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讲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9205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99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版)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讲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河北专版)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讲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专版)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讲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版)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讲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7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2 2 讲讲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题一 20112011 版课标 2323 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一)论语(节选) 1 1本文节选自论语 ,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是我国春秋时 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3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朋:志同道合的人 (2)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3)不亦君子乎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4)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6)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方面,

2、优点 4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 何以战(曹刿论战) C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D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解析】A.连词,表转折,但是,却/连词,表顺承,就、接着;B.介词,凭借;C.于 此, “在其中”的意思/助词,无实意;D.从/在。 5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

3、)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6 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围绕“选择他人的优点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7 7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回答 即可。 8 8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 ,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宽 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

4、和谐融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2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 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 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 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_ 善:善于,擅

5、长。还(xun):通“旋” ,转身。故:特意,故意。盍:何不。 坐:通“座” 。 9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2)学而不思则罔 而:连词,表转折 (3)王生不说 说:通“悦” ,愉快,高兴 (4)王生惊觉,谢曰 谢:认错,道歉 1010用“/”给【乙】段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标两处)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11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别人的优点来学习, 希望听到真理啊! 1212 【甲】 【乙】两文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

6、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 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学贵善思,择善而从。启发:在我们求学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 不正确,可能事倍功半,像文中所说的那位好学而不得法的王生,即使拥有再多的知识, 学习方法不正确,也只能是一个两脚书柜而已。 附【乙】文参考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 ,学习重在善 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

7、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 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了。过了五天,李生特 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 取别人的优点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将 人拒绝在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就是 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 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 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 (二)曹刿论战 左传

8、 1 1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这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书。 2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齐师伐我 师:军队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3)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3(4)必以信 信:实情 (5)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6)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7)虽不能察 察:明察 (8)必以情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9)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10)战则请从 从:跟随 (11)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 (12)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13)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14)既克 既:已经 (15)一鼓作气 作:鼓起 (16)三而竭 竭:

9、(士气)枯竭 (17)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8)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19)惧有伏焉 伏:埋伏 (20)望其旗靡 靡:倒下 3 3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A必以信 小信未孚 B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C遂逐齐师 故逐之 D既克 彼竭我盈,故克之 【解析】A.实情/信用;B.击鼓;C.追赶,追击;D.战胜。 4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登轼而望之 学而时习之(论语) B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何以战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乃入见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解析】A.表顺承,可不译;B.介词,在

10、/比;C.介词,凭、靠/介词,来;D.于是, 就/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5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他)向下查看齐军战车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已经 枯竭了。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知道他们真是被打败了),所以(请 您下令)追击他们。 6 6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取信于

11、民。 7 7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和神,而不是百 姓。战斗中,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 事。战后, “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了还不知道原因,再次暴露了其“鄙” 。 8 8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方面: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军事方面:善于观察敌情,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9 9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

12、方。请 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 “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 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公问其故” 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 如流。 1010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 260 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 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 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

13、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鲁庄公能够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了胜利;而材料中的赵王不能知人善用,导致了失败。 围绕“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知人善任”回答即可。(2018怀化)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见【课文在线】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 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既陈 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 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 B11,不鼓不成列。 ” (选自子鱼论战)_ 宋公:宋襄公。泓:泓水,

14、河流。既:尽,全部。济:这里指渡过泓水。司 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陈:同“阵” ,此处意为摆好阵势。门官:国军 的卫士。重(Ch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禽:同“擒” 。二毛:头 发花白的人。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B11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010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牺牲玉帛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2)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门官歼焉 歼:被杀死 (4)公伤股 股:大腿 12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肉食者谋之 古之为军也 B何以战 又以告 C战于长勺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D既济而未成列 登轼而

15、望之 【解析】A.代词,代指战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用,靠5/介词,按照;C.介词,在;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1313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4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 鼓士气就枯竭了。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515 【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

16、1616你认为造成这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 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 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附【乙】文参考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全部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 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 令进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 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 ”等到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才去 进攻楚军,结果宋

