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0722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题专题 1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分封制(b)(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帝王的后代。(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4)作用: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得到扩大。(5)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战国时各国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2宗法制(b)(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等级森严。2(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3)内容:按照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分配制度。(4)作

2、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史实:祭祀活动和占卜)。(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分封制的特点及发展历程(1)特点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可以再层层分封。分布区域: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同姓多分布于富饶之地或战略要地。君臣联系:君臣权利与义务较为明确,进一步彰显周王的最高地位,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诸侯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

3、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分封制的时空历程创制:确立于西周时期。瓦解: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趋于瓦解。废除: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延续: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诸侯的军事、政治权力被收归中央,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部分王朝也曾实行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是为专制集权制度服务的。(3)唯物史观认识瓦解原因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强大。百家争鸣,提供治国方案。2从文化自信、文明传承角度看夏商周的贡献(1)文字: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3体,是三代文明对后世的突出贡献。(2)宗法分封观念:分封思想在封建

4、社会时有出现,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三代萌芽,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4)华夏民族: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5)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3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宗法制影响(1)专制时代延续该制度。如: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就是从反面体现了该制度,明朝朱元璋把他的皇位传给长孙朱允炆,而不传给他的儿子朱棣,是从正面体现了该制度。(2)对后世中国的社会结构(家国同构)和思想观念(积极,如尊祖敬宗,注重家庭建设;消极,如过分重视家庭人情关系、重男

5、轻女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凝聚力。(20184 月浙江选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抓题眼 西周建立后,分封的诸侯身份皆是王室成员、姻亲及少数功臣是题眼所在,凸显血缘宗法关系在政治上的影响,D 项与题干立意最接近。找错点 A 项、C 项中官僚体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均形成于秦代,与西周时间不符,B项表述与题干立意

6、不符。故答案为 D。析错因概念不清、基础不牢(1)史实角度: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等概念理解记忆不清。(2)素养角度:考场应变能力不足,抓题眼、找错点意识欠缺。弥补短板4(1)知识角度:周秦政治三大转型最高领导人权力由未集权到专制独裁。地方权力由较大独立性到中央垂直管理、中央集权。由重血缘亲疏、世袭官制到中央任命、有任期限制的官僚政治、流官政治。(2)素养角度:抓住本节作为文明源头的特征来命题,体现华夏文明起始的特点,作答时重点考虑。还应重点关注分封制、宗法制对华夏文明的作用,特别是对秦统一的影响,比如“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等。1(201711 月浙江学考)古代有学者论及中

7、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答案 D解析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意思是周朝的宗室子弟,那些不狂妄糊涂的人,没有不成为显达的诸侯的。材料同时提到了“周之子孙”和“诸侯” ,故答案为 D。A 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 选项不符合史实,C 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与材料不符。2.(20164月浙江学考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 )A BC D答案 B解析 此题要求在地图上

8、确定西周时期鲁国的位置。山东又称“齐鲁之邦” ,故鲁国在山东。齐国居山东东部,鲁国以曲阜为都城,位于鲁西南地区。审题时注意图例与序号位置。的5位置是齐国,的位置是鲁国。故 B 项正确。3(20174 月浙江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

9、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概括其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 (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 “周人统治的机制”是指分封制和宗法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积极作用即可;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概括

10、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即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回答其特点即可。考点二考点二 古代中国中枢权力分配运行的制度设计古代中国中枢权力分配运行的制度设计1秦朝皇帝制度的建立(b)(1)建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2)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实质是君主专制)。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1)设置:中央设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6(2)特点:相权分割,相互牵制,分工合作,以皇权为核心。(3)影响: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标志

11、着中央官僚制度的完善。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1)行政权:设中书门下(政事堂)掌管,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2)军事权: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3)财政权:设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4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b)(1)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2)目的: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3)职权(特点):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宦官干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5清朝军机处(c)

12、(1)设立的原因: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军事机密的泄露。(2)职能演变: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作用: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同时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1中国古代中枢权力分配的趋势(1)相权逐渐被分散、削弱。(2)皇权逐渐增强。(3)分权制约是主要形式。(4)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皇权的随意性。(5)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始终。(6)专制皇权日益强化,相权日益被分散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2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演变的规律(1)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7(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

13、时,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在中国古代行政体制中不可缺少,且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4)宰相既实行分权,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凸显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本质特征。(201711 月浙江学考)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 B宋参知政事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抓题眼 “分宰相之权”是题眼所在,与此立意相关的史实是唐代的“三省制度”及宋代的“参知政事” “二府三司”制度。找错点 明、清两代已废除宰相制度,故 C、D 项错误,汉代刺

