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原则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7183543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原则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基础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原则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原则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原则优秀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础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原则第1页,本讲稿共63页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 第一章第一章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第二章第二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第三章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概述第三章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概述第2页,本讲稿共63页第一章第一章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二、地基基础组合二、地基基础组合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五、建筑物安全

2、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第3页,本讲稿共63页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FGd(埋深)持力层持力层下卧层(承载力小)下卧层(承载力小)地基地基基础基础doCo基顶基顶P设计地面设计地面第4页,本讲稿共63页1基础埋深(基础埋深(d)从设计地面(一般从室从设计地面(一般从室 外地面算起)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外地面算起)到基础底面的距离。2基顶埋深基顶埋深(do)基顶到设计地面的距离。基顶到设计地面的距离。要求:要求:do1015cm (美观、保护基础)(美观、保护基础)3基顶宽度(基顶宽度(

3、Co)基顶外缘到墙面或柱面基顶外缘到墙面或柱面 间的距离。间的距离。4基础高(厚)度基础高(厚)度基础顶底面之间的距离。基础顶底面之间的距离。第5页,本讲稿共63页5基础的作用基础的作用 支撑上部结构(承受荷载)支撑上部结构(承受荷载)传递上部荷载(传给地基)传递上部荷载(传给地基)扩散上部荷载(应力扩散)扩散上部荷载(应力扩散)上受建筑物荷载上受建筑物荷载 F 轴力轴力基础基础 基础内力基础内力 剪力剪力 下受地基反力下受地基反力 P 弯矩弯矩 6基底反力基底反力 P=F+G p=(F+G)/A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第6页,本讲稿共63页第一章第一章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一

4、、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二、地基基础组合二、地基基础组合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第7页,本讲稿共63页二、地基基础(组合)方案类型二、地基基础(组合)方案类型 多数建筑物都涉及到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三者的组合关系,只是多数建筑物都涉及到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三者的组合关系,只是组合类型不同而已。若不管上部结构,仅考虑地基基础两方面,就有组

5、合类型不同而已。若不管上部结构,仅考虑地基基础两方面,就有如下四种组合方案:如下四种组合方案:天然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人工地基浅基础浅基础深基础深基础人工地基上浅基础人工地基上浅基础人工地基上深基础人工地基上深基础天然地基上深基础天然地基上深基础天然地基上浅基础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第8页,本讲稿共63页第一章第一章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二、地基基础组合二、地基基础组合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

6、计规定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第9页,本讲稿共63页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一)设计原则(一)设计原则1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建筑结构可靠度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规定,建筑结构应满足如下)规定,建筑结构应满足如下功能要求:功能要求:(1)安全性)安全性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结构荷载、施工

7、荷载等)各种作用。(结构荷载、施工荷载等)(2)适用性)适用性在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3)耐久性)耐久性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应能满足使用年限。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应能满足使用年限。(4)稳定性)稳定性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须的整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须的整体稳定。体稳定。第10页,本讲稿共63页2地基基础设计要求地基基础设计要求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是共同工作的,基础作为建筑物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是共同工作的,基础作为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必须满足上述要求,基础设计原则为:设计基础的下部结构,必须满足上述要求,基础设计原则

8、为:设计基础应保证其本身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应保证其本身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一旦破坏将危机整个建筑,隐蔽工程)(一旦破坏将危机整个建筑,隐蔽工程)地基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一旦破坏,基础与上部结构都会地基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一旦破坏,基础与上部结构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变形甚至破坏,因而地基也应适应建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变形甚至破坏,因而地基也应适应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地基的设计原则为:筑物的设计要求,地基的设计原则为:设计地基要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不过量的变形。设计地基要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不过量的变形。设计地基基础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设计地基基础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9、第11页,本讲稿共63页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二)设计要求(二)设计要求遵照上述设计原则,地基计算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遵照上述设计原则,地基计算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1)中心荷载)中心荷载 p f式中:式中:p 基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基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KN/m2););f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第12页,本讲稿共63页(2)偏心荷载)偏心荷载除满足(除满足(1)的要求外,尚应满足:)的要求外,尚应满足:pmax1.2f,pmin0式中:式中:pmax、pmin分别为基底边缘的最大和最小压分别为基底边缘

