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庸演讲稿(精选3篇)_中庸中庸.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181514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中庸演讲稿(精选3篇)_中庸中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2中庸演讲稿(精选3篇)_中庸中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中庸演讲稿(精选3篇)_中庸中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中庸演讲稿(精选3篇)_中庸中庸.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中庸演讲稿(精选3篇)_中庸中庸 中庸演讲稿(精选3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中庸中庸”。 第1篇:教化教学阅历演讲稿教学之中庸 教 学 之 中 庸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日我演讲的主题是:教学之中庸。 “中庸”一语最早出现于论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有“宋代孔子”之誉的朱熹曾对中庸之“中”的含义有过这样的说明:“中只是个恰好的道理”。因此,可以把中庸的高超之处理解为寻求平衡的智能。孔子的一生也的确是在实践着中庸之道的。例如,他在评论他的弟子时,认为子张做事有点偏颇,他称为“过”,而子夏做事则常有点底气不足,显得拘泥,他称为

2、“不及”,在他看来,“过犹不及”,也就是“过分”与“达不到”这两者,都不能保持中道。明显他主见的是“无过无不及,不偏不依,折中致和”的思想。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觉孔子的这种中庸之道在教学中常有常用,无处不在,而且至关重要。 教学之中庸,首先是教学思想之中庸,老师要用一种平衡的心态从事工作。在学习新理念的同时不要完全抛弃优良的传统理念;不盲目跟风,刻意仿照,也不守旧不变;既要广泛听取别人的看法,又要有选择的加以消化汲取等。例如:我们现在提倡“素养教化”,于是有的老师就大搞特搞,把学生的成果搞的一落千丈,其实不驾驭肯定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也很难培育出什么人才。我们的教化思想既不要“过左”,也

3、不能“过右”,应当是“折中致和”。 教学之中庸,其次是老师和学生关系的中庸,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不能过于密切而娇惯了学生,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也不能过于疏远而使学生感到恐惊和生疏。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老师要让学生对你又敬又爱。 教学之中庸,还有教学工作之中庸。课堂教学更应当把握好中庸之道。要在“奖”与“罚”、“严”与“松”、“难”与“易”、“动”与“静”、“说”与“做”、“安排”和“生成”等活动中寻求完备的平衡。老师的教学工作就像一把医生手中的“手术刀”,你在帮助学生剔除身上“毒瘤”的同时又在割伤着学生的“身体”,我们老师要尽自己所能平衡这把“手术刀

4、”,最大限度削减对学生的损害。而平衡“手术刀”的秘诀,就是正确把握教化教学中的中庸之道。这里就说一说“奖”与“罚”吧,我觉得“奖”过了,学生会“飘”,“奖”不及,学生会“怠”,“罚”过了,学生会“惧”,“罚”不及,学生会“幸”,老师只有驾驭好“奖”与“罚”的尺度,使自己对学生的“奖”与“罚”达到中庸,才能帮助学生自然健康成长。否则,“过”或“不及”都会损害到学生。其实,我们对学生做每一件事,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这件事会对学生有什么帮助?应当先考虑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损害?然后考虑如何去做才能尽可能的降低损害,假如利大于弊就应当坚决的放弃。有的时候老师要学会做“减法”。 俗语说“水满则溢,月圆则亏。”“

5、凡事不能太尽,事太尽缘份必定早尽。”老师在教化教学工作凡事也不能做的太尽,要留有余地。我们教学的胜利往往就是在“过”与“不及”的两个极端之间平衡而生。而要能正确保持中道,使教学帮助学生均衡发展,无过无不及,则需老师在平常的教化教学工作谨慎揣摩中庸之道。 教学阅历演 讲 稿 教 学 之 中 庸 顾 有 本 蚌埠市姜顾小学 2022年11月25日 第2篇:中庸 中庸 1.【纲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行须臾(y)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惊乎其所不闻。莫见(xin)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6、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知人】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3.【正心】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xin)能久矣。” 4.【正心】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xio)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5.【修身】子曰:“道其不行矣夫(f)!” 6.【审问】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ho)问而好察迩(r)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7.【明道】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g )擭(h

7、u)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8.【正心】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yng),而弗失之矣。” 9.【正心】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行能也。” 10.【明道】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rn)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11.【正心】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

