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84819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4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题)1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铝合金是负极海水是电解质溶液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BCD2时,在0.5L的密闭容器中,气体A与气体B反应生成气体C,反应过程中A、B、C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10s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B该反应进行到10s时,消耗了0.15mol A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10s时反应生成了0.2mol C3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ABCD4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用如下模型表示“-”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

2、的是A过程I是放热过程B过程III一定是吸热过程Ca的总能量大于d的总能量D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5碱性锌锰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式为:Zn + 2MnO2 + 2H2O=Zn(OH)2 + 2MnOO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电子转移方向是由Zn经外电路流向MnO2B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MnO2 + 2H2O + 2e=2MnOOH + 2OHC电池工作时,KOH不参与反应,没有发挥作用D电池工作时,Zn发生氧化反应,MnO2发生还原反应6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

3、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K0.1,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H2物质的量为2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C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DCO的平衡转化率为25%7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1;研究发现在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H3催化还原NO为放热反应B过程I中NH3断裂极性键,需要吸收能量,Fe3+体现了氧化性C过程III的离子方程式:D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为NH3、O2、

4、NO,Fe3+、Fe2+为中间产物8合成氨中的原料气进入合成塔前需经过铜氨液处理,目的是除去其中的CO,发生的反应为:,。铜氨液吸收CO适宜的生产条件是A低温和高压B高温和低压C加快原料气的通入速率D吸收效果与铜氨溶液的浓度无关9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02460198344448资料显示,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平均反应速率:B反应的C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及改变反应热D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是放热反应10某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反应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放电时,为负极B充电时,为阳

5、极C放电时,每转移电子,正极上有被氧化D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11熔融钠-硫电池性能优良,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储能电池。下图中的电池反应为(x=53,难溶于熔融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2S4的电子式为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CNa和Na2Sx分别为电池的负极和正极D该电池是以为隔膜的二次电池12在不同条件下,用氧化一定浓度溶液的过程中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内,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B由曲线和可知,pH越大,的氧化速率越快C由曲线和可知,温度越高,的氧化速率越快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13质量相等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中,a中同时加入少量Cu

6、O固体,下列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14探究酸性KMnO4与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 温度()催化剂用量(g)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平均时间(min)体积(mL)浓度(molL-1)体积(mL)浓度(molL-1)1250.540.180.212.72800.540.180.2a3250.540.0180.26.7425040.0180.2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KMn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3)约为1.510-3 molL-1min-1B表中数据a12.7,b6.7C用

7、H2C2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1)v(实验3)D可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的CO2所消耗的时间来判断反应速率快慢1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二、填空题(共8题)16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质量增加了。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_。容器中生成D物质的量为_。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若最初投入A物质的量为,则半分钟时A的转化率_。17电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电池中的铝电池类型较多Al-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汽车的电源,该电池多使用NaOH溶液为电解液。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是一种二次电池,可用于车载电源,其电池总反应为,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2)甲醇燃料电池由于其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可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工作原理如图,质子交换膜左右两侧的溶液均为1L 溶液。通入气体a的电极是电池的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当电池中有2mol 发生转移时,左右两侧溶液的质量之差为_g(忽略气体的溶解,假设反应物完全耗尽)。(3)下图为

9、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腐蚀过程中,负极是_(填“a”或“b”或“c”)。环境中的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其离子方程式为_。若生成8.58g,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_L(标准状况)。18已知:反应aA(g)+bB(g) cC(g),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经测定前4s内v(C)=0.05molL-1s-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若上述反应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经同一段时间后,测得三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A)=0.3molL

10、-1s-1;乙:v(B)=0.12molL-1s-1;丙:v(C)=9.6molL-1min-1,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用甲、乙、丙表示)。19已知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与C、B与D同主族,且D的原子序数是B的2倍,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请回答:(涉及具体的物质,请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或结构)(1)B、C两元素形成的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_ ,A、B两元素形成的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_ (2)工业上制备单质C的反应方程式为 _ (3)已知C-D新型一次高能电池工作时的