10、的最大和最小压力设计值(力设计值(kN/m2)第13页,本讲稿共63页2地基变形地基变形 S 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稳定性稳定性(对受水平荷载或建于斜坡及倾斜对受水平荷载或建于斜坡及倾斜地层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地层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KMr/Ms 1.2地基变形值地基变形值 地基允许变形值地基允许变形值 滑动力矩滑动力矩稳定系数稳定系数抗滑力矩抗滑力矩第14页,本讲稿共63页第一章第一章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二、地基基础组合二、地基基础组合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四、地基变形特征

11、与容许变形值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第15页,本讲稿共63页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一)地基变形特征(一)地基变形特征由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变形特征不同,对地基变形的适由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变形特征不同,对地基变形的适应性也不同,因而计算变形时,要考虑不同建筑物采用应性也不同,因而计算变形时,要考虑不同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地基变形指标来比较和控制。不同的地基变形指标来比较和控制。地基规范将地基变形依其特征分

12、为四种:地基规范将地基变形依其特征分为四种:1沉降量沉降量基础中点的沉降值。基础中点的沉降值。2沉降差沉降差基础两点或两相邻单独基础沉降量之差。基础两点或两相邻单独基础沉降量之差。3倾斜倾斜基础在倾斜方向上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基础在倾斜方向上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即即tg=(S1-S2)/b4局部倾斜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墙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墙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即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即tg=(S1-S2)/L椐调查分析,砌体结构墙体开裂多由于墙身局部倾斜过大所致,椐调查分析,砌体结构墙体开裂多由于墙身局部倾斜过大所致,所以当地基不均匀,荷

13、载差异大,建筑体形复杂时,就要验算墙所以当地基不均匀,荷载差异大,建筑体形复杂时,就要验算墙身的局部倾斜。身的局部倾斜。第16页,本讲稿共63页(二)地基容许变形值(二)地基容许变形值1概念:正常使用条件下,建筑物所能承受的变形限度。概念:正常使用条件下,建筑物所能承受的变形限度。2地基容许变形值地基容许变形值 为了找出不同建筑物所能承受的变形限度,为了找出不同建筑物所能承受的变形限度,地基地基规范规范根据大量常见建筑物系统沉降观测资料,经过根据大量常见建筑物系统沉降观测资料,经过计算分析,总结出各类建筑的容许变形值。见计算分析,总结出各类建筑的容许变形值。见58页,页,表表221。表中对不同

14、建筑物分别列出了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表中对不同建筑物分别列出了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的变形指标的容许值,地基设计时应遵照执行。斜的变形指标的容许值,地基设计时应遵照执行。第17页,本讲稿共63页作为建筑物的地基,首先应满足强度和变作为建筑物的地基,首先应满足强度和变形两个条件。但在实际地基计算时,为了形两个条件。但在实际地基计算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并不是对所有建筑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并不是对所有建筑物地基都进行变形验算,而是根据建筑物物地基都进行变形验算,而是根据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地基强度和建筑类型的具体的安全等级、地基强度和建筑类型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情况来确定的。第

15、18页,本讲稿共63页第一章第一章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二、地基基础组合二、地基基础组合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第19页,本讲稿共63页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一)建筑物安全等级(一)建筑物安全等级建筑物破坏后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建筑物破坏后

16、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地基规范地基规范根根据地基失效,造成建筑物破坏后果(危机据地基失效,造成建筑物破坏后果(危机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及修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及修复的可能性)的严重程度,将建筑物划分复的可能性)的严重程度,将建筑物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为三个安全等级:第20页,本讲稿共63页建筑物安全等级建筑物安全等级第21页,本讲稿共63页地基基础设计等级(P35)第22页,本讲稿共63页(二)变形验算的规定(二)变形验算的规定 根据建筑物安全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根据建筑物安全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

17、,地基设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各级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承载力计算;对各级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承载力计算;2设计等级甲级和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设计等级甲级和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进行设计。(准永久组合荷载)变形进行设计。(准永久组合荷载)3表表27(P36)所列的丙级建筑物(符合)所列的丙级建筑物(符合特殊条件的除外),可不做变形验算;特殊条件的除外),可不做变形验算;第23页,本讲稿共63页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的丙级建筑物范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的丙级建筑物范围围第24页,本讲稿共63页4对于表对于表27所列范围以外的建筑物及表所列范围以外的建

18、筑物及表27以内符合下列特殊条件之一者,应进以内符合下列特殊条件之一者,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行地基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小于)地基承载力小于130KPa,且体形复杂的建筑;且体形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软弱地基上的相邻建筑物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软弱地基上的相邻建筑物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4)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度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度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第25页,本讲稿共63

