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7106152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pdf(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姓名:高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张凤卫20090501内容摘要商业银行自有资金比例比其他企业要低得多,再加上其交易对象、交易特征、机构分布等特征决定了其成为风险聚集性很强的特殊企业,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业务种类不断丰富和复杂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风险控制手段来防范风险,其中内部审计可以从内部形成对管理层面和经营层面的监督、控制和修正,通过着重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严密性和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漏洞,及早提醒经营管理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

2、以改进,是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对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的研究,首先从了解其种类、特点及形成的各种原因开始,并分析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的经验,包括高素质的内审人员配备和科学先进的内部审计手段等,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启示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出台了大量的审计法律法规,银行也认识到内部审计对防范风险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银行内审工作的改革和完善,对防范银行风险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范围比较窄以及落后的审计方法及审计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存在,造成我国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能力落后于国外银

3、行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防范风险方面,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可以借助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引入风险控制和自我评价方法,并重视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强化内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及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希望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特征及主要风险、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以达到控制审计风险并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A b s t r a c tT h ep r o p o r t i o no fi t

4、so w nf u n d so f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i sm u c hl o w e rt h a nt h a to fo t h e rc o m p a n i e s T h e i rt r a d i n gp a r t n e r s,t r a d i n gc h a r a c t e ra n d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d e t e r m i n et h a tc o m m e r c i a lb

5、a n k sa r ep a r t i c u l a re n t e r p r i s e so fm u c hm o r er i s k s M o d e m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o f t e nU S em a n ym e t h o d st op r e v e n tr i s k s,i nw h i c hi n t e r n a la u d i t i n gc a l lb ea ne f f e c t i v ew a yt oc o n t r o lr i s k s W i t ht h ed e v e l

6、 o p i n go ft h ef i n a n c i a li n s t i t u t i o n s,i t SS Ou r g e n tf o r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o fC h i n at o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i n t e r n a la u d i t i n gt oa v o i di t sr i s k s I n t e r n a la u d i t i n gc a l lf i n dt h ew e a k n e s sa n dd e f e c to ft

7、h eb a n km a n a g e m e n ta n da w o k et h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t oi m p r o v ei t sm a n a g e m e n ti nt i m e I no r d e rt oa n a l y z et h er i s k so fI n t e r n a lA u d i t,W es h o u l du n d e r s t a n dt h et y p e s,c h a r a c t e r sa n dr e a s o n so fi ti nc o m m e r

8、 c i a lb a n k s T h e nW en e e dl e a r nt h ew e l lp e r f o r m a n c eo fi n t e r n a la u d i t i n gt op r e v e n tr i s k si nw e s t e r nb a n k s I n t e m a lA u d i t i n go fC h i n e s ef i n a n c i a li n s t i t u t i o n sh a sb e e nd e v e l o p e df o ra b o u tt w e n t yy

9、 e a r s,t h o u g hw eh a v eac e r t a i nn u m b e rl a w so fI n t e r n a lA u d i t i n ga n dt h e yh a v ep l a y e dg o o dr o l e st oa v o i dr i s k so fb a n k s W es t i l lh a v eq u a l i t yp r o b l e m so fi n t e r n a la u d i t i n gw i t ha c t u a lc a s e si nC h i n a W es

10、h o u l du s es o m em e t h o d st oi m p r o v er i s kc o n t r o lo v e ri n t e r n a la u d i t i n gi n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i nC h i n ab a s e do nt h ea u t h o r sw o r ke x p e r i e n c ei ni n t e r n a la u d i t i n g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T h e s em e t h o d si n c l

11、u d eu s i n gi n t e r n a la u d i tr i s k-o r i e n t e dm o d ei nt h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t oe n h a n c e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r i s k-c o n t r o la n ds e l f-e v a l u a t i o nm e t h o d s,i m p r o v i n gt h eb a n k Si n t e r n a lc o n t r o l,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t

12、 h ei n d e p e n d e n c eo fi n t e m a la u d i t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a n di m p r o v i n gt h ea b i l i t i e so fi n t e r n a la u d i t o r si n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H o p et h e s em e t h o d sC a nh e l pt oa c h i e v et h ep u r p o s eo fc o n t r o lr i s k si nc o m m e r

13、 c i a lb a n k s K e yw o r d s:I n t e r n a lA u d i t;I n d e p e n d e n c e;A u t h o r i t y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禹鸯签字日期:冲年j 月f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

14、作者完全了解天津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天津财经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商奄导师签名:气幺乏b 已签字日期:彳年j 月尸日签字日期:夕哪1 1 年厂月一。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第1 章导论1 1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1 1 1 本文的研究目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就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未能发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

