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一最新:牙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和平台转换技术研究进展-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7183615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专题一最新:牙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和平台转换技术研究进展-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医学专题一最新:牙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和平台转换技术研究进展-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专题一最新:牙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和平台转换技术研究进展-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一最新:牙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和平台转换技术研究进展-文档资料.ppt(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汇报(hubo)内容背景(bijng)知识研究(ynji)现状未来研究内容第一页,共四十二页。一、种植义齿的基本概念:种植义齿(implant-borne prothesis)是以牙种植体为支持、固位基础所完成的一类缺牙修复体。属于当今(dngjn)口腔医学精尖技术,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背景背景(bij(bijng)ng)知识知识第二页,共四十二页。背景背景(bij(bijng)ng)知识知识第三页,共四十二页。相比于传统义齿:为义齿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极大地提高了义齿的咀嚼功能;类似真牙感觉的舒适与美观;借助植入到口腔(kuqing)组织内的种植体来获得支持、固位与稳定背景背景(bi

2、j(bijng)ng)知识知识第四页,共四十二页。二、种植义齿的基本结构:种植体又称下部结构。人工义齿又称为上部结构。种植体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体部:是种植体植入人体组织内的部分。2.颈部:是连接体部与基桩(j zhun)或基台的部分。3.基桩或基台:是牙种植体暴露于粘膜外的部分,为其上部结构的人工义齿提供支持、固位和稳定作用。背景背景(bij(bijng)ng)知识知识第五页,共四十二页。三、种植牙成功率 种植牙国际标准成功率为:五年成功率达到85%,十年成功率在80%以上。国内各大口腔专科医院统计资料报道(bodo)成功率均在90%以上,国外资料记载有三十年以上还完好使用病例,种植牙的失

3、败率低于人类自身牙齿的失牙率。背景背景(bij(bijng)ng)知识知识第六页,共四十二页。四、种植体1、种植体的分类非常多:按植入部位: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根管内种植体、穿骨牙种植体按种植(zhngzh)材料分类:金属种植(zhngzh)体、陶瓷种植(zhngzh)体、复合种植(zhngzh)体、其他材料种植(zhngzh)体按种植体形态分类:螺旋种植体、根形种植体、圆柱形种植体、锚状种植体、下颌针板型种植骨体等背景背景(bij(bijng)ng)知识知识第七页,共四十二页。2、临床常用(chn yn)的骨内种植体主要有以下几种:Branemark种植系统 1965年由瑞典Nobel

4、phama公司开发生产的Branemark种植系统问世,并经大量临床应用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功率。此种植体与组织接触的部位均用纯钛制成,是一种(y zhn)二次种植系统,80年代后期推出自攻螺纹型MklI。根据报道其十五年以上成功率下颌为91,上颌为81。ITl种植系统(xtng)该种植体也为纯钛制成,是典型的一次性种植系统。它的体部为多孔中空柱形,表面经钛浆涂层技术处理,种植体颈部比体部大大缩细,基桩为锥台有两个侧平面。原始Branemark种植系统ITI种植系统背景知识背景知识第八页,共四十二页。IMZ种植系统:该种植体为圆柱型无螺纹纯钛种植体,在其表面有钛浆喷涂,是一种二次植入系统,最大的特

5、点就是有一个可以弹性变形的高分子材料部件。CDIC种植系统:该系统采用自攻螺纹设计,种植体颈部与体部为一体,基桩连接口为内六方,中心固定(gdng)螺纹采用钛合金,是非埋植式一次植入系统。背景背景(bij(bijng)ng)知识知识第九页,共四十二页。FRIALIT-2种植系统:该系统为根向逐渐缩小(suxio)的阶梯柱形或阶梯柱形带螺纹的钛金属种植体,具有大直径的特点,是即刻种植系统。FRIALIT-2种植系统 BLB种植系统BLB种植系统:是二段式实心圆柱形种植体,基体材料为钛合金TC4,该系统种植体表面用羟基磷灰石或者纯钛涂层。背景背景(bij(bijng)ng)知识知识第十页,共四十二