19、页第一章第一章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二、地基基础组合二、地基基础组合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第26页,本讲稿共63页满足如下要求:满足如下要求:1、承载力承载力2、变形变形3、稳定稳定4、基础本身(强度、刚度、耐久性、抗裂基础本身(强度、刚度、耐久性、抗裂)设计基本原则设计基本原则第27

20、页,本讲稿共63页两种极限状态设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以结构内力(地基荷载)以结构内力(地基荷载)超过其承载能力为依据超过其承载能力为依据各种失稳、结构破坏。各种失稳、结构破坏。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以结构(地基)的变形、以结构(地基)的变形、裂缝、振动参数(老化蠕变)的限值为依据。有时,间裂缝、振动参数(老化蠕变)的限值为依据。有时,间接通过应力控制(例如最大塑性深度的限制接通过应力控制(例如最大塑性深度的限制容许承载容许承载力)力)第28页,本讲稿共63页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一一)三种设计理论三种设计理论容许承载力法容许承载力法单一安全系数

21、单一安全系数可靠度设计可靠度设计第29页,本讲稿共63页1、容许承载力理论承载力:塑性区开展范围:临塑荷载Pcr,临界荷载P1/4,,s/b=0.01-0.02(载荷试验)、计算公式荷载:标准值(组合)F塑性区第30页,本讲稿共63页1、容许承载力理论在载荷试验中可以由其比例界限确定;按一定沉降比人为规定,例如s/b0.002在理论计算中可以由塑性区发展理论中的临塑荷载pcrp1/4、p1/3确定。按容许承载力理论确定的承载力,其沉降一般也会满足要求,常常不需进行沉降验算。在这种设计中,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无定量的概念的。因而是一种经验的设计方法。其设计荷载可取为标准值或标准组合。第31页,

22、本讲稿共63页2、极限承载力理论安全系数法承载力:极限承载力公式、平板载荷试验的极限值/安全系数(23)荷载采用标准值(组合)第32页,本讲稿共63页2、极限承载力理论安全系数法在这一理论方法中,其安全程度用单一的安全系数K表示,但这一安全系数反映多大的失事概率是不得而知的。对于地基承载力问题,单一安全系数法的一般表达式为:第33页,本讲稿共63页定值设计法长期的经验的积累合理的综合判断工程的类比合理的反算第34页,本讲稿共63页3、极限承载力理论分项系数承载力:采用标准值除以承载力分项系数荷载:荷载效应组合的代表值分项系数设计值S(基本组合)r、rR-分项系数;分项系数;r0-结构重要性系数

23、结构重要性系数0.91.1第35页,本讲稿共63页3、极限承载力理论分项系数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分项系数设计方法也是一种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由于工程中的荷载和抗力都是随机变量,有多少可能使荷载大于抗力而失事是一个随机事件,破坏的概率(可能性)决定于两个随机变量的均值(众值,中值及某个分位值)及其分布。第36页,本讲稿共63页R,SR,Sf(S)f(R)RSRS可靠度其失事概率可用可靠度指标表示。如其失事概率可用可靠度指标表示。如3.0第37页,本讲稿共63页可靠度这种设计理论能够明确地给出安全与失效的概率,然后通过经济、社会、技术的风险分析,给出最合理的设计值。所以是一种最科学合理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24、为国内外工程设计所广泛采用。我国颁布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对于各种结构设计应遵循该理论方法。第38页,本讲稿共63页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土层剖面与边界的不确定性现场与实验室岩土指标的不确定性现场应力与孔隙水压力的不确定性外加荷载及其分布的不确定性计算理论和方法的不确定性应力变形的机理不清楚。第39页,本讲稿共63页(二二)、荷载计算荷载计算1 极限状态:极限状态:结构或者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这一特定状态为结构对于该功能的极限状态。(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一般是结构的内力超过其承载能力为依据;(

25、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般是以结构的变形、裂缝、振动参数等超过设计允许的限值为依据。第40页,本讲稿共63页2 荷载种类:荷载种类:永久永久荷载(恒荷载):(1)不随时间变化(自重);(2)变化与均值比可忽略(设备);(3)单调变化并趋于极值(正常水压力):结构及基础自重、固定设备重量、土压力、正常稳定水位的水压力可变可变荷载(活荷载1):变化与均值比不可忽略:屋面、楼面、吊车、雪、风荷载偶然偶然荷载(特殊荷载、活荷载2):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很大,持续时间很短:地震、撞击、爆炸、第41页,本讲稿共63页3荷载的代表值荷载的代表值(1)标准值:基本代表值,为

