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7106149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39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pdf(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1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内容简介 前言 申请须知 限项申请规定 面上项目 重点项目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联合基金项目 专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代码 附录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2011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简称指南)的出版,体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使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政策和各类项目的资助内容及要求。指南阐述了 2011 年申请

2、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指导申请人自主选题、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此外,特别在限项规定方面作了新的要求。指南就研究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环境条件项目系列分别进行介绍。指南是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指导思想、资助政策和管理办法,是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人、管理者和评审专家等广大科技工作者必读的参考文献。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以及参与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研究的人员参考。前 言前 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十一五”期间,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3、)和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认真落实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着力培育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自然科学基金委目前已确立了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三个项目系列,其定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其中,研究项目系列以获得基础研究创新成果为主要目的,着眼于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激励原始创新,从而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人才项目系列

4、立足于提高未来科技竞争力,着力蓄积基础研究后备人才队伍,支持青年学者独立主持科研项目,扶植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科研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育创新团队;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主要着眼于加强科研条件支撑、促进资源共享、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以及增强公众对基础研究的理解。2011 年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坚持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进一步优化资助模式,实施原始创新战略、创新人才战略、开放合作战略、创新环境战略和卓越管理战略,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推动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

5、若干主流学科进入世界前列,推动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科学家和创新团队,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显著增强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若干重要科学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资助原则,使依托单位和申请人更好地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政策,自然科学基金委现发布2011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简称指南),以引导申请人正确选择项目类型、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自主选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部分项目采取每年集中接收的方式受理申请。在 2010 年,国家自

6、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收到各类项目申请 115 259 项,因非注册单位申请、过期申请及缺少电子或纸质申请书等原因不予接收的申请有 80 项,实际接收 115 179 项申请,比 2009年同期增加 17 424 项,同比增长 17.82%,增长量和增长幅度均比 2009 年的 17 896 项、22.41%有所回落。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继续保持迅猛增长态势,同比增长 27.18%。面上项目申请同比增长 13.23%,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在 2009 年大幅度增长 44.46%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28.6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类型项目申请量与 2009 年基本持平。重大

7、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等申请量也有较大增长。经初步审查后,不予受理项目申请 4 165 项,占申请总数的 3.6%。在规定期限内,共收到正式提交的复审申请 389 项。经审核,受理 339 项,由于手续不全等原因不予受理复审申请 50项。复审结果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符合事实、予以维持的 305 项,认为原不予受理决定有误、重新进行评审的 33 项,占正式受理复审申请的 9.7%。因此,2010 年度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受理各类项目申请 111 047 项。经过规定的评审程序,自然科学基金委 2010 年度批准资助研究项目系列的面上项目 13 030项,重点项目 436 项,重大项目

8、 14 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333 项,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63 项;人才项目系列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98 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8 350 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1 326 项,创新研究群体 29 个,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 83 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36 项,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 80 项;环境条件项目系列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 55 项,联合基金项目 195 项,科普项目 8 项,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项目 36 项,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项目 21 项,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项目 13 项。此外,还有部分项目尚在审批过程中。有关类型项目

9、申请与资助情况详见本指南相关部分的介绍。本指南主要针对 2011 年度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受理的各类型项目进行介绍。在前言之后,集中介绍各类型项目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希望申请人认真阅读。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按科学部顺序介绍项目的总体资助情况及优先资助范围。其中面上项目的指南部分,科学部在介绍资助概况之外,还涉及该科学部总体资助原则与要求以及申请注意事项,然后以科学处为单位分别介绍学科发展趋势或资助范围和要求;其他项目类型进行整体介绍。各类型项目对申请人有特殊要求的,将在本指南正文中加以叙述。不在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受理的其他项目,将另行在自然科学基金委门户网站(h