8、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12.【知物】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y)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yun)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13.【笃行】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行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n)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

9、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挚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zo)慥尔!” 14【修身】.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s)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好像君子,失诸正(zhng)鹄(g),反求诸其身。” 15【齐家】.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x),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

10、帑(l)。”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16.【齐家】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行遗。使天下之人,齐(zhi)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行度思,矧(shn)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行掩,如此夫!” 17.【知天】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xing)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18.【齐家】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

11、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zun)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19.【齐家】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

12、;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d)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20【治国】.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shi),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行得而治矣。故君子不行以不修身;思修身,不行以不事亲;思事亲,不行以不知人;思知人,不行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

13、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挚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牵强而行之,及其胜利一也” 。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

14、,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zhi)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行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挚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挚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挚友矣;顺

15、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1【知性】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2.【诚意】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

16、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23【诚意】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24.【治国】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xin)乎蓍(sh)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25.【诚意】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do)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26.【博学】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超。博厚所以载物也,高超所以覆物也,

17、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超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f)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qun)石之多,及其广阔,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yun)鼍(tu)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27.【修身】大哉!圣人之

18、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do)问学,致广阔而尽精微,极高超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其此之谓与! 28.【明道】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日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q)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

19、今用之,吾从周。” 29.【明辨】王(wng)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w),在此无射(y);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30.【知法】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do);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

20、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31.【修身】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慧睿知,足以有临也;富裕温顺,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zhi)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p)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xin)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yu)。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y)及蛮貊(m),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32.【诚意】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zhn)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

21、天。苟不固聪慧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33.【正心】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行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f)钺(yu)。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b)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yu)

22、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xi)。”至矣。 第3篇:中庸 中庸全文和译文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行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白话解:上天所给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

23、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假如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惊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白话解: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当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惊胆怯。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简单被发觉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简单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殊谨慎。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白话解: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安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假如感情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

24、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4.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5.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白话解:孔子说;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爱征询别人的看法,就算是浅近的话,也高兴省察它的

25、含意。把别人的错误和不好的看法隐藏起来,同时又表扬别人正确的好看法,最终再将众人的看法,全部过与不及之处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拥护,与津津乐道的原因吧! 6.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白话解:子路问孔子怎样叫做强?孔子说:你所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强?还是你所谓的强呢?用宽宏柔软的道理教化人,能忍受无理的欺侮而不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安稳处之。至于披铠甲,卧枕刀枪,死也不懊悔,这是北方人之强。好勇斗狠的人安于此道

26、。因此君子与人和平相处,而不随流俗移转,这是真正的强啊! 7.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行以为道。 白话解:孔子说:中庸之道是离人不远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远离人群,那就不行以称之为道了。 (道在人身上,道在生活之中。) 8.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白话解:说话时要顾虑到能不能做到,做事时也要顾虑到与自己所说的话,是不是一样,君子何不努力笃行实践,做到言行合一呢? 9.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呼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白话解: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当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

27、就做富贵人应当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时应当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当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当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闲情逸致。10.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白话解:君子对上不怨恨天,对下不归罪他人,所以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份的利益。(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则修身见于世。) 11.子曰:射有好像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白话解:孔子说: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够不够。 (

28、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 12.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白话解: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好比走远路,肯定要从近处起先,好比登高处,肯定要从低处起先。 13.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白话解:鲁哀公问为政的道理。孔子回答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施政,都记载在竹简和木牍上面。当他们在位的时候,他们的教化就能施行,他们死了,他们的教化也就灭亡了。以人来施政的法则,是希望政教能快速推行,而利用土地种树的法则,在使树木快速生长,施政的道理,是希望犹如蒲卢一般快速滋长。 14.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

29、,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白话解:所以为政之道,在于得到人才,而得人才的方法,在于领导者能修养自身,以德行感召人才;修身必需依据天下共遵的法则(道),修道要依据慈爱博爱。所谓仁,就是人性,以爱自己的亲人为最重要。所谓义,就是事事合宜,以敬重贤德的人最为重要。亲人之爱有亲疏等差之别,贤能之士也有等级,礼节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15.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挚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白话解: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大道有五种,当其力行实践时则分为三种

