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自查学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2018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自查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自查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自查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自查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专题专题 1111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一、种群和群落1.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2)其他种群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2.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曲线。“J”型曲线:Nt=N N0 0t t。“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环境容纳量(K K 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最大数量。(2)种群数量的

2、波动和下降:由于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3.3.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 :(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数目的多少。(2)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3)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4.4.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 :(1)初生演替: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或者原来植被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二、生态系统1.1.结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

3、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N 级消费者属于第 N+1N+1 营养级。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 -2.2.能量流动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能量流动的过程:(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逐级递减。(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3.物质循环物质循环: :4.4

4、.信息传递信息传递: :(1)种类: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行为信息。(2)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实质: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基础:负反馈调节。(3)类型: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6.6.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 3 -(1)层次: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3)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1.下列与种群特征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种群密

5、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性别比例变化一般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一定要采取标志重捕法。成年、老年、幼年等年龄期,是根据生殖能力来划分的。若一个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其数量必然维持稳定。2.下列与种群增长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在“J”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是不变的。在“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降低环境容纳量是治理鼠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内斗争最为缓和。3.下列与群落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的群落,丰富度越高。两种生物竞争时,一般来说一方会把另一方淘汰。草原生物群落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只有水平分布的差异。动物群落的垂直

6、分层现象与植物分布有关。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若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会出现障碍。微生物都属于分解者,动物都属于消费者。食物网中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流经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为所有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般都是单方向。1.(2018全国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 -(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解析】选 D

7、。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种群的数量受自然资源和空间等影响而呈现 S型增长,A 项正确;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数量增长越慢,B 项正确;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增长速率也会不同(密度大的增长得慢),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 项正确;种群数量越接近 K 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D 项错误。2.(2016全国卷改编)下列与某地多年生植物甲的种群密度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估算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该地区植物甲的总数,除以甲地面积,即为植物甲的种群密度C.该地区植物甲的种群密度足以反映该地区植物甲数量的变化趋势D.影响植物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包括气候、病虫害

8、、植食性动物等【解析】选 C。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故 A 正确。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故 B 正确。要想知道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还需要研究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故 C 错误;气候、病虫害、植食性动物都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变化,故 D 正确。3.(2016北京高考改编)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 10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 ( )A.豹的出生率大于死亡

9、率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解析】选 A。只引进 8 只雌豹到 F 区,结果 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说明这段时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 A 正确。豹应该是 XY 型性别决定,其后代雌雄=11,这个比例不会受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故 B 错误。题目中没有数据表明该地区物种丰(富)度下降,故 C 错误。豹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选择作用,其基因频率是变化的,故 D 错误。4.(2015全国卷改编)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为甲种植- 5 -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 000 头。回答下

10、列问题:(1)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一般来说,调查乙种群密度时采用的方法为_。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_(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加,其原因是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一般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解析】(1)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 500 头/250 km2=2 头/km2。对于动物来说,常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2)食物链“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只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环境中还有其

11、他生物影响到甲的数量变化,所以甲的数量变化是不确定的。(3)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一般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 头/km2 标志重捕法(2)不一定 甲还会受到所在的其他食物链中的生物的影响 (3)大于5.(2018全国卷)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

12、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

13、10%20%,食物链中营养级数量越多,在传递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 6 -(2)根据题干信息“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分析,甲的数量优势地位的丧失可能是这种“捕食和驱赶作用”对甲的影响大于对乙的影响,使更多的甲逃离该生态系统。(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森林中重新出现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有:使当地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减少,植物数量增多,野猪可获得充足的食物而不去破坏农作物;对野猪有驱赶作用,使野猪远离农田;捕食一部分野猪,使野猪数量减少。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