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练习—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548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练习—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练习—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练习—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练习—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一、单选题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并非一块整体,而是由若干板块拼合而成。研究发现,大洋板块拉张致使地下碳酸盐上涌,至地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泥盆纪至石炭纪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碳酸盐主要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2泥盆纪至石炭纪期间( )A太阳辐射减弱B地面辐射增强C大气逆辐射减弱D大气削弱作用增强 据“大气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大气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 )A高层大气先增后减B平流层递减C对流层递增D0-50千米先减后增4对流层气温变化的主要成因

2、是( )A太阳辐射是直接热B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C地面辐射是直接热源D对流运动的长期影响 下图中曲线所示为大气中臭氧浓度分布随高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从图中看出,臭氧层分布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6若大气中臭氧含量大幅度减少,可能造成( )皮肤病发病率增加降水大幅度增加高层大气升温农林牧业减产ABCD7图中大气层界线以下( )A海拔越高,气温越高B空气对流显著,天气复杂C冬季较厚,夏季较薄D天气晴朗,利于飞行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自然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 )A平流层B对流层C高层大气D

3、电离层9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对流层、电离层B平流层、电离层C平流层、中间层D对流层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N2)7875.52氧(O2)2123.15氩(Ar)0.931.28二氧化碳(CO2)0.03(变动)0.0510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A占大气成分的99%B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C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11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因素

4、是( )植树造林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ABCD12大气的组成物质及表现是( )A氮气、氩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BCO2只吸收太阳辐射,不吸收地面辐射C水汽和固体尘埃可成云致雨D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作用 太阳辐射按波长范围可以分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将一张白纸置于阳光下,观察投到纸上的阳光。结合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13投射到纸上的阳光,主要属于图中的( )A区B区C区D区14在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主要是因为( )A氧原子吸收区的能量B臭氧吸收区的能量C二氧化碳吸收区的能量D二氧化碳吸收区的能量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回

5、答问题。15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的消散 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16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ABCD二、综合题17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和“大气的垂分层图”,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在图中画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三个圈层的界线不是很容易画的原因。(2)有人说“生物圈只包括各种不同的生物”。你同意吗?请说说明理由。(3)指出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4)简析B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的原因。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ABCD(1)若D表示太阳外部,A、B、C代表太阳大气。则A为_层,B

6、为_层,C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太阳活动的周期都是_年。(2)若A、B、C、D表示地下沉积岩层,则岩石地质年代最年轻的是_。(3)鱼类向两栖类转化时期为_。A前寒武纪 B古生代后期 C中生代 D新生代(4)若该图为地球内部圈层,B为地幔,C、D分别为外核和内核。则A为_,A、B的分界为_界面,当地震波由B传播到C时,纵波_。(5)若D表示地球表面,A、B、C代表地球大气。则C为_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B为_层,风云等天气现象在_层。1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2)概括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_;:_。(3)B层为_层。该层2227km高

7、度,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层。(4)图中5085km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_运动为主。(5)C层中有_层,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6)人类生活在_层的底部,(填文字)该层大气温度每上升100米大约下降_度,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_。答案1C2C【解析】1结合材料解析,大洋板块拉张致使地下碳酸盐上涌,由此推测碳酸盐源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故选C。2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由材料可知,泥盆纪至石炭纪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

8、逆辐射减弱,全球温度降低。故选C。【名师指导】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3D4C【解析】3根据位置和气温变化规律判断,图中A、B、C分别表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读图可知,随着高度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选降低后增加,平流层气温升高,对流层气温降低,因此A、B、C错误;读图可知,050千米之间,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选降低后上升,D正确。故选D。4读图可知,对流层(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表明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地表,离地表越远(高度升高)获得的热量越少,因此气温越低,地表向外辐射的能量是地面辐射,因此对流层大气温度向上降低的原因是地面辐射是直接热源,C符合题意;如果太阳辐射是直接热源,则

9、向上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气温会向上升高,不符合题意,排除A;对流层臭氧含量低,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排除B;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引起对流运动,而不是对流运动的长期影响导致气温变化,排除D。故选C。【名师指导】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5B6B7B【解析】5读图解析,图中大气层界线为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界线;根据大气中臭氧浓度

10、分布随高度变化可知,臭氧在平流层浓度最大,因此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故选B。6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若大气中臭氧含量大幅度减少,到达地表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可能造成皮肤病发病率增加,正确;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农林牧业减产,正确;对地球的降水和高层大气温度不会产生影响,错误。故选B。7图中大气层界线以下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A错误;空气对流显著,天气复杂多变,B正确;夏季气温高,对流旺盛,厚度较大,冬季气温低,对流弱,厚度较薄,C错误;天气复杂多变,不利于高空飞行,D错误。故选B。【名师指导】大气的垂直分层图示8B9B【解析】8气温

