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理解PPT课件.ppt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7197682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理解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庸理解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庸理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理解PPT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中庸思想中庸思想现实现实意意义义1.中庸概述全局思全局思维维:顾顾全大局,全大局,为为大局(国家、大局(国家、社会、党、学校)着想,仍是人社会、党、学校)着想,仍是人们们用以用以解解释释其行其行为为的原因和借口的原因和借口阴阳阴阳转换转换思思维维:塞翁失:塞翁失马马,焉知非福,焉知非福冲突解决:以和冲突解决:以和为贵为贵、不走极端、恰如、不走极端、恰如其分其分做事不能太做事不能太“绝绝”:给给他人留余地,放人他人留余地,放人一一马马2.对对中庸的中庸的诟诟病病中庸不中庸不彻彻底、搞平衡、妥底、搞平衡、妥协协、畏、畏缩缩、懦、懦弱的表弱的表现现中庸的中庸的谨谨言慎

2、行被言慎行被认为认为是不痛快、是不痛快、绑绑手手绑绑脚、思前脚、思前顾顾后后中庸的重中庸的重视视和和谐谐被被认为认为是和稀泥,没原是和稀泥,没原则则把事情复把事情复杂杂化,令人迷惘、不知所措化,令人迷惘、不知所措与与现现代价代价值值取向背道而取向背道而驰驰3.什么是中庸之道?n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n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n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n宽容包纳,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善恶分明)中庸是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中庸属于道德行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中庸属于道德行为为的的评评价价问题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是最高的德行。宋儒。宋儒说说,

3、不偏不倚,不偏不倚谓谓之中,之中,平常平常谓谓庸。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中庸又被理解为为中道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中道就是不偏于对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状态态。中庸又称中庸又称为为“中行中行”,中行是中行是说说人的气人的气质质、作、作风风、德行、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对立的双方互相立的双方互相牵牵制,互相制,互相补补充充。4.盖均无盖均无贫贫,和无寡,安无,和无寡,安无倾倾。子曰:子曰:“质胜质胜文文则则野,文野,文胜质则胜质则史。文史。文质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然后君子。”

4、子曰: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温而子温而厉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威而不猛,恭而安。子游曰: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曰:子曰:“求也退,故求也退,故进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子贡问贡问:“师师与商也孰与商也孰贤贤?”子曰:子曰:“师师也也过过,商也不及。,商也不及。”曰:曰:“然然则师则师愈与?愈与?”子曰:子曰:“过过犹不及。犹不及。”根据上述材料,根据上述材料,说说说说你你对对“中庸中庸”与与“和

5、和”的理解。的理解。“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否等同于是否等同于“折中主折中主义义”?请请例例举现实举现实生活中能体生活中能体现现中庸之道思中庸之道思想的事例并想的事例并简简要分析。要分析。5.A.A.中庸是儒家重要的思想,宋儒中庸是儒家重要的思想,宋儒说说,不偏不倚不偏不倚谓谓之中,平常之中,平常谓谓之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之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B.“B.“中庸中庸”与与“和和”是通是通过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统一。一。中庸不中庸不是无原是无原则则地地调调和和,而是在一定的原,而是在一定的原则则下下寻寻求矛盾各方的求矛盾各方的协调协调与与和和谐谐。C.C.折

6、衷主折衷主义义 是指把各种不同的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观观点点无原无原则则地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及有关理论论。其特征和表。其特征和表现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次;把对对立双方立双方调调和起来,混淆是非;把一事物的和起来,混淆是非;把一事物的许许多属性不多属性不加区加区别别地地东东抽一点,西抽一点,作完全偶然的机械的拼凑;在抽一点,西抽一点,作完全偶然的机械的拼凑;在原原则问题则问题上模棱两可。上模棱两可。D.D.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义。6.京京戏戏著名演著名演员员表演,表演,总讲总讲究不瘟不火。究不瘟不火。优