10、ttp:/)及其他相关媒体上发布指南,请依托单位和申请人及时关注。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项目申请受理、评审和管理过程中,将继续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管理工作程序,完善同行评审机制;积极鼓励源头创新,强调科学研究价值理念,营造宽松学术环境,支持不同学术思想的交叉与包容;严格执行回避和保密的有关规定,接受科技界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欢迎广大科学技术人员提出高水准的项目申请。申请须知申请须知 依托单位和申请人在申请 2011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关于申请人条件一、关于申请人条件 1 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1、应当符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简称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 2 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部分类型项目在此基础上对申请人的条件还有特殊要求。2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经与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依托单位协商,并取得该依托单位的同意,可以申请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不得申请其他类型项目。该类人员申请项目时,应当在申请书个人简历部分详细介绍本人以往研究工作及现工作单位情况,并提供

12、依托单位同意本人申请项目的证明,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3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自然科学基金接收申请截止日期前尚未获得学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各类项目,但在职人员经过导师同意可以通过受聘单位申请部分类型项目,同时应当单独提供导师同意其申请项目并由导师签字的函件,说明申请项目与其学位论文的关系,承担项目后的工作时间和条件保证等,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可以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及部分联合基金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但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不得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内从事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可以申

13、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不得申请其他类型项目。二、关于申请书撰写要求二、关于申请书撰写要求 (一)申请人在撰写申请书之前,应当认真阅读条例、本指南、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和有关受理申请的通知、通告等文件。现行项目管理办法与条例和本指南有冲突的,以条例和本指南为准。(二)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本人按照撰写提纲撰写,并注意在申请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及有关保密规定的内容。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三)根据所申请的项目类型,准确选择“资助类别”、“亚类说明”、“附注说明”等内容。要求“选择”的内容,只能在下拉菜单中选定;要求“填写”的内容,

14、可以键入相应文字;有些项目“附注说明”需要严格按本指南相关要求填写。(四)根据所申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按照本指南所附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准确选择申请代码,特别注意:1选择申请代码时,尽量选择到最后一级(6 位或 4 位数字,重点项目和联合基金项目等特殊要求的除外)。2申请人选择的申请代码 1 是自然科学基金委确定受理部门和遴选评审专家的依据,申请代码 2 作为补充。部分类型项目申请代码 1 或申请代码 2 需要选择指定的申请代码。3申请代码首位为字母“L”、“J”的,属于专用申请代码,仅在申请特殊类型项目时可以选择。如申请代码首位为“L”的,仅用于申请 NSFC-广东联合基金和

15、NSFC-云南联合基金项目;首位为“J”的,仅用于申请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青少年科技活动、局(室)委托任务等类型项目。如果在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等类型项目申请时选择了以上的申请代码将不予接收。4申请人如对申请代码有疑问,请向相关部门咨询。(五)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应当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主要参与者中如有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包括研究生,但不包括境外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应当在申请书基本信息表中填写合作单位信息并在签字盖章页上加盖合作研究单位公章,填写的单位名称应当与公章一致。已经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须加盖单位注册公章;没有注册的合作研

16、究单位,须加盖该法人单位公章。1 个申请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 2 个。主要参与者中的境外人员被视为以个人身份参与项目申请,如本人未能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则应通过信件、传真等本人签字的纸质文件,说明本人同意参与该项目申请且履行相关职责,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申请人或者主要参与者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申请书的个人简历部分注明:1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各类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2与正在承担的各类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七)申请人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已获得其他渠道或项目资助的,应当在申请材料中说明受资助情况以及与本项目的区别和联系。

17、(八)除特殊说明的以外,申请书中的起始年月一律填写 2012 年 1 月;终止年月按照各类型项目资助期限的要求一律填写 201*年 12 月。(九)下载使用新版申请书时,请务必将以前版本的申请书模版文件全部删除。三、关于部分类型项目资助政策的重大调整三、关于部分类型项目资助政策的重大调整 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不断增加,2011 年度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部分类型项目的资助强度和资助期限等进行了调整:1面上项目:预计平均资助强度将达到约 60 万元/项,资助期限由 3 年延长为 4 年。2重点项目:预计平均资助强度将达到约 300 万元/项,资助期限由 4 年延长为 5 年。3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预

