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3918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岳麓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岳麓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 (十四十四)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练1 1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 【导学号:05812119】A农业集体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特定环境下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意思相符,故 D 项正确。2 2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

2、权实行了( ) 【导学号:05812120】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全盘集体化A A 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和“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可知,当时苏俄处于战争的非常时期,实行非常政策。3 31921 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C “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D “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C C 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经历资本主义阶段,

3、故 A 项错误;列宁主张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故 B 项错误;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国情,故 C 项正确;“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 D 项错误。4 41921 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导学号:05812121】A苏俄的社会性质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C苏俄生产力水平2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C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使苏俄的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引起了一些政治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调整生产关系,故 C 项正确。5 51921 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

4、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 。列宁在当时发表该言论意在强调( )A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B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C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C C 从材料中的时间“1921 年”和列宁对资本主义的评价可知,1921 年列宁采取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奠定基础,故选 C 项;A 项与列宁肯定“资本主义”无关;B、D 两项都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与 1921 年时间不符。 6 6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

5、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C C 苏联实施居民管理制度主要为了保证重工业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故 C 项正确。7 71934 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C C 材料所述时间为 1934 年,这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大危机中,资

6、本主义世界濒于崩溃,而另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可知,罗曼罗兰希望通过借鉴苏联的经验拯救危机中的西方,从而实现美好未来,故 C 项正确。8 8有学者认为:“在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苏联用强制手段确立了国家对农民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 。该机制(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稳定的社会过渡D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D D 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的农业政策中粮食的义务交售制,此机制不利于3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因而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故 A 项错误;义务交售制排斥了市场作用,因而不会促进商品经济

7、发展,故 B 项错误;义务交售制实行期间,农民利益受影响,对社会稳定过渡不利,故 C 项错误;义务交售制用农产品换取资金,以支持工业建设,故 D 项正确。冲 A 挑战练9 9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 )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C C “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

8、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指明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故 C 项正确。10101936 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满怀希望地去了苏联,却带着失望而归。回国后他写了一本书从苏联归来 ,他说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红苹果虽红但生了虫,就不能吃了。 “生虫的红苹果”喻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生产力水平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渐趋减弱C优先发展重工业阻碍了经济发展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 D 把握材料中“1936 年”这一关键信息。当时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曾经起到巨大的作用,即材料中的“红苹果”有光鲜亮丽之意,但也存在巨大的弊端,即材料中“但生了虫,

9、就不能吃了”之意,故选 D 项。1111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0 年 9 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 ,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 年 3 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41928 年425.13 55118.217 3301940 年1 831.716 592.327.159 564增幅(%)330

10、.08367.2549.0930.48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 1933 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 ” “我国人民用他们在 2030 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材料四 (1945 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2)根据材料二、

11、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四,归纳 1945 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积极作用”从促进经济发展和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等方面回答。第(3)问, “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 “认识”在回答时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征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积极作用:经济迅速增

12、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3)因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市场需求。认识:重视工业化;工农业协调发展。12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5812122】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 “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5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

13、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列宁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主张发展商业,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家国情、市场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答案 (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 快经济发展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