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7176260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1、写作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提问问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说明了行王道的初步措施。(2)这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2、写作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提问问题。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这段话主要阐释了什么问题?答案:行王道的根本措施。(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气势。3、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狗彘甲壳类人食而无人知晓检,涂抹存有馋莩而无人知晓播发。人死去,则曰:“非我也,岁也。”就是何异于刺人而杀死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有罪岁,斯天下

3、之民至焉。(1)“狗彘甲壳类人食而无人知晓检,涂抹存有馋莩而无人知晓播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对照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充分反映了贫富悬殊、锋利阶级矛盾的现实。同时也揭发了统治者罔顾百姓的非要。(3)找出这段文字的喻体和被喻体。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答案:喻体:刺人而杀死之,曰:“非我也,兵也”。本体(被喻体):人死去,则曰,“非我也,岁也”。(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说理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 b

4、.归纳论证 c.对比论证 d.投影论证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分为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三种,其中比较法又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4、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王好斗,恳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5、,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跑,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恳请提问:a.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比喻、设问。b.这段话就是谁所问?他为什么必须以“战喻”?答案:孟子所问。因为“王好战”所以就“请以战喻”。c.这段话中“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有何作用?答案:这里用“以五十步笑百步”并作比喻,就是为了表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什么本质差别,只是或多或少罢了。秋水练习题 1、阅读秋水的段落,回答问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小,两邃狙轮间,不辩牛马,于是矣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天下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踪影水端。于是矣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

6、叹曰 (1)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2)描绘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就是为了表明什么道理?(3)从本段中衍生出来一个怎样的成语?(4)这段话中“美”的具体内容含义就是什么?答案:(1)由于河伯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自己的渺小。(2)表明的道理:宇宙无穷而人的重新认识非常有限,永远无法骄傲自满,必须不断上入。(3)望洋兴叹。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4)“美”主要指“水大”。2、写作秋水的段落,提问问题。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1)这段话说我

7、们什么道理?(2)什么叫做“曲士”?(3)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这段话用了何种性质的论据?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案:(1)人的重新认识必须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管制,因而是十分非常有限的。(2)乡曲之士,指体会识见的人。(3)比喻和修辞手法。(4)事实论据,类比论证方法。3、阅读秋水的段落,回答问题。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究舱盖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有如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矣;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矣;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是马体乎?(1)这段话说我们什么道理?(2)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从这段文字看,庄子的散文在运用比喻的时候有什么显著

8、的特点?答案:(1)表明在无穷社会各界的宇宙中,人的重新认识和做为就是十分非常有限的。(2)类比法和对照法。(3)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写作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1)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这段文字的论据属于哪种类型?(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文中两个长句论证的角度有何相同?(5)这两个长句构成什么关系?最能

9、体现这种关系的词语是什么?答案:(1)本段的主要观点就是胜败皆自于人(2)属事实论据 (3)主要是对比论证法(另外有例证法)(4)前一个长句先盛赞其兴国之壮,后一个长句感叹其亡国之何如。(5)对照,壮和何如。2、写作题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本段用了什么论据?表现在哪里?(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现在哪里?(3)本段

10、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理论论据:书曰:“满招损,谦获益”“戆直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关在所溺”。事实论据:唐庄宗得天下与失掉天下的事例做为事实论据。(2)论证方法:例证法: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例子。对比法:庄宗由极盛到极衰的变化。演绎法:满招损,谦得益。(3)说人们:反骄破满、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道理。3、写作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1)这段话在全文中存有什么促进作用?(2)为什么作者认为盛衰之理不只是天命还在于人事?(3)根据原文,作者认为天命与人事哪一个更重要?答案:(1)开宗明义,在全

11、文结尾明确提出中心论点。(2)从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和其失天下,可以看出即一个王朝的兴衰,除了天命 之外,轻在人为。(3)人事更为重要。论毅力练习 1.写作论毅力的短文,提问问题。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1)文段中“彼”与“我”的态度和结果形成什么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去表明什么?恰当答案:形成了对照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说明了:存有毅力者变成,没毅力者大败。(2)文段中“我”的几种相同情况形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去表明什么?恰当

12、答案:形成层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表明:只有毅力至弱之人,就可以获得事业之顺利。(3)这段文字总体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确答案: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2、写作粱兴逊于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孔于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问题:(1)这段话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2)这段话使用的论证方法就是什么?(3)这段话中的论据属哪种类型?(4)从本段中可以衍生出来什么成语?答案:(1)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一总论点。(2)使用了投

13、影和对照的论证方法,将“止”与“入”展开对照。(3)引用孔子论语中的话,属于理论论据。(4)功亏一篑 3、写作题:写作梁启超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问题:(1)这段话中列出了哪几类人?(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这段话论证了什么道理?(4)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5)这段话用了什么类型的论据?答案:(1)一共列举了五类人,即“

14、志力薄弱之士”、“志力次弱者”、“志力稍强者”、“志力更稍强者”、“志力至强者”。(2)运用了层递的修辞手法。(3)说明了只有志力至强者方能够获得事业的最终顺利。(4)对照论证方法。(5)事实论据。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简答题 1卸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中蔡元培先生为什么必须明确提出“下定宗旨”的建议?请问:蔡元培先生之所以首先明确提出“下定宗旨”的建议,是因为当时北大风纪沦丧,腐败苦不堪言,因此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晰念书的目的并表示,大学不是做官生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一观点在当时堪称一声秋雨,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接下来他锋利表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著做官生财的

15、思想去“搭文凭”,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居多,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厚薄去来衡量,而是只反问官阶之大小等等。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其深层次原因正在于北大办学宗旨未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抨击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去北大念书的青年学子一定必须下定宗旨,这样才可以珍视大好光阴,孜孜苦学,为今后的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2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演讲稿中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答: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谓的学习只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只图蒙混过关。3、你怎样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请问:这就是蔡元培先生在谈及“下定宗旨”这个观点时所明确提出的一个观点,蔡先生之所以明确提出“小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与当时北大的腐败有关,作者想要使青年学生明晰大学的性质,去大学自学不是为了做官发家致富,这才有可能消解当时北大所存有的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