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大全》PPT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166869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235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大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5页
《文言虚词大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大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大全》PPT课件.ppt(2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用常用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个文言虚词用法整理者: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整理者:公主岭市第一中学孙琪孙琪而而其其乃乃则则之之因因为为以以若若于于且且者者何何所所与与焉焉也也乎乎而而表示并列表示并列,相当于,相当于“又又”、“和和”或不译。或不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秦师轻而无礼。秦师轻而无礼。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相当于“着着”、“地地”等,或不译。等,或不译。一丝而累,以至于寸。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哗然而骇者,

2、虽鸡狗不得宁焉。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朝而往,暮而归。朝而往,暮而归。掩口胡卢而笑。掩口胡卢而笑。表示假设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如果”、“假使假使”。例:。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示转折关系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相当于“然而然而”、“可是可是”、“却却”。例:。例: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天下有公

3、利而莫或兴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示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相当于“接着接着”、“就就”或不译。或不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余闻而愈悲。余闻而愈悲。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灭滑而还。灭滑而还。通通“如如”:好像,如同。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军惊而坏都舍。通通“尔尔”,你,你的。你,你的。而翁归。而翁归。若欲死而父。若欲死而父。而母立于兹。而母立于兹。(8)(而已而已)罢了。例:罢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如是而已。如是

4、而已。(9)而后才,方才。例:而后才,方才。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三月而后成。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而后可以得志。假诸人而后见也。假诸人而后见也。(10)而况即而况即“何况何况”,用反问的语,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练习练习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而”字意义和用法字意义和

5、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掩口胡卢而笑掩口胡卢而笑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答案:答案: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承接;ABC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二、解释下列句子中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而而”的意思。的意思。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6、,可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5、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6、吾恂恂而起。、吾恂恂而起。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8、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9、老妇恃辇而行。、老妇恃辇而行。答案:答案:1-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然而”、“可是可是”、“却却”。5-9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相当于“着着”、“地地”等,或不译。等,或不译。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11、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

7、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已拔赵,必必移兵先击之。移兵先击之。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3、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1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5、秦师轻而无礼。、秦师轻而无礼。10-11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当于“如果如果”、“假使假使”。12-15表示并列,相当于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而且”、“又又”、“和和”或不译。或不译。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朝济而夕设版

8、焉。、朝济而夕设版焉。18、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19、灭滑而还。、灭滑而还。20、军惊而坏都舍。、军惊而坏都舍。21、而翁归。、而翁归。22、若欲死而父。、若欲死而父。23、而母立于兹。、而母立于兹。16-19表示承递(承接)关系,相当于表示承递(承接)关系,相当于“而而且且”、“并且并且”、“就就”或不译。或不译。20通通“如如”:好像,如同。:好像,如同。21-23通通“尔尔”,你,你的。,你,你的。三、三、解释句中解释句中“而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

9、匕见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答案:答案:16连词,表承接连词,表承接“来来”“就就”;79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并列“和和”“并且并且”。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

10、怠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徐而察之答案:答案:1012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却却”;1315连连词,表递进词,表递进“而且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表修饰。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

11、,则幸分我一杯羹、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既而儿醒,大啼1920连词,表假设连词,表假设“如果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因果“因而因而”;23代词,通代词,通“尔尔”,“你你”“你的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时间副词词尾,助词。其其其其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他、她、它(们)的。”例:例:其子曰: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其:他的。)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其夫呓语。(其:她的。)其夫呓语。(其:她的。)吾有卿之名,而无

12、其实。(其:它的)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其中,其中的。其中,其中的。例: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我(的)”、“自己(的)自己(的)。”例:例:并自为其名。并自为其名。舍其文轩。舍其文轩。亦各言其志也!亦各言其志也!(其:自己的)(其:自己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

13、从事。(其:我的)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遂前其足。遂前其足。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他、她、它(们)。”例:例:妻跪问其故。妻跪问其故。?念悲其远也。(其:她)念悲其远也。(其:她)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望请其指教。(其:她们)望请其指教。(其:她们)成以其小,劣之。(其:它)成以其小,劣之。(其:它)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在句中表示反问语

14、气,相当于“难道难道”、“怎么怎么”。例:例: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其孰能讥之乎?其孰能讥之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其为死君乎?其为死君乎?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那”之类的之类的词。词。例:例: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怀其璧。(其:那块)怀其璧。(其:那块)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本义项指后一个“其其”:那个。):那个。)其极刑,曰: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