18、计平均资助强度将达到约 25 万元/项,资助期限仍为 3 年。其中女性申请人的年龄限制推迟至未满 40 周岁1971 年 1 月 1 日(含)以后出生;男性申请人的年龄限制维持未满 35 周岁1976 年 1 月 1 日(含)以后出生不变。4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预计平均资助强度将达到约 50 万元/项,资助期限由 3 年延长为 4年。5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分别参照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资助强度;资助期限由各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确定,详见本指南重大研究计划部分说明。6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研究专款项目:资助强度原则上不超过 300 万元/项,资助期限由 3年延长

19、为 4 年。7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预计平均资助强度将达到约 300 万元/项左右,资助期限由 3 年延长为 5 年。请申请人注意,上述类型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全委平均值,各科学部相关类型项目资助强度可能有所不同,请认真阅读本指南各科学部相关类型项目说明。四、关于各类型项目介绍及申请的特殊要求四、关于各类型项目介绍及申请的特殊要求 详见本指南各类型项目说明。五、关于依托单位的职责五、关于依托单位的职责 1依托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条例、本指南、有关申请的通知通告及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组织本单位的项目申请工作。2依托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且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

20、责。3依托单位如果允许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所列的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通过本单位申请项目,应当承担条例中有关依托单位的相关责任,对该申请人的资格和信誉负责,同时要求提供依托单位同意该申请人通过本单位申请项目的证明,加盖公章后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六、关于限项申请规定(附后)六、关于限项申请规定(附后)七、关于申请受理的条件七、关于申请受理的条件 按照条例规定,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不予受理:1申请人不符合条例和本指南规定条件的;2申请材料不符合本指南要求的;3申请项目数量不符合限项申请规定的。八、特殊说明八、特殊说明 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避免

21、重复资助,自然科学基金委自 2011 年起将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申请书内容进行比对,特提醒申请人注意:1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向同一科学部或不同科学部申请不同类型项目的资助;2受聘于一个以上依托单位的申请人,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通过不同依托单位提出申请;3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限项申请规定限项申请规定 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使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准确理解限项申请规定,自然科学基金委自 2011年起对原限项申请规定进行了简化,新规定如下:1各类型项目限项申请规定1各类型项目限项申请规定 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 1 项同类型项目。2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

22、限为 3 项的规定2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限为 3 项的规定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 3 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 1 年的委主任基金项目、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等。3作为负责人限获得 1 次资助的项目类型3作为负责人限

23、获得 1 次资助的项目类型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的限项申请规定4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的限项申请规定 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 1 项;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5不受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 3 项限制的项目类型5不受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 3 项限制的项目类型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国际(地区)交流项目、国际学术会议项目、科普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项目、青

24、少年科技活动专项项目、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资助期限 1 年及以下的其他类型项目,以及项目指南中特殊说明不限项的项目等。特殊说明:特殊说明:1处于评审阶段(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的申请,计入本限项申请规定范围之内。2申请人即使受聘于多个依托单位,通过不同依托单位申请和承担项目,其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仍然适用于本限项申请规定。3现行项目管理办法中,有关申请项目数量的要求与本限项申请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面上项目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主要部分,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促进各学科均衡

25、、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面上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 2 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不得申请面上项目,但在职人员经过导师同意可以通过其受聘单位申请。面上项目申请人应当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现状与动态,能领导一个研究组开展创新研究工作;依托单位应当具备必要的实验研究条件;申请人应当按照面上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申请的项目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理论依据充分,学术思想新颖,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

26、究方案可行。面上项目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 2 个,资助期限由 3年延长为 4 年。2010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资助 13 030 项,资助经费 45 2450 万元;平均资助强度为 34.72 万元/项,比去年增加了 1.87 万元/项;平均资助率为 20%,比去年升高了 2.51%(资助情况见下表)。2011 年度面上项目将继续控制资助规模,大幅度提高资助强度(预计平均资助强度约 60 万元/项),加大力度资助有创新思想的申请项目,为科学技术人员在广泛学科领域自由探索提供有力支持。请参考相关科学部的资助强度,实事求是地提出经费申请。2010 年度面上项目资助情况2010 年度面上

