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2.山东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高中语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遵循语文学科教学规律和高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质与内涵。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单元学习任务清楚。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教师积极探索情境化、活动化、项目化、主题式教学。教学评价设计根据统编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为指导,选择适合学情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可操作性。 (一)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高中阶段的总体教学目标,聚焦学科素养,把握不同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意图,确定统整性教学目标,以实现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改变学科知识零散解析、无序推进现象,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系统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依托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与目标,挖掘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蕴含的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立足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整合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度的文化自信,涵养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提高阅读和表达的思想境界、思维水平,培养良好的言语品质。 立足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背景、经验基础和心理状态,以语言为主线,以文化为底色,以思维为工具,以审美为境界,把各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转化为契合学生实际的操作性目标,恰当定位目标水平,提高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清晰、精准地表述目标,呈现学习过程。核心价值重点关注政治立场、国家观念、文化自信、道德品质、世界观、方法论等方面的形成过程;关键能力重点突出获取、解读、整合、提炼、表达语言文字的深层涵义,依托具体文字展开想象、进行推断、合理表达等能力提升过程;必备知识要在理解、运用语篇、群文阅读等必须具备的知识上不断细化,形成具体目标。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确定。确定教学内容应着眼于“学”,着力于“学”,落实于“学”,要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让整个教学活动有序、合理、高效开展。 1.任务群的内部整合。根据教学目标整合任务群内的学习资源与任务,使任务群的学习内容目标集中、主线明确、情境贴切、任务恰当,使之能够充分体现任务群的教学价值。任务群之间的整合。根据不同任务群的培育重点整合相关学习情境与任务,形成任务群之间相互呼应、各有侧重、整合发展的教学内容开发与组织方式。整合统编教材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学段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分布在不同学段、内容相近或相关的学习任务群,要统筹考虑和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形成教学合力。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的整合。以任务群为依托,整合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或科技、自然等领域,融合古今中外,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核心素养。 2.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有效交际的思想方法。确定教学内容时,要精准分析不同任务群对应的不同交际场景,根据不同交际场景中交际对象的特征、交际目标与任务、交际媒介与手段、交际习俗与禁忌等,以具体的交际任务统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以此引导和促进学生利用不同任务群的学习资源,在不同文化场景、学习场景、生活场景、工作场景中提高有效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3.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以具体的实践任务为统领,选择具有语言、思维、审美或文化素养提升价值的社会生活情境、个人体验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依托所选情境设置语言实践活动。语言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主线,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构与运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审美水平,增强文化素养,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效果实施多元化评价,精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状况。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在阅读、表达等学习任务中的真实表现诊断其课堂参与状态、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如观察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行为,通过分享与交流展示阅读发现,考查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等。也可以适当采用纸笔测评方式,通过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设计、读书笔记、检测训练等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采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各种综合评价方式,及时得出课堂教学情况。教师要及时处理并科学运用测评结果,关注学生在测评中呈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的推进,要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习心理,巧妙设计情境,合理设置任务,基于情境和问题进行多元互动、交相融会的教学推进。 (一)前置学习任务 重视学生的预习。要保证学生的课前预习时间和课内自学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要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科学设计“预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做好与课堂学习任务有效关联的预习。“预习任务单”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提出问题,通过“问题串”“任务群”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接触学习内容、初步探究关键问题的兴趣和行为。“预习任务单” 为学生的自主体验和自主发现问题提供支持,形成具有个性化的预习反馈。教师要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和设计教学程序,形成与学生需求相呼应的教学方案,唤醒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推进课中教学 基于情境、问题导向,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方式,组织生动丰富的学生活动,注重有效测评,及时反思教学,努力调整、调控、调适教学行为,让学生享有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1.科学推进教学进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高中生语文学习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要清晰,切入点、生长点、拓展点符合教学资源特质和学生发展需求,各个教学点之间有内在的逻辑性。