15、心;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其:一说如果。)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未必有其实。(其:那样。)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是.还是还是.”.例: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之类的之类的词。词。例: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16、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可”、“还是还是”。例: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其:可要)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恐怕”、“或许

17、或许”、“不概不概”、“可能可能”。例: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齐国其庶几乎?则齐国其庶几乎?(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如果”。例: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其若是,孰能御之?其若是,孰能御之?练习练习一、下面一、下面“其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吾其还也B、其致一也、其致一也C、录其所述、录其所述D

18、、当其欣于所遇、当其欣于所遇A二、解释句中二、解释句中“其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童微伺其睡童微伺其睡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独其为文犹可识独其为文犹可识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的”“他们的他们的”“它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们他们”“它它”

19、。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10、以故其后名之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距其院东五里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其皆出于此乎?、其皆出于此乎?8、第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我”;912、指示代词、指示代词“那那”“那些那些”;13、指示代词、指示代词“其中的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

20、大概恐怕、大概”16、子其勉之、子其勉之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8、国无主,其能久乎?、国无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其孰能讥之乎?22、吾其还也、吾其还也23、其极刑,曰:、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四肢解尽,心犹不死。”1617表示祈使语气表示祈使语气“应当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表示商量语

21、气;23表示假设表示假设“假如假如”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天其弗识,人胡能觉?26、溱与洧,浏其清矣、溱与洧,浏其清矣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北方其凉,雨雪其雱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彼苍天者,曷其有极24表示选择表示选择“或者、还是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表示让步“尚且尚且”;26相当于相当于“然然”,用在形容词后;,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

22、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既见君子,云其何忧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入之愈深,其进愈难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彼人是哉,子曰何其?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表示疑问语气。)表示疑问语气。三、解释下列句子中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其其”字的意思字的意思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

23、扣之。6、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答案:答案:1-3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他、她、它(们)的”。4-6其中,其中的。其中,其中的。7、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8、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9、今君乃亡赵走燕。、今君乃亡赵走燕。10、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1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3、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7-9活用作第一人称。相

24、当于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们我们”“我我(的)(的)”、“自己(的)自己(的)”。10-1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难道”、怎么怎么。14、怀其璧。、怀其璧。1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16、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14-1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那”之类的

25、词。之类的词。17、18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是.还是还是.”19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这件事这件事”之类的词。之类的词。20、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2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出于此乎?23、则齐国其庶几乎?、则齐国其庶几乎?2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心不若余之专耳。25、其

26、若是,孰能御之?、其若是,孰能御之?20、21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可要”、“还是还是”“一定一定”。22、2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恐怕”、“或许或许”、“大概大概”、“可能可能”。24、25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如果”。之之之之他,她,它(们)。例:他,她,它(们)。例: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话。)的话。)媪之送燕后也,持

27、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个“之之”:她,指燕后。):她,指燕后。)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的话。)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

28、指后一个“之之”它指兵器。)它指兵器。)的。例的。例: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往,到往,到.去。例:去。例: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个“之之”。)。)诸将请所之。诸将请所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之”?)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29、。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之”。)。)这,此。例:这,此。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个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0、。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句读之不知。何功之有哉?何功之有哉?诗云: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我。例:我。例:君将哀而生之乎?君将哀而生之乎?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臣乃市井鼓刀屠

31、者,而公子亲数存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为戮。之:指我们。)调整音节,无实义。例:调整音节,无实义。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作定语后

32、置的标志。例:云之崔嵬。云之崔嵬。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向。例:向。例:然后驱而这善。然后驱而这善。练习练习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B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C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DD(动词去、往;动词去、往;ABC三项中的三项中的“之之”位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于主谓间,取

33、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之”与例句中的与例句中的“之之”用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A君将哀而生之乎君将哀而生之乎?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D遽扑之,入石穴中遽扑之,入石穴中A(A代词,我;代词,我;B主谓间,无实义;主谓间,无实义;C助词,助词,的;的;D代词,它。代词,它。)A三、解释句中三、解释句中“之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

34、公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辍耕之陇上辍耕之陇上3、奉之弥繁奉之弥繁4、侵之愈急侵之愈急5、子孙视之不甚惜子孙视之不甚惜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汝识之乎12动词动词“到到去去”;37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他”“它它”“他们他们”“它们它们”8、可以知之矣可以知之矣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1、余之力尚足以入、余之力尚足以入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5