27、项目资助情况 金额单位:万元 批准资助 科学部 申请项数 项数 金额 资助金额占 全委比例(%)单项平均 资助金额 资助率(%)数理科学部 4 084 1 165 44 256 9.78 37.99 28.53 化学科学部 5 589 1 300 45 598 10.08 35.08 23.26 生命科学部 9 903 2 250 73 081 16.15 32.48 22.72 地球科学部 4 503 1 119 50 827 11.23 45.42 24.85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11 319 2 078 77 885 17.21 37.48 18.36 信息科学部 7 240 1 430

28、47 301 10.45 33.08 19.75 管理科学部 3 521 525 14 006 3.10 26.68 14.91 医学科学部 18 977 3 163 99 496 21.99 31.46 16.67 合 计 65 136 13 030 452 450 100 34.72 20.00 关于面上项目资助范围、近年资助状况和有关要求见本部分各科学部介绍。医学科学一处医学科学一处 医学科学一处主要资助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老年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呼吸系统(H01):主要资助肺、气道、肺循环、纵隔、胸膜、胸廓、膈肌等疾病,以及肺移植、呼吸系统诊疗新技术等方向相关

29、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肺损伤、肺移植和保护等是当前该领域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在过去几年中,睡眠呼吸障碍的研究日渐得到更多的重视。2010 年哮喘相关的项目申请约占 25%,肺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病各占 20%、13%,有关肺移植和肺栓塞的项目申请相对较少,分别只有 20 和 23 项;肺动脉高压相关的项目申请在呼吸和循环两个系统均有,请申请人根据所研究的具体科学问题选择申请代码。循环系统(H02):主要资助各种心脏疾病和血管疾病、以及微循环与休克等方向相关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在历年的申请中,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研究申请量最大,其次是心律失常、高血压

30、、心衰、心肌损伤、修复和重构等方面的申请。2010 年度项目申请涉及循环系统的各类科学问题,其中 MicroRNA 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新的增长点。鼓励研究人员注重开展原创性的和可转化性的研究工作;鼓励临床医学和生物学、遗传学、基础医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策略的研究。鼓励在干细胞、心血管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并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研究设想,获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鼓励研究各类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对心脏和血管的调控和损伤机制,以及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寻找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干预靶点。消化系统(H03):主要资助

31、消化系统各种非肿瘤性疾病相关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由于疾病谱的变化以及我国肝炎的高发病率,各种肝脏病,尤其是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损伤、修复、再生和移植等方面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热点问题;炎性肠病、胃肠免疫性疾病的项目申请和资助近年增长迅速;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日渐得到重视。药物、毒物、酒精性消化系统疾病也是目前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科学处鼓励研究人员关注上述领域的重要前沿问题,关注疾病临床前阶段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和以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2010 年度肝脏病相关的项目申请增长较大,其中肝衰竭和肝损伤的项目申请约占 14%;肝纤维化、肝硬化、门脉高压约占

32、 16%;肝脏代谢障碍及相关疾病约占 7%。此外,消化系统器官移植约占 11%;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胃肠动力及功能异常分别为约占 78%。血液系统(H08):我国在该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并取得了一些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白血病的研究。2010 年度血液系统的项目申请中白血病约占 50%,出凝血调控、血小板和血栓形成相关的项目申请有所增加,约占 15%。鼓励白血病领域的研究人员结合临床科学问题,利用组学、模式生物、单细胞水平分析等不同层面的技术和方法开展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工作。关注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的研究。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移植的研究、造血干细胞及白血病干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和机体病理

