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明节的起源介绍_清明节习俗大全.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7113848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清明节的起源介绍_清明节习俗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清明节的起源介绍_清明节习俗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清明节的起源介绍_清明节习俗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清明节的起源介绍_清明节习俗大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清明节的起源介绍_清明节习俗大全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喜闻乐见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下面给大家共享关于清明节的起源介绍,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

2、明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夫劳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 浸种耕田莫拖延。”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就需打算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备禁火期间食用,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寒食节期间的食品,在北方,主要有以面粉做成蒸饼,上附红枣并捏成燕子形态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麦芽糖调制成的醴酪。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黄色近似今日点心的环饼;

3、有用糯米与雀麦草汁舂合而成,以枣泥或豆沙为馅料的蒸食青白团子。此外,鸭蛋、枣糕、杏仁粥、冻猪肉、冻鱼肉,也是寒食节常用的食品。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到处显示出勃勃朝气。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

4、。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缘由,所以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改变、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详细时间须要精确的天文学问和数学学问,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许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驾驭节气规律的必学学问。略微困难一点的推算是习

5、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现在按阳历计算就简洁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祥瑞、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爽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爽的阳气。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应当说这与此前两天(或一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

6、日,传闻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改变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季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对此,唐代诗人韩的寒食诗有生动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

7、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经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起先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调。 宋元时期,清明节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实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全部了。

8、 清明节后来还汲取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实行,主要风俗是春游、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须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春游的生动写照。 大约从唐代起先,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春游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春游节。秉性贪玩的孩童,经常不满意于春游游乐仅仅在清明实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

9、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最终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春游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旧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行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春游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事实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持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春游、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合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杜牧的七绝清明诗,勾画出了一幅漂亮的水墨画,春雨、牧童、酒家,诗人匆忙的步履牵引着清明节

10、的诗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把人们带入另一番节日盛景,如林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态各异的车马轿舟,一片劳碌、一派繁华尽在画卷中。今日的清明节,依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将来,共创华蜜美妙将来,是我们过节的主题。 清明节习俗大全 清明节习俗一: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季节人们所宠爱的活动。每逢清明季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耀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际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习俗二: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

11、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始终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主动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习俗三:蹴鞠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宠爱的一种嬉戏。相传是黄帝独创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至今我们叫足球。 清明节习俗四:春游 春游。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春游草,在郊野游玩,欣赏春色。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

12、时间。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春游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春游的好时间,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明节习俗五:扫墓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清明祭扫仪式是本应亲自到墓地去实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分。 清明节习俗六: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育英勇精神,至今为人们特殊是儿童所宠爱

13、。 清明节习俗七:祭拜 祭拜,有的给先人叩头行礼;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相互竞赛,进行消遣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清明节习俗八: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嬉戏,斗鸡由清明起先,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与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清明节的民间习俗 一、扫墓祭祖 清明节作为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扫墓。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都有在清明节扫墓的习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总会赶

14、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故土,为祖宗先人扫墓祭祀。在祭祀扫墓时,一般都是先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后摆上供品,燃香祭祀,或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实行简洁的祭祀仪式,比如磕头、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说一说这一年来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后来又是如何妥当处理的,让先人不必惦念牵挂等等,表示对先人的关切和忆念。 依据所在场所的不同,清明祭祖一般分为墓祭和祠堂祭两种。古代皇帝一般都会建立自己的祖祠,也称太庙;富贵人家大多也为祖先修筑祠堂,可以在祠堂里祭祀;但大多数老百姓还都是以墓祭为主,所以清明祭祀一般被称为扫墓。 二、烧包袱 清明祭祖本应亲自到墓地去实行,但有些家庭因为一些客观的缘由,无法到墓地

15、祭祀,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因地制宜的方法烧包袱。这是古代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实在去不了墓地了,就在祠堂或者家宅正房摆设供案,或者到院子外面、家门口、路边、河边“烧包袱”,包袱里面大多也是一些纸钱、冥币、金银箔纸叠成的元宝等等。 三、拜“城隍爷” 在明、清、民国时期,老北京就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很盛,城隍庙里供的就是“城隍爷”,大家在清明节的时候去城隍庙烧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等等。 四、春游 春游也叫春游,古时候称探春、迎春。清明季节,正是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四处生气勃勃的时候,是郊游的大好时机。传闻春游的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每年春天,大家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到唐宋时期,

16、这个习俗尤为兴盛。 五、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也是流传已经的古老习俗,最早叫荡千秋,后来因为某些方面的忌讳,改为荡秋千。起先的秋千都是由树枝做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渐渐发展成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能熬炼人的胆识,让人更加英勇,又能增进身体健康,至今仍旧深受广阔人民群众的宠爱。 六、拔河 拔河的嬉戏,我们小时候一般都玩过,这个活动其实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盛行,但最早的名字叫“牵钩”、“钩强”,到唐朝时期才起先叫“拔河”。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期间实行大规模的拔河竞赛,所以从那时起,拔河就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了,始终流传至今。 七、蹴鞠 这是我国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蹴鞠就是

17、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做成,球内塞满羽毛。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期间人们特别宠爱的一种嬉戏活动,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特别专业化的运动,并且有了比较健全的竞赛规则。到了清朝中期,随着现代足球的传入,传统的蹴鞠活动很快被取代。不过在2023年初,国际足联还是确认了足球发源于中国的这个事实。 八、吃发糕 清明季节人们喜爱吃发糕,发糕寓意是“发财”、“高升”。发糕是由粘面打成糊状再加入发粉,蒸三四个小时制作而成,所以蒸的又要“发”,又要“高”,大家吃发糕也是图个祥瑞。 九、吃青团 青团是清明节中特别有特色的一种节令食品,也是江南一带的小吃。青团是用清明节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搅拌进糯米里,做成

18、的一种团子,因为青团蒸熟后外表呈碧绿色,所以叫青团。 十、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季节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春季刮风的天气比较多,春光明媚,万物更新,大家都喜爱去郊外玩一玩,放风筝也便成了郊外活动的项目之一,不但小孩喜爱,大人也喜爱,不但白天放,晚上也有人放。 清明节的起源介绍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