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172972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5 大小:18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教案.docx(18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 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 手搬

2、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 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四、小杆秤的研究1、俗话说:“称他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 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他这么小,却可以“压住” 这么重的重物。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五、课后思考题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 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第四课 轮轴的秘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 点二、糖的加热实验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

3、糖特点,记录表格中。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考前须知。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 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拟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

4、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三、总结: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 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 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 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过程与方法: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一【教学重点】米饭与

5、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教学过程】一、谈生活经验: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二、品味米饭: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制时间后,请同学说说。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 后来怎么又甜的呢?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 什么原因有关。(一局部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4、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三、淀粉实验: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

6、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 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 资料。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 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四、食物淀粉鉴别: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 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 31页表格上。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响,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7、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 样

8、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2、学生讨论回答猜测。(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 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 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三、验证产生气体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 学生猜测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 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 么?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 么现象?说明什么?4

9、、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 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 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 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 定气体成分的?四、小结: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 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 化。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5、铁生锈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

10、的新物质。通过比照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测,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 了解铁锈。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比照认识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 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 持我们的看法?3、引导思

11、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 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 讨填写3 5页表格。(指出:是比照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 以及实验注意点)4、反响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 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 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 竟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3、制定研究计划。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

12、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 过比拟“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 想问题作出比拟,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四、总结: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 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防止生锈的方法。阅读43页相关资料一一铁为什么会生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响,产生新的物质。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一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响的一般现象

13、。【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响实验【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镜子【教学过程】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响: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考前须知:我们要用镇子夹住洁净的 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响,记录下来,注意不要 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拟。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4、反响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拟和推理。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响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 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

14、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 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 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本质特征12345总结拓延: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响,在反响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阅读4 3页: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响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异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5、: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简单机械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 的影响【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 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 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 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 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 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

16、的作用。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实验操作: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一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比照实验进行验证。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比照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教学准备】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

17、出观察和记录。【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 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 比,以及说明的问题)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 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 因?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 改进的地方么?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三、铁生锈的快慢

18、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 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 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 以参考课本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比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四、防治生锈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 呢?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资料阅读:48页一一铁锈的形成8、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

19、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 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方法: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教学准备】提供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 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教学过程】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 列出来。2、综合填表: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水结冰、水蒸发易拉罐压扁弯折铁丝混合

20、沙子和豆子火柴、蜡烛的燃烧加热白糖米饭、淀粉和碘酒小苏打和白醋铁生锈硫酸铜溶液和铁钉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 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1、交流课前提供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 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 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 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 果用我们物理和化

21、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 作过程中的变化表达。2、品尝后谈谈体会。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提供。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一一月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外表特 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过程与方法:1、 能利用多种渠道有关月球的信息。.2、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情感、杰度、价值观:1、 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拟,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2、 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3、 开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整理

22、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 “月球卡”。【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教学过程】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 颗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 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 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 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23、船。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 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参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 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 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一一月球。(板书课题)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 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梳理板书:肉眼观察一一天文望远镜一一探测飞行器一一登月 考察)5、讨论:

24、从这些工具的开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开展的?(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 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微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 惑也越来越多。)二、制作我的“月球卡”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2、小组内将课前提供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4、师:从刚才

25、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提供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 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外表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三、拓展延伸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请大家课后继续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板书设计:1、地球的卫星一一月

26、球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一一天文望远镜一一探测飞行器一一登月考察二、制作月球卡: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教学后记:2、月相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 规律的。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 小组学习中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 进行调整。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

27、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 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 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 台来进行游戏。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 向转。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1、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拟 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2、 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 在轴的棉线上挂35

28、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 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3、 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4、 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比照;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 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 空的位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

29、变化的课 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教学过程】一、画月相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 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 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 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5

30、、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二、给月相排序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 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 贴上月相。)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 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 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 相将如何变化?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

31、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一一上弦月一一圆月一一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三、模拟月相变化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 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 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2、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 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 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 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局部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 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局部有什么变化?)(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 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 时,它只自转了一周。)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5、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 不发光、

33、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 化。)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 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 亮的局部。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 就不同。)7、比照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 些是错误的?四、观察白天的月相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 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 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

34、进行实地的观察。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拟合适?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黄昏观察月相。(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 月,请引导学生在黄昏观察;反之,那么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一 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拟合适。)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 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五、课外拓展: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

35、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 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 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 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 他最有可能是罪犯。)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黄昏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 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 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 了月底又不见。)板书设计:2、月相变化一、规律:新月一

36、一上弦月一一圆月一一下弦月一一残月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教学后记: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 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 重要性。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

37、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教学准备】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 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教学过程】一、月球上的环形山。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 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 球外表到底是什么样的?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 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

38、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二、制造“环形山”。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 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拟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 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 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拟符合?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实验方法: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2、撞击法:用重球砸 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6、评价学生造

39、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表达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 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 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 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4、你能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5、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1、谈话: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

40、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2、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 因的录像资料)。3、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板书设计:3、我们来造“环形山”一、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二、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教学后记:4、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 象。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 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那么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 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过程与方法:1、

4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 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 案的重要性。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 的天文现象。【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 月食的成因。【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

42、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 食和月食的信息。【教学过程】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 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 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 叫什么现象?(板书“日食”)四、巩固与应用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粘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 于费力的轮轴。第五课 定滑

43、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 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开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 节课

44、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完成课题板书)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 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 些其他事实性资料。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 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 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分析过程预设:(1)太阳被遮挡的局部边缘是弧形的,说明 挡光的天体是圆的。(

45、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 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 (3)太阳被遮挡的局部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 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2)如何做实验?(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 持乒乓球代表地球

46、,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 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 阳。(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 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 会发生“日食”现象。)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 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 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三、日食的成因。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 能看到太阳的一局部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