基于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教学时既要关注有序的预设,又要注意灵动的生成。充分尊重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及时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点、疑难点、深化点,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状况、课堂中师生的双边互动与对话、课堂实际情况,适时调节教学过程和节奏。 2.恰当使用教学手段。积极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灵活运用导入、追问、点拨、讲解和评价等常规教学行为,创新使用预习任务单、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物演示、游戏、表演、社区语文实践等教学媒介或教学情境。要注意跨媒介阅读等语文学习活动的需求,关注语文学科和当代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把握好技术手段与语文的关系,借助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以多样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实践。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根据不同学习要求精心组织符合学生认知经验和学科特质的语文学习活动。课堂上根据环节推进的需求,通过生本对话、文本对话、情智对话、多平台对话,开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多渠道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深度体验和有效表达。教师树立改进意识,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主题学习、专题学习、项目式小组学习,开展合作探究、研讨交流活动,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发展语言梳理与建构能力、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能力、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文化理解和批判能力。教师要以合理的任务分配,恰当的方法点拨,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 4.及时开展教学反思。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回顾反思,理性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经验,对教学中反馈出来的目标定位、教学活动设计、具体教学环节、学生的质疑和表现等教学现象要进行针对性分析,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找出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共性问题,并尝试通过撰写教学叙事、感悟反思和典型案例等,不断完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相关规程和模式,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 (三)优化课后检测 教师应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探索多种样式的作业批阅方式,注重学生学习信心、学习毅力和学习智慧的培养。 1.注重作业设计。从准确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上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体验性、综合性、发展性、创新性等不同要求的作业。要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弹性作业和综合性强的跨学科作业,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要将作业的设置与语文学习任务结合,通过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设计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的调查访问、辩论演讲、专题研究等读写活动。 2.加强批改辅导。教师认真批改作业,针对性地面批讲解,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信息搜集,及时做好总结、反馈和矫正工作。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走向积极状态的自主学习探究。 三、教学评价与改进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指导,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语文评价的推进紧密结合起来。 (一)确立评价主体 确立教师、学生个体、学习团队等不同课堂评价主体,完成不同评价任务,发挥不同评价功能。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发挥相机引领、随机提升和搭建学习支架的作用,要根据学生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等进行概括、强化、提升。学生在课堂评价中既要对学习伙伴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也要对自我学习进行反思性评价,寻找自我改进办法,制定自我改进措施。学习团队进行课堂评价时,要对团队内相互学习、扬长补短、彼此帮扶、共创成果等氛围与质量进行评价,以提高学习团队的凝聚力与集体攻关能力。 (二)确定评价内容 确定条件、过程和结果等三个维度的评价。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氛围、基础、投入度、参与度等;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具体知识、能力和价值等方面的实质性发展;结果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成果的量与质。在课堂上不仅要评价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机、动力、方法和状态等;既要建构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分项评价内容,也要建构三者的整合性发展评价内容,全面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选择评价方式 在使用情境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作品评价等评价方式时,要灵活地使用追问式评价,在追问中引发个体反思和群体审视。要善于在课堂追问中,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思维、审美或文化素养的本质,利用课堂追问搭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的互通桥梁。要在学生回答追问的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核心价值,激发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读文本,创生与文本高度相关的语文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整体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四)呈现评价结果 搭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坚持累积长期评价数据,持续对比、反思、改进。截取关键教学场景,鲜明表达评价态度。对文本中体现的核心价值和学生对文本核心价值的分析结论,要鲜明表达自己的态度。对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体现出的优势或问题,要在语言、思维、审美或文化素养发展的关键障碍或发展点上进行具体评价,详细点明学生的障碍在哪里,进展在何处,还需要发展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等等,要树立评价的证据意识,凸显评价的语文属性与素养属性。 (五)发挥评价作用 将过程评价用于教学改进与学生发展。课上导向教学环节的推动与知识意义的生成,课后导向教学反思与改进。探索课堂教学的增值评价办法,基于学生个体的不同起点进行评价,激励进步、引导成长、塑造自信。教师要充分信任高中学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与他评,培养学生的元认知与反思能力,鼓励学生个体转换视角、吸纳意见,鼓励学习团队充分交流、合作成长,引导学生实现基于综合评价的自主反思与成长。 —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