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8420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讲课稿,讲课稿有助于提升老师的语言表达才能。那么问题来了,讲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采集整理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1 一、讲教材 本节是苏教版必修2第4章第4节的内容。教材介绍了基因突变的概念、特征及原因,而且讲述了基因重组和DNA重组技术。本节内容严密联络遗传物质基础、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以它们为基础加以深化,同时,又是学习第五章的基础,因而,本节内容起到承先启后的感化。 二、讲学情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

2、象逻辑思维才能,属于理论型,对于新鲜的事物,可以根据老师的引导加以分析总结,同时,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基于以上特点,我将在重点处引导、难点处点拨进行教学。 三、讲教学目的 1.讲明基因突变的定义、特征和原因;可以总结基因重组及意义。 2.通过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综合分析及小组讨论的经过,提升观察分析、合作沟通才能。 3.通过本节课学习,领会生物学的巧妙之处,加强对生物科学的学习热情。 四、讲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的的设立,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的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基因重组。让学生去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和DNA重组技术会比较抽象,所以教

3、学难点为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和基因重组。 五、讲教法学法 为了可以更好的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我将从讲授、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方面下手,引导学生学习,而在学法上,我将组织学生自立、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改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讲教学经过 1.新课导入 通过俗语,设疑导入。 我会提出俗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询问学生,这反映了一种什么生物现象?在学生剧烈的讨论中引出课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通过俗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留意力转移到课程中,同时结合问题将学生带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中,为新课展开环节奠定了基础。 2.新课教学 本节课重要有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基因突变

4、。 我会先简单介绍美国医生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小故事,并通太多媒体展现正常人的圆饼状红细胞和病人的镰刀型红细胞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然后我会展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并提出疑问:病人的血红蛋白的一条多肽链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和基因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进而引出基因突变的定义。 接下来我会将基因突变与癌细胞建立联络,让学生去讨论并沟通,得出基因突变的原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对于基因突变的特征,我会通太多媒体展现教材上“不同生物不同基因的突变频率的表格以及“果蝇眼色遗传的不确定性示意图,让同学们去发现问题,总结特征

5、,我再进行补充,进而让学生明白基因突变的特征有发生频率低、方向不确定,随机性;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原;。 第二部分:基因重组。 在这一部分,结合前面学过的遗传规律,我会展示“鸡冠形态遗传示意图,让两个小组代表以竞争的形式到黑板上来写出各表现的基因型,让他们明白生物除了减数分裂构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自在组合,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也能穿插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第三部分: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知识较难,在以后的选修部分也会重点讲解,我会给同学们播放一个关于重组DNA技术一般经过的生物学视频,然后让同学们前后4人为一组,沟通重组DNA技术的步调,并找小组代表进行共享,我再进行

6、补充讲解,以打破难点。最后我会给同学们展示科学前沿的重组DNA技术应用实例: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领会到生物学的巧妙之处。 意图:在以上部分,我屡次结合多媒体教学、采用发问、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充足具体表现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理念,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3.课堂小结 在课程即将完毕的时候,我会请同学们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具体表现出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4.安排功课 对于功课,不同条理的学生有不一样的需求。我会分为必做功课和选做功课,必做功课是做一些与本节内容息息相关的练习题目,选做功课是查阅与基因连锁

7、相关的知识,下节课进行共享。 七、讲板书设计 最后讲一下我的板书,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复习,我本着直观、简洁的要求,板书如下: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品种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下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具体论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在论述天然状况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讲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便基因突变频

8、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个实例具体表现出了生物在进化经过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主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考虑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式方法 ,通过计算,领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构成的重要原因。正文中则扼要论述了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程度上理解遗传物质怎样引起生物变异的。 2、教材地位和感化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怎样起感化“等问题已有了根本的认识。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符合逻辑的延续,又是

9、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基础。 3、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确定本节教学目的为: 知识目的: 举例讲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举例讲出基因重组。 讲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才能目的: 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才能。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激发灵感,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才能。 老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络实际的才能。 情感目的: 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加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掩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引领学生进入“自立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气氛,让学生真正成

10、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重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4、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策略 1、从科学发现的经过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对于于基因突变,通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场,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并结合“考虑与讨论中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而且可以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根本的生物学原理。 2、用类比推理的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

11、的类型时,可让学生观察P80图片,讨论英文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通过分析能够看出,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然后,教师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式方法 ,结合不同的密码子能够对应一样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揣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讲,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 3、通过生活中的详细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时,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绍癌症的构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

12、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考虑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老师精心设问,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最主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基因,原来的基因和新的基因所表达的性状为天然环境提供了选择的材料。 联络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让学生理解基因重组虽然不克不及产生新的基因,但能够产生不同的生物性状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所以讲,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材料。 5、以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比照和总结。 老师在教学完毕时,可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行列表总结,其中的总结内容可由学生讨论答复 三:学法 观察与比较、考虑与讨论、分析与归纳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物变异的现象并

13、不生疏,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内容在这里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终究是怎样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必修一中(细胞的癌变)一节,介绍了引起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改变的原因,在这里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 学生已学过的孟德尔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基因自在组合定律的本质,在这里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对基因重组概念、时期及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经过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现:xx年,一黑人青年因发烧和肌肉酸痛到医院看病,经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为弯曲的镰刀状,展现图片引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引导学

