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一氧气吸入疗法、雾化吸入.ppt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7183641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专题一氧气吸入疗法、雾化吸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医学专题一氧气吸入疗法、雾化吸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专题一氧气吸入疗法、雾化吸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一氧气吸入疗法、雾化吸入.ppt(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氧气氧气(yngq)吸入技术吸入技术 隆昌县人民医院隆昌县人民医院 第一页,共三十三页。氧气氧气(yngq)疗法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A氧分压和A血氧饱和度,增加A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第二页,共三十三页。工作工作(gngzu)目标目标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确保(qubo)用氧安全。第三页,共三十三页。工作规范工作规范(gufn)要点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qngkung)。缺氧程度缺氧程度轻度低氧血症:PaO26.67kPa(50mmHg),SaO280%,有发绀,一般不需要

2、氧疗。中度低氧血症:PaO246.5kPa(3050mmHg),SaO2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重度低氧血症:PaO2 4kPa(30mmHg),SaO2 60,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症,是氧疗的绝对适应症。第四页,共三十三页。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目的及注意事项,强调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油、防热。3、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单侧鼻导管法将1根细导管插入一侧鼻孔,达鼻咽部,其深度相当于鼻尖至耳垂的2/3距离(jl)。双侧鼻导管法将形吸囊的2个分流弯头插入病人鼻孔,深达1cm,鼻导管直径0.5cm,再将2根道管沿患者耳轮呈环状绕至下颌部,移动活扣

3、,使之位于最佳点。鼻塞法导管顶端有一种塑料制成的直径1cm左右的球状塞,将其塞入一侧鼻孔内,鼻塞大小根据病人鼻孔大小而定,以塞满鼻孔,病人感觉舒适为度。面罩法将面罩置于病人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第五页,共三十三页。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氧浓度21%+氧流量*4%5、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气开关。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zhlio)的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第六页,共三十三页。氧气监护氧气监护缺氧症状改善:病人(bngrn)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HR变慢、BP上升、R平稳。皮肤红润湿暖、发绀消失。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

4、畅。第七页,共三十三页。氧疗的副作用:当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h,可能出现氧疗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氧中毒(zhngd)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呼吸抑制第八页,共三十三页。结果(ji gu)标准1、患者或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o zh)的事项,对服务满意。2、确保吸氧过程安全。第九页,共三十三页。准备(zhnbi)1、人员2、用物3、评估(pn)患者及环境第十页,共三十三页。操作(cozu)流程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流量表、湿化瓶内盛无菌蒸馏水1312满),橡皮管,一次性吸氧管(或备鼻塞(bsi)、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面罩)、电筒、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棉签、扳

5、钳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解释取得合作2、将流量表及湿化瓶安装于墻壁氧气装置上,连接橡胶管 3、检查、选择鼻孔,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4、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流量连接鼻导管 确定氧流通畅(遵医嘱调节合适的氧流量)5、测鼻导管需插入深度(鼻尖至耳垂的2/3),蘸水湿润(shrn)后轻插入并固定 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6、观察病人用氧后的反应,记录用氧时间及 流量(liling)7、停止吸氧时,拔除鼻导管,擦净鼻部关流 量表,取下湿化瓶及流量表。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处理 用物(严格按院感要求)。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健康教育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告知患者

6、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tioji)氧流量。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注意事项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观察评估患者吸氧的效果,实验室指标氧气(yngq)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有无氧疗副作用出现。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氧气管护理(hl)1、湿化瓶及内液的更换(gnhun)。2、氧气管的更换。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雾化雾化(w hu)吸入吸入 第十七页,共三十三

7、页。压缩雾化压缩雾化原理:压缩泵产生压缩空气通过导管输送原理:压缩泵产生压缩空气通过导管输送到雾化瓶,雾化瓶内装有专用的治疗疾病到雾化瓶,雾化瓶内装有专用的治疗疾病(jbng)的液体药品,高压空气在的液体药品,高压空气在 高速流过雾化高速流过雾化瓶时将液体药品雾化成非常细小的颗粒。其瓶时将液体药品雾化成非常细小的颗粒。其中对于哮喘的有效颗粒在中对于哮喘的有效颗粒在5微米以下,一般的微米以下,一般的压缩雾化泵的雾化颗粒在压缩雾化泵的雾化颗粒在5微米以下的百分含微米以下的百分含量在量在50%以上。以上。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目的目的(md)1、吸入药液、消炎祛痰、稀释痰液、湿化气 道、减轻咳嗽。2

