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7595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第 4 4 课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教材整理1 明朝内阁制的建立1宰相制度的废除(背景)(1)原因Error!(2)措施:明太祖下令革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宰相制度至此废除。2建立:明成祖即位后,选拔几名翰林院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重务,内阁制度正式确立。3职权:取

2、得票拟权,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其地位后居六部之上。4实质:始终是一个内侍机构。5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深度点拨 明朝内阁制度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宰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内阁不是法定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宰相被赋予行政或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而内阁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无决策权。宰相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教材整理2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清初政制: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三个辅政机构,它们相互制约,最后集权到皇帝手中。2军机处的设置(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2)设立:雍正在位初年设立

3、。(3)特点:军机大臣多属临时性,有官无吏;军机大臣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4)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 2 -展。轻巧识记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一个趋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两个比较点:宰相制与明清内阁制、西方内阁制与明清内阁。三个核心: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教材整理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1明朝(1)明成祖时,蒙古地区部落接受明朝的封号,和内地经济文化往来频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明朝在黑龙江入海口附近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3)明朝制定在西藏的僧官制度,并修通了四川到西藏的驿道,加强内地与西藏地区

4、的联系。2清朝(1)内地和与西藏地区经济文化联系更为紧密。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一位藏传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雍正时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2)进一步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3)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括南沙诸岛。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合 作 探

5、究攻 重 难探究点一 废丞相,设内阁史 料解 读史料一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史料反映了明太祖对丞相制度的评论,注意“皆不鉴秦设相之患”“擅专威福”等信息。- 3 -黄佐南雍志史料二 入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根据史料出自皇明大政记 ,可判断为明朝时期;根据对辅臣的注释来判断行使相权的机构,并根据句号分层,分析出皇帝与内阁的关系。

6、【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明太祖对宰相的基本态度。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提示】 基本态度:贬低宰相,认为秦以来宰相的擅权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措施:废除宰相制度,并规定以后永不许设立宰相。(2)根据史料二,指出明朝行使相权的机构。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提示】 机构: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史论拓展】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历程(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皇帝裁决前,一般由三公九卿进行朝议,宰相制度形成。(2)汉武帝时启用布衣为相,同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并相互

7、制约和监督。(4)北宋时期由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5)明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遂废。探究点二 军机处的设立史 料解 读史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面面相觑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史料论述了军机处的设立原因、发展、职能,“用兵西北” “多虑漏泄事机”是关键信息。史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

8、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只供传述缮撰” “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是理解史料的关键。- 4 -【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雍正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提示】 为处理西北军务,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根据史料二,指出清代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军机处设置对清代政治有何影响?【提示】 职责:传达皇帝旨意,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影响:保证了政令的快速传达、执行;加强了君主专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史论拓展】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等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则体现了发展。内容详尽而全面。其

9、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积极影响:对于稳定和重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叛乱、抵御外来入侵、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消极影响:皇帝在决策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

10、本特征是( )A皇权受到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 D地方权力削弱【解题模板】抓关键理解废丞相及设军机处的影响是解题关键排易误A 项与事实相悖,排除;C、D 两项与题干无关,且 C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验结论废丞相加强了君权,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答案】 B- 5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 )【导学号:72710015】A汉代 B唐代C宋代 D明代【解析】 明代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2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 ”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

11、的措施是( )A废除丞相 B设立南书房C设立内阁 D设置殿阁大学士【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成祖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的措施表现为设置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办理政务,故选 C 项。【答案】 C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解析】 明代内阁没有统领军队的权力,故 A 项错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没有决策权,故 B 项错误;明代内阁仅备皇帝顾问,清代军机处可以跪受笔录,这两个机构都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故 C 项正确;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无权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故 D 项

12、错误。【答案】 C4清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举措有( )僧官制度的实施 册封达赖、班禅封号 设驻藏大臣 设立伊犁将军A BC D【解析】 是明朝的举措,是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故 B 项正确。【答案】 B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6 -图一 明代政府构架(改制前) 图二 明代政府构架(改制后)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13、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要仔细分析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图一中皇帝下面有丞相,而图二中则无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所致;第二小问要从废丞相的目的入手来回答。第(2)问中“时间”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关于评价,要理解题中观点,此观点认为军机处实际就是政府,此观点错误, “原因”要从军机处的职能分析。第(3)问由废丞相到设军机处,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即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 (1)时间:明太祖时期。原因: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2)时间:清朝雍正帝时。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3)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