14、史制是中央监察地方的制度,故 A 项错误,答案为 B。析错因“时空”识记错乱本题错在对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的内涵辨识不清,相关史实识记错乱。答案 B弥补短板(1)知识角度君主专制范畴史实: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及其职权完全服从于君主专制需要。特点:一方面,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渗透着宗法制的原则;另一方面,皇权独尊,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从而保证皇帝个人的绝对权威。中央集权范畴史实: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15、。特点:最根本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8服从中央政府政令。(2)素养角度命题者习惯关注唐、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宋代政治的特点在备考时应格外关注。命题者常抓住明清政治的基本特征以及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来命题,体现家国情怀。并紧密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考查。1(20174 月浙江选考)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答案 A解析 “秦制”是题眼所在,考查的是隐性时空观念, “刺史制” “封国制”与“秦制”无关,由

16、此可排除 B、C、D 项。2(2018普陀选考命题交流)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 ,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是( )A汉朝确立刺史制B隋朝创立科举制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除丞相制答案 C解析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故既体现了自身的新,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故 C 项正确。3唐朝以来设立三司使一职,让其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地位仅次于宰相,称计相。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

17、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三司的行政地位9B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C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力D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 ,三司掌管财政,故 A 项错误;分割宰相权力是手段,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故 C 项错误;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意在强化以皇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故 D 项错误。考点三考点三 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制度设计与智慧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制度设计与智慧1秦的统一(b)(1)过程:公元前 221 年攻灭东方六国,随后又北击匈奴,南平岭南,征服西南夷。(2)意义: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专制

18、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郡县制的建立(b)(1)建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2)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地方官员分工明确。(3)影响: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并为后世历代所沿用。3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1)设置: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东汉演变为郡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州。(2)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势力,有利于国家政权稳固。4元朝行省制度(b)(1)设置:中央设中书省行使宰相权力,地方设

19、十个行省及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是行省的开端。5清朝的边疆政策【加试】(c)(1)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10(2)措施设理藩院:由管理蒙古扩大到负责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等事务。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实行改土归流政策。(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和巩固了边疆统治,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1古代基层治理制度设计时空顺序(1)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2)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

20、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3)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4)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5)宋朝: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6)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7)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2唯物史观认识中央集权的社会条件(1)经济因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2)政治因素: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3)客观因素:抵御游牧民族的南下、治理黄河、兴

21、修水利等,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4)理论基础:法家思想。(20184 月浙江选考)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11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抓题眼 “有效管理地方” “地方设立行省”是题眼所在,凸显中央集权的本质意图,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 项与此立意最相近。找错点 “独立民政” “监察地方” “防范相权”均与中央集权内涵不符,故排除 A、C

22、、D项,答案为 B。析错因对史料信息获取不完整。“元代疆域辽阔,中央设行省加以管理”是史料的两层大意,而后者是目的所在。弥补短板(1)技巧方法:对题干材料要分清层次,从宏观上提炼信息,不可仅抓住其中一个分句就下结论,更不能把其中一个分句等同一个说法代替整体信息,应将整个题干材料各分句的层意综合起来归纳推论。(2)家国情怀:国家对地方治理多次考到,凸显对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希望从古代历史中汲取智慧,对当今国家治理有借鉴意义。1(201610 月浙江选考)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 “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分封制

23、B宗法制C郡县制 D世官制答案 C解析 “秦汉制度”是本题的题眼所在,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均为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与封国同时并存于汉代,故选 C。2(2018杭州协作体学考检测)“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答案 D12解析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但因秦的短命而亡出现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证明了其错误,最终被行省制度所代替。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3(加试题)

24、(2018湖州学考满分检测)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离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答案 C解析 元朝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司长官,明朝改用流官治理,加强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C 项正确。考点四考点四 古代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设计古代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设计1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加试】(c)(1)演变秦朝,已设监察机构,负责中央(御史大夫)和地方

25、(监御史)的监察。西汉时,汉武帝为了监察地方,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监察区域(13 州部),建立刺史制度,在中央建立了监察机构,由御史大夫主管。以后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如唐设御史台,明设都察院。(2)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法,防止贪污腐败。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其实际效能有限;监察官员是皇帝的耳目,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2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加试】(d)(1)世官制:先秦时期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权位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2)察举制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高官向中央举荐有德行和才能的人(贤良)做官。魏晋南北朝时期,察举

