威课程学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约翰杜威课程学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约翰杜威课程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约翰杜威课程学习.pptx(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约翰杜威约翰杜威(d wi)第一页,共35页。n n生平及理论生平及理论生平及理论生平及理论(l(l ln)ln)基础基础基础基础n n教育的双中心说教育的双中心说教育的双中心说教育的双中心说n n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本质n n论学校论学校论学校论学校n n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理论(l(l ln)ln)n n道德教育理论道德教育理论道德教育理论道德教育理论(l(l ln)ln)n n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n n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2、第1页/共35页第二页,共35页。生平生平(shngpng)及理论基础及理论基础一、生平及教育代表作一、生平及教育代表作 (一)生平(一)生平 1859 1859年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一个小商年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一个小商之家之家 20 20岁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岁毕业于佛蒙特大学(dxu)(dxu)1882 1882年进入霍普金斯大学年进入霍普金斯大学(dxu)(dxu)研究哲学与研究哲学与教育教育 1884 1884年获博士学位年获博士学位 1894 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年任芝加哥大学(dxu)(dxu)哲学、心理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系主任教育学系系主任 1896 1896年创

3、办芝加哥大学年创办芝加哥大学(dxu)(dxu)实验学校(杜实验学校(杜威学校)威学校)1904 1904年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年后在哥伦比亚大学(dxu)(dxu)任教任教 1919 191919211921年(年(60606262岁)在华讲学岁)在华讲学第2页/共35页第三页,共35页。1952195219521952年年年年 因肺炎去世因肺炎去世因肺炎去世因肺炎去世曾担任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会长、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曾担任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会长、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曾担任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会长、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曾担任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会长、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心理学会会长心

4、理学会会长心理学会会长心理学会会长美国南卡邦戴尔大学建有杜威研究中心美国南卡邦戴尔大学建有杜威研究中心美国南卡邦戴尔大学建有杜威研究中心美国南卡邦戴尔大学建有杜威研究中心(zhngxn)(zhngxn)(zhngxn)(zhngxn),出版了,出版了,出版了,出版了40404040卷的杜威全集卷的杜威全集卷的杜威全集卷的杜威全集第3页/共35页第四页,共35页。(二)教育(二)教育(jioy)代表作代表作哲学之改造、哲学之改造、哲学之改造、哲学之改造、自由与文化、自由与文化、自由与文化、自由与文化、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民主与教育民主与教育民主与教育民主与教育(Democra

5、cyandEducation)(DemocracyandEducation)(或译为(或译为(或译为(或译为民本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明日、我的教育信条、明日、我的教育信条、明日、我的教育信条、明日之学校、儿童与教材、追求确定性之学校、儿童与教材、追求确定性之学校、儿童与教材、追求确定性之学校、儿童与教材、追求确定性(TheQuestforCertainty,1929TheQuestforCertainty,1929)、心理学、批)、心理学、批)、心理学、批)、心理学、批判判判判(p pn)(p pn)的理论学理论、学校与社会、经的理论学理论、学

6、校与社会、经的理论学理论、学校与社会、经的理论学理论、学校与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验和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验和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验和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人类的问题。人类的问题。人类的问题。人类的问题。第4页/共35页第五页,共35页。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实用主义哲学(一)实用主义哲学(zhxu)(zhxu)其核心概念是其核心概念是“效用效用”。实用主义首先由皮尔斯(实用主义首先由皮尔斯(C.Peirce,C.Peirce,1839 1914)1839 1914)提出,后由詹姆斯提出,后由詹姆斯(W.James,1

7、842 1910)(W.James,1842 1910)予以发展,最予以发展,最后由杜威集其大成,并运用于教育。后由杜威集其大成,并运用于教育。实用主义表现在真理论上为实用主义表现在真理论上为“工具主工具主义义”,认为哲学,认为哲学(zhxu)(zhxu)是人用以辨是人用以辨别方向,适应环境和整理世界秩序的别方向,适应环境和整理世界秩序的工具。工具。第5页/共35页第六页,共35页。实用主义表现在认识论上则为主观实用主义表现在认识论上则为主观(zhgun)经验论,经验论,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表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表 现为现为“行动和遭遇之间的密切联系行动和遭遇之间的