15、违规行为以及经营管理信息中存在虚假信息,从而导致自身承担责任、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可能性。银行系统作为国家经济命脉,它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过程中往往包含对银行内部审计的要求,以保障银行经营管理的规范和安全,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己越来越多的为社会和企业所认同。商业银行作为以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为其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自有资金比例比较低。虽然新巴塞尔协议为提高银行的稳定性,对资本充足率有了明确规定,但银行的自有资金比例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其经营风险自然比其他企业要高。再加上其交易对象、交

16、易特征、机构分布等特征决定了其成为风险聚集性很强的特殊企业,现代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风险控制手段来防范风险,其中内部审计可以从内部形成对管理层面和经营层面的监督、控制和修正,是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随着内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风险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防范对策,以减少内部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1 1 2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业务范围不断丰富、扩大及复杂化,这就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如果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就可以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而内部审

17、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着重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严密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方法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漏洞,及早提醒经营管理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切实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其重要性就更不容忽视了。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商业银行审计具有较高的固有风险及内部控制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特征及主要风险、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考虑和了解商业银行的特征及面临的风险等审计环境方面的总体情况,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提高审计质量,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研究,加强防范内部

18、审计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1 2 文献综述1 2 1 国外关于内部审计风险的研究综述国际上,内部审计经历了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到经营审计,再到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的增值型审计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现代内部审计已是一个涵盖监督、评价、咨询和服务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控制管理体系。在研究内部审计风险的问题上,因为国外在2 0 世纪4 0 年代就根据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国外内部审计无论是在审计程序上,还是在人员结构和审计技术上,都比较完善和先进,所以更侧重于建立一些审计风险模型,来研究在审计过程中如何评估引起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国外学者在二十世纪

19、7 0年代就开始了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研究。1 9 7 8 年D H 罗伯兹(D H R o b e r t s)提出终极风险模型:终极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X 分析性检查风险(抽样风险X 非抽样风险)(1 1)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 9 8 1 年发布的审计准则第3 9 号审计抽样中建立了如下模型:终极风险=固有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账项余额测试风险(1 2)上面两个模型把审计风险定义成为终极风险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审计的风险着重体现在审计的终极阶段。1 9 8 3 年,霍尔斯坦姆和柯特兰发表了一篇审计风险模型:当今实践和未来研究的框架的论文,文中提出了:审计风险(A R)=固有风险(I R

20、)控制风险(C R)X 分析性检查风险(A R)实质性检查风险(T R)(1 3)同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在第4 7 号审计准则公告审计业务中的审计风险和重要性中的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A R)=固有风险(I R)控制风险(C R)检查风险(D R)(1 4)这一认识受到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 F A C)下属的审计实务委员会所认同,并被国际上大多数审计组织和注册会计师所采用。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也采用了此模型。1 9 8 7 年,英国审计实务委员将抽样风险引入模型审计模型:审计风险(A R)=固有风险(I R)控制风险(C R)检查风险(D R)抽样风险(S R)(1 5)但是抽样风险本身就

21、有很大一部分蕴含在检查风险之中,所以该模型的实际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 F A C)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 A A S B)为提高审计质量,于2 0 0 3 年1 0 月发布了一系列新准则,要求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深入地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审计风险模型做出重大改动,提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1 6)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要分成两个层次进行:一是财务报表整体层次:二是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陈述层次。在实务方面,国际上一些组织在规避审计风险方面所采取的核心方法是以风险为基础的参与式的经营程序审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己建立了企业控制自我评价的模型(C C S

22、A),开发出计算机联网实时审计和风险监控软件以及全球审计信息数据库(G A I N)等。1 2 2 国内关于内部审计风险的研究综述关于内部审计风险理论,我国的起步比较晚,我国学者对内部审计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关于审计风险模型方面,2 0 0 1 年刘德银在审计风险再定义及模型新探中将法律和诉讼风险纳入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营业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报告风险)法律风险(1 7)2 0 0 1 年张楚堂将环境风险因素引入模型,在论审计风险的概念中提出:审计风险=意见风险+环境风险(1 8)其中意见风险和环境风险之间没有影响,所以是叠加的关系。其中:意见风险=发表不恰当意见的

23、概率x 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条件下给审计主体带来的损失。(1 9)环境风险是指在特定的法律文化和人文背景下,审计主体由于自身的审计行为而产生的意外损失。我国学者还研究通过识别和评估审计风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预防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王智强在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理性防范中,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中心,利用美国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探讨了如何评估内部审计固有风险、控制J x L 险和审计风险,最终使审计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廖安泰、路生炜在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中,通过控制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来提高对审计风险产生原因的认识,提出了风险防范的措施,如提高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提

