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后加强一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395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后加强一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后加强一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后加强一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后加强一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论及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很是奇怪。巴黎和会只不过是把日本在中国山东既成的事实变成一个决议而已,而中国民众的情绪井喷却比以前割地赔款时更加汹涌。究其思想上的本质原因是()A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民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狭隘民族主义的偏执2.下图中有“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还我青岛”等标语,其反映的史实是()A.禁烟运动B.公车上书C.武昌起义D.五四运动3.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B出现了“三罢斗争”C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5.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B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6.吴佩孚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

3、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这表明吴佩孚()A极力支持北洋政府 B掩饰军阀混战事实C主张维护国家主权 D设法阻止北伐进军7.右图是美国漫画家埃利斯于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革命中心转移B.农民成为革命主力C.国民革命深入发展D.美国支持中国革命8.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D国

4、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9.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此话针对的是()A北伐战争的失误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C军阀纷争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10.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重要论述,主要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是()A青年学生要始终发挥时代的先

5、锋模范作用B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C不断发扬学习具体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思想解放意识D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赢得广泛群众基础的发展理念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学生发动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

6、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致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孙中山1920年1月29日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1)材料一中的“罢学风潮”指什么?“近因”指什么?(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1.答案:B根据材料“巴黎和会只不过是把日本在中国山东既成的事实变成一个决议而已,而中国民众的情绪井喷却比以前割地赔款时更加汹涌。”可知,巴黎和会刺激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结合所学知识,究其思想上的本质原因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民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故答案为B项。2.答案:

7、D 从图中标语“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还我青岛”判断是五四运动。3.答案:B 无产阶级参与斗争只是广泛性的一个方面,而资产阶级和广大市民的参与则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A项,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五四运动的影响之一,排除C项;“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不能体现“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4.答案:D“五四”运动之所以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在革命任务不变的前提下领导阶级发生了变化,即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故选D项。5.答案:D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答案为D项。6.答案

8、:C由题干材料中的“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可知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思想,故选C项。7.答案:C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革命中心仍在城市,尚未发生转移,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的主力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是农民,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1925年7月4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等信息可知,国民革命对农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国民革命的深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故D项错误。8.答案:C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

9、第一次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合作体现了孙中山的诚意。9.答案:B 结合1927年史实,“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针对的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故B项正确。10.答案:B根据材料“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可知体现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B选项符合题意。11.答案:(1)五四运动。“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材料一诬蔑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和赞扬学生运动。(3)不完全正确。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展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