33、生理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等是目前该领域的重要热点问题。老年医学(H25):主要资助衰老的病理生理研究以及与衰老机制相关的疾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利用系统生物学研究方式,为老年疾病的早期预警、诊断、治疗寻找靶点或标志物的基础研究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鼓励研究人员开展衰老或老龄化过程中机体病理生理学的变化所致各类疾病的共性机制,如细胞衰老、干细胞衰老与相关疾病;衰老过程中炎症、细胞应激等与相关疾病;衰老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蛋白质翻译的改变与相关疾病,等等。本科学处不受理肿瘤相关项目申请,有关呼吸、消化和血液淋巴系统的肿瘤(白血病除外)项目请在医学科学五处(H16)申请;不受理病原微生物本身

34、及其所致感染机制的研究申请,相关项目请选择医学科学四处(H19)相应的申请代码。此外,亦不受理与衰老机制无关的单一器官或系统老年疾病的项目申请,相关项目请选择各系统相应的申请代码。医学科学二处医学科学二处 医学科学二处的资助范围是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和营养支持、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科学和口腔颅颌面科学以及胎儿、新生儿和围生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生殖系统和围生医学/新生儿(HO4):主要资助人类生殖系统功能异常、各种相关的非肿瘤性疾病的研究和胎儿发育异常、新生儿疾病以及辅助生殖、产前诊断、避孕与节育相关研究等。2010年度受理项目申请 789 项,基本覆盖了上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

35、新生儿相关疾病(13%)、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12%);其次是胎儿发育与产前诊断(7%)及子宫内膜异位症(7%)。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是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新靶点新技术,在胚胎表观遗传学研究、辅助生殖安全性研究方面已备受关注,申请项目占该领域申请总数的 26%。申请数较少或无的领域有女性性功能障碍、乳腺发育异常与疾病、生殖器官移植、生殖系统遗传性疾病、先天性发育缺陷、男性生殖系统炎症。本科学处继续鼓励有良好前期积累、探讨与提高人口质量及影响妇女、胎儿、新生儿及生殖健康相关的创新性的基础研究。泌尿系统(HO5):主要资助有关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和尿道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及各种相关非肿瘤性疾

36、病的研究。2010 年度受理项目申请 651 项,基本覆盖了上述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泌尿系统损伤与修复(14%),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12%和 16%)。继发性肾脏疾病涉及糖尿病的项目申请较多达 73 项(11%);此外,肾脏与其他器官的交互作用受到关注;研究多集中在肾脏纤维化机制,特别是肾脏固有细胞表型转化、炎症发生机制等方面,而涉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压调控、泌尿系统感染、肾脏发育异常、肾脏内分泌功能异常、肾脏物质转运异常,膀胱和前列腺疾病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相关并发症机制等领域项目申请较少。本科学处继续鼓励该领域连续性、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和向临床转化的基础研究。内分泌系统/代谢和营养支持

37、(HO7):主要资助内分泌器官结构及功能异常和相关非肿瘤性疾病的研究,包括内分泌系统各种疾病、其他非经典内分泌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及异常等;资助人体各种代谢异常及与临床营养失衡治疗相关的研究。2010 年度受理项目申请 825 项,研究方向集中在与糖尿病研究相关的各个方面,如胰岛发育、胰岛细胞分化再生及功能调控异常与胰岛移植,糖尿病发生的遗传和环境因素,血糖调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占 58.7%;其次为能量代谢、肥胖方面,如能量代谢调节异常及肥胖,代谢综合征,脂代谢异常,脂肪细胞分化及功能异常,占 18.6%;骨代谢方面如钙磷代谢异常、骨转换、骨代谢异常和骨质疏松,占10.1%。

38、主要热点领域体现在糖尿病并发症、胰岛干细胞移植、胰岛细胞功能调控和胰岛素抵抗。而内分泌组织器官本身的疾病如松果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方面的申请较少,本科学处将予以关注和倾斜支持。鼓励在临床中发现新现象、新问题而进行探索并合理设计的项目申请,以利于原创性的发现。眼科学(H12)、耳鼻咽喉头颈科学(H13)及口腔颅颌面科学(H14):主要资助非肿瘤性疾病相关的研究。2010 年度申请项目中眼底病仍然是眼科学研究最集中的领域,占 31.4%;其次为青光眼视路疾病、角膜疾病和视光疾病。视神经保护等方面的申请过于集中,而从临床发现问题,如与发病相关的重要环境问题方面的申请较少。耳鼻咽