24、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实施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等。石爱中在审计研究中认为,“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是综合的,采取措施也是综合性的,包括提高风险意识,严格执行独立审计准则,确定审计风险的时效性,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管理。李定安在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中从审计风险的特点、种类、成因及防范措施等角度展开论述,认为内部审计风险与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风险范围具有扩大化的趋势,内部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系数,内部审计对审计事项不具有选择性,应从组织保障机制、行业自律机制、交流沟通机制、风险评估机制、交互审计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角度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管理与防范。上述文献对本文

25、所作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将在此研究基础上,采用调查研究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作相关分析,希望得到有适用价值的结论。1 3 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1 3 1 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的能力,本文对加强商业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人员素质、引入风险评估及自我评价方法和推进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借助于对国外较为成熟的内部审计风险理论及实践经验的研究探讨,采取调查研究法,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现状进行实证综合分析,以提出较有说服力的建议。1 3 2 本文创新之处本文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评估、风险导向型审计在商业银行中

26、的应用、加强商业银行控制和自我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并提出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对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丰富了货币银行学的研究范围。在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进行对策研究中,借鉴国外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经验,并提出一些有适用价值的建议。第2 章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概述2 1 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2 1 1 内部审计风险的种类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就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未能发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违规行为以及经营管理信息中存在虚假信息,如反映被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或项目及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

27、管理存在重大错误舞弊等,从而导致自身承担责任、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一个费用中心,如果没有较好地发挥它的职能作用,或引入社会审计履行审计职能的成本低于组织内部设立及运行内部审计的成本,那么最高决策和管理层完全有理由撤消内部审计部门,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给专业会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必须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有效措施,关注组织内部的各种经营风险,提出恰当的降低风险的建议,以间接地创造效益,才能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随着银行内部审计作用的加强,地位的提高,人们对审计风险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现阶段的银行内部审计风险日益加大

28、,因此,各商业银行都在想方设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力图较好地解决内部审计最大的审计风险问题。(1)内部审计基于一种判断性的工作,存在着判断不准确甚至错误并引起不良后果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十分迅速,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银行出现了业务发展更新快,规章制度多,会计科目细等新特点。同时计算机和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大大便利了银行会计核算和数据归集,无纸化信息逐渐增多,要以较小的审计成本从被审计单位大量的、复杂的业务活动中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确非易事。从审计的客观环境来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法规风险。相对于其它审计而言,内部审计明显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尽管从2 0 0 3 年6

29、 月1 日起已开始施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个具体准则,但内部审计主要依据标准仍为2 0 世纪8 0 年代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可操作性差,不能很好地指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囝何锦心、简金保对规避商业银行内部市计风险的思考 J 经济与金融,2 0 0 2(4):4 9 5 0工作。这一情况容易使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可依,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进而导致企业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只有依据大量的职业判断,而个体主观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信息风险。主要是指被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总是存在一种抵触情绪,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就是

30、来检查他们的工作,从而难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关系,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很难深入开展。被审计单位甚至为了掩盖真相,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和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完整,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无法取得完整真实的审计证据,难以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制度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是内部审计的基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差错和舞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就会增加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使得审计人员难以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差错和舞弊而形成审计风险。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仍然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未设立专门的审计质量控制机构,会计信息失真和不规范的质量控制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

31、大了银行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方法风险。银行内部审计所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目前我国银行内部审计多以账页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已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经营环境,还未形成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理念,计算机审计在企业内审中还较少应用,这些都能带来一定的内部审计风险。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呈现膨胀、多元化和精细化的态势,实施审计项目时因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全面审计,只能采取抽样审计。而抽样审计技术的运用更多地凭借内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如果抽样不能反映审计对象的总体特征,遗漏了影响审计结果的重要事项,审计结论就会偏离实际,产生

32、审计风险。(2)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因为工作经验与能力的限制,都有可能对审计事项揭露不充分或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审计结论不当。从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来看,审计风险分为:技能风险。指由于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要求而产生的风险,主。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是审计方法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晟初始的审计方法,它以凭单核对和实物的控制保管为重心,以审查帐日有无舞弊为目标,以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以会计科目为入手点,工作性质是事后性的、复核性的,主要功能在十查错防弊。9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市计模式发展的最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尝试在具体项目的审计过程中突破传统的审计模式,开发i J

33、一种以评估审计风险为中心的新的市计模式,以此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这就足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旌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要包括素质风险、取证风险、技术风险和定性风险。素质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不能适应金融审计的要求所产生的风险,目前情形是内部审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较差。取证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取证不充分、不恰当而作出不正确的审计结论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故引起审计人员的审计技术不能

