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材-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共4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117891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教材-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共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版教材-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共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教材-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教材-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单选10 填空10 简答 30 论述30 案例分析20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填空题:1. *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 P12. 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 P13.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知情意” P24.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P35. 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 认知心理学:奈塞尔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 罗杰斯6. *教育心理学主要揭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P87. *教育、学习、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2、 P9 图1-28. 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三种水平: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 P119. 高校教师角色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P54-5510. 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 P91-9211. 拉斯、西蒙、哈明价值观与教学 P17212. 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P19413. *归因理论 维纳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 P20214.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P21915. 创造性教学的特征:问题性、探究性、个性化。 P25216

3、. 人际关系的成分:认知、情感、行为。 p27217. 人际吸引的因素:相似吸引、互补吸引、仪表吸引、人格吸引。 P27718. 心理健康的特点:相对性、连续性、可逆性、动态性。 P289-29019. 人格的基本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 P309-311专心-专注-专业简答题:1.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 P26-27(一)适应准备阶段(二)稳定发展阶段(三)走向成熟阶段2. 大学生的时代特征(论述题 P27)(一)时代变迁特色社会转型、文化转型、技术进步(二)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观性别角色观的变化、择偶婚恋观的变化(三)大学生的生活观念消费观念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四)大学生的文

4、化倾向传统文化观念的变化、道德观念的变化3.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 P40-43感知觉特征、记忆特征、思维特征4. !*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 P44-46(1)稳定性与波动性(2)丰富性与狭隘性(3)强烈性与敏感性(4)外显性与内隐性5.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特征 P46-47(1)动机的迫切性(2)内容的多样性(3)目的的单纯性(4)心理的差异性6.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征 p48(1)自我认知逐步清晰(2)独立自主性逐步发展(3)个性在实践中不断发展7. !*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 P56-57(1)有崇高的职业道德(2)有先进的教育理念(3)有终身学习的意识(4)有渊博的专业知识(5)有特色的

5、教学能力(6)有独立的科研能力(7)有独特的人格魅力8. 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 P60(1)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2)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及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3)具有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4)具有正确的学生观(5)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9. *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 P63-64(1)敏锐的观察力;(2)准确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力;(4)优良的思维力;(5)集中的注意力。10. 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 P64-65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能力11. !*作为高校教师,如何塑造和不

6、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P67-68(1)爱岗敬业,无私奉献(2)关爱学生,尊重友善(3)诚实守信,严于律己(4)信任、理解和宽容(5)提升综合实力,志存高远12. 高校教师的期望行为P70“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13. 高校教师的类型(论述、简答 P71)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对三种不同水平教师的比较14. !*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内部途径 P73-76(1)教学观摩(2)微格教学(3)教学反思(4)科学研究(5)终身学习15. !*高校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如何提升?P78-79(1)树立正确的教师人才观(2)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3)充分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7、(4)教师应注重塑造积极的品质16. 弗登伯格提出“职业倦怠”,其具体表现:P81(1)情感衰竭(2)非人性化(3)低成就感17. 如何预防高校教师职业倦怠?P8218.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P92(1)保持与消退 (2)泛化与分化19.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P97-98(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由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过程所组成;(3)强调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4)提倡使用“发现法”。20. 奥苏泊尔“认知同化理论” P99(1)有意义学习(2)知识的同化21. 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准备阶段、感知阶段、理解阶段 P105-110 22. !*促进大学生有

8、效理解知识的条件 P111-112(1)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的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23. 记忆的类型 P113根据记忆内容:形象记忆、动作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情景记忆根据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4. 影响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 理解 p115-116(1)识记的目的性和积极性(2)材料的性质和长度(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编码组块化(5)识记的信心(6)采用多通道、多途径进行识记25. 艾宾浩斯的知识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 P11826. !*促进大学生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 P120-122(1)及时复习(2)复习时间的适宜(3)复习次数的适宜

9、于过度记忆法(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的多样化27. !*学习迁移的含义 P135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8. !*学习迁移的分类 P136-137(1)迁移的效果:正迁移和负迁移(2)迁移的层次: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3)迁移的顺序: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29. 学习迁移的教学促进(1)丰富知识经验储备(2)积极进行心理准备(3)科学选择教学内容(4)合理编排教学内容(5)改进教材呈现方式(6)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30.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P144-14531. !*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指导 P153-155(1)计划策略

10、(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32. !*品德心理结构 P162二分法:道德认识、道德行为三分法: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四分法: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33.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案例分析P204-215(1)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2)满足学生需要,以外在动机为辅,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3)创设良好课堂结构,引导掌握目标定向(4)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预训练,促进学生意志控制与自我调节(5)进行适当的归因训练,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34. 创造性与创造、真创造与类创造的区别的意义。 P22335. 几个心理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论述 P225)(1)创造性

11、与学业成绩的关系(2)创造性与知识技能的关系(3)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4)创造性与个性品质的关系(5)创造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6.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P229-233(1)问题表征(2)情绪状态(3)动机强度(4)定势作用(5)功能固着(6)原型启发37. !*创造性心理的培养方法(简答 P241)(1)创造性环境的创设(2)创造性人格的塑造(3)创造性培养策略38. 去个性化的原因 P262(1)匿名性以及不确定性(2)责任分散(3)自我意识39. 从众及其影响因素 P263-264(1)群体规模 (2)群体凝聚力(3)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4)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5)主体

12、认知(6)个性特征40. !*集体凝聚力 P269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4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的五个基本维度 P292-293(1)基本心理能力(2)内外协调适应(3)情绪情感稳定(4)角色与功能协调(5)良好的学习能力42. !*人格发展的理论 P314(一)精神分析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二)特质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大五”人格(三)人本主义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马斯洛、罗杰斯(四)认知-行为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班杜拉、罗特43. !*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论述 P319)(1)自我认知全面,自我同一性得到发展(2)智能结构健全,创新能力得到提高(3)情绪情感饱满适度,生命意义感得到提升(4)社会适应较好,社会化程度得到增强44. 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常见问题与调适 案例分析 P331(1)大学生的空虚及调适(2)大学生的悲观及调适(3)大学生的自卑及调适(4)大学生的羞怯及调适(5)大学生的嫉妒及调适(6)大学生的拖延及调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