26、制发展为九品中正制。13特点:从考选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序都体现出封闭性;形式上以官取士,百姓不得参与,无法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3)科举制背景:门阀士族衰弱;庶族地主崛起。历程:隋朝创立,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评价: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读书风尚,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压抑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阻碍了科技领域的发展。1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设计的趋势与影响(1)趋势选官标准由注重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注重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选拔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2)影响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

27、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也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价值观上,有利于士人群体形成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价值、入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2古代中国官员管理制度设计(1)时空更迭历程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发展于两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加强于隋唐:门下省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2)全面认识影响1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加强了政府对官员的监督,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28、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员的纯洁性,提高了行政水平。1(201711 月浙江选考)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 “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 A解析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由此可见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故答案为 A。2(2018定海选

29、考命题交流)“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 ,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学东渐的影响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当时一种重学的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科举制度由于对读书人有巨大的利诱力,使得科举时代读书重学的风气长盛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故 A 项正确。3(加试题)(2015浙江 10 月选考,节选)读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以往流行的看法认

30、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20 世纪末叶,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过于简单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仅凭这一点,都应该为它谱15上一曲赞歌。选自李伯重八股之外等(2)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答案 (2)倾向于:儒生因科举而地位提升,但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士人醉心功名利禄,导致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倾向于: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读

31、书风尚,有益于形成重学风气。以考选官,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合理性。考向一 常考主干知识1空间观念宗法制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16答案 A解析 宗法观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体现长幼有序。据此可以判断长辈应居住在甲处,故 A 项正确。2时空观念秦的统一公元前 221 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 BC D答案 A解析 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 ,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3主干知识国家治理制度设计(2018金丽衢

32、学考命题交流)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研究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B 浅议汉代州刺史的变迁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 D解析 明朝初期丞相制度被废除, “清代丞相”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选 D 项。4史料实证中枢权力运行设计(2018嘉兴协作体学考命题交流)某史料中提到“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 。下列与“贰宰相”的职位对应的是( )A御史大夫 B同平章事C参知政事 D内阁首辅17答案 C解析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但其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与材料“批大

33、政,参庶务”不符,故 A 项错误;同平章事就是宰相,而非“贰宰相” ,故 B 项错误;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与材料相符,故 C 项正确;宰相制度被废除后才逐渐出现内阁首辅,故 D 项错误。素养渗透时空观念(1)内涵阐释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无论是显性时空,还是隐性时空,突出的都是对基础知识的活用与理解,需调动主干知识的阶段特征、时代背景、或史实、或表现、或特点、或比较共性等。不管高考模式如何变化,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来落实“双基”是不会改变的。(2)本专题命题者关注的时空史实主要有中国古代重

34、要王朝的起止时间、都城的空间分布,重大历史概念的时间特征。分封制诸侯国的空间分布及血缘亲疏关联。秦代与汉代重要郡县、封国设置及加强对辽阔疆域管理的行政区划设置。元代行省设置的目的与空间分布等。考向二 必考与加试结合点5史料实证官员选拔(加试题)(2018金丽衢协作体学考押题)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士族垄断仕途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C选官方式多样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答案 C解析 材料中体现唐代选官制度的多样性,并不是只有士族垄断仕途,故 A 项错误;科举制度是当时通过考试做官的主要途

35、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说明当时选官方式多样,故 C 项正确;科举制不是材料中18论述的主要信息,故 D 项错误。6史料理解官员的管理(加试题)(2018金华选考命题交流)“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 ”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C科举制 D谏议制度答案 D解析 据材料信息“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 ,可知是对古代谏议制度的描述。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刺史制度是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科举制是人才选拔制度,因此符合

36、题意的是 D。7史料实证清代民族政策(加试题)(2018舟山学考命题交流)康熙会典中记载“(漠南蒙古)四十九旗自王而降,岁时必有至阙下者。使之分年相待以免其劳顿,给之稼粟以恤其匮乏,临莅之体,与拂循之仁交近矣。 ”清设立与此相应的机构是( )A土司制 B理藩院C宣政院 D行中书省答案 B解析 土司制是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制度,不是机构,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故选 B 项。素养渗透史料实证(1)内涵阐释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式。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

37、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2)本专题命题者关注的主要史实史料是文明的载体,呈现途径主要有:一是物质的,包括文字、城址、遗迹等;二是精神的,包括传说、民族传统、制度传承中体现的民族自豪感、民族向心力、文化家国认同等;具体知识则体现为宗法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地方基层治理的制度、边疆治理举措等。19考向三 立德树人、价值观8弘扬传统文化(2018金华选考命题交流)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 )A端午 B清明C七夕 D元宵答案 B解析 根据传说,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