7、优秀的歌手在秀的歌手在热热情地情地歌唱歌唱时时,情真又能自持。工人,情真又能自持。工人炼钢炼钢需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需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一句握分寸。一句话话:“过过”与与“不及不及”都不好。都不好。“不及不及”就是就是“不不够够”,许许多人都知道多人都知道这这是不好的,或者是不好的,或者说这说这是是“不不够够好好”。“过过”就是就是“过过火火”,“过过了火了火”,却往往容易被,却往往容易被认为认为好。好。说这说这是是“深深”、“透透”,是,是“彻彻底底”,难难道不好道不好吗吗?其其实过实过了了头头,常常把,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事情做得好事做成坏事。事情做得过过一分,就会走向反

8、面。一分,就会走向反面。失眠不好,睡失眠不好,睡觉觉睡得着就好;但睡睡得着就好;但睡觉过觉过多就可能多就可能变变成成懒汉懒汉。劳动劳动好,但好,但劳动过劳动过累,就要妨碍健康。而累,就要妨碍健康。而对对健康健康过过于注意的人,又常常会造成精神于注意的人,又常常会造成精神上的一种上的一种负负担,老是疑心自己有病,担,老是疑心自己有病,结结果反而把身体搞坏了。列果反而把身体搞坏了。列宁宁说过说过:“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向同一方向前看来仿佛向同一方向前进进的的一小步一小步真理便会真理便会变变成成错误错误。”这话讲这话讲得多么深刻。得多么深刻。7.112有子曰:有子曰:“礼之用

9、,和礼之用,和为贵为贵。先王之道,斯。先王之道,斯为为美。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节之,亦不之,亦不可行也。可行也。”“礼之用,和礼之用,和为贵为贵”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和和为贵为贵”是不是是不是“放之四海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皆准”的真理?的真理?孔孔门认为门认为,礼的推行和,礼的推行和应应用要以和用要以和谐为贵谐为贵。但是,。但是,凡事都要凡事都要讲讲和和谐谐,或者,或者为为和和谐谐而和而和谐谐,不受礼文的,不受礼文的约约束也是行不通的。束也是行不通的。这这是是说说,既要遵守礼所,既要遵守礼所规规定的等定的等级级差差别别,相互之,相互之

10、间间又不要出又不要出现现不和。孔子既不和。孔子既强强调调礼的运礼的运用以和用以和为贵为贵,又指出不能,又指出不能为为和而和,要以礼和而和,要以礼节节制之,制之,可可见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则的的调调和,和,这这是有其合是有其合理性的。理性的。8.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问题。(4 4分)分)子子贡问贡问:“师师与商也孰与商也孰贤贤?”子曰:子曰:“师师也也过过,商也不及。,商也不及。”曰:曰:“然然则师则师愈与?愈与?”子子曰:曰:“过过犹不及。犹不及。”子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进

11、取,狷者有所不取,狷者有所不为为也。也。”孔子是如何孔子是如何评评价价师师和商的?你是否和商的?你是否赞赞同孔子的同孔子的评评价?价?为为什么?(什么?(4 4分)分)怎么理解怎么理解“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这这句句话话所包含的意思?所包含的意思?模模拟拟试试题题9.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问题。(。(4 4分)分)子子贡问贡问:“师师与商也孰与商也孰贤贤?”子曰:子曰:“师师也也过过,商也不及。商也不及。”曰:曰:“然然则师则师愈与?愈与?”子曰:子曰:“过过犹不犹不及。及。”子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不

12、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进取,狷者有所不取,狷者有所不为为也。也。”孔子是如何孔子是如何评评价价师师和商的?你是否和商的?你是否赞赞同孔子的同孔子的评评价?价?为为什么?(什么?(4 4分)分)过过犹不及犹不及。赞赞同孔子的同孔子的评评价价,理由是人的气,理由是人的气质质、作、作风风、德、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对立的双方立的双方应应互相互相牵牵制、互相制、互相补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不赞赞同孔子的同孔子的评评价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只要符合情理亦可。模模拟拟试试题题10.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中的文字,然后回

13、答问题问题。(。(4 4分)分)子子贡问贡问:“师师与商也孰与商也孰贤贤?”子曰:子曰:“师师也也过过,商也不及。商也不及。”曰:曰:“然然则师则师愈与?愈与?”子曰:子曰:“过过犹不犹不及。及。”子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进取,狷者有所不取,狷者有所不为为也。也。”怎么理解怎么理解“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这这句句话话所包含的意思?所包含的意思?“狂狂”与与“狷狷”是两种是两种对对立的品立的品质质。一是流于冒。一是流于冒进进,进进取,敢作敢取,敢作敢为为;一是流于退;一是流于退缩缩,不敢作,不敢作为为。孔