8、密切联系”“行动行动 处于观念的核心处于观念的核心”杜威声称:杜威声称:“在我的教育著作的背后,存在在我的教育著作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思想,这就是颇为抽象的知和行的关着一个思想,这就是颇为抽象的知和行的关系系”第6页/共35页第七页,共35页。(二)心理学理论(二)心理学理论(lln)(lln)1.1.机能机能(jnng)(jnng)心理学心理学 由詹姆斯与杜威创立,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的机能由詹姆斯与杜威创立,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的机能(jnng)(jnng)或功用,或功用,认为认知和行为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或工具,强调心理、意识是认为认知和行为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或工具,强调心理、意识是有机体适

9、应环境的产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产物第7页/共35页第八页,共35页。2.2.生物生物生物生物(shngw)(shngw)化本能论心理学化本能论心理学化本能论心理学化本能论心理学n n认为儿童的心理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天生心理机能不断展开、生长及与认为儿童的心理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天生心理机能不断展开、生长及与认为儿童的心理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天生心理机能不断展开、生长及与认为儿童的心理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天生心理机能不断展开、生长及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过程。周围环境协调的过程。周围环境协调的过程。周围环境协调的过程。n n提出提出提出提出(t ch)(t ch)儿童出生即具有各种本能,儿童出

10、生即具有各种本能,儿童出生即具有各种本能,儿童出生即具有各种本能,“基本本能基本本能基本本能基本本能”的确立与生长是的确立与生长是的确立与生长是的确立与生长是“教教教教育的天国育的天国育的天国育的天国”。此类观点又被称为生物化本能论心理学。此类观点又被称为生物化本能论心理学。此类观点又被称为生物化本能论心理学。此类观点又被称为生物化本能论心理学 n n人与生具有语言社交、制作、探究、艺术的本能(或称兴趣、冲动)人与生具有语言社交、制作、探究、艺术的本能(或称兴趣、冲动)人与生具有语言社交、制作、探究、艺术的本能(或称兴趣、冲动)人与生具有语言社交、制作、探究、艺术的本能(或称兴趣、冲动)(按:

11、按:按:按:福氏提到的儿童本能是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福氏提到的儿童本能是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福氏提到的儿童本能是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福氏提到的儿童本能是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第8页/共35页第九页,共35页。(三)社会学理论三)社会学理论(lln)(lln)1.1.人性论人性论 认为要使社会进步,只需采用发展人性,认为要使社会进步,只需采用发展人性,激发智慧的方法激发智慧的方法2.2.庸俗进化论庸俗进化论 只承认逐渐的进化、量变,而否认质变只承认逐渐的进化、量变,而否认质变3.3.民主主义民主主义 即指即指“民治、民有、民享民治、民有、民享”的社会的社会,“,“不仅是不仅是一种政

12、府的形式,首先是一种共同交流经一种政府的形式,首先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验的方式”,要,要“打破阶级、种族和国家之打破阶级、种族和国家之间的屏障间的屏障”,“共同参与的事业的范围扩大共同参与的事业的范围扩大(kud)(kud),和个人各种能力的自由发展,是,和个人各种能力的自由发展,是民主主义的特征民主主义的特征”第9页/共35页第十页,共35页。(四)思想四)思想(sxing)(sxing)渊源渊源1.西方西方(xfng)历史上重视儿童,以儿童为本历史上重视儿童,以儿童为本位、内发论的思想位、内发论的思想2.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及其他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及其他杜威吸取了前人的一切重要思想遗产,

13、并结杜威吸取了前人的一切重要思想遗产,并结合现代科学新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的讨论,合现代科学新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的讨论,熔古今于一炉。批判性、综合性为其理论熔古今于一炉。批判性、综合性为其理论重要特色重要特色第10页/共35页第十一页,共35页。教育教育(jioy)的双中心的双中心说说 一、儿童中心说 杜威于1899年在学校与社会中首先提出(t ch)了“传统教育”的概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并针对时弊,对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将其特点归纳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并以新的“三中心”(儿童中心、作业中心、活动中心)来对抗之,某些言辞激烈,震聋发聩作业(occupations)一般

14、是指模仿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职业性活动 第11页/共35页第十二页,共35页。二、社会二、社会二、社会二、社会(shhu)(shhu)中心说中心说中心说中心说杜威强调杜威强调(qing dio)教育过程由社会学与心教育过程由社会学与心理学两个方面组成。并认为他所开办的实验理学两个方面组成。并认为他所开办的实验学校是把学校是把“教育的社会方面放在第一位教育的社会方面放在第一位”。儿童中心说与社会中心说的关系儿童中心说与社会中心说的关系 前者是就心前者是就心理的因素,也即就方法论来说的;后者是就理的因素,也即就方法论来说的;后者是就社会的因素,亦即就道德教育的目的而言的。社会的因素,亦即就道德教育的目