39、喉头颈科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听觉异常与平衡障碍,占 33.6%,其次为嗅觉、鼻及前颅底疾病和耳及侧颅底疾病。听力相关研究是耳科学突出关注的问题,重点包括各种类型后天性耳聋的分子发病机制和信号通路研究、先天性耳聋的遗传学研究等,而与某些全身重大疾病密切相关的上气道机构和功能异常的研究较少。口腔颅颌面科学受理项目以牙缺损、缺失及牙颌畸形的修复与矫治最多(18%),其次为牙周及口腔黏膜疾病(16%)、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疾病和口腔颌面组织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各 12%)。有些研究热点相对集中,如种植体表面材料改性在内的生物材料相关研究(14.4%)。本科学处继续鼓励针对上述学科领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

40、重要疾病或常见、多发、疑难病及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诊断及创新性的治疗手段和功能重建的基础研究,重视与全身健康相关的眼、耳、颅颌面组织器官疾病、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的研究。本科学处不受理在上述领域中的肿瘤相关项目申请,相关项目请在医学科学五处(H16)申请。医学科学三处医学科学三处 医学科学三处主要资助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以及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神经和精神系统(H09):主要资助神经系统各类非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本科学处不仅关注神经系统常见病,如脑血管病、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脑与脊髓的损伤与修复的研究,同时也重视对罕见的神

41、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疼痛尤其是慢性痛的机理研究,寻求有效的镇痛方法也是资助的重点之一。现代疾病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率迅速上升,研究精神疾病的核心问题是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学基础,阐明病因机制,以期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客观诊断和对因治疗。2010 年度申请的项目中,关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多,关注孤独症、注意缺陷综合征的少,尤其是有关危机干预的更少。今后,应加强研究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规律,发现潜在的病因,建立可监测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在体生物学标记,优化心理、行为学检查技术,实现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通过药物

42、或非药物手段对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实行早期干预和治疗,从而降低我国人群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神经病学领域获资助项目选题趋同化比较明显,脑卒中、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项目比较集中。2010 年度神经免疫性疾病领域获资助的项目明显增加,今后还会继续给予关注,并加强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艾滋病脑病相关研究的资助。脑血管病的研究虽然申请项目很多,但有特色的少,尤其是关于脑出血的研究能够获得资助的更少。疼痛研究还需要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开展疼痛机理的研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麻醉科医生关注的热点,但我国相关研究基础较弱,需要扩大国际交流,开拓视野。本科学处希望进一步均衡资助来自神经内

43、科、神经外科、精神科及相关学科如儿科、麻醉科等学科申请人的申请。鼓励临床医生与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学者联合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影像医学/生物医学工程(H18):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是以医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工程与材料、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为特点,主要包括医学图像和医学工程所涉及的基础研究。影像医学领域主要资助以医学影像和医学信息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研究,包括磁共振成像(MRI),X 射线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成像(CT),超声医学,核医学,医学光子学与光学成像,分子影像与探针,脑电图、脑磁图与脑机交互,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医学信息系统与远程医疗,影像引导下治疗与导航技术,以及介入

44、医学等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其中,应用 MRI、FMRI、MRS、CT、超声、核医学、光学成像等手段,结合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更好地解决影像医学基础科学问题是本领域研究的重要支持方向。同时鼓励在分子探针与分子影像,脑电图、脑磁图与脑机交互等前沿科学领域进行多学科交叉的探索性研究;鼓励影像引导下治疗与导航技术以及介入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主要资助与疾病诊疗相关的医学工程以及与再生医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包括医学信号检测、识别、处理与分析,生物医学系统建模与仿真,生物医学传感,机器人辅助,康复工程,纳米医学,药物与基因载体系统,医用生物材料与植入科学,细胞移植、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人工器