14、子。孔子认认为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质、作、作风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对立的双方立的双方应应互相互相牵牵制,互相制,互相补补充。充。这样这样,才符合中庸的思想。,才符合中庸的思想。模模拟拟试试题题11.(二十二)(二十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问题。(4分)分)子子贡贡曰:曰:“君子亦有君子亦有恶恶乎?乎?”子曰:子曰:“有有恶恶。恶恶称人之称人之恶恶者,者,恶恶居下而居下而讪讪上者,上者,恶恶勇勇而无礼者,而无礼者,恶恶果敢而窒者。果敢而窒者。”(子)曰:(子)曰:“赐

15、赐也亦有也亦有恶恶乎?乎?”(子(子贡贡)曰:)曰:“恶恶徼以徼以为为知者,知者,恶恶不不孙孙以以为为勇者,勇者,恶讦恶讦以以为为直者。直者。”1 1请请用自己的用自己的话话,解,解说说孔子的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超。(不超过过4040字)(字)(1 1分)分)2 2孔子、子孔子、子贡贡的言的言论论是否符合是否符合“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请简请简要要分析。(分析。(3 3分)分)模模拟拟试试题题12.(二十二)(二十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问题。(4分)分)子子贡贡曰:曰:“君子亦有君子亦有恶恶乎?乎?”子曰:子曰:“有有恶恶。恶恶称人之称人之恶恶者,者

16、,恶恶居下而居下而讪讪上者,上者,恶恶勇勇而无礼者,而无礼者,恶恶果敢而窒者。果敢而窒者。”(子)曰:(子)曰:“赐赐也亦有也亦有恶恶乎?乎?”(子(子贡贡)曰:)曰:“恶恶徼以徼以为为知者,知者,恶恶不不孙孙以以为为勇者,勇者,恶讦恶讦以以为为直者。直者。”1 1请请用自己的用自己的话话,解,解说说孔子的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超。(不超过过4040字)(字)(1 1分)分)模模拟拟试试题题“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标准,指做准,指做人人处处事要守正不偏,无事要守正不偏,无过过不及。(不及。(1 1分)分)13.子子贡贡曰:曰:“君子亦有君子亦有恶恶乎?乎

17、?”子曰:子曰:“有有恶恶。恶恶称人之称人之恶恶者,者,恶恶居下而居下而讪讪上者,上者,恶恶勇勇而无礼者,而无礼者,恶恶果敢而窒者。果敢而窒者。”(子)曰:(子)曰:“赐赐也亦有也亦有恶恶乎?乎?”(子(子贡贡)曰:)曰:“恶恶徼以徼以为为知者,知者,恶恶不不孙孙以以为为勇者,勇者,恶讦恶讦以以为为直者。直者。”2 2孔子、子孔子、子贡贡的言的言论论是否符合是否符合“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请简请简要要分析。(分析。(3 3分)分)模模拟拟试试题题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1分)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1分)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1分)14.n子子贡

18、说贡说:“君子也有君子也有厌恶厌恶的人的人吗吗?”孔子孔子说说:“有。有。厌恶厌恶宣宣扬别扬别人缺点的人,人缺点的人,厌恶厌恶以下以下谤谤上的上的人,人,厌恶厌恶勇敢而无礼的人,勇敢而无礼的人,厌恶厌恶一意孤行而一意孤行而顽顽固不化的人。固不化的人。”孔子又孔子又说说:“赐赐,你也有,你也有厌恶厌恶的的人人吗吗?”子子贡说贡说:“厌恶厌恶把抄把抄袭袭当作有学当作有学问问的人,的人,憎憎恶恶把傲慢当作勇敢的人,把傲慢当作勇敢的人,厌恶厌恶把揭把揭发别发别人的人的隐隐私当作直率的人。私当作直率的人。”15.(二十三)(二十三)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问题。(。(4分)分