6、页。背景背景(bij(bijng)ng)知识知识五、基台连接植体后,从牙龈内穿出,类似(li s)天然牙作基牙时制备后的基牙牙冠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在完成修复并行使(xngsh)功能后,1年之内通常要出现种植体颈部周围的骨吸收,一般吸收到植体的第1个螺纹处才稳定下来。牙槽嵴顶吸收后,由于损失了约1.5 mm的种植体骨内高度,可造成种植体冠根比例增大,尤其在骨质较差的部位以及选用较短的植体时。这种吸收常与种植体的早期失败相关。种植体颈部的骨吸收,以及种植体之间的骨缺失是牙乳头缺如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密切相关。如何有效预防种植体颈部骨吸收一

7、直都是种植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一、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的原因一、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的原因:1、手术“创伤”手术创伤被认为是造成种植失败的很重要的原因。在种植手术过程中有三个步骤会产生(chnshng)创伤:一是翻瓣,二是制备种植窝,三是种植体植入过程中种植体和骨之间的“挤压”。2、生物学宽度假说 种植体植入后会经历一个骨改建的过程,颈部骨改建的过程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同时进行。有报道称垂直向骨吸收为1520 mm,水平向骨吸收为115 mm,导致骨吸收现象发生的关键因素为生物学宽度。种植体颈部也有类似天然牙的结构,可以隔离口腔内细菌和食

8、物残渣等对种植体组织界面的干扰。为了形成生物学宽度,早期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会吸收。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3、种植体的颈部形态(xngti)种植体颈部是种植体穿龈部分,在种植体负重后这部分将承受压力4、微间隙假说 研究发现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开始于种植体“暴露”于口腔内,这会导致口腔内的细菌等出现在微间隙内5、咬合负荷过大 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之间是直接接触,会导致边缘骨的渐进性吸收甚至骨整合的失败6、种植体周围炎 和慢性牙周炎一样,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都会造成骨吸收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二、植体二、植体基台连接基台连接(l

9、inji)(linji)方式方式目前除了一段式种植体是将基台与植体部分预成为(chngwi)一体以外,多数种植系统是将种植体设计为两段式,即将植入骨内的植体与基台分开设计,在修复完成时再将基台与植体连接。行使咀嚼功能时,在基台上完成的牙冠会产生不同方向的应力及旋转,基台与植体的连接方式要求连接稳固,能承受应力,并能抗旋转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内连接(linji)与外连接(linji)1、外连接:指从植体部位向外的突起嵌入到基台相对应的凹陷(oxin)内,再通过紧固螺栓将两者固定(图1左)2、内连接:是由基台向下的突起嵌入到植体相对应的凹陷内(图1右)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第十

10、六页,共四十二页。优缺点外连接(linji)内连接(linji)1、会对紧固螺栓产生较大(jio d)的应力;2、常会出现紧固螺栓松动甚至破坏的现象;3、无法直视植体基台连接部位,二者的连接是否已经到位,在临床操作时很难凭手感判断1、对紧固螺栓产生的应力较小;2、较少发生连接处的松动或破坏;3、可通过手感明确地判断其就位情况,操作较为简单可靠研究现状研究现状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二、种植体-基台连接处的微间隙及微动是导致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的两个重要(zhngyo)因素微间隙(jin x):种植体-基台连接处的微间隙处有明显的炎症细胞聚集,并且在此连接处上下

11、约0.5-0.75mm 的范围形成炎性结缔组织(inflammatory connective tissue ICT)渗漏带微动:在外力作用下,种植体-基台的连接处产生的微动,会导致种植体颈部周围骨吸收。平台转换和莫氏锥度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种植体-基台连接处的微间隙及微动对种植体周围骨的影响,减少种植体周围骨的吸收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平台转换(platform switching):是指在种植体修复时采用小直径的基台,使基台的边缘在种植体边缘的内侧,从而使种植体-基台的连接界面(IAI)向种植体长轴方向移动。根据(gnj)不同种植系统的设计,可分为两种

12、平台转换类型:一种是将基台的直径直接设计为小于种植体的直径,在两者的连接部位,自然形成了基台缩窄的效果。另一种则是在设计时,使不同直径的种植体与基台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规格统一。这样,不同直径的基台之间可以互换,当选择小直径的基台与大直径的种植体相连时,便相当于主动运用了平台转换技术。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平台(pngti)转换的产生19911991年年年年3I3I公司公司公司公司(n s)(n s)开开开开发发5mm5mm和和和和6mm6mm宽颈宽颈种植体种植体种植体种植体采用采用采用采用(ciyng)(ciyng)4.1mm4.1m