11、总反应为:2C+xD=C2Dx,则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_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_ (4)已知1mol单质A与1mol单质E完全反应放出183kJ的热量,单质A中共价键的键能为436kJ/mol,单质E中共价键的键能为243kJ/mol,则单质A与单质E形成的化合物中共价键的键能为 _kJ/mol(5)在某一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单质D和0.2mol的A2 ,加热至发生反应 ;反应中A2D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根据上图中数据,用A2表示该反应在010min内的反应速率 = _ ,在上图中画出反应中A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曲线,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_.a往

12、该体系中加入更多单质D可以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b往该体系中通入更多A2可以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c保持足够长的反应时间,该体系可以生成0.2molA2Dd10min至20min时间段,A2D浓度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停止了e体积和温度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f体积和温度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20.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A为_,B为_,C为_,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

13、水化物是_。 (用化学式填空) .一定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1)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mol/(Ls)。(2)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 mol/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1为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Zn)=7.14gcm-3,某兴趣小组同学截取三块形状规则、大小相近的长方形铁皮(来自同一块镀锌铁皮),量出其长度与宽度,计算得铁片单侧面积;用稀硫酸进行定量试验,数据如下:实验序号铁片单侧面积/cm2反应前质量/g反应后质量/g125.0514.62513.803224.9514.5

14、6613.746324.8914.48912.789该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为_cm(保留2位有效数字);写出简要计算过程。22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甲中,充入3mol CO2和6 mol H2,在温度500时发生反应:CO2(g)+ 3H2(g)CH3OH(g)+ H2O(g) H=-49.0 kJmol-1.,H2 和CH3OH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容器容积V=_;(2)从反应开始到10min过程中,H2的平均反应速率(H2)=_molL-1min-1 ;(3)CO2的平衡转化率是_;(4)下列情况下,可以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甲醇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b3 正(H2

15、) =逆(甲醇)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CO2和H2的浓度之比不再发生变化23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把试管放入盛有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向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由实验推知,镁片与稀盐酸的反应_。(填“释放”或“吸收”)能量。(5)在上述实验结束后将试管取出,在烧杯中放入小烧杯,在小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混合物并用玻璃棒搅拌,则实验现象是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参考答案:1A【解析】其中活泼的一极为负极,即为铝合金,故对;电极在海水中

16、,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故对;铝合金为负极,则发生氧化反应,故错;综上所述,故选A。2D【解析】A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项错误; B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B项错误;CA、B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A、B为反应物,C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C为生成物,内, 10s时反应达到平衡,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项错误;D时反应生成气体C的物质的量为,D项正确;故答案为:D。3A【解析】根据构成原电池的“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判断;装置不能形成闭合回路;装置不具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只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形成电流;装置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答案选A。4C【解析】A过程分子化学键断裂形

17、成原子,属于吸热过程,故A错误;B过程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C氢气燃烧放热,则a的总能量大于d的总能量,故C正确;D该反应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不一定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故D错误;故选C。5C【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知,锌粉作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成Zn(OH)2,石墨作正极,MnO2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为MnOOH,结合原电池相关知识解答。A电池工作时,电子转移方向是由(负极)Zn经外电路流向(正极)MnO2,A正确;B石墨作正极,MnO2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为MnOOH,电极反应式为2MnO2 + 2H2O + 2e=2MnOOH + 2OH,B正确;

18、C由电池总反应可知KOH没有参与反应,但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起到在电池内部传导电流的作用,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电池工作时,Zn发生氧化反应,MnO2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答案选C。6B【解析】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因此逆向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设平衡时H2S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解得x=5,因此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2+5)mol=7mol,故B正确;C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后续又逐渐减小,故C错误;D由B分析可知,CO的平衡转化率为,故D错误;故答案为:B。7D【解析】A根据反应能量关系图,反应物总能5