15、的而言的。二者相辅相成二者相辅相成第12页/共35页第十三页,共35页。论教育论教育(jioy)(jioy)的本质的本质(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jioy)(jioy))“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经验的改造(gizo)”(gizo)”三个命题的关系及杜威本质论的特点三个命题的关系及杜威本质论的特点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主要特点杜威教育本质论的主要特点第13页/共35页第十四页,共35页。一、教育一、教育(jioy)即生长即生长 生长是机体与环境(内在生长是机体与环境(内在生长是机体与环境(内在生长是机体与环境(内在(nizi)(nizi)因素与外在因素

16、)因素与外在因素)因素与外在因素)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目标是未来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目标是未来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目标是未来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目标是未来生长体现为身体、知识、能力和道德等方面生长体现为身体、知识、能力和道德等方面生长体现为身体、知识、能力和道德等方面生长体现为身体、知识、能力和道德等方面释义释义释义释义即教育必须从儿童固有的本能、兴趣(包括社交、制即教育必须从儿童固有的本能、兴趣(包括社交、制即教育必须从儿童固有的本能、兴趣(包括社交、制即教育必须从儿童固有的本能、兴趣(包括社交、制作、探究、艺术的本能)出发,通过动态过程,促成作、探究、艺术的本能)出

17、发,通过动态过程,促成作、探究、艺术的本能)出发,通过动态过程,促成作、探究、艺术的本能)出发,通过动态过程,促成本能兴趣及身心的继续生长发展,并引导形成各种习本能兴趣及身心的继续生长发展,并引导形成各种习本能兴趣及身心的继续生长发展,并引导形成各种习本能兴趣及身心的继续生长发展,并引导形成各种习惯惯惯惯第14页/共35页第十五页,共35页。要点杜威的生长论要求重视儿童,使一切教育教学(jio xu)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兴趣针对性传统教育不注重儿童需要及兴趣的弊病 第15页/共35页第十六页,共35页。二、教育二、教育(jioy)即生活即生活 n n生活与经验是同义词,包含生活与经验是同义

18、词,包含(bohn)个人与种族全部经验个人与种族全部经验n n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与生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与生长,就是生活长,就是生活n n生活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活动,生活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活动,既包括机体,也包括环境;既既包括机体,也包括环境;既包括个人生活,也包括社会生包括个人生活,也包括社会生活(此处主要指的是社会生活)活(此处主要指的是社会生活)n n儿童本能生长、经验改造的过儿童本能生长、经验改造的过程表现为社会性的活动就是生程表现为社会性的活动就是生活活第16页/共35页第十七页,共35页。释义杜威认为(rnwi),教育不应是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学校应具有社会生活的

19、特点,学校中的课程不应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的生长及现在的生活经验,教学应从儿童现在的直接经验开始针对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弊病第17页/共35页第十八页,共35页。三、三、教育教育(jioy)即经验的改造即经验的改造经验是主客体的统一,是有机体与环境经验是主客体的统一,是有机体与环境经验是主客体的统一,是有机体与环境经验是主客体的统一,是有机体与环境(hunjng)(hunjng)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动、操作的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动、操作的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动、操作的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动、操作的结果果果果杜威经验论两原则杜威经验论两原则杜威经验论两原则杜威经验论两原

20、则(1 1)交互作用原则)交互作用原则)交互作用原则)交互作用原则(2 2)连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经验改造的意义经验改造的意义经验改造的意义经验改造的意义(1)(1)使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使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使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使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2)“(2)“增加指导或控制后来经验的能力增加指导或控制后来经验的能力增加指导或控制后来经验的能力增加指导或控制后来经验的能力”第18页/共35页第十九页,共35页。释义释义教育过程即通过活动,使儿童主观经验不断教育过程即通过活动,使儿童主观经验不断(bdun)(bdun)得到得到改组改造的过程

21、;这种改造既包括对机体内在因素的改造改组改造的过程;这种改造既包括对机体内在因素的改造反映在教育上,主要是塑造或形成儿童的新经验(即反映在教育上,主要是塑造或形成儿童的新经验(即新的知识、能力、品德、态度等精神因素);也包括对外新的知识、能力、品德、态度等精神因素);也包括对外部条件(环境)的改造部条件(环境)的改造第19页/共35页第二十页,共35页。三个命题三个命题(mng t)(mng t)的关系及杜威本的关系及杜威本质论质论 的特点的特点n n上述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其中上述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其中“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与与“教育即经教育即经验的改造验的改造”分别从心理学和哲分别从心理学