13、m的的的的标标准种植体准种植体准种植体准种植体基台基台基台基台五年的随五年的随五年的随五年的随访观访观察,没有出察,没有出察,没有出察,没有出现现典型的种植体典型的种植体典型的种植体典型的种植体颈颈部骨吸收部骨吸收部骨吸收部骨吸收目的为了解决骨量不足造成了水平向0.45 mm 或0.95 mm 的差异20062006年年年年LazzaraLazzara首次提出了首次提出了首次提出了首次提出了“platform switchingplatform switching”的概念的概念的概念的概念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能有效的防止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原因:1 1、重建生物学宽度、重建生物学宽度 在种植

14、体肩台上有未被基台覆盖的水平区域,结缔组织(jid-zzh)在此附着,限制软组织向根方移动,生物学宽度重建从垂直方向部分转变为水平方向,从而减少了为获得垂直向生物学宽度而导致的边缘骨吸收。2 2、应力分布的改变、应力分布的改变 能更好的传递压力并提高骨组织的生物力学反应。3 3、种植体、种植体-基台界面微间隙(基台界面微间隙(microgapmicrogap)的内移)的内移 微间隙与骨组织的距离变远,从而减少了此处聚集的细菌对边缘骨的影响;此外,因种植体基台界面向内移动,种植体基台的连接角度从180转为90,从而基台与骨组织的接触面积减少,降低了微间隙处的微动对边缘骨的影响。4 4、软组织袖口

15、的形成、软组织袖口的形成 由于颈部缩窄,因而软组织可以在颈部形成一个更宽更具抵抗力的袖口外界微生物不易突破该袖口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采用莫式锥度连接设计的种植体,通过(tnggu)基台下方的锥形根柱与种植体上部相应的锥形窝之间的摩擦作用而达到“冷焊接”效果,能有效的防止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主要表现在:一、种植体-基台的连接具有高度的机械稳定性,避免了基台的微动,从而有效的减少基台、螺丝松动等修复并发症;二、种植体-基台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微生物封闭性,避免种植体-基台界面的微间隙,从而减少了种植体-基台界面处微生物聚集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

16、ji(ynji )现状现状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shngh)后牙区种植中的应后牙区种植中的应用用潘在兴潘在兴 陈小华等陈小华等材料:材料:种植体:Friadent XiV,直径4.5mm,长度11-13mm 螺纹柱状种植体以及(yj)配套器械。牙龈成型基台(愈合基台):Friadent XiV,直径3.8-4.5mm,高度3-5mm 基台。临床资料:60 例中男26 例,女34 例。年龄27-46 岁。上颌后牙单颗缺失32 例,两颗缺失17 例,三颗缺失11 例方法方法:选择60 例上颌后牙种植患者随机分实

17、验与对照组,共植入141 枚种植体,植体肩部与牙槽嵴平齐。实验组30例选用小于植体直径的愈合基台(0.7mm)与种植体相连,重建种植区的结合上皮,上部结构(基台)精细研磨,重建无缝隙冠龈连接,精度贵金属烤瓷修复。对照组选用与植体直径相同的愈合基台与种植体相连,常规修复。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 月测量上颌后牙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和评价软组织情况。以游标卡尺在放大的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点与植体肩部的垂直距离三次,取均值(近远中侧测量,取值大者)。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结果:结果:实验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变化明显(mngxin)小于对照

18、组(p0.05)种植体周围边缘(binyun)骨高度评价:度0.5mm 以内度0.5-1.0 mm度1.0-1.5mm度1.5mm 以上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bjio)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结论: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可保持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其远期效果可期。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平台转移设计对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影响的组织平台转移设计对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影响的组织(zzh)形态学研究形态学研究硕士研究生:郭力强 指导老师:赵保东教授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本实验应用(yngyng)了一种传统设计的外连接种植体和两种具有平台转移设计的内连接种植体:见图13。

19、传统设计的OsstemUS系统,种植体一基台连接面为平齐对接设计;平台转移设计的OsstemGS系统,种植体一基台连接面的肩台为光滑斜面平台;平台转移设计的Ankylos系统,种植体一基台连接面的肩台为粗糙水平平台。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动物动物(dngw)分组及处理分组及处理6只实验用犬随机编号为16号。按照图1确定的种植体植入位点在其下颌双侧前磨牙区植入相应种植体,共36颗。根据(gnj)植入种植体的基台连接设计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植入Osstem-US系统(传统设计的外连接式种植体),共计12颗。位点:1、4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处