19、55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描述正确,不符题意;BNH3中共价键确为极性键,参与反应发生断键,Fe3+转化为Fe2+,得电子降价,体现氧化性,描述正确,不符题意;C根据关系图,Fe2+在酸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形成Fe3+,方程式书写正确,不符题意;D根据转化关系,Fe3+应为催化剂,Fe2+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描述错误,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D。8A【解析】A低温平衡正向移动,高压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铜氨液吸收CO,选项A正确;B高温低压,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铜氨液吸收CO,选项B错误;C加快原料气的通入速率,接触时间短,不利于铜氨液吸收CO,选项C错误;D吸收效果与铜氨

20、溶液的浓度有关,增大浓度平衡正向移动,选项D错误;答案选A。9D【解析】本题由表格分析反应速率问题,由图像分析反应热问题。A由表中数据可知06min内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则消耗H2O2为0004mol,但是A给的单位是错的,故A错误;B由图可以知道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产物的能,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故B错误;C分析两步反应可知,Fe3+作催化剂,而催化剂只能改变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D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10C【解析】A放电时相当于是原电池,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铁为负极,A正确;B充电时相当于是电解池,发生

21、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为阳极,B正确;C放电时,每转移电子,正极上有被还原,铁被氧化,C错误;D充电时,阴极上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反应式为,D正确;答案选C。11C【解析】根据电池反应:可知,放电时,钠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Na-e-= Na+,硫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据此分析。ANa2S4属于离子化合物,4个硫原子间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A正确;B放电时发生的是原电池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故B正确;C放电时,Na为电池的负极,正极为硫单质,故C错误;D放电时,该电池是以钠作负极,硫作正极的原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为隔膜,起到电解质溶液的作

22、用,该电池为二次电池,故D正确;答案选C。12B【解析】A.由题图中曲线可知,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的氧化率逐渐增大,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曲线和可知,当温度相同时,pH越小,的氧化率越大,相同时间内的氧化速率越快,B项错误,符合题意;C.由曲线和可知,温度越高,的氧化速率越快,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3A【解析】a中加入少量CuO固体,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锌和硫酸反应,加入硫酸铜,会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速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的速率,所以反应速率是:ab,速率越大,锌完全反应时所用的时间越短,所以a所用

23、的时间小于b的时间;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金属锌的质量,而a中,金属锌一部分用于置换金属铜,导致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所以氢气的体积是:ab;故选A。14A【解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l0CO2+8H2O,实验3中,n(H2C2O4):n(KMnO4)=80.2:40.01=40:15:2,则H2C2O4过量,用KMnO4表示该反应速率v(KMnO4)=5.0l0-4molL-1min-1,故A错误;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则a12.7,b6.7,故B正确;C.1、3比较只有高锰酸钾的浓度不同,且实

24、验1中浓度大,则反应速率:v(实验1)v(实验3),故C正确;D.判断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的多少或比较收集相同体积CO2所消耗的时间长短或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量等,所以比较收集相同体积CO2所消耗的时间,可判断反应速率快慢,故D正确;故答案选A。15A【解析】A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A项错误;B项,使用高效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都提高,故B项正确;C项,反应达到平衡后,体系各组分的反应速率都保持恒定,故C项正确;D项,消耗1mol一氧化碳能生成1mol二氧化碳,而同时又消耗1mol二氧化碳,可知正逆反应速率相

25、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项正确。答案选A。16 或 【解析】根据反应列式如下: 据此分析。的物质的量增加了,根据分析可知,A物质的量减少;故答案为:;的物质的量增加了,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故答案为:;根据分析,或者;故答案为: 或;若最初投入A物质的量为,则半分钟时A的转化率;故答案为:。17 减小 负 24 c 0.896【解析】(1) Al-空气燃料电池在碱性条件下消耗了碱,反应式为4Al+3O2+4OH-=4AlO2-+2H2O,溶液pH减小;是一种二次电池,可用于车载电源,其电池总反应为,L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Li失去电子,则Li为负极,Fe

