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9278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先秦考纲解读考点考纲主要内容高考示例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017 课标,242017 江苏单科,12017 海南单科,12017 北京文综,37(1)2016 课标,242016 海南单科,32015 江苏单科,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1)铁犁牛耕;小农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出现(2)青铜器;铁器出现(3)商人出现;城市商业;重农抑商政策2017 课标,242015 课标,242013 江苏单科,12013 海南单科,8“百家争

2、鸣”及科技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科技成就(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4)文学成就(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2)石氏星表;夏小正(3)甲骨文;金文;帛画(4)诗经;屈原离骚2017 课标,242017 海南单科,22016 海南单科,42015 课标,242015 山东文综,132015 海南单科,1分析解读 先秦时期,指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时期。就命题规律而言,有以下特点:(1)从题型看,政治、经济部分多为选择题,思想部分如“百家争鸣”等内容多结合社会热点命制非选择题。(2)从内容看,分封制、宗法

3、制、小农经济、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等属于重点考查的内容。(3)从形式看,原始材料、图片、表格的运用较多,多以此创设新情境。(4)从难易度看,政治、经济方面试题较为简单,诸子百家思想方面试题较难。 从备考的角度,有如下建议:(1)以文明史观为指导,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整体把握先秦时期中 国历史的阶段特征,得出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奠基时期的结论。(2)以联系的观点,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关 系。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巨变密不可分。(3)把握一些重要的 历史概念,如分封制、宗法制、小农经济、重农抑商等。命题探究2五年高考考点一

4、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7 江苏单科,1,3 分)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B.礼器 C.食具D.货币 答案 B 2.(2017 海南单科,1,2 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 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 D 3.(2016 课标,24,4 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 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

5、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 B 4.(2016 海南单科,3,2 分)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 “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答案 B 5.(2015 江苏单科,1,3 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 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

6、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3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A 6.(2015 浙江文综,14,4 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答案 D 7.(2014 课标,24,4 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答案 C 8.(2013 课标,24,4 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

7、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 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 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9.(2013 广东文综,12,4 分)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 B 10.(2017 北京文综,37,10 分)

8、(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 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13 岁孩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10 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满 10 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 1315 岁(男)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15 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5 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0 岁(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 满 20 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

9、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10 分) 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 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 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 教师用书专用 11.(2016 江苏单科,1,3 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答案 D 12.(2015 上海单科,32,3 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 礼乐之事也。礼义立,

10、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4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答案 A 13.(2014 广东文综,12,4 分)“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 答案 A 14.(2013 海南单科,2,2 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

11、户对” 答案 B 15.(2013 山东文综,9,4 分)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 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答案 B 16.(2013 浙江文综,14,4 分)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 A.B. C.D. 答案 D考点二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1.(2017 课标,24,4 分)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 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

12、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 A 2.(2015 课标,24,4 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 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5答案 C 3.(2013 江苏单科,1,3 分)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 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锄、铲、

13、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 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答案 B 4.(2013 海南单科,8,2 分)右图反映的是(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答案 B 教师用书专用 5.(2016 上海单科,5,2 分)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原因 周王室式微,列国纷争士大夫活跃,百家争鸣结果 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少数民族政权

14、入主中原 农民起义频繁 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B.C.D. 答案 D考点三 “百家争鸣”及科技文化 1.(2017 课标,24,4 分)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 A 2.(2017 海南单科,2,2 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心而为

15、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答案 A 3.(2016 海南单科,4,2分)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 A 4.(2015 课标,24,4 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 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 C 5.(201

16、5 山东文综,13,4 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答案 C 6.(2015 海南单科,1,2 分)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答案 B 7.(2014 山东文综,13,4 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 A 8.(2014 海南单科,1

17、,2 分)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 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答案 D 9.(2014 重庆文综,1,4 分)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 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诗经B.老子 C.庄子D.离骚 答案 D 10.(2013 课标,24,4 分)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 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

18、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 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答案 B 11.(2013 江苏单科,21,6 分)(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 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 于此。即同宗相处

19、,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 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7(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 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 分) 答案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教师用书专用 12.(2016 北京文综,12,4 分)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 品集

20、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答案 A 13.(2015 四川文综,1,4 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答案 B 14.(2015 安徽文综,12,4 分)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 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 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

21、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答案 A 15.(2014 上海单科,12,2 分)“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 A.孟子B.庄子 C.韩非子D.道德经 答案 A 16.(2013 江苏单科,2,3 分)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楷体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答案 D 1