20、2、5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三前磨牙处 3、6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四前磨牙处B组:植入OsstemGS系统(平台转移设计的内连接式种植),共计12颗。位点:1、4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三前磨牙处 2、5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四前磨牙处 3、6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处C组:植入Ankylos系统(平台转移设计的内连接式种植体),共计12颗。位点:l、4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四前磨牙处 2、5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处 3、6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三前磨牙处第三十页,共四十二页。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二页。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观察观察(gun

21、ch)指标指标:光学(gungxu)显微镜下观察每张组织切片,分析种植体一骨结合、种植体一软组织结合情况。采用DotSlide全景智能化扫描数字切片系统拍摄组织切片图像,在分析软件上确定以下各标志点:IS种植体肩台(implant shoulder)CLB一种植体骨结合冠方最高点(the most coronal level of bone in contact with the implant)BC一牙槽嵴顶骨水平(the level of the alveolar bone crest)aJE一结合上皮顶点(the apical extension of the long junction

22、al epithelium)并测量ISCLB、ISBC、ISaJE的垂直距离。所有指标均由同一实验者测量,每一指标均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IS-CLB:种植体一基台连接面(种植体肩台)到种植体骨结合冠向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反映了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的程度。ISBC:种植体一基台连接面(种植体肩台)到种植体周围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该指标反映了种植体颈部骨水平。ISaJE:种植体一基台连接面(种植体肩台)到种植体周围结合上皮顶点的垂直距离,反映了种植体颈部软组织封闭水平。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chl)应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MannWhitn

23、ey检验,取a=0.05,P0.05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非负重条件下,US系统、GS系统和Ankylos系统种植体的唇侧与舌侧ISCLB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US系统、GS系统和Ankylos系统种植体的ISCLB在负重与非负重条件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表一可以看出:从表一可以看出: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二页。从表从表2 2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在负重(fzhng)或者非负重(fzhng)条件下:传统设计的US系统与平台转移设计的GS系统相比ISCLB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传统设计的US系统与平台转移设计的Ankylos系统相比

24、ISCLB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二页。图3 US、GS、Ankylos系统种植体在负重(fzhng)、非负重(fzhng)条件下的IS-CLB示意图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二页。结论结论(jiln):研究研究(ynji(ynji )现状现状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二页。未来研究未来研究(ynji(ynji )内容内容平台转换概念的出现,为种植体和基台界面的连接方式提供了新的理念。不过,尽管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都直接或间接证实了平台转换技术,能够有效控制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高度,为软组织提供支持,是提高种植牙远期成功率和美学效果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是还有以下问题尚未解决:1、

25、至今关于其维持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嵴高度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2、此外平台转换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虽有文献报道,基台直径与种植体直径相差越大,似乎对牙槽骨的保存效果越佳,但种植体与基台界面究竟内移多少距离,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平台转换后,作用于种植体的应力分布,从种植体颈部皮质骨转移至基台和基台螺丝上,虽然减少了牙槽骨的吸收,但却增加了基台和基台螺丝折断的风险(fngxin)。4、对于直径较小的种植体,若要采用平台转换技术,其基台的设计和调改都存在一定的难度等。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二页。研究重点:研究重点:考虑如何保护种植体颈部骨嵴的高度和达到可预期的美学效果。种植体一基

26、台平台转移连接方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对种植体颈部骨组织长期稳定及种植美学效果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mqin)的研究报道虽已获得了肯定的结果,但其远期效果尚需更多的病例观察与研究。因此,我们认为,平台转换技术的应用,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它必须在一定条件下,与相关的种植技术结合使用,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完美的美学效果。未来未来(wili)(wili)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第四十页,共四十二页。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二页。内容(nirng)总结汇报内容。种植牙国际标准成功率为:五年成功率达到85%,十年成功率在80%以上。1、外连接:指从植体部位向外的突起嵌入到基台相对应的凹陷内,再通过紧固螺栓将两者固定(图1左)。结论:临床(ln chun)平台转移技术可保持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其远期效果可期。6只实验用犬随机编号为16号。采用DotSlide全景智能化扫描数字切片系统拍摄组织切片图像,在分析软件上确定以下各标志点:。Thank You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