8、、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3、预防呼吸道感染。4、应用(yngyng)抗癌药物治疗肺癌。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工作工作(gngzu)目标目标遵医嘱为患者提供(tgng)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工作工作(gngzu)规范要点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给药的原则。2、遵医嘱准备药物和雾化装置,并检查装置性能。常用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氨茶碱、沙丁胺醇解除支气管痉挛(jnlun)。a糜蛋白酶、沐舒坦稀化痰液,有助于排痰。地塞米松减轻呼吸吸道粘膜水肿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3、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用药目的、患者呼吸状态及配合

9、能力。4、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药物名称,指导(zhdo)患者配合。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5、调节适宜的雾量,给患者带上面罩口含嘴,指导患者吸入。对于儿童(r tng)和老年人,呼吸道应急能力差,如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湿度量均调至最大,大量冷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能会使支气管痉挛可导致憋气、呼吸困难。因此采用渐进调节雾化量的吸入方法,即从小雾量、低湿度开始,吸入1min待气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直至吸完所需治疗药液,一般每次吸入不超过10min。因疲乏、不愿咳嗽且咳嗽力弱的患者,则采用持续小雾量吸入。为使痰液维持在糊状便于排出,34h吸入一次,以减轻排痰时的疲乏症状。第二

10、十三页,共三十三页。6、观察患者吸入药物后的反应及效果。(1)药物的不良反应。(2)有增加呼吸道阻力的可能。当雾化吸入完几小时后,呼吸困难反而加重,除警惕(jngt)肺水肿外,还可能由于气道分泌物液化膨胀阻塞加重之故。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7、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呼吸道再感染。由于雾滴可带细菌入肺泡,故有可能继发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细菌来源:患者口腔(kuqing)、上呼吸道、雾化液的污染。所以不但要加强口、鼻、咽的卫生护理,还要注意雾化器、室内空气和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结果结果(ji gu)标准标准1、患者或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

11、对服务满意。2、操作过程规范(gufn)、安全,达到预期目标。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准备(zhnbi)1、人员2、用物3、评估患者(hunzh)及环境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用物:用物:空气压缩式雾化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药液(遵医嘱)、水杯和水(病人)、治疗巾或病人毛巾。面罩或口含嘴、检查雾化器主机与各附件(fjin)的连接。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操作步骤1、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告知患者 治疗目的、药物名称、解释取得合作。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颌下放(xifng)治疗巾或毛 巾,协助病人漱口。3、将遵医嘱配置好的药液注入雾化罐内。4、指导患者做均匀深呼吸。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12、。5、接通电源,打开雾化(w hu)开关,调节雾量,用 面罩放在患者口鼻部(或将口含嘴放入患者 口中),嘱病人做均匀深呼吸。6、治疗完毕,协助病人漱口,擦干病人面部及 颈部。7、先关雾化开关,后关电源开关。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致谢。9、整理床单位,处理用物。第三十页,共三十三页。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雾化吸入机需插电源,使用前检查各 管道有无破损,连接是否通畅。嘱咐 患者勿随意牵扯电源以免触电。2、雾化机宜放置平稳,以免振动时掉地 损坏(snhui)机器,也可减少噪音。3、使用雾化器时,勿倾斜,以免药物外 溢,浪费药液。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三页。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用口吸气、鼻呼气(hq)的方法。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三页。内容(nirng)总结氧气吸入技术。是指通过给氧,提高A氧分压和A血。4、开流量表开关(kigun)调节氧流量连接鼻导管。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给药的原则。2、遵医嘱准备药物和雾化装置,并检查装置性能。因疲乏、不愿咳嗽且咳嗽力弱的患者,则采用持续小雾量吸入。7、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