34、满足审计金融业务的需要或审计的技术方法不能满足控制审计客体整体风险的要求而造成的技术风险。定性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业务技能不精,部分内审人员多数只注重财务与审计知识的学习,对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把握还有较大不足。所有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给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信誉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道德风险。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有些人员职业道德欠佳,经受不住外界诱惑,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对象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受到其他压力,在审计中未能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在审计工作中徇私舞弊、以审谋私,搞人情审计,以审计原则作交易

35、,隐瞒事实真相。或审计人员工作作风浮夸、不踏实,使得审计工作不够深入,对于应当发现和揭示的问题没有发现和揭示,从而产生审计风险。2 1 2 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无意识性、潜伏性、广泛性和固有性特点,且形成的因素也很多,既有内审人员素质以及被审单位工作不到位等主观原因,也有分支机构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等客观因素,其特征如下:(1)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与企业目标一致。即内部审计风险与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一致性。(2)内部审计风险范围的扩大化。社会审计接受委托,其风险仅限于约定审计项目涉及的内容,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职能部门,其监督与评价的范围不仅限

36、于财务方面。从违反财经法规到经营活动失误,如果内部审计部门未能予以揭示或判断不当,都会产生审计风险。(3)内部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系数。内部审计在性质上属于银行自我约束的管理控制行为,当审计事项涉及外单位时,往往难以进行调查取证;当审计涉及本单位具体的人和事时,难以遵循回避原则。这些都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性,晟终使内部审计人员承担较大的审计风险。(4)内部审计对审计事项不具有选择性。社会审计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审计委托,但内部审计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种手段,必须围绕实现银行的整体目标,在审计委员会的统筹安排之下展开日常工作,不可能对风险水平不同的审计项目作出选择,只能通过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37、来降低审计风险。2 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2 2 1 内部原因审计风险贯穿于内部审计全过程之中,只有对内部审计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做到防范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自身来看,产生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并能作出公正判断和评价的必备条件,也是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的关键因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包括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等四个方面,我国大多数银行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本级行长领导,基本没有独立行使审计监督的权利,使得审计人员审计时顾虑重重,审计风险不可避免。

38、另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客观上造成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增加,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不高,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导致审计风险增加。(2)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范围的广泛性,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内部审计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范围涵盖全面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广、业务全、层面多,由于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难免会有工作疏漏,再加上受审计成本、时间等限制,有可能会忽视审计风险的存在。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的检查活动大多依赖于审计部门,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自律监管流于形式,同时其应承担的检查监督活动大都以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多、抽不开人手为由经分管领导或行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后由审计部门组织实施

39、,再加上审计部门自身安排的审计项目和一些按银监局要求必须实施的审计项目,使得审计部门全年疲于奔命地应付着去完成这些项目,审计数量和效率无法保证审计质量,审计风险不可避免。(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不够规范,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中基础管理、审计质量管理、人员管理都有待于完善,审计风险的评估预测功能没能有效地发挥,科学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审计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审计方法落后,采取措施不力,表明目前内部审计管理还比较薄弱。R(4)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和审计手段与银行业务的发展不适应,必然造成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增加。随着金融管理的不断精细和金融产品、

40、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金融审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融审计范围已不仅仅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和差错纠弊式审计,J 下逐步向责任审计、效益审计和风险评估审计转变。这些新项目的出现使得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及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执业技能,必然会增加审计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一般采用抽样审计取证方法,由于受样本的科学性和代表性的制约,审计结论会出现误差,导致内部审计风险。此外,目前各家银行大都已经实现了经营管理数据的电子化,如果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不能达到控制审计客体整体风险的目的,也会

41、产生技术风险。(5)内审人员的审计行为决定内部审计的结果,其行为j F 确与否,也会引发内部审计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必然引起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它需要审计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较好的文字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职业敏感性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但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着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技术不精、理论功底薄弱等不足,其内审结论的准确性势必大打折扣,甚至导致严重的错误,进而影响内审机构和人员在被审单位的权威性。并且审计结论往往局限于低层面问题,

42、不能很好地从经营、管理、体制等高度去进行评价,从而不能有效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有建设意义的审计信息和审计建议。此外,若相同的内审结果由不同的内审人员在表述时因依据不同的法律规章、采用不同的措词,可能作出有差别的内审结论,也会带来内部审计风险。(6)观念因素同样也会引起审计风险。首先是分支机构负责人的观念,各商业银行内审工作得到总行及一级分行领导的肯定和重视,但作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一二级分行以及下属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审计监督是找茬,影响其正常的经营活动,因而对审计工作不配合,出具不完整、不真实的资料、单证,误导审计人员或是对审计施加限制,干扰