22、7.(2013 浙江文综,13,4 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答案 D 18.(2015 北京文综,37,8 分)(节选)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8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 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

23、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 1 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 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 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 大都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8 分) 答案 (1)同: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 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 异: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

24、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三年模拟A 组 20162018 年模拟基础题组 (满分 80 分 5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64 分) 1.(2018 河南八市二测,1)从迁移的路线来看,西周时姬姓与姜姓封国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或更南的地方,成为周 王室新的藩屏。分封( ) 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 答案 C 2.(2018 河北名校联盟一测,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器物等,在 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25、这主要说明当时( ) A.礼乐制度日益受各诸侯的冲击 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 答案 C 3.(2018 江西红色七校一联,1)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等级乐队乐舞 王四面八佾 诸侯三面(缺北面)六佾 卿大夫二面(缺北和东)四佾 士一面(只有南面)二佾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 B 4.(2018 江苏南京学情调研,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

26、是之时,秦地已并巴、 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据材料 可推断,郡县制( ) A.由秦王嬴政创立B.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 C.全面取代分封制D.加强了君主专制 答案 B 5.(2018 河南中原名校三测,3)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沉重打击了齐国 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 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 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形成 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9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 答案 B 6.(2018 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三,7)唐太宗说:

27、“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 安乐乎?”下面各项主张与唐太宗的认识比较接近的是( ) A.老子的无为而治B.商鞅的重农抑商 C.孟子的民贵君轻D.韩非的以法治国 答案 A 7.(2017 山东济宁 3 月,24)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 683 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 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周僖王元年,齐、鲁会盟于柯。上述记载表明当时( ) A.齐国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B.鲁国成为众矢之的 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答案 C 8.(2017 山东潍坊 3 月,24)礼记乐记中记载:“乐者,天地

28、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 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材料反映了该制度( ) A.源于自然法则B.体现神权思想 C.强调等级对立D.规范社会秩序 答案 D 9.(2017 江苏扬州期中,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 则,实行联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 A.统治秩序崩溃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王室日趋衰微D.宗法制受到冲击 答案 D 10.(2017 湖南百校联考,1)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样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还 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

29、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圜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 ) A.手工业技术很发达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 C.一度取得霸主地位D.积极开展商贸活动 答案 D 11.(2017 河南洛阳期中,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 具的 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 85%以上。这说明( ) 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 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 D.铁农具已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答案 D 12.(2017 安徽江南十校 3 月,24)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

30、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下列阐释,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A.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延伸 B.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C.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 D.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 答案 B 13.(2016 四川成都三诊,24)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 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答案 B 14.(2016 广东广州一模,24)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

31、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 “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10A.尊崇和颂扬先人B.缓和君臣关系 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巩固儒学地位 答案 C 15.(2016 河北石家庄一模,24)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其意在说明( ) A.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 B.以德治民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C.改善民生与思想教化相辅相成 D.重义轻利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 答案 C 16.(2016 东北三校一模,24)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 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

32、细”。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 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 16 分) 17.(2018 北京海淀期中,33)(节选)历史上的任官制度和官僚机构的变化反映并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材料一 世卿世禄制是氏族贵族特权的残余,亦是对君主任免官吏权力的限制。由国君掌握任免权力的官 僚制度,起源于春秋中后期。一大批没落中小贵族离开其原来的宗族,凭借其个人才能,以单纯士人的身份投身 有势力的卿大夫之家,与其投靠的卿大夫家族没有血缘宗法关系,仅仅是凭着对新家主的忠心而受新

33、主人的豢养。 战国时期,这种官僚制度由于士阶层的壮大而获得发展。其时教育制度亦正发生着根本变化,私学培养着官僚 的后备人才。这个时期各国的变法更是从立法与法制上对官僚体制作了制度上的规定,并最终宣告世卿世禄制 退出舞台。 摘编自沈长云等著历史与文明: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6 分) 答案 (1)条件: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国相互战争(或争霸、兼并);统治者招揽人才(养士之风),士阶 层崛起;诸侯国大多变法,君主权力加强,世卿世禄制度被废除;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私人讲学。18.(2017 山西太原一测,31)阅读材

34、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 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 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 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 摘编自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 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 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

35、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阙 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4 分) 答案 (1)内涵: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封建秩序;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周礼为行为总则;遵从西周的嫡长 子继承制度。 (2)困境: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西周贵族群体没落。B 组 20162018 年模拟提升题组 (满分 85 分 55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72 分)11

