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强化练7 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1472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强化练7 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强化练7 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强化练7 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强化练7 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组合强化练组合强化练 7 7 语基语基+ +语用语用+ +论述类论述类+ +诗歌诗歌 (时间:38 分钟 赋分:38 分)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 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 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 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 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 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 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

2、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 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 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 处环境 ,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 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 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 ,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 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

3、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这种石头与书法的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2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3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

4、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C.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抵抗的书写形式。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 式。 二、语言运用 4 4.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一则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 改。(5 分) 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时有所建树,成功卫冕,这都是您慧眼 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入圣,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今日

5、分别,谨祝教祺!25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从你熟悉的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中任选两人,续写两句话。(6 分) 中国自古以来都不乏脊梁的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这是屈原正道直行的无 悔誓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倔强清高的浪漫告白; , ; , 。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8 题。(9 分)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 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17 世纪西方有人赞美这 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6、。换句话说,译本对 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但是, 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 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渡越 那许多距离,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 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那就是 “讹”,西洋谚语所谓“翻译者即反逆者”。中国古人也说翻译的“翻”等于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 翻过去的“翻”,展开了它的反面。 彻底和全部的“化

7、”是不可实现的理想,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讹”又是不能避免的毛病, 于是“媒”或“诱”产生了新的意义。翻译本来是要省人家的事,免得他们去学外文、读原作的, 却一变而为导诱一些人去学外文、读原作。它挑动了有些人的好奇心,惹得他们对原作无限向往, 仿佛让他们尝到一点儿味道,引起了胃口,可是没有解馋过瘾。他们总觉得读翻译像隔雾赏花,不比 读原作那么情景真切。 这样说来,好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它把我们向原作过渡,而我们读到了原作,马上掷开了译 本。勇于自信的翻译家也许认为读了他的译本就无须再读原作,但是一般人能够欣赏货真价实的原 作以后,常常薄情地抛弃了翻译家辛勤制造的代用品。倒是坏翻译会发生一种消

8、灭原作的效力。拙 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作品拒绝读者:他对译本看不下去,就连原作也不想看了。这类翻译不是居 间,而是离间,摧灭了读者进一步和原作直接联系的可能性,扫尽读者的兴趣,同时也破坏原作的名 誉。 林纾的翻译所起的“媒”的作用,已经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事实。他引导他们去跟原作发生直接 关系。能读原文以后,再来看错误的译本,有时不失为一种消遣。有人说,译本愈糟糕愈有趣。我们 对照着原本,看翻译者如何异想天开,用胡猜乱测来填补理解上的空白,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简直像 一位“超现实主义”的诗人。但是,我对林译的兴味绝非想找些岔子,以资笑柄谈助,而林纾译本里 不忠实或“讹”的地方也并不完全由于他的助手

9、们语文程度低浅、不够理解原文。 一个能写作或自信能写作的人从事文学翻译,难保不像林纾那样的手痒,他根据自己的写作标 准,要充当原作者的“诤友”,自以为有点铁成金或以石攻玉的义务和权利,把翻译变成借体寄生的、 东鳞西爪的写作。正确认识翻译的性质,严肃执行翻译的任务,能写作的翻译者就会有克己功夫,抑 止不适当的写作冲动,也许还会鄙视林纾的经不起引诱。 (选自钱钟书旧文四篇:林纾的翻译,有改动) 6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使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却保存了原有的风味。 B.两种文字之间的距离、译者跟原作者的距离、译者表达能

10、力欠缺等都会使译文走样。 C.文学翻译的“化境”只是一种理想,由于“讹”无法避免,因而“化境”是无法实现的。 D.翻译本图省事,却变为导诱一些人去学外文、读原作,与目的相去甚远,费力不讨好。 7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为了论证文学翻译的“化”和“讹”的关系,援引古今中外论据,辩证而形象。 B.文章把好的翻译和坏的翻译进行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二者之高下、优劣不言自明。3C.文章对林纾翻译西方小说的功过得失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证,给后来者提供借鉴。 D.文章围绕着文学翻译的“化”“讹”“媒”“诱”等几方面展开论述,条理清晰。 8 8.根据原文内容,下

11、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优秀的翻译作品,既要忠于原著,保留原先的精神姿致,而又不露生硬牵强的痕迹。 B.文学翻译的所谓“媒”,就是通过译本作为媒介让读者去阅读原著,促进文化交流。 C.林译小说的“讹”,不是因为他的助手们语文程度低,而是因为没有抑制写作冲动。 D.坏的翻译那是糟蹋原著,因为译本的不堪卒读,进而连累原著,居间反而成了离间。 四、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 910 题。(9 分)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杜 牧 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樽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注此诗为杜

12、牧居江南时所作。一阳生:冬至日。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 9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 B.第四句作者从对方落笔,遥想在京城的弟弟此时也惦念着自己。 C.第五句用“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 D.作品感情深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 1010.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6 分)4组合强化练 7 7 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 1 1.D 解析 此题要求选填衔接句。从语境角度看,由“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 一致”可知,其主语应为“

13、中国人”,故可排除 A、C 两项,再根据语句应用主动句式的要求,可排除 B 项。结合句式的一致性,前三项都是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的混合,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造成 句意不连贯。故选 D 项。 2 2.C 解析 “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永 不改变。根据语境,第一空选“亘古不变”。“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质朴无华”,朴实而 毫不虚夸。此处二者都可。“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 关系密切。根据语境,应选“息息相关”。“扬长避短”,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相得益彰”,指 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14、根据后面的“各自发挥长处”,应选“扬长避短”。 3 3.B 解析 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 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 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C 项,搭配不当,“抵抗”可改为“抗衡”。D 项,成分残缺,应 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前。 4 4.参考答案 (1)“建树”应改为“提高”。(2)“卫冕”应改为“考上大学”。(3)“慧眼识金” 应改为“不放弃”(意思对即可)。(4)“超凡入圣”应改为“超越别人”。(5)“刮目相看”,改为 “非常敬重”。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1)“建树”,词义太重,用词不当。(2)“卫冕”,指竞

15、赛中 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3)“慧眼识金”,自称“金”,用语不得体,没有注意谦敬辞的用法。 (4)“超凡入圣”,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用在此处过于夸张。(5)“刮目相看”不得体,用语没 有注意对象。 5 5.参考答案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傲岸不屈的赤子衷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慷慨壮歌 解析 首先要注意仿写语句要切合语境,合乎情感基调;其次,取例要恰当,阐释要准确;再次,要注意 句式一致,诗文引用恰当,能凸显文化名人的精神特质。 6 6.A 解析 B 项,不是“译者跟原作者”,而是“译者跟原作品”。C 项,不是“文学翻译的化 境”

16、,而是“彻底和全部的化”;再者“文学翻译的化境”是能够实现的。D 项,翻译的 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与目的相去甚远”之说不当,“费力不讨好”更无从谈起。 7 7.C 解析 C 项,“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证”与原文不符。 8 8.C 解析 C 项,林译小说的“讹”,与“他的助手们语文程度低”不无关系,只是“不完全由于”。9 9.B 解析 B 项,“作者从对方落笔”错,第四句还是写自己思念弟弟。 1010.参考答案 “疑”字把诗人客居江南所闻所感与弟弟京城生活情景关联起来,拓展了诗的意境; “疑”字自然流露出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语浅情深,真切感人;“疑”字回扣颔联的“忆” ,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赏析“疑”字的表达效果,要注意“疑”字所处 的位置,由此分析它在结构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