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杜甫经典诗的诗意及赏析.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116225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杜甫经典诗的诗意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杜甫经典诗的诗意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杜甫经典诗的诗意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杜甫经典诗的诗意及赏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杜甫经典诗的诗意及赏析 望岳是杜甫所作唐诗名篇,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泰山宏伟磅礴的气象,热忱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概和奇妙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酷爱之情。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经典诗的诗意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圣”杜甫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爱国又饱受战乱摧残的诗人,当听到斗争结束的消息时惊喜欲狂,载歌载舞,冲口唱出这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也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2、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闻:听见。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判军的依据地。 涕:眼泪。 “却看妻子愁何在”: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验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孩子都是死里逃命吃够了苦的,现在望见妻子和孩子都无恙,故有“愁何在”的快感。却看:再看,还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悲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打算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兴奋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白日:表现

3、时间美妙。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作伴好还乡”: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孤独,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还乡所实行的路途。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诗意】 在剑南突然传闻,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

4、,忧愁不知所终?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尽情歌颂;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 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旁边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纷纷倒戈。其次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倒戈,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到此算是结束。正流寓梓州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喜闻乐见的名作。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

5、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终于熬过来了。因此,有了“却看妻子愁何在”的欣慰,意思是,多年来覆盖全家的愁云终于烟消云散,一家人今后不用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也不用再为妻儿的劝慰担惊受怕了。回头看过家人后,诗人立即想起了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立刻整理东西回到家乡去。所以,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怀着欣喜若狂的心情,顺手卷起诗书,打算离开四川回家去。 诗的后四句是诗人对即将归乡的旅途的遐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

6、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详细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更加兴奋了。尾联写的是诗人关于路途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家乡。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四地距离很远,但是在诗人的笔下却像是挤

7、眼就到一样,正是这种紧凑的笔触,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急迫盼望回到家乡的心情。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公元761年)所作。诗人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刚好、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流传千古的咏雨诗佳作。 【原文】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季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注释】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潜:暗暗的,静静的。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乡间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

8、诗意】 春雨似乎知道季节改变,一到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 伴随着风在夜里静静飘洒,温柔而寂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野外的小路上空满是乌云,漆黑一片,只有江面上的船还亮着一盏孤灯。 早晨欣赏细雨潮湿的到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漂亮的成都。 【赏析】 杜甫写作春夜喜雨时,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两年。在成都期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并与农夫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诗,诗篇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的开头描写春雨适时而降,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给予春雨以思想感情,好像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季节”而来。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

9、来得可喜珍贵。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兴的情态仿佛就在眼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是全作的神来之笔,不但写出了雨的形态,而且传达出了雨的神态。“潜”、“细”二字,非常精确、形象,传出了春雨静静而来、轻轻而动的神态。将一个特定的自然景物描绘到入化之境。 假如说上两句是诗人在屋内听春雨飘洒声之所感,那么“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则是诗人远望雨夜景色之再现。雨声沙沙,喜而思见。细雨绵绵,乌云覆盖,天下一片漆黑,分不清山,看不出路,只有远处闪烁着一点红光,是江上渔船的灯火。不得不说,这样的春郊夜雨的景色是迷人的,诗人之所以要细致地写出雨夜之景,就是要以这种气象

10、寓托对喜雨的兴致心情。 最终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其实是想象中的景象,因为作者在此时是看不到破晓后成都城中的景色的。诗人推想这雨今夜一半时是不会停的,经过一夜的滋润,到明天拂晓时,雨过天晴,锦官城满城含着雨水的百花,会更加艳丽夺目,一片朝气。从这层春意盎然的想象中,足见诗人对好雨的喜悦难尽心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意味。 春望 春望由“诗圣”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包含爱国之情的诗篇,诗人作此诗时,正在“安史之乱”期间。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从鄜(fu)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

11、于次年三月。 【原文】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被攻破。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据。 深:茂密;茂密。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悲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句互文,意谓因感时恨别而对花落泪,听鸟惊心。 烽火:这里借指斗争。 连三月:是说斗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一个春天过去了。连:连续。三:泛指多数。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抵:值。 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白头:白头发。搔:抓,挠。短:少。 浑欲不胜簪:简

12、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简直。欲:将要;就要。不:禁不住。胜:能承受。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诗意】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伤感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时也感到惊心。 战火许久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宝贵。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有,头发也少得简直绾不起来了。 【赏析】 杜甫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被敌人俘获,被困长安城之时。基于这样的创作背景,所以诗中满是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缘由。 春望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于事等。关键是化

13、情思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芜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静、憧憬华蜜的愿望。 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人骇人动目,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虽山河照旧,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为全诗营造了气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是这首诗最为人熟识的句子,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春望”时,目之所及,后四句则转入低头深思,自然地过渡到对亲人的思念。自安史叛乱以来,战事不断,

14、“烽火连三月”即是对斗争的描绘,透露了一种厌恶之情。此时,诗人的妻子儿女正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诗人心急如焚,故有“家书抵万金”的感慨。末两句写的正是诗人苦等家人消息的表现,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惦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苍老,则更增一层悲伤。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厚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酷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妙情操,因而千百年来始终喜闻乐见,历久不衰。 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宏大诗人杜甫晚年创作生涯

15、中的绝唱,这首诗是杜甫所作的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全篇二十八字,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原文】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季节又逢君。 【注释】 李龟年:唐代闻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常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季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许多,人苍老飘舞,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

16、其中。 君:指李龟年。 【诗意】 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观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季节,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大致创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此时杜甫在长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颂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对于诗作的背景,后人一般这样理解:杜甫初次遇见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因此而受到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观赏李龟年的歌颂

17、。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与鼎盛的开元时代、也与自己充溢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遇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陷入重重冲突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这样的会面,自然很简单触发杜甫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基于这样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感伤世态炎凉。头两句,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自己和故人志得意满的场景好像随口说出,但旧时常常雅集之处,无疑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象征,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对过去的那个鼎盛时期美妙的回忆。如今回想起来,这一切已经是不行

18、企及的梦境了。 后两句是唐诗中的名句,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常代,原是诗人们所憧憬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但如今诗人置身其中,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季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季节”表面看似即景书事,但琢磨起来却像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读者会从这四个字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却又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 一败涂地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明过去的鼎盛时期一去不复返。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刚好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造成的浩劫,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杜甫经典诗的诗意及赏析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