45、官与特殊感受器仿生,电磁与物理治疗以及用于检测分析、成像与治疗的医学器件和仪器等方向的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其中,医学信号检测、传感与建模,细胞移植,植入医学与再生医学等为本领域资助的重点研究方向。多学科交叉促进了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快速发展。本科学处将继续关注影像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与信息科学、材料与工程等应用科学的交叉性研究;同时对上述交叉研究前沿领域中的青年学者予以适当倾斜支持;鼓励不同学术背景的科学家合作,鼓励开展多学科交叉性的研究工作。本科学处不受理神经系统肿瘤相关的项目申请,相关项目请在医学科学五处(H16)申请。此外,不受理放射治疗与放射防护的申

46、请,相关项目请选择医学科学五处(H16)的肿瘤物理治疗申请代码,以及医学科学六处(H22)放射医学申请代码;不受理药物与给药方式的申请,相关项目请选择医学科学七处(H30、H31)药物学或药理学申请代码。医学科学四处医学科学四处 医学科学四处主要资助医学病原生物与感染、检验医学/皮肤及其附属器官、运动系统、急重症医学/创伤/烧伤/冻伤/整形、特种医学(H21)、康复医学(H17)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医学病原生物与感染(H19):主要资助以医学微生物和寄生虫为主体的病原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变异规律、病原生物资源的收集与保藏、病原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机理,感染后的宿主免疫反应,医院内感染流行趋势,病原生物的

47、耐药性获得,以病原溯源及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研究为目的的媒介生物的发现及生态习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础研究。病原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是病原生物学和感染病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也是国际同类研究的热点课题,本科学处鼓励就上述科学问题开展具有创新思想的基础研究,鼓励对病原生物类群丰度及临床病原生物的收集、保藏及相关生物医学的研究,对围绕目前研究较少或缺乏研究的病原生物开展的研究,将给予持续关注。检验医学(H20):主要资助针对不同检验层次、检验内容、检验方法的临床检验领域各类科学问题的研究;鼓励检验医学专家与临床医生、生物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等的密切合作,针对临床

48、诊断和治疗上存在的难题,探索建立医学检验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资助对有关分子标志物的筛选研究;而致病相关酶的作用机理及基因的时空表达与调控等研究项目,不属于检验医学的资助范围,应选择相关系统疾病的申请代码。皮肤及其附属器(H11):主要资助皮肤及其附属器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各类非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的基础研究。免疫性皮肤病和感染性皮肤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有关科技工作者应予以充分重视,本科学处也将更加关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从近年的申请项目看,我国在上述三个领域研究水平提高很快。越来越多的科学

49、家注意选择具有原始创新意义的课题,积极推进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轨;注重结合我国实际研究状况和面临的重大健康及安全问题,选择国家急需而实际研究工作薄弱的领域开展研究。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医学背景的专家与生物学背景专家的交叉合作研究不足,导致一些关键领域的研究难以深入。譬如在病原生物研究领域,由于缺乏与生物学家的有效合作,对病原本身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致使对病原生物的特异性鉴定、病原学、疫苗研发、药物筛选等都面临很大困难。同时对病原生物类群研究的广度也不够,导致新发传染病来袭时束手无策的危险状况。针对以上问题,本科学处将对有关薄弱环节的项目申请给予适度

50、倾斜支持。运动系统(H06):主要资助骨、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遗传性疾病、免疫相关疾病等各类非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以及炎症与感染、损伤与修复、移植与重建、疲劳与恢复、退行性病变、运动损伤、畸形与矫正等运动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同时关注骨、关节和软组织医用材料研制中的科学问题。急重症医学/创伤/烧伤/冻伤/整形/特种医学/康复医学(H15,H21,H17):主要关注急重症/创伤/烧伤/冻伤发生后,机体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影响因素和诊疗手段。整形着重于创面愈合与瘢痕、体表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移植与再造和颅颌面畸形与矫正。特种医学主要资助在航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