14、生分析病因,发病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引入新课教学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新授教学 1基因突变的实例及概念 从现象开场,追溯根本源头,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积累,勇敢联想、推理、讨论。通过观察课件课本“考虑与讨论中P81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考虑探究。从上下顺次演示,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当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次演示可变为从下上顺序播放。而此种布置则有助于学生明确因果关系,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完成考虑讨论中的图解及问题。 让学生观察P80图片,讨论英文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教师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式方法

15、,结合不同的密码子能够对应一样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揣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讲,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老师点拨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概念、时间等问题 2、基因突变的原因、类型和特点 设问:基因突变为何产生?联络细胞的癌变展开互动的讨论,互相启发,相互补充,解疑去惑,获取知识,锻炼才能。同时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详细原因外因内因,并由课文叙述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类型有天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人工诱变两种,作为人工诱变育种的理论根据,为下章内容打下基础。

16、 通过学生自立学习、讨论探究,使学生对基因突变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这里基础上,老师做系统点拨和补充,使他们愈加精确、结实地把握本知识点。 3基因突变的意义 在基因突变特点的讨论学习经过中已充足浸透了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得出突变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为第七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这里引导得出结论的同时重点强调 3、基因重组的新授教学 问题情境:P83课本中的“考虑与讨论下手,讨论亲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不同的原因,率领学生梳理知识直接找出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使学生深入领会到:基因重组能够为变异提供极其丰富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有主要意义。 4、课

17、堂总结重视知识联络,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1多媒体展现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实质发生时间及原因条件意义发生可能发生的生物范围联络 2反应训练留意典型性,由基础到提升的条理性 六、板书设计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构造的改变。 根本原因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变化 时间DNA分子复制时 结果引起基因构造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2:原因多媒体展现 3: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少利多害性 4: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变异的根原;,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生物体在有性生殖的经过中,控制不同性状的

18、基因的从新组合 2:类型 1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穿插互换:简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主要的意义。 七、教学效果 预期效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的,把教授知识、培养兴趣和才能、浸透方式方法 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经过中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打破以老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自动介入,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充足发挥学生学习的自立性,引导学生自动发现问题,自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自动建构良好的认识构造,使学生遭到科学方式方法 的训练,培

19、养学生自立学习的意识。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感化及编排: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5 章第1节的内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6章和7章的基础。本节从实例下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具体论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在论述天然状况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讲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个实例具体表现

20、出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主要地位。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考虑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式方法 ,通过计算,领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纲目和考纲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分析可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目的分析: 根据教学纲目和考纲要求,根据教学条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确立如下: 1 知识与技能目的: 1举例讲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讲出基因重组。 3讲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21、组的意义。 2、经过与方式方法 目的: 1采取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场,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2用类比推理的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3通过生活中的详细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考虑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然,构成准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法与学法的分析: 1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生疏。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

22、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在这里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终究是怎样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2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从科学发现的经过切入,设置问题情境通过生活中的详细事例为基础,以多媒体的运用为手段,以层层深化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沟通和讨论,引导学生考虑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自动介入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才能。具体表现出出身物新课程的开放性自立性探究性的特点,运用建构主义形式的教学方式方法 ,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构成准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经过分析 、从科学发现的经过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

23、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分析下手,再归纳总结概念。在教学经过中,应遵守这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场,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限于篇幅,教材没有太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经过。教学中,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并结合“考虑与讨论中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而且可以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

24、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根本的生物学原理。 、用类比推理的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如何全面理解分子碱基对的改变可能导致的结果呢?是不是分子的碱基对发生改变就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为了讲明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观察P80图片,讨论英文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通过分析能够看出,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然后,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式方法 ,结合不同的密码子能够对应一样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揣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对

25、于生物体来讲,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 、通过生活中的详细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时,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绍癌症的构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例如,射线射线、紫外线、射线等容易引发癌症,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容易导致皮肤癌;据报道,在医院放射室工作的医生容易患癌症;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时,核电站四周的居民得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考虑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理解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原;,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引导

26、学生考虑下列问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吗?这些新的基因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有利还是有害?天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最主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基因,原来的基因和新的基因所表达的性状为天然环境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基因重组虽然不克不及产生新的基因,但能够产生不同的生物性状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所以讲,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材料。 、以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比照和总结。 在教学完毕时,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行列表总结,其中的总结内容可由学生讨论答复。 附:板书设计 一、基因突变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NA的碱基对发生变化 rnRNA分子中的

27、碱基对发生变化 氨基酸改变 蛋白质改变 性状改变 2、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实质 3、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2特点: 普遍性: 随机性: 低频性: 有害性: 不定向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 二、基因重组 1、概念: 2、类型: 3、意义: 五评价分析: 课堂教学,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有权介入“知识的生长经过。 由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6章和7章的基础。因些老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尤为主要。在这里,我从科学发现的经过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通过生活中的详细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用类比推理的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考虑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积极介入探究讨论,使教学中的“双边互动得到充足的保证,以到达预期效果。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课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