30、。我们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姊妹、挚友之间的关系,这五种就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伦常大道。而智能、仁爱、志气这三种是人人所须具备的德行,当他实行时就是一个诚字。 16.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牵强而行之,及其胜利,一也。 白话解:五伦与智仁勇以及诚的道理,有的人天生就知道了,有些人是经过教化学习才知道的,有些人则是经过勤勉苦学才明白的,等到明白以后,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有些人心安理得地实行,有些人是因为有利益才去做,有些人则须要牵强才会去做,一旦做胜利了,结果都是一样的。 17.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白话解:孔

31、子说:喜爱探讨学问的,就接近智能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愧就接近勇了。 (知耻者,能拒绝羞愧事,不做羞愧事,诸恶莫作,故近乎勇;假如能再接再励,为所当为,众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 1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白话解: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打算就可以胜利,没有打算就要失败;说话先有打算,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打算,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安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懊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确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

32、,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白话解:要广博地学习,具体地求教,慎重地思索,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索则已,既然思索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辨别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的确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2022-12-10 20:28回复 天上清莲 4楼 2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白话解: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

33、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假如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慧,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毅。 (学习,不断地学习,可以变更任何习性,甚至变更任何人!) 21.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白话解:只有至恳切切的人,才能尽力发挥他天赋的本性到达极致,能尽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尽知他人的本性;能尽知他人的本性,就能尽知万物的本性;能尽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能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三才者天、地、人) 2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

34、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白话解:诚,是自然的道理,万事万物的本末终始都离不开它,没有诚,就没有万事万物了。所以,君子把诚看得特殊珍贵,诚,并不仅仅是为了成就自己而已,而是要拿他来成就万事万物。 2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阔而尽精微,极高超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白话解:君子尊敬奉持德性,同时好问勤学以致知,使德行和学问到达广阔精微的境界,虽然极其高超,依旧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知以增进新知,故意敦厚以尊崇礼节。所以在上位时不会傲慢,处于卑贱的地位也

35、不会背叛作乱。当国家政治上轨道时,他的言论可以帮助国家振兴,当国家政治紊乱无道时,他的缄默足以被接受。诗经上说:既明理又有智能,以保全其身。明哲保身就是这个意思吧!倍者:背也。 24.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菑及其身者也。 白话解:孔子说:愚笨的人偏要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偏爱一意孤行;生在现今的时代,偏要复原古代的作法,这样的人,灾难将会驾临到他的身上。灾者灾也。 25.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白话解: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反。小的德行,好比河川分流,络绎不绝,大的德行,如敦厚化育

36、,根深叶茂,无穷无尽。这就是天地之所以宏大的道理。 26.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白话解:君子做人的道理,看来平淡却不会使人厌烦,看来简洁平易却有文采,虽然温柔却不失条理;见彼而知此,见外而知内,见微而知著,能明白这样的道理,就可以一起进入道德之门了。 27.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行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白话解:君子只求内省时没有过失,无愧于心。君子之所以让人佩服,觉得赶不上,正是在这种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28.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白话解:诗经上说:君子独居在屋内深处,也要无愧于心。所

37、以君子不待有所行动,人人都敬重他,不必开口说话,人人都信任他 教化教学阅历演讲稿教学之中庸 教 学 之 中 庸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日我演讲的主题是:教学之中庸。“中庸”一语最早出现于论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有“宋代孔子”之誉的朱熹曾. 演讲稿演讲稿演讲稿 Over the past one week, We've collected data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I have interviewed a few of people, young and old about their plugged in lives

38、.And wh. CEO演讲稿(优秀演讲稿)演讲稿 CEO演讲稿(优秀演讲稿)>>演讲稿我们现在打出来的是云南红的故事,但是最早不是云南红,而是蒙牛,现在已经很出名了。过去跟我是好挚友,我几年前到蒙牛看,管理很好,厂房比大楼餐厅还要. 演讲稿的演讲稿 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城市,从点滴做起。我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社会生活的各项活动所耗用能量要削减,从而减低碳,特殊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生活中提倡. 演讲稿:毕业演讲稿 Student Speech Delivered at the Washingto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 Recognition Ceremony15 May 1997Lorrie Faith CranorFaculty, family, friends, a.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7页 共27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党政司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