17、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 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死他,也不俘虏 头发花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 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三)鱼我所欲也 孟子1 1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1)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讨厌,憎恶 甚:厉害,严重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凭借,根据是:代词,指生存的办法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6)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7

18、)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8)乞人不屑也 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9)此之谓失其本心 谓:叫作 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2 2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6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故不为苟得也 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D人皆有之 何陋之有(陋室铭) 【解析】A.所以/原因,缘故;B.这;C.得到/恐怕,是不是,语气词;D.代词,代指 “是心”/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3 3下列加着重号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呼尔而与之 B蹴尔而与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今为所识穷乏

19、者得我而为之 【解析】A、B、C 三项中的“而”均表修饰;D.“而”表转折,却。 4 4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标三处)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求得大义。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 时候。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它)罢了。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20、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呼喝着给他(吃),就连走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 是乞丐(也)不愿接受。 (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 了。 6 6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这个生活常理, 目的是什么? 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的结论。 7 7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2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8 8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 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 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 叙议结合) 【示例】南宋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敌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7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 后人学习的。(其他例子还可以举 2016 年特大暴雨中为抢

22、险救灾牺牲生命的武警官兵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第段 【乙】师觉授孝子传曰:老莱子者,楚人也,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 蒸,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孔子 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 (选自太平御览老莱子彩衣娱亲)_ 师觉授:南朝人,著有孝子传 。行年:经历的年岁,指当时的年龄。蒸蒸: 这里指孝顺。这一句是同义反复。跌:失足摔倒。因:于是。 9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 ,感恩、感激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3)万钟于我何加焉

23、加:益处 (4)恐伤父母之心 恐:唯恐 1010下面选项中与“因僵仆为婴儿啼”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D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解析】例句及 C 项:作为,成为;A.为了;B.表被动, “为所” ;D.向,对。 11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两处) 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 12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2)至孝蒸蒸,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 (老莱子)非常孝顺,经常穿着彩色

24、斑斓的衣服,为父母取送饮食。 131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甲文阐述的观点。 见利忘义是丧失了人的本性。 1414概括乙文内容,谈谈你对文末“孺子之心”的理解。 老莱子孝顺父母。 “孺子之心”指的是子女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关注父母的感恩之心。附【乙】文参考译文: 师觉授所著的孝子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老莱子,是楚国人,年纪到了七十岁,父 母都还健在。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怕父母觉得自己太老)经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为 双亲取送饮食。进入大厅的时候,失足跌倒,唯恐父母见到伤心,于是便不动地躺在那里 作婴儿啼哭之状。孔子说:父母老了以后,平常说话就不要提到老字,因为这会伤到 父母的心。像老莱子这样,可以

25、算是没有失去孺子之心啊。 (四)富贵不能淫 孟子8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生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指示代词,这焉:怎么,哪里 (3)往送之门 往:去,到 (4)无违夫子 夫子:这里指丈夫 (5)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6)与民由之 由:遵循 2 2下列加着重号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妾妇之道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B丈夫之冠也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以顺为正者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安居而天下熄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解析】A 项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行冠礼/帽子

26、;C 项 都是介词,把,用;D 项连词,表承接/语气词。 3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 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惑乱,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意志屈服。这样才叫 作大丈夫! 4 4 “

27、此之谓大丈夫”一句中的“此”指代什么? 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 5孟子在文中阐述了怎样的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 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礼、义。6 6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 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7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 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8、,其本质是对内心的 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8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的“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 张仪之流。 B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9没有遵守仁义道德的原则。 C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是赞扬妇女应教育好子女,对长辈尽孝道。 D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与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解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是指顺从的行为,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可 见对“妾妇之道”是批评,而不是赞扬

29、。所以 C 项“赞扬妇女应教育好子女,对长辈尽孝 道”说法有误。 9 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在生活中, 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要不乱其心,坚守正义;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 挺身而出,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