26、S为正极得电子生成Fe,充电是放电的逆过程,阴极上Li+得到电子生成Li,电极反应式为;(2) 根据图中信息,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左往右移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燃料电池中,通入气体a的电极是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甲醇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电极方程式为;负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当转移2mol电子时,左侧质量减轻12g=4g,还要有2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右侧,质量减少2g,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右侧质量增加32g=16g,加上转移过来的2gH+,因此左右两侧溶液的质量之差为16g+2g+4g+2g=24g;(3)根据图知,氧气得

27、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Cu失电子生成铜离子,发生吸氧腐蚀,则Cu作负极,即c是负极,故答案为:c;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负极上生成铜离子、正极上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该离子反应为氯离子、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Cu2(OH)3Cl沉淀,离子方程式为;nCu2(OH)3Cl=0.04mol,根据转移电子得n(O2)=0.04mol,V(O2)=0.04mol22.4L/mol=0.896L。18 3A(g)+B(g) 2C(g) 乙甲丙【解析】由图可知:A、B为反应物,且A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B的初始浓度为0.5m

28、ol/L,反应进行到12s时达到平衡,此时A的平衡浓度为0.2mol/L,B的平衡浓度为0.3mol/L,据此可以计算出a与b的比值;利用题给4s内v(C)=0.05molL-1s-1,结合A的浓度计算出v(A),从而计算出abc的最简整数比,书写化学方程式,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换算成A表示的反应速率,再比较快慢。(1)12s时,A的浓度变化量c=0.8mol/L-0.2mol/L=0.6mol/L,B的浓度变化量c=0.5mol/L-0.3mol/L=0.2mol/L,故ab=0.60.2=31;经测定前4s内v(C)=0.05molL-1s-1,此时A浓度变化为:0.8mol/L-0

29、.5mol/L=0.3mol/L,此时v(A)=0.075mol/(Ls),即v(A)v(C)=0.0750.05=32,故abc=31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g)+B(g)2C(g),故答案为:3A(g)+B(g)2C(g);(2)A的反应速率为:v(A) 甲=0.3molL-1s-1;v(B) 乙=0.12molL-1s-1,则v(A) 乙=30.12molL-1s-1=0.36molL-1s-1;v(C) 丙=9.6molL-1min-1=0.16molL-1s-1,故v(A) 丙=0.16molL-1min-1=0.24molL-1s-1;故最快的是乙,最慢的是丙,故答案为:乙甲丙。

30、19 H-O-O-H 2NaCl(熔融)2Na+Cl2 Na-e-=Na+ xS+2e-= 431 bf【解析】由题干信息B与D同主族,且D的原子序数是B的2倍,可推知:B为O,D为S,又知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故E为Cl,又知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故推知A为H,C为Na,故A是H,B是O,C是Na,D是S,E是Cl,据此解题。(1)B、C两元素形成的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即Na2O2,故其电子式为,A、B两元素形成的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即H2O2,故其结构式为H-O-O-H,故答案为:;H-O-O-H;(2)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

31、的氯化钠的方法制备单质Na,故其反应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2,故答案为:2NaCl(熔融)2Na+Cl2;(3)已知C-D新型一次高能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2C+xD=C2Dx即2Na+xS=Na2Sx,则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Na-e-=N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xS+2e-=,故答案为:Na-e-=Na+;xS+2e-=;(4)已知1mol单质A即H2与1mol单质E即Cl2完全反应放出183kJ的热量,单质A中共价键的键能为436kJ/mol,单质E中共价键的键能为243kJ/mol,设单质A与单质E形成的化合物中共价键的键能为xkJ/

32、mol,根据反应热为:E(H-H)+E(Cl-Cl)-2E(H-Cl)=-183kJ/mol,即436kJ/mol+243kJ/mol-2x=-183kJ/mol,解得:x=431kJ/mol,故答案为:431;(5)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结合上图中数据,用A2表示该反应在010min内的反应速率:;a由于D是固体,故往该体系中加入更多单质D,D的浓度不变,故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b由于往该体系中通入更多A2,导致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故可以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b正确;c由于体系加入0.2mol单质D和0.2mol的A2,若保持足够长的反应时间,该体系能够生成0.2molA