22、和哲学立论,构成杜威教育理论的学立论,构成杜威教育理论的两大支柱两大支柱n n所要论证(或体现)的乃是所要论证(或体现)的乃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后者乃杜威教育思想的实,后者乃杜威教育思想的实质质(shzh)、核心所在、核心所在第20页/共35页第二十一页,共35页。杜威杜威杜威杜威(d wi)(d wi)教育本质论的主要特点教育本质论的主要特点教育本质论的主要特点教育本质论的主要特点1.属于属于(shy)主客体相互作用论主客体相互作用论2.既重视主体,又重视客体既重视主体,又重视客体3.既重视内因(儿童身心特征),又重视外既重视内因(儿童身心特征),又重视外因

23、(社会需要及社会特征)因(社会需要及社会特征)第21页/共35页第二十二页,共35页。论学校论学校(xuxio)(xuxio)一、学校的特点及作用(zuyng)成年人控制儿童教育的惟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学校的特点及功能:(1)是简化的社会环境(2)是净化的社会环境(3)是平衡、可发挥协调同化作用(zuyng)的社会环境第22页/共35页第二十三页,共35页。二、学校二、学校(xuxio)即社会的意义即社会的意义有助于消除学校与社会生活有助于消除学校与社会生活(shnghu)的隔的隔离离有助于更好和更生动地塑造儿童的心灵有助于更好和更生动地塑造儿童的心灵有助于儿童成

24、为社会的有能力及有用的成员有助于儿童成为社会的有能力及有用的成员有助于社会的改革与进步有助于社会的改革与进步 第23页/共35页第二十四页,共35页。教学教学(jio xu)理论理论一、课程与教材一、课程与教材课程论以教材心理化和经验不断改造为课程论以教材心理化和经验不断改造为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问题为中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心的课程体系儿童已有的经验是教育过程的起点,各儿童已有的经验是教育过程的起点,各门学科包含的事实、真理是终点,二门学科包含的事实、真理是终点,二者构成教学者构成教学教师指导教学时应使教材变成儿童经验教师指导教学时应使教材变成儿童经验的一部分,通过

25、经验改造,最终达到的一部分,通过经验改造,最终达到掌握各们学科真理的目的掌握各们学科真理的目的试图以作业为媒介,将儿童引入正式课试图以作业为媒介,将儿童引入正式课程程主张学校改革课程体系,将职业主张学校改革课程体系,将职业(zhy)(zhy)课程与普通课程结合起来课程与普通课程结合起来第24页/共35页第二十五页,共35页。二、教学二、教学二、教学二、教学(jio xu)(jio xu)方法论原则:方法论原则:方法论原则:方法论原则:“从做中学从做中学从做中学从做中学”(Learning”(Learning by Doing)by Doing)“从做中学从做中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产生的时代背景针

26、对性:传统教育的针对性:传统教育的“三中心三中心”理论基础:经验论、本能论理论基础:经验论、本能论特点特点:注重注重(zhzhng)活动与经验的获取;活动与经验的获取;取消分科、班级授课、考试制度;教师成为取消分科、班级授课、考试制度;教师成为指导者、引导者指导者、引导者第25页/共35页第二十六页,共35页。三、思维步骤与教学三、思维步骤与教学(jio xu)阶段阶段思维的开头是迷惑纷乱的情境,结果思维的开头是迷惑纷乱的情境,结果思维的开头是迷惑纷乱的情境,结果思维的开头是迷惑纷乱的情境,结果(ji gu(ji gu)是是是是澄清解决的情境,思维即在两端间进行澄清解决的情境,思维即在两端间进

27、行澄清解决的情境,思维即在两端间进行澄清解决的情境,思维即在两端间进行1.1.思维五步骤思维五步骤思维五步骤思维五步骤疑难的情景疑难的情景疑难的情景疑难的情景(暗示)暗示)暗示)暗示)确定疑难究竟在何处(问题)确定疑难究竟在何处(问题)确定疑难究竟在何处(问题)确定疑难究竟在何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假设)推断那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推理)推断那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推理)推断那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推理)推断那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推理)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