26、设计基准期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特征值(如:均值均值、众值、中值)(2)组合值:对于可变荷载,组合超越概率与其出现概率相同(等于标准值)如:1台风设防地震最大楼面荷载(3)频遇值:对于可变荷载,超越概率为规定的较小比率;(4)准永久值:对于可变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人群活荷载沉降)第42页,本讲稿共63页pS:荷载R:抗力标准值荷载与抗力的取值第43页,本讲稿共63页4荷载与承载力的设计值荷载与承载力的设计值荷载S代表值分项系数(大于1)抗力R代表值/分项系数(大于1)第44页,本讲稿共63页5 荷载效应荷载效应:指在一定的外荷载作用下,

27、在一定设计对象中的作用:轴力、水平力、力矩第45页,本讲稿共63页基础上荷载及荷载效应基础上荷载及荷载效应上部结构上部结构F、M、H:结构自重:结构自重 屋面屋面荷载荷载 楼面荷载楼面荷载 活荷载活荷载基础自重基础自重G:设计地面高程(内外地:设计地面高程(内外地面平均值)面平均值)第46页,本讲稿共63页F MFF HF MH一般为前两种情况,横向力不大,只做校核基础上荷载及荷载效应基础上荷载及荷载效应第47页,本讲稿共63页6 荷载组合荷载组合:按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按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对于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设计值的规定。性对于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设计值的规定。基

28、本组合基本组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与可变作用的组合;(分项系数)偶然组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可变作用)(一个偶然作用)一个偶然作用)的组合;(大于基本组合)标准组合标准组合:正常使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标准值标准值,(或组合值)为荷载代表的组合;(频遇组合):正常使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对于可变荷载,采用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为荷载代表的组合:(永久组合标准值)(主导可变荷载频遇值)(伴随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准永久组合准永久组合:正常使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对于可变荷载,采用准永久值为荷载代表的组合第48页,本讲稿

29、共63页(1)基本组合)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1)由可变荷载控制时:SQ1k:在所有可变荷载中产生最不利荷载效应的一个(2)由永久荷载控制时:组合值系数c1r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11.2、1.3Qi可变荷载第49页,本讲稿共63页(2)标准组合)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Q1k:在所有可变荷载中产生最不利荷载效应的一个组合值系数c第50页,本讲稿共63页(4)准永久组合)准永久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准永久值系数q第51页,本讲稿共63页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各种代表值类别标准值(kN/m2)组合值系数c频遇值系数f准永久值系数q住宅、宿舍、办公楼教室、实验室、会议室2.00.70

30、.50.60.40.5食堂、餐厅2.50.70.60.5礼堂、剧场、影院3.00.70.50.5商店、车站、机场大厅3.50.70.60.3健身房、舞厅4.00.70.60.5书库、档案库5.00.90.90.8第52页,本讲稿共63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规定第53页,本讲稿共63页(1)按地基承载力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按正正常使用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合。承载力采用特征值。组合值系数c第54页,本讲稿共63页(2)计算地基变形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31、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的允许值。准永久值系数q第55页,本讲稿共63页(3)在确定基础或承台高度、支挡结构高度、计算它们的内力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基本组合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第56页,本讲稿共63页(a)由可变荷载控制时:组合值系数c第57页,本讲稿共63页(b)由永久荷载控制时:组合值系数c第58页,本讲稿共63页(c)对于由永久荷载控制的基本组合,也可采用简化规则: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Sk: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第59页,本讲稿共63页(4)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斜坡稳

32、定基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组合值系数c第60页,本讲稿共63页GB50007-2002的设计理论应用地基承载力容许承载力稳定分析单一安全系数结构计算可靠度的分项系数第61页,本讲稿共63页几种荷载组合的应用地基承载力标准组合稳定分析基本组合,分项系数1,(单一安全系数法)结构设计基本组合沉降计算准永久组合第62页,本讲稿共63页第一章第一章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规定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一、有关基础的几个概念二、地基基础组合二、地基基础组合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与要求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四、地基变形特征与容许变形值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五、建筑物安全等级与地基设计规定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六、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七、地基基础设计步骤(内容)第63页,本讲稿共6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