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第2讲.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13742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人类学第2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化人类学第2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人类学第2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人类学第2讲.ppt(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化人类学进化论学派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 解志伟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学科。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文化人类学关心的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及其习得的行为方式,而不是遗传传递的行为方式。”W.H.霍尔姆斯(W.H.Holmes)于1901年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术语,其英文是Cultural Anthropology,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就是与从生物特性角度研究人的体质人类学相区别。进化论学派文化人类学第一个理论学派巴斯蒂安:历史上的人(1860)泰 勒:原始文化摩 尔 根:古

2、代社会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人类学知识的增长一、人类学知识的增长二、研究组织的建立二、研究组织的建立 三、殖民贸易的促进三、殖民贸易的促进 四、进化论思想的催生四、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斯宾塞概念提出和理论系统化社会学创建者。社会有机论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 的异同点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原始文化(1871)文化的定义 进化论观点第一、一致性。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所谓人类本质的一致性就是人的心理的同一性,即人类无论什么种族,在心理和精神方面都是一样的;人

3、们的行动都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物,所以,同样的心理和精神活动必然产生同样的文化发展规律。进化论的观点第二、一线性。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但是,总会循序渐进。不会超越某个阶段,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化。进化论的观点第三、自然性。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这无论对于分子或有机体的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来讲都是如此。进化的两大原则1.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释相同的现象。”他进一步指出,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

4、个是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另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2.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泰勒的研究1.宗教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宗教,认为最好“把神灵信仰判定为宗教的基本定义”,这是文化人类学史上关于宗教的第一个定义。2.“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在他看来,有三种基本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科学的方式、巫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他还开凿了象征性研究的源头(认为人们对物质东西的崇拜,其本质是对神灵的崇拜,物体是一种象征,是思想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2.婚姻家庭理论:回避 产翁 抢婚产翁(couvade)父系氏族

5、制代替母系氏族制时产生的一种习俗。一般认为是父亲坐褥育儿之意。此俗是男子在母权制势力仍十分强大的情况下,为迅速获得对女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采取的一种方式。男子通过模仿妇女生育,以加强与子女的血肉联系,从而确定孩子为父亲所生所有,并获得像母亲一样的亲权。产翁的形式为:妇女分娩后,由丈夫代替妻子坐褥,接受饮食和医疗等方面的特殊照顾以及亲友的祝贺,禁吃某些食物,不事繁重劳动。而产妇却需下地干活,服侍产翁。中国历史上越、僚、傣、仡佬等族中曾流行产翁习俗。法国南部与西班牙北部比利牛斯山区一带的伊比利亚人及其后裔巴斯克人也曾盛行产翁习俗。此外法国的科西嘉人,非洲西海岸马达加斯加岛的一些居民,加里曼丹岛的

6、达雅克人及南美洲的部分印第安人均保留产翁习俗。泰勒的研究方法比较法残存法 统计法。路易斯亨利摩尔根(18181881)Lewis Henry Morgan古代社会1877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贡献 1.对氏族社会的科学说明。2.首先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并在易洛魁部落进行考察工作,收集的资料可靠、翔实、丰富。3.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来考察和划分家庭制度的类型与历史发展,这种研究途径是摩尔根首创的,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4.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原始社会的发展与分期,指出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发现”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家庭

7、演化的历史形态家庭演化的历史形态 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血缘家庭血缘家庭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经过长期经验的积累,认识到不同年龄人的生理差别,在内部逐渐地选择了按辈份划分的婚姻,即年龄相近的青壮年兄弟姊妹相互通婚,排斥了上下辈之间的婚姻关系。这时,姐妹是兄弟的共同妻子;兄弟是姐妹的共同丈夫,夫妻都有共同的血缘。血缘家庭既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活单位。普那路亚家庭普那路亚家庭由美国人类学家L H 摩尔根命名,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普那路亚(punalua)是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这个名称是从最早发现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夏

8、威夷群岛的土著人那里来的,由共妻的一群丈夫互称普那路亚;共夫的一群妻子也互称“普那路亚”。这种家庭制度是群婚发展的最典型的阶段。原始社会发展到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由于人工火的发明,人类制作石器和狩猎活动,以及原始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居住地相对地稳定下来;又由于人口的繁衍,一个血缘家族不得不分裂成几个族团。为了扩大物质资料生产,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生活需要,族团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合作和社会联系,于是便产生了各族团之间的通婚。同时,在人类本身的生产方面,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自然选择规律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族外通婚对后代体质发育有益,并形成了同母所生子女间不应发

9、生性交关系的观念,于是在家庭内部开始排除兄弟姐妹间的婚姻关系,实行两个集团之间的群婚,这就是普那路亚家庭形式。对偶家庭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家庭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这种家庭由一对配偶在对偶婚的形式下结合而成,所生子女属于母亲所有。早期对偶婚是夫对妻暮合晨离。晚期对偶婚发展为夫居妻家,但不是长久的。这种对偶家庭不是氏族公社的独立的经济单位,社会的基本组织仍是母系氏族。家庭内男女平等,共同照料子女。对偶婚已从群婚时代单纯的性关系转变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联系。男子和女子一起劳动、消费,世袭仍按母系计算。对偶婚实行的结果是给家庭增加了一个新的因素,除了生身的母亲之外,又明确了生身的父亲。

10、一夫一妻制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和家庭形式。在原始社会晚期,由对偶家庭发展而来。一夫一妻制家庭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它的确立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并适应于整个文明时代。它诞生的动力是财富的增加和想把财富转交给子女,即合法的继承人是由对偶所生的真正的后裔。自然选择的作用历史地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取代了一夫一妻制家庭同对偶家庭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男子的统治。由于丈夫在家中掌握了经济大权,从而形成了对妻子的愈来愈大的统治权。婚姻的不可离异。一夫一妻制家庭较之对偶家庭要牢固、持久得多,双方已不能任意解除婚姻关系,通例只有丈夫可以离异妻子,破坏夫妻忠诚是丈夫的权利,而妻子却必须严守贞操

11、。一夫一妻制家庭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摩尔根的社会进化分期“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马克思的社会进化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意识的进化巫术宗教科学宗教的发展综观人类历史,各种宗教信仰的神灵大致有自然神、氏族神、职能神、至上神、唯一神等几种形式,神灵观的发展也基本上按照这一程序演变。人类宗教信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层次的递变,即从多神到一神,再到无神论。考察这一演变过程就能发现,一神教起源的思想基础仍未脱离由原始宗教的灵魂观、万物有灵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多神信仰这一发展轨迹,在阶级社会中还出现了一神教多能和诸神分级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