3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往往有得89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这这”;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的”;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顷之,烟炎张天、顷之,烟炎张天18、蚓无爪牙之利、蚓无爪牙之利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2、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

36、;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宾语提前的标志。四、解释句子中四、解释句子中“之之”的意思的意思1、我见相如,必辱之。、我见相如,必辱之。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7、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4他,

37、她,它(们)。他,她,它(们)。5-7结构助词结构助词“的的”。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10、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牛何之?”(后一个之(后一个之“之之”。)。)1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2、之二虫又何知?、之二虫又何知?8-10动词动词“往,到往,到.去。去。”11、12代词代词“这,此这,此”。13、何陋之有?、何陋之有?14、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15、句读之不知。、句读之不知。16、何功之有哉?、何功之有哉?17、

38、诗云:、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后一个夫子之谓也。(后一个“之之”。)。)13-17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18、君将哀而生之乎?、君将哀而生之乎?19、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0、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2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22、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23、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24、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后一个、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后一个“之之”。)。)25

39、、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8-23第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我”“我们我们”。24、25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2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27、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8、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29、石之铿然有声者。、石之铿然有声者。3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6-28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

40、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29、30是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为成为,变成。成为,变成。例:例: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为福乎?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处遂改励,终为忠臣。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因而化怒为悲。因而化怒为悲。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做。做。例:例:为

41、之,则难者亦易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愿为小相焉。愿为小相焉。作为,当作。作为,当作。例: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何以为计?何以为计?子墨子解带为城。子墨子解带为城。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

42、。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相传以为雁荡。相传以为雁荡。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霓为衣兮风为马。霓为衣兮风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然后以六合为家,然后以六合为家,函为宫。函为宫。是。是。例: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在药则未为良时也。在药则未为良时也。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此为何若人?此为何若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3、。项燕为楚将。项燕为楚将。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以为,认为。以为,认为。例:例:孰为汝多知乎!孰为汝多知乎!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窃为大王不取也!窃为大王不取也!被。被。例:例: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吾属今为之虏矣。吾属今为之虏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恐为操所先。恐为操所先。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例:夫子何命焉

44、为?夫子何命焉为?何辞为?何辞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8)治理。治理。例: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9)装作。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例:为除不洁者,引入。(10)为了。为了。例: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为宫室之美

45、,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1)给,替。给,替。例: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君为我呼入。君为我呼入。公为我献之。公为我献之。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今为君计,非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今为君计,非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为汉家除残去秽。为汉家除残去秽。臣请为王言乐。臣请为王言乐。保为将军破之!保为将军破之!(12)对,向。对,向。例: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46、。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为之奈何?为之奈何?如姬为公子泣,如姬为公子泣,怵然为戒。怵然为戒。(13)因为。因为。例:例: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14)则则“于于”,在,当。,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为市谈交易。为市谈交易。例:一人去为市,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例:例: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公

47、子为人,仁而下士。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练习:练习: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为”与例句中的与例句中的“为为”用法、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吾属今为之虏矣例:吾属今为之虏矣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B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答案:答案:A(被;被;B表反问;表反问;C动词,作为;动词,作为;D表判断,可译为表判断,可译为“是是”。)二、解释句中二、解释句中“

48、为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以膏泽斯民2、君家妇难为、君家妇难为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答案:答案:1名词,作为、政绩;名词,作为、政绩;2动词,做、干;动词,做、干;3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

49、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45动词,制作;动词,制作;6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7动词,治理动词,治理8、古人以俭为美德、古人以俭为美德9、霓为衣兮风为马、霓为衣兮风为马10、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同俗自媚于众为善11、君既为府吏、君既为府吏12、十七为君妇、十七为君妇13、自名为鸳鸯、自名为鸳鸯14、冥有鱼,其名为鲲、冥有鱼,其名为鲲15、始尔未为久、始尔未为久答案:答案:810动词,当作、作为;动词,当作、作为;1112动词,身为、成为;动词,身为、成为;1314动词,叫做;动词,叫做;15动词,算作动词,算作16、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为天下

50、理财,不为征利17、非为织作迟、非为织作迟18、为秦宫人、为秦宫人19、为仲卿母所遣、为仲卿母所遣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答案:答案:16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1718动词,是;动词,是;1920介词,表被动;介词,表被动;2122助词,表诘问助词,表诘问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24、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5、公为我献之、公为我献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