28、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验证)第26页/共35页第二十七页,共35页。2.2.教学教学(jio xu)(jio xu)阶段阶段n n学习者有一种学习者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经验的真实情境”(”(暗示暗示)n n在情境中产生促使儿童学习的的真实问题在情境中产生促使儿童学习的的真实问题(问题问题)n n从资料的占有和必须的观察中产生对解决疑从资料的占有和必须的观察中产生对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考和假设难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假设假设)n n学习者自己负责学习者自己负责(fz)(fz)逐步展开他所设想的逐步展开他所设想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推理推理)n n将设想付诸实施,并检验其有效性将

29、设想付诸实施,并检验其有效性(验证验证)第27页/共35页第二十八页,共35页。道德教育道德教育(do d jio(do d jio y)y)理论理论1.1.1.1.重重重重视视视视道道道道德德德德,认认认认为为为为道道道道德德德德是是是是民民民民主主主主社社社社会会会会最最最最基基基基本本本本的的的的,最最最最可可可可贵贵贵贵的柱石的柱石的柱石的柱石2.2.2.2.否认一般的、永恒的、普遍的、超验的道德观否认一般的、永恒的、普遍的、超验的道德观否认一般的、永恒的、普遍的、超验的道德观否认一般的、永恒的、普遍的、超验的道德观 3.3.3.3.将将将将“关关关关于于于于道道道道德德德德的的的的观

30、观观观念念念念”(ideas”(ideas”(ideas”(ideas about about about about morality)morality)morality)morality)与与与与“道道道道德德德德的的的的观观观观念念念念”(moral”(moral”(moral”(moral ideas)ideas)ideas)ideas)区区区区别别别别开开开开来来来来。前前前前者者者者是是是是以以以以记记记记诵诵诵诵文文文文字字字字的的的的方方方方式式式式传传传传授授授授的的的的观观观观念念念念,影影影影响响响响微微微微弱弱弱弱;后后后后者者者者则则则则是是是是在在在在社社社社会会会

31、会活活活活动动动动中中中中形形形形成成成成的的的的,足足足足能能能能影影影影响响响响行行行行为为为为,是是是是形形形形成成成成道道道道德德德德的的的的主主主主要途径要途径要途径要途径4.4.4.4.道道道道德德德德教教教教育育育育(do(do(do(do d d d d jio jio jio jio y)y)y)y)的的的的主主主主要要要要任任任任务务务务:协协协协调调调调个个个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5.5.5.5.儿童与生具有利他的自然欲求,教育者要因势利导儿童与生具有利他的自然欲求,教育者要因势利导儿童与生具有利他的自然欲求,教育者要因势利导儿童与生具

32、有利他的自然欲求,教育者要因势利导第28页/共35页第二十九页,共35页。6.6.6.6.主主主主张张张张将将将将学学学学校校校校布布布布置置置置成成成成活活活活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的的的的社社社社会会会会环环环环境境境境,令令令令儿儿儿儿童童童童生生生生活活活活在在在在必必必必须须须须由由由由自自自自己己己己作作作作出出出出道道道道德德德德选选选选择择择择的的的的具具具具体体体体情情情情境境境境中中中中,从从从从而理解人与人相处之道,形成善良的习惯和态度而理解人与人相处之道,形成善良的习惯和态度而理解人与人相处之道,形成善良的习惯和态度而理解人与人相处之道,形成善良的习惯和态度7.7.7.7.形

33、形形形成成成成儿儿儿儿童童童童品品品品格格格格的的的的源源源源泉泉泉泉除除除除了了了了社社社社会会会会生生生生活活活活外外外外,还还还还有有有有方方方方法法法法和和和和教教教教材材材材。在在在在方方方方法法法法方方方方面面面面主主主主要要要要应应应应抓抓抓抓住住住住儿儿儿儿童童童童的的的的情情情情感感感感反反反反映映映映,培培培培养养养养儿儿儿儿童童童童爱爱爱爱善善善善的的的的精精精精神神神神。在在在在教教教教材材材材方方方方面面面面,“知知知知道道道道如如如如何何何何把把把把表表表表现现现现道道道道德德德德价价价价值值值值的的的的社社社社会会会会标标标标准准准准(biozhn)(biozhn

34、)(biozhn)(biozhn)加加加加到到到到学学学学校校校校所用的教材上所用的教材上所用的教材上所用的教材上”,亦属重要,亦属重要,亦属重要,亦属重要 第29页/共35页第三十页,共35页。杜威教育杜威教育(jioy)思想的思想的特点及评价特点及评价一、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tdin)1.具有独创的理论基础及完整的体系2.反对各种二元对立,具有综合性、批判性3.力图使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4.针对时弊,谴责了传统教育的弊病,高度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5.凿通了教育与生活的隧道,架设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第30页/共35页第三十一页,共35页。二、评价二、评价(pngji)1