11、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占整个大气圈总质量的2/3,各种天气现象多发,B正确,ACD错误,故选B。9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平流层、电离层。B正确。对流层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不断降低,大气没有中间层。电离层属于高层大气,也是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ACD错误,故选B。【名师指导】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 10B11B12C【解析】10读图可知,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约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因此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B正确、A错。氮和氧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但这些

12、生命体不是大气的主要成分,C错。 氮和氧在其他天体上也存在,D错。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原因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而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遭到破坏,故对。植树造林会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错。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气体是臭氧,氮气、氩气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能力很弱,A项错误。二氧化碳较容易吸收长波辐射,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弱,B项错误。成云致雨是由于水汽的三态变化以及固体尘埃凝结核的作用下而形成,C项正确。氧气可供植物呼吸作用,而氮气不能供植物呼吸作用,D项错误。故C正确,A

13、BD错误,故选C。【名师指导】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熟悉并掌握,利用已掌握知识解答本题。13C14B【解析】13太阳辐射按波长范围可以分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三部分。根据题意“观察投到纸上的阳光”,说明肉眼能见,因此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图中的区包括可见光区。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14在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主要是因为平流层臭氧吸收了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结合图示可知,为紫外光区,所以B项正确,排除ACD。【名师指导】太阳辐射按波长范围可以分为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15A16C【解析

14、】15图中显示,地面烟囱排放的烟雾被限制在一定高度之下,不能向上扩散,这是在一定高度上出现了逆温现象,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的扩散,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A正确、C错误;图中烟雾不能向扩散,表明近地面大气不能强烈上升,B错误;逆温现象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近地面大气下沉现象也不明显,D错误。故选A。16图中显示,地面烟囱排放的烟雾被限制在一定高度之下,表明在一定高度上出现了逆温现象。图A和图D中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下降,没有明显逆温现象产生,因此不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A、D错误;图B中近地面和高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不符合对流层整体气温垂直分

15、布规律,B错误;图C中在一定高度上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出现逆温现象,因此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C正确。故选C。【名师指导】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100 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按照成因分类,逆温一般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球逆温、锋面逆温等。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17(1)在地球表面附近,这几个圈层是互相渗透、相互重叠的。(2)不同意。生物

16、的生存环境也属于生物圈的范畴。(3)地面(地面辐射)(4)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升温。【解析】(1)在左图中很难画出大气、水圈、岩石圈三个圈层的界线,主要是因为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自然环境,三个圈层的界线并不明确。(2)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属于生物圈的范畴,因此该说法错误。(3)大气层由下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A为对流层,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4)从飞机起飞到平稳飞行,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的22-27千米处,有一个臭氧层,可以大量的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得平流层的大气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名师指导】18

17、光球 色球 太阳风(暴) 11 A B 地壳 莫霍界面 急剧减低 对流 递减 平流 对流 【解析】(1)太阳外部的大气层从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图中D为太阳外部,则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别对应C日冕层,B色球层,A光球层。日冕层中太阳活动是太阳风。太阳黑子的平均活动周期是11年,黑子数量增多时耀斑也增多,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因此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2)岩层正常的沉积顺序是由下向上逐渐变新。A层位于最上部,因此距今时间最年轻。(3)古生代后期鱼类向两栖类转化,后来两栖类像爬行动物转化,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最繁盛的时期。故选B。(4)由材料信息可知,A是地壳,C是外核,

18、D是内核,则B为地幔。B (地幔)和C (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横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突然消失。(5)据材料信息可知,D地表示地面,ABC为地球的大气层,地球大气层由下往.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所以C对流层,B为平流层,A是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全部的水汽和3/4的杂质分布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名师指导】1.太阳外部的大气层由里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是太阳辐射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的现象,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2.地层正常沉积顺序是自下向而上沉积,即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

19、早,. 上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晚,所以最下面的岩石最古老。3.古生代的后期鱼类向两栖类转化,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繁盛时期。4.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当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5.地球的大气层从地面向.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分布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递减,水汽和杂质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因此该层天气现象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高层大气中氧原子强烈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所以温度较高,处于电离状态,在高层大气的厚度大约80千米到500千米处存在的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信号。19中 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

20、2km,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km,在高纬度地区为89km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平流层 O3(臭氧) 臭氧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 电离 太阳活动(耀斑) 无线电短波 对流 0.6 逐渐变小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A层表示对流层,其高度为12km,所以该图表示中纬度地区的大气垂直分层(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0-12km;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2)A为对流层。对流层是最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且空气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所以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3)B层为平流层;该层2227km高度臭氧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4)读图可知,图中5085km高度范围内,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气温下部较高,上部较低,所以大气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5)C层属于高层大气,该层中存在电离层,太阳活动爆发时,其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电离层,此时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6)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该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具体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自ABC,海拔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大气密度逐渐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