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专题41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3565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专题41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中历史 专题41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专题41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专题41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 (十二十二) )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建议用时:30 分钟)学业达标练1 1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的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 。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是( )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C资源开发D经济交流A A 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 A 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B、C、D 三项。2 2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

2、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 “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导学号:97372050】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D D 题干材料是强调西方物质文明一开始并不被上海市民接受,而一段时间后才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存在一个由不接受到逐步接受的过程。所以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故选 D 项。3 3从 19 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 20 世纪 60、70 年代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

3、;再到 80 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C 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命运的变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题干材料无法体现中国自行车工业的发展水平,故选 C 项。4 41872 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 “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于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 “

4、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 2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D D 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在说明近代交通文明已经在上海逐步确立,故选 D 项。5 5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诗中反映的是(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B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A A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别肠转如轮” “眼见双轮驰”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可知

5、,这描述的是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它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故选 A 项。B、C、D 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6 6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 )A电报电信业B航海事业C航空事业D铁路运输A A 航海事业与“铁索”无关,且其时效性很差,故 B 项错误;航空事业虽时效性强,但是其也与“铁索”无关,故 C 项错误;铁路运输的时效性不强,也与空中“铁索”无关,故 D项错误。7.7.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巾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

6、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是指( )A电车B有线电报C电话D无线电报B B A 项是交通工具,与题意不符,排除;19 世纪 70 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而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情况,故 B 项符合题意;C 项是有声通信工具,与题意不符;无线电报出现是在 20 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8 8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 ”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 ( ) 【导学号:97372051】- 3 -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

7、 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A A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时在中国存在,这体现出中国近代物质文化的多元性、社会生活的包容性、社会生活的多样性。A 项“渐进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 A 项。冲 A 挑战练9 91908 年 3 月 5 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D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 D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说一些中国人的愚昧落后思想阻碍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传播,故选D 项。有

8、轨电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故排除 A 项;B 项说法以偏概全,可以排除;C 项仅仅反映材料部分信息,且过于绝对化,可以排除。1010下表是 18951911 年近代中国铁路修筑状况图。它反映出 ( ) 【导学号:97372052】类别比例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14%中国依靠贷款修筑的铁路40%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46%A.交通改善离不开外资输入B国人对投资新式交通没有兴趣C中国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D中国铁路修筑权的大量丧失D D 由表格数据可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比重最大,中国人没有外资输入也修筑了自己的铁路,故 A 项错误;题干信息表明国人对投资新式交通仍然有兴趣,故 B 项

9、错误;从表中数据无法推测 1895 年之前是否修筑铁路、中国交通近代化之前是否已经起步,故 C 项错误;列强争夺铁路修筑权,导致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故 D 项正确。11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4 -材料二 李鸿章指出:“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是以西方各国讲求枪炮之外,水路则有快轮船,陆路则有火轮车,而数万里海洋,欲通军信,则又有电报之法。 ”由于开设电报利于防务、外交和商务,清政府便下令沿海疆吏设法兴办。1881 年,李鸿章架设了北塘直达天津的电报线。到 1892 年,经过 10 多年努力,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电报。谢俊美信息传递与辛亥革命材料三 1888 年,总长 2 00

10、0 米的清朝宫廷专用铁路建成,行驶在上面的是李鸿章为慈禧太后从德国精心定制的专用列车。因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 ,故不用机车牵引,而由太监用绳子拉着走。(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简要概括近代中国交通与通信工具变化的表现,并分析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原因。(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获取近代电报发展的哪些信息?(3)材料三所述的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即可归纳;第二小问,需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从李鸿章办电报的目的、清政府对此事的态度以及当时电报开设状况等三个角度考虑。第(3)问,从当权者对新式交通工具的态度考虑本题的答案。【答案】

11、 (1)铁路、轮船航运、航空、邮政等方面。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外来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大力提倡。(2)李鸿章从军事防务的角度出发,极力主张在中国开设有线电报;清政府也很支持开设有线电报业务;到甲午战争前夕,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有线电报。(3)问题:反映了当权者的愚昧和迷信。认识:观念的落后是中国近代化的重大阻力;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的艰难曲折。1212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 年到 1870 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

12、。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 1860 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 5 -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近程。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开办年国别公司船只(艘)吨位1875中国招商局45 8601887英国太谷、怡和713 9221 898日本大阪46 5811 899德国瑞记、美最时55 743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 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

13、 30 艘,吨位达 48 670 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地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 1881 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 250 艘,吨位达 41887 吨;外国租赁木船为 127 艘,吨位达 11 289 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 19 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解析】 第(1

14、)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 “美国政府开凿运河” “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分析揭示英美近代运输业的经济影响。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图表中船只数量的多少和吨位的大小比较概括其特点;第二小问,结合 1840 年至 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近代中国交通的进步、工业革命、洋务运动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句“远洋轮船有 30 艘,吨位达 48 670 吨” “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地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可得出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第二小问,从近代化中交通、工业化、社会转型等角度揭示材料三反映的信息。【答案】 (1)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促进;政府倡导;实业家的推动。经济影响: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特点: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成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3)变化: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答出- 6 -其中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