35、.1.1.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20202020世纪前后美国世纪前后美国世纪前后美国世纪前后美国政治政治政治政治(zhngzh)(zhngzh)(zhngzh)(zhngzh)、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在于、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在于、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在于、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病,加强教育与生活及社会的联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病,加强教育与生活及社会的联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病,加强教育与生活及社会的联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病,加强教育与生活及社会的联系,培养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

36、个性化与社系,培养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个性化与社系,培养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个性化与社系,培养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个性化与社会化结合,具有一技之长的人会化结合,具有一技之长的人会化结合,具有一技之长的人会化结合,具有一技之长的人2.2.2.2.但是实用主义教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但是实用主义教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但是实用主义教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但是实用主义教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由于杜威过分强调儿童当前的直接的经验,忽求。由于杜威过分强调儿童当前的直接的经验,忽求。由于杜威过分强调儿童当前的直接的经验,忽求。由于杜威过分强调儿童当前的直接的经

37、验,忽视间接经验,不可避免地降低智力训练标准,并因视间接经验,不可避免地降低智力训练标准,并因视间接经验,不可避免地降低智力训练标准,并因视间接经验,不可避免地降低智力训练标准,并因此而遭到抨击此而遭到抨击此而遭到抨击此而遭到抨击第31页/共35页第三十二页,共35页。3.3.杜威对学校教育中的种种形杜威对学校教育中的种种形式主义的批评异常深刻;他的式主义的批评异常深刻;他的一些主张,如重视儿童一些主张,如重视儿童(r(r tng)tng)自身的活动、需要和经验,自身的活动、需要和经验,强调培养儿童强调培养儿童(r tng)(r tng)的首创的首创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以及个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

38、,以及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协调等观点都性化与社会化的协调等观点都具有长久的价值具有长久的价值4.4.杜威曾被视为新教育的旗手、杜威曾被视为新教育的旗手、进步教育之父及进步教育之父及“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代表,与传统教育形成了对的代表,与传统教育形成了对立立第32页/共35页第三十三页,共35页。传统教育传统教育(jioy)与与现代教育现代教育(jioy)传统教育 一词是杜威1899年在学校与社会中首先提出来的,一般指以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形成的课堂教学制度、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主张:1.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2.系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3.根据各科的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实行分科教学

39、4.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强调纪律和教师的权威简而言之即为所谓“三中心(zhngxn)”:课堂、书本、教师中心(zhngxn)第33页/共35页第三十四页,共35页。现代教育包括欧洲的新教育与美国的进步现代教育包括欧洲的新教育与美国的进步现代教育包括欧洲的新教育与美国的进步现代教育包括欧洲的新教育与美国的进步教育等,一般以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教育等,一般以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教育等,一般以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教育等,一般以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验为代表。主要有以下特点:验为代表。主要有以下特点:验为代表。主要有以下特点:验为代表。主要有以下特点:1.1.1.1.反对系统反对系统反对系统反对

40、系统(xtng)(xtng)(xtng)(xtng)传授知识,主张按儿传授知识,主张按儿传授知识,主张按儿传授知识,主张按儿童的兴趣活动,从经验中学习童的兴趣活动,从经验中学习童的兴趣活动,从经验中学习童的兴趣活动,从经验中学习2.2.2.2.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课程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课程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课程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课程3.3.3.3.教学中反对以教师为主、主张以儿童为教学中反对以教师为主、主张以儿童为教学中反对以教师为主、主张以儿童为教学中反对以教师为主、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中心中心中心简而言之,简而言之,简而言之,简而言之,也可归纳为所谓也可归纳为所谓也可归纳为所谓也可归纳为所谓“三中心三中心三中心三中心”:活动、作业、儿童中心。此处的活动、作业、儿童中心。此处的活动、作业、儿童中心。此处的活动、作业、儿童中心。此处的“三中心三中心三中心三中心”与上述传统教育的与上述传统教育的与上述传统教育的与上述传统教育的“课堂、书本、教师课堂、书本、教师课堂、书本、教师课堂、书本、教师中心中心中心中心”是分别对应并对立的。是分别对应并对立的。是分别对应并对立的。是分别对应并对立的。第34页/共35页第三十五页,共3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工具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