38、日,传统活动为扫墓。相传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七夕节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只有 B 项符合题意。9文化自信、家国认同(2018余姚选考命题交流)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家风是什么节目反应强烈。传统中的“忠孝传家” “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 “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B “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C “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D “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答案 A解析 “忠”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

39、种含义,但与世袭制无关,故 A项错误,符合题意;“孝”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即与宗法制紧密相关,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耕”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耕作方式,而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故 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读”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即考科举,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素养渗透家国情怀、立德树人(1)内涵阐释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其价值引领的作用毋庸置疑。有价值引领就必然有价值取向。高考的根本价值取向是要贯彻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要培养出能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

40、,要培养出具有爱国、民主法制、自由平等、20开放包容、公平正义等意识的现代公民。近几年的高考题更加旗帜鲜明地体现了这一主流价值观。(2)命题关注切入点早期政治制度创立;疆域的扩展;体现中华民族文明的文物、遗址;中央权力运行制度分权制衡创举;中央对地方治理制度设计及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智慧等。考向四 社会热点、学术前沿10(加试题)(2018台州选考命题交流)“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 ”文中评价皇帝制度的史学方法是( )A全面辩证的方法 B发展的方法C比较的方法 D史料解读法答案 A解析 材料对“皇帝

41、制度”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采用了全面辩证的方法,故答案为A。11(加试题)(2018嘉兴选考命题交流)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答案 C解析 材料批判的是仅凭单一原因就随意得出结论的现象,因此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应是其真实的意图,故答案为 C。12(加试题)(2018义乌学业水平加餐练)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

42、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多种解释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21答案 C解析 史料可信度的考证原则主要有: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的史料为最可信;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可信;文学作品或小说可作为史料,但要注意甄别。故 C 项错误。一、选择题1(2018金华十校学考押题)王国维认为, “殷、周间之大变革” “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 “新制度”包括( )王位世袭制 礼乐制度 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A BC D

43、答案 B解析 西周实行的“新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因此应该选 B。2(2018金丽衢协作体学考押题)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 B解析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实现最高权力转移的制度,而材料描述现象属于奴隶社会时期,故A 项错误;西周形成了天下一统的观念,得益于分封制对国家的管理,与材料“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相符,故 B 项正确;宗法制的原则主要适用于家族内部,而非不同家族之间,故 C 项

44、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始于封建社会时期,故 D 项错误。3(2018台州选考命题交流)有学者认为:在商王康丁之前,商王之子以“大子” “小子”等称谓表示排行大小的区别;康丁以后,商王之子以“大子” “长子”等称谓表示主次、嫡庶之分。该学者的研究表明商代已经开始萌发(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世卿世禄制22答案 B解析 王位世袭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对立,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明在血缘关系内部存在嫡庶的区别,故 B 项正确;分封制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政治制度,强调等级森严,故 C 项错误;世卿世禄制是世袭制下的选官用官制度,故 D 项错误。4(2018宁波选考命题交流)有人认为

45、,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答案 C解析 在秦朝加强对国家的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措施中,注重的是礼法并重,故 A 项错误;秦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仍然是人治,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国家管理已有了明确的制度规定,故 C 项正确;秦朝建立的制度体现的是专制,故 D 项错误。5(2018温岭选考命题交流)“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

46、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世袭制度C大一统制度 D郡县制度答案 D解析 皇帝制度是从秦朝开始,并不存于“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 ,故 A 项错误;世袭制度从夏朝就已经开始,历朝历代都沿袭了这一制度,并未进行模仿,最终到秦汉才成型,故B 项错误;大一统制度在旧中国时代并没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 ,故 C 项错误;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对分封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后的探索,战国时期的秦国最早施行,一直到后来的秦朝和汉朝都基本承袭了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6(2018

47、金华学业水平调研)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23答案 C解析 本题关键是“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则正确选项应是秦始皇时代具有并开始的;秦始皇时实行暴政,故不能说“民生改善” ,故 A 项错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故 B 项错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汉代,故 D 项错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 C 项正确。7(2

48、017金丽衢十二校学考评估)“宰相采用委员制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材料描述的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是( )A皇帝制 B三省制C行省制 D内阁制答案 B解析 “宰相采用委员制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指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 B 项正确。8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答案 B解析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另设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