30、,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 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_ 自赞:自我总结。庶几:差不多。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 A贫贱不能移 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 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 谓: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 俄:不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义思的把握:A 项, “移”在这里是“动摇”的 意思。 111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 A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

31、乐) B其真无马邪?(马说)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D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解析】A、C、D 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B.表法加强诘问语气。 12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131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10D “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32、。 【解析】D.“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 义的气节。 141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 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附【乙】文参考译文: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 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 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 (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

33、将受刑时,他不 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 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 (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1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犾官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8)

3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 2 2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D)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解析】A.同“增” ,增加;B.同“横” ,梗塞、不顺;C.同“弼” ,辅佐。 3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生于忧患 发于声 B人恒过 国恒亡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公问其故 D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析】A.介词,表原因,由于、因为/介词,在;B.经常,常常;C.因此/缘故,原 因;D.违背/通“弼” ,辅佐。

35、 5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11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 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于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 亡。 6 6选文第段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

36、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 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7 7(2019预测)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示例】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2018南充)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见【课文在线】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 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 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37、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8 8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同“横” ,梗塞、不顺 (3)至于鄙 鄙:边远的地方 (4)卒得反国 卒:终于,最后 9 9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喟然叹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岳阳楼记) B被服以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温故而知新(论语) D孙叔敖举于海 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解析】A.的样子/这样;B.表顺承/因为;C.连词,表顺承;D.在/比。 10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表现在脸色

38、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1111结合【甲】 【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谄谀者众” ;无“法家拂士” 。 附【乙】文参考译文: 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 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12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 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的话的人太多了。所以 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39、。 (六)北冥有鱼 庄子1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悬挂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迁移 (3)志怪者也 志:记载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5)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尽头 (6)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7)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2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与“其翼若垂天之云”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其一犬坐于前(狼) B其真无马邪(马说) 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解析】A.代词,其中的;B.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 项“其”与例句中都是代 词,它的;D.用于句首,无实义

40、。 3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种鸟,随着海水运动迁徙到南海。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当鹏鸟迁徙到南海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 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4 4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

41、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 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 “抟”等字传神、生动, 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5 5 “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 “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里和鹏相比, 说明万物均“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 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 “鹏”也好, “野马” “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 真正的逍遥。 6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

42、大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恃,并以“野马” “尘埃”与之做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恃。 C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异万分, 神奇莫测。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13D本文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 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恃” 。 【解析】本文的核心是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所恃” ,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 条件的约束和制约。而不是 D 项说的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 7 7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请你结 合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想

43、法。 【示例】作者在文中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有所恃,都不自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 这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 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七)虽有嘉肴(YW:教学相长) 礼记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虽有嘉肴 虽:即使 (2)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因此 (4)然后能自反也 反:反思 (5)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 (6)教学相长也 长:推动、促进 (7)其此之谓乎 谓:说 2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44、(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 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弗食,不知其旨也 B其此之谓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D回也不改其乐(论语) 【解析】B 项“其”为语气词,表推测,其他三项为代词。 4 4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以“嘉肴”喻“至道” ,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

45、引出下 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推理(比喻 论证)” ,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5 5请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示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只有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盲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使自己得到提升。 “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发我们要注重实践,把理 论和实践结合起来。14(2018恩施)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46、,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 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 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_ 奚:怎么。 6 6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喜欢,喜爱 (2)舍问,其奚决焉 舍:放弃,舍弃 7 7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8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

47、好处。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的人。 9 9 【甲】 【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语句作答) 【甲】教学相长也。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1010 【甲】 【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 面进行论证。 附【乙】文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 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的人。道理明白了, 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 怎样解决呢? (八)伯牙善鼓琴 列子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志在登高山 志:这里指用音乐表现的意境 (2)峨峨兮若泰山 峨峨:山高的样子 (3)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盛大的样子 (4)钟子期必得之 得:了解,体会 (5)初为霖雨之操 操:琴曲名 (6)钟子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