43、正常审计,并对审计意见与建议不重视,整改不到位。被审计单位对待审计的错误态度,增加了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其次是内审人员的观念,审计人员是商业银行内审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因而也是产生和影响内部审计风险的直接因素。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和原则性,工作马虎,敷衍了事,其审计结论难免产生偏差,产生内部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最后是经办人员的观念,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对象是被审单位的财务活动、经营活动、管理活动以及经济责任,如果各个环节的经办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内审工作,反而人为设置障碍,或有意作弊,就会阻碍审计工作的开展,使内审结论失真,加大审计风险。2 2 2 外部原因除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44、自身的原因,银行的外部环境、法律等其他因素,也会引起审计风险,包括:(1)环境因素。随着近年来媒体监督的深入、审计影响力的增大和人们对审计信任度和期望值的增强,审计报告对金融机构高层领导的经营决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人员的责任风险和审计风险。同时,审计活动不能脱离一定的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和行为的财经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配套的惩戒制度不够健全或执行不到位,致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相对低下,企业提供虚假报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有发生,这些都会对内部审计产生一定风险。(2)法律因素。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相

45、关法律法规明显滞后,导致一些经济行为无法可依,或虽有法可依,但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使一些违规违法行为难以依法定性,引发内部审计风险也就难免。(3)内部审计制度不规范。商业银行内审体制改革后,内部审计在机构和人员管理上有了初步构架,但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以前陈旧零散的规定,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章程和准则来规范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行为。导致在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取证、审计定性、审计结论等方面不规范,直接影响了内审质量,容易产生审计风险。由于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而早先出台的规章制度已不能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内控盲点、监控弱点的现象,急需修订和完善。为此,审计人员在审计

46、工作中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性、评价以及处理处罚时会遇到无依据、依据含糊、依据政出多门且相互矛盾的情况,形成审计执法力度和工作深度缺位或越位,必然产生审计风险。第3 章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的经验借鉴3 1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的情况3 1 1 美国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的情况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表现在其内部审计机构遇有重大问题时,可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审计机构能够不受银行其他业务部门的影响,独立开展工作,这种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权威性的保障。美国对内部管理审计部门的作用定位很高,美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规范里明确规定各银行要设立独立的审计部

47、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保障股东的利益。在美国,任何一家银行的董事会里必不可少的委员会就是审计委员会,这是银行审计部门的最高决策机构,各行的审计部门向总行审计部门报告工作,总行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和报告工作。审计部门的年度经营预算、工作计划和季度审计工作的评价等,都由审计委员会作最后决定。美国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很高要求,美国内部审计工作执行标准规定内审人员须具备应有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审慎性,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包括保持能够完成其审计职责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在会计、经济、计算机、工程、税务和法律等专业中受过专门训练或具有合格的资质证书,并接受必要的后

48、续教育。美国商业银行的内审人员也确实满足了以上几点要求,一般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银行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美国商业银行重视对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被审计单位能严格落实审计建议。在内审工作结束后,对于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需要改进的项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需提出具体的改正计划,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内部审计部门会组织开展后续审计,以确定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而整改期限的延期,第一次需获得常务副总裁的批准,以后需要获得更高层次的批准。美国银行内部审计十分重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部f-j 能制定足够的风险管理政策,并评估风险管理流程适当有效及风险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也要确保评估风险管理系统的持

49、续性和可靠性以及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这种垂直管理的l 织体系,即审计机构利益与被审计部门完全脱钩,审计事项决策不受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事项的影响,是银行内部监督控制机构具有较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基础。l l美国银行在审计部门、经营管理部门、董事会和外部审计与监管机构之问建立了充分的交流渠道。业务经营部门定期向审计部门报告业务情况,审计部门能够及时就审计发现与管理经营部门进行讨论和核实,外部审计和监管部门在进行审计检查前评估和交流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要求审计部门定期报告工作,并对内审部门工作结果进行不定期检查。3 1 2 德国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的情况德国银行内部审计理念的核心是内

50、审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更要善于解决问题,能将所提建议当作本部门的服务产品向管理者积极推销,以提高审计的效果。在审计策略上,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银行的内审部门一般由最高层直接领导,可以对各部门和人员进行审计,被审部门应限期对审计建议作出反馈。在组织设置和制度设计层面保证了内审部门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大多对内审部门实行岗位轮换制,既有利于内审人员在全面了解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更客观的判断,同时还能加强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交流,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德国非常重视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董事会、风险管理部、各业务部门和审计部门都分别对风险负有明确的责任(见表3 1)。德国银行在内部控制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