36、1.(2018 湖北八校一联,24)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 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 在说明( )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答案 B 2.(2018 河南安阳一调,1)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 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 叙述

37、( ) A.肯定了封建文明的先进性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 C.强调了周朝政治的专制性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 答案 D 3.(2018 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4)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述。据此可以推断( ) 言论出处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 谁非君臣左丘明左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孔子整理诗经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欧阳修新五代史A.西周实行分封制B.天子与诸侯具有血缘关系 C.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D.中国自古就建立了小农经济 答案 A 4.(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1)西周时代,贵族阶级普遍盛行孝友或孝悌观念,周公曾

38、告诫卫康叔,不孝不友是 最大的罪恶。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 A.儒家伦理观念已初步确立B.统治秩序借助于道德观念 C.贵族阶级内部实现了团结D.社会道德体系已基本建立 答案 B 5.(2018 广东惠州二调,24)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的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 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 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因由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世袭的特权 答案 C 6.(2018 山东日照检测,1)

39、在西周的金文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 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它们都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答案 B 7.(2018 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期中,1)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 个人内在心性的良知良能上。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 A.知行合一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C.实行仁政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答案 C128.(2017 云南昆明

40、质检,24)夏商时期,都、邑的数量很少,到了周朝则数量大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商代 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在多地均有发现。材料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点是( ) A.开放扩散B.等级森严C.贵贱有序D.自成体系 答案 A 9.(人教必 1,1本课测评,变式)据钱穆国史大纲记载:“盖耕稼城郭之国,本已先周而有。周人不能尽灭 之,以与周之诸侯并存;在而此诸邦亦力不敌周人,认为共主,以天子礼奉事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异姓封国已显露出反叛之心 B.推行分封实际是西周势力的拓展 C.西周的大一统格局已经形成 D.诸侯纷争的局面在西周已经出现 答案 B 10.(2

41、017 河南郑州二模,24)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 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丧服之大纲四:曰亲亲,曰尊尊,曰长长,曰男女有别。”这 表明周朝( ) A.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并被推行 B.通过强化等级秩序维护中央集权 C.通过规范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D.宗法制下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答案 C 11.(2017 河南濮阳一模,24)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以扩大,大批的“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 成了“无定主”的游离状态的“游士”。大批“游士”的出现( ) A.促使分封制逐步瓦解B.反映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C.表明官僚政治已形成D.导

42、致了国家政局日益动荡 答案 B 12.(2017 湖南百校联考,2)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 人。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B.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 C.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 答案 B 13.(2017 山西五校三联,1)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 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

43、,不厌诈伪”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答案 A 14.(2017 山东济南 3 月,24)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 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属于( ) A.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B.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 C.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 答案 D 15.(2016 安徽合肥二检,24)国语鲁语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 次,诸侯要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 怠。”这表明“先

44、王制诸侯”( )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具有制度性保障 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 B1316.(2016 广东深圳一调,2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 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答案 B 17.(2016 河南适应性考试一,25)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 A.依靠

45、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人人生而“仁”“孝”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答案 D 18.(2016 湖南十三校二联,24)“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仪,礼仪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早可能出自( ) A.商鞅B.孔子C.荀子D.韩非子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 13 分) 19.(2018 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25)(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 元前 536 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

46、布法律 23 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 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 “礼”相违背。因此,此举遭致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国“铸刑书”的时代背景及目的。(6 分) 答案 (1)时代背景:春秋末期,奴隶制经济瓦解,封建经济逐渐形成;贵族垄断法律;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礼 治秩序趋于崩溃;法家思想的兴起和传播;诸侯国变法革新成为时代潮流,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崛起。 目的:巩固郑国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47、。 20.(2016 北京海淀期中,33)(节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对抗中形 成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克商以后,安抚殷商遗民,以为周用,同时进用各地的才俊,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 盟。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力量上,还须建立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的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 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于是周人的世界,是一个“天下”,不是一个“大邑”;周人的政治权利,造 就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这一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 文化秩序的延续。中国从此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求延续和求发展 的长篇史诗。 摘编自许倬云西周史 (1)历史学家认为,在西周时期,中原大地逐渐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政治和文化认同,这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上 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治、文化认同形成的原因。(7 分) 答案 (1)原因:西周分封王族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与商等先代贵族子弟形成政治 联盟;确立了超越部族之上的神圣天命权威,形成朝代更替的天命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