19、)子子贡问贡问曰:曰:“乡乡人皆好之,何如?人皆好之,何如?”子曰:子曰:“未可也。未可也。”“乡乡人皆人皆恶恶之,何如?之,何如?”子曰:子曰:“未可也。不如未可也。不如乡乡人之善者好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之,其不善者恶恶之。之。”(13.24)一一乡乡之人,宜公之人,宜公论论矣,然其矣,然其间间亦各以亦各以类类自自为为好好恶恶也。故也。故善者好之而善者好之而恶恶者不者不恶恶,则则必其有苟合之行;必其有苟合之行;恶恶者者恶恶之而之而善者不好,善者不好,则则必其无可好之必其无可好之实实。(朱熹四。(朱熹四书书集注)集注)正正义义曰:言曰:言乡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乡人

20、皆人皆恶恶之,是之,是恶恶恶恶不著。若不著。若乡乡人之善者善之,人之善者善之,恶恶者者恶恶之,之,则则是善善分是善善分明,明,恶恶显恶恶显著也。(何晏著也。(何晏论语论语集解、邢昺集解、邢昺论语论语注注疏)疏)阅读选阅读选文和名家文和名家评评点,点,结结合合选选文,自文,自选选角度写出你的角度写出你的阅读阅读感受。(感受。(100字左右)字左右)模模拟拟试试题题16.n示例一:一示例一:一乡乡的人都喜的人都喜欢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乡的人都的人都厌恶厌恶他,他可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能是个特立独行、鹤鹤立立鸡鸡群的人,不一定是

21、坏人。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只有当好人喜欢欢他,坏人他,坏人厌恶厌恶他他时时,我,我们们才可以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肯定他是一个好人。n示例二:示例二:对对于一个人正确于一个人正确评评价,并不容易,但孔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则:即不以众人的好: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恶为依据,依据,而而应应以善以善恶为标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准。听取众人的意见见是是应应当的,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也是判断一个人优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的依据。17.(二十四)(二十四)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问题。(。(4分

22、)分)子曰:子曰:“中庸中庸之之为为德也,其至矣乎!民德也,其至矣乎!民鲜鲜久矣。久矣。”(6.29)子子贡问贡问:“师师与商也孰与商也孰贤贤?”子曰:子曰:“师师也也过过,商也不及。,商也不及。”曰:曰:“然然则师则师愈与?愈与?”子曰:子曰:“过过犹不及。犹不及。”(11.16)子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进取,狷者取,狷者有所不有所不为为也。也。”(13.21)【注】【注】程程颐颐曰:曰:“不偏之不偏之谓谓中,不易之中,不易之谓谓庸。中者,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结结合合选选文和注文和注释

23、释,你怎,你怎样样理解理解“中庸中庸”的涵的涵义义?“中庸中庸”就是就是我我们们平常所平常所说说的的“折衷主折衷主义义”吗吗?为为什么?什么?模模拟拟试试题题18.子曰:子曰:“中庸中庸之之为为德也,其至矣乎!民德也,其至矣乎!民鲜鲜久矣。久矣。”(6.29)子子贡问贡问:“师师与商也孰与商也孰贤贤?”子曰:子曰:“师师也也过过,商也不及。,商也不及。”曰:曰:“然然则师则师愈与?愈与?”子曰:子曰:“过过犹不及。犹不及。”(11.16)子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进取,狷者有所取,狷者有所不不为为也。也。”(13.21)【注】【注】程程颐颐

24、曰:曰:“不偏之不偏之谓谓中,不易之中,不易之谓谓庸。中者,天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结结合合选选文和注文和注释释,你怎,你怎样样理解理解“中庸中庸”的涵的涵义义?“中庸中庸”就是我就是我们们平常所平常所说说的的“折衷主折衷主义义”吗吗?为为什么?什么?模模拟拟试试题题n“中庸中庸”的涵的涵义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处,在矛盾中求,在矛盾中求统统一,在一,在对对立中求立中求调调和,在一定的原和,在一定的原则则下下寻寻求矛盾各方求矛盾各方的和的和调调与与协协作。作。n“中庸中庸”不等同于不等同于“折衷主折衷主义义”,因,因为为“折衷主折衷主义义”是无原是无原则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观点等。点等。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