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148536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25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段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段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段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段锦课件.ppt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灸道堂艾灸养生研究院易阳店首推健身功法-八段锦1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个版本 八段锦功法从宋朝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特点为动作简单易行,健身效果明显,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的瑰宝。八段锦的“八”字不是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锦”字则表示每招每式的汇集,如丝锦般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的健身办法。2八段锦站式八段锦口诀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3八段锦功法特点一、柔和缓慢、圆活连贯。八段锦练习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练功动作

2、轻松自如,舒展大方,路线带有弧形,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一招一式的变化和姿势的衔接连续流畅,无停顿断续之处。4八段锦功法特点二、松紧结合,动静相兼。八段锦功法练习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放松而不松懈,在动作的衔接上用力适当,缓慢进行。习练者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舒适自然,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并保持肌肉的牵引伸拉。5八段锦功法特点三、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八段锦功法每式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充满了对称与和谐,体现出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做到意动形随、神形兼备。本功通过精神的修养和形体的锻炼,促进真气在体内的运行,以到达强身健体的功效。6八

3、段锦功法特点练习八段锦对基本身形的要求较高,习练者通过锻炼基本身形可以克服关节和肌肉的酸痛,为放松入静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习其他动作打下基础。下面我们就介绍练习八段锦所需掌握的基本身形和预备式。7一、基本手形 1、拳形:大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2、掌形:掌形之一,五指微屈,稍分开,掌心微含;.掌形之二,拇指与食指竖直分开成八字状,其余三指第一、二指节屈收,掌心微含。3、爪形:五指并拢,大拇指第一指节,其余四指第一、二指节屈收扣紧,手腕伸直。8二、基本步型 马步:开步站立,两脚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2-3倍,屈膝半蹲,大腿略高于水平。9预备势 动作一: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

4、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动作二:随着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侧开步,脚尖朝前,约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动作三:两臂内旋,两掌分别向两侧摆起,约与髋同高,掌心向后;目视前方。动作四:上动不停。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呈圆弧形,与脐同高,掌心向内,两掌指间距约10厘米;目视前方。10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一:接预备式,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至胸前,随之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动作三:上动不停。两臂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颌内收,动作略停;目视前方

5、。动作四: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十指慢慢分开,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11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本式托举、下落为一遍,共做六遍。练功时,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抻拉;两掌下落要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12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功理与作用:通过两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保持抻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防治肩部疾患、预防颈椎病等具有良好的作用。注:三焦为六腑之一,主要功能为疏通水道和主持气化。其位置是在胸腹之间,胸膈以上为上焦,脐以上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13第二式

6、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一:接上式,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侧开步站立,两腿膝关节自然伸直;同时,两掌 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两掌心向内;目视前方。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腿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掌屈指成“爪”,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侧推出,与肩同高,坐腕,掌心相左,犹如拉弓射箭之势;动作略停;目视左掌方向。14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三:身体重心右移;同时,右手五指伸开成掌,向上、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指尖朝上,掌心斜向前;左手指伸开成掌,掌心斜向后;目视右掌。动作四:上动不停。中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分别由两侧下落,捧于腹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目视前

7、方。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唯左右相反。15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第三遍最后一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分别由两侧下落,捧于腹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目视前方。16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功理与作用:本式可以展肩扩胸,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协调能力,同时有利于矫正驼背、含胸等不良姿势。17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一:接上式,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左臂外旋上穿经面前,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左上方,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时,右掌微上托,随之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

8、心向下,掌指向前,动作略停;目视前方。18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二:松腰陈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两掌指尖相对,相距约10厘米,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动作三、四:同动作一、二,惟左右相反。19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第三遍最后一动时,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右臂屈肘,右掌下按于右髋旁,掌心向下,掌指向前。20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功理与作用: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相关经络以及背部的穴位,达到调理脾胃和脏腑经络的作用。练习此式也可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锻炼,从

9、而,可以牵拉腹腔,对脾胃中焦肝胆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腹、胸、肋部的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21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一:接上式。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两臂伸直,掌心向后,指尖向下,目视前方。然后上动不停。两臂充分外旋,掌心向外;头向左后转,动作略停;目视左斜 后方。动作二: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动作三:同动作一,惟左右相反。动作四:同动作二。22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第三遍最后一动时,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目视

10、前方。练习此式时注意头要向上顶,肩要向下沉;转头不转体,旋臂,两肩后张。23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功理与作用:1、“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劳损;“七伤”指喜、怒、悲、忧、恐、惊、思七情伤害。本式动作通过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静力牵张作用,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腑脏。2、本式动作中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刺激颈部穴位,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3、可增加颈部及肩关节周围参与运动肌群的收缩力,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预防眼肌疲劳以及肩、颈与背部的疾患。同时,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疲劳。24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一:接上式。身体重心左移;右脚向右开步站立,两腿膝