33、2D,即D和A2均完全反应,但题干告知是个可逆反应,故不可能完全转化,c错误;d10min至20min时间段,A2D浓度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反应并未停止,d错误;e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之和保持不变,故体积和温度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一直保持不变,故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f由于反应物中D是固体,故体积和温度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再改变,现在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f正确;故答案为:;bf。20 C O Na H2SO4 0.158 0.79 XYZ【解析】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阴离子和C

34、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则固体E为Na2O2,则B为O元素、C为Na元素;A的原子序数小于B,且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则A为C元素;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则D原子M层电子数为8-2=6,核外各层电子分别为2、8、6,则D为S元素,据此解答;.读图时要注意线的起始点、热点、线的走势等。图象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物质的量,从图象中信息求算。I.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则固体E为Na2O2,则B为O元素、C为Na元素;A的原子序数小于B,且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则A为C元素;D的L层电子数等于K、

35、M两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则D原子M层电子数为8-2=6,核外各层电子分别为2、8、6,则D为S元素,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C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S元素,故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为:H2SO4;.(1)10s内,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Z)=0.158moL/(Ls);(2)由图象可知X反应了1.20mol-0.41mol=0.79mol,所以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0mol/L;(3)在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相同时间内物质的量的变化比值为c(X):c(Y):c(Z)=(1.20-0.41):(1.00-

36、0.21):1.58=1:1:2,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剂量数之比,则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210.0023计算过程:V(Zn)=,因为锌层有上下两层h=,m(Zn)= =0.821g,S(Zn)= =25cm2,h=0.0023cm。【解析】根据表格数据,第3组实验数据误差较大,舍去,根据V(Zn)=,因为镀锌铁皮中锌层有上下两层,根据体积=底面积(S)高(厚度h),因此铁皮的厚度h=,反应的锌的质量平均值为=0.821g,锌层的面积平均值S(Zn)=cm2=25cm2,则厚度h=0.0023cm。22 3L 0.15 50% acd【解析】图象信息告诉我们,

37、H2的起始浓度为2mol/L,而H2的起始量为6mol,由此可求出容器的体积;反应进行10min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H2与CH3OH的浓度都为0.5mol/L。(1)容器容积V=3L;答案为:3L;(2)从反应开始到10min过程中,H2的平均反应速率(H2)=0.15 molL-1min-1 ;答案为:0.15;(3)10min后,H2的浓度变化量为1.5mol/L,则CO2的浓度变化量为0.5mol/L,CO2的平衡转化率是=50%;答案为:50%;(4)a甲醇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则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b3 正(H2) =逆(甲醇),虽然表明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但

38、二者的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明反应未达平衡状态;c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等,压强是一个变量,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平衡状态;d因为CO2和H2的起始浓度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而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达平衡前,浓度之比始终发生改变,当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平衡状态;综合以上分析,acd符合题意,故选acd。答案为:acd。23 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的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Mg与稀盐酸反应生成,该反应放热,体系温度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饱和石灰水中的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 Mg+2H+=Mg2+H2 释放 烧杯中浑浊

39、程度减轻(或浑浊消失)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应吸热,体系温度降低,的溶解度增大【解析】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通过试管传递给饱和石灰水,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而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应吸热,使体系温度降低,饱和石灰水中的的溶解度增大,烧杯中浑浊程度减轻或消失,据此分析解答。(1)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的饱和石灰水中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而饱和石灰水变浑浊;(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Mg与稀盐酸反应生成,该反应放热,体系温度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饱和石灰水中的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3)根据分析,上述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Mg+2H+=Mg2+H2 ;(4)由分析可知,镁片与稀盐酸的反应释放能量;(5)在上述实验结束后将试管取出,在烧杯中放入小烧杯,在小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混合物并用玻璃棒搅拌,则实验现象是烧杯中浑浊程度减轻(或浑浊消失),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应吸热,体系温度降低,的溶解度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