11、关节自然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与胸同高时,两臂内旋,两掌继续上托至头上方,肘关节微屈,掌心向 上,指尖相对;目视前方。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腿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两侧下落,两掌扶于膝关节上方,肘关节微屈,小指侧向前;目视前方。动作三:身体重心向上稍升起,而后右移;上体先向右倾,随之俯身;目视右脚。动作四: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左移;同时,上体由右向前、向左旋转;目视右脚(见右图)。动作五:身体重心右移,成马步;同时,头向后摇,上体立起,随之下颌微收;目视前方。动作六至动作八:同动作三至动作五,唯左右相反。25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做完三遍后,身体重心左移,右脚回

12、收成开步站立,与肩同宽;同时,两掌向外经两侧上举,掌心相对;目视前方。随后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屈肘,两掌经面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目视前方。26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功理与作用:通过练习此式可以刺激脊柱与督脉,达到疏经泄热的作用,有助于去除心火。27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动作一:接上式,两腿挺膝伸直站立;同时,两掌指尖向前,两臂向前、向上举起,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目视前方。动作二:两臂外旋至掌心相对,屈肘,两掌下按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目视前方。动作三:上动不停。两臂外旋,两掌心向上,随之两掌掌指顺腋下向后插;目视前方。动作四:两掌心向内沿脊柱两

13、侧向下摩运至臀部;随之上体前俯,两掌继续沿后腿向下摩运,经脚两侧置于脚面;抬头,动作略停;目视前下方(见右图)。28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本式一上一下为一遍,共做六遍。做完六遍后,上体立起;同时,两臂向前、向上举起,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目视前方。随后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向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29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功理与作用:1.通过前屈后伸可以刺激脊柱、督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有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病,达到固肾壮腰的目的。2.通过脊柱大幅度前屈后伸,可有效发展躯干前、后伸屈脊柱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同时对腰部的肾、肾

14、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用,可以改善其功能,刺激其活动。30第七式 攥拳怒目增气力 接上式,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掌握固,抱于腰侧,拳眼朝上;目视前方。动作一:左拳缓慢用力向前冲出,与肩同高,拳眼朝上;瞪目,视左拳冲出方向。动作二:左臂内旋,左拳变掌,虎口朝下;目视左掌。左臂外旋,肘关节微屈;同时左掌向左缠绕,变掌心向上后握固;目视左拳。动作三:屈肘,回收左拳至腰侧,拳眼朝上;目视前方。动作四至动作六:同动作一至动作三,惟左右相反。31第七式 攥拳怒目增气力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做完三遍后,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拳

15、变掌,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练习此式时,冲拳要怒目瞪眼,注视冲出之拳,同时脚趾抓地,拧腰顺肩,力达拳面;拳回收时要旋腕,五指用力抓握。32第七式 攥拳怒目增气力功理与作用:1、本式中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泻。有强健筋骨的作用。2、两腿下蹲十趾抓地、双手攥拳、旋腕、手指逐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等;同时,使全身肌肉、经脉受到静力牵张刺激,长期锻炼可使全身筋肉结实,气力增加。33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动作一:接上式。两脚跟提起;头上顶,动作略停;目视前方。动作二: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目视前方。本式一起一落为一遍,共做七遍。34第八式背后七

16、颠百病消功理与作用:1.脚趾为足三阴、足三阳经交汇之处,脚十趾抓地,可刺激足部有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同时,颠足可刺激脊柱与督脉,使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通畅,阴阳平衡。2.颠足而立可发展小腿后部肌群力量,拉长足底肌肉、韧带,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3.落地震动可轻度刺激下肢及脊柱各关节内外结构,并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复位,有助于解除肌肉紧张。35收式 动作一:接上式。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目视前方 动作二:两臂屈肘,两掌相叠置于丹田处(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目视前方。动作三:两臂自然下落,两掌轻贴于腿外侧;目视前方。36收式功理与作用:气息归元,放松肢体肌肉,愉悦心情,进一步巩固练功效果,逐渐恢复到练功前安静时的状态。37八段锦通周天奥妙八段锦不是一般体操套路拳,亦非导引动气功,实乃丹道南宋之祖张伯端所言的“始于有作无人识”之丹道下手秘法!八段锦有站式,坐式及秘传三种,现将这三种八段锦与武术,养生之联系阐述于下: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