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3670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当下宏观经济学的盲点,宏观经济学论文内容摘要:资源错配与宏观经济产出之间的联络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密切。对这一问题的忽视已经成为当下宏观经济学的盲点 本文关键词语:宏观经济学; 盲点; 当我们对某一观点产生惯性思维后, 就很难发现华而不实的不妥之处。例如, 在理解宏观经济产出时, 不管基于何种意图和目的, 我们都假设经济是单一企业生产单一产品。固然宏观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丰富经济总量中不同层次商品和服务的多样性, 但大部分学术研究和政策讨论仍局限在这一假设下。 这一假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 在不牵涉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发展的基础上, 总需求缺乏、经济波动和生产率的长期演变都能够得到合

2、理解释。也就是讲, 在考察宏观经济产出时, 能够不用考虑诸如一个经济体生产何种产品更有比拟优势, 或者一个企业生产何种产品更有效率等问题。总括之, 与资源错配有关的问题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多大影响。 但实际上, 资源错配与宏观经济产出之间的联络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密切。对这一问题的忽视已经成为当下宏观经济学的盲点。因而, 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系并讨论其政策含义, 有助于弥补和解决这一问题。 下面, 我将从金融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这一角度阐述该问题。众所周知, 大金融危机 (GFC) 已经警示我们, 金融周期会对宏观经济产出产生宏大影响。近期的一些实证研究也表示清楚, 大规模金融扩张和收缩 (金融周期

3、) 导致的资源错配可能会对生产率增长产生本质性的长期毁坏。同时, 利率、资源错配和生产率之间可以能存在关联性。 一、金融周期与生产率的关系 大金融危机让我们真正意识到金融周期会对经济造成宏大损失。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 没有金融周期的宏观经济学就像没有王子的(哈姆雷特一样。信贷、风险和资产价格, 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之间自我强化的互相关系, 能够导致金融体系自我可持续的扩张和收缩, 当其总量足够大时就会使经济发生严重衰退、复苏乏力以及持续低速增长, 并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在银行危机发生时尤其如此。 为了解释这些事实, 经济学家们在假设经济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 着重考察了需求因素, 即重点研究了产出

4、缺口, 而忽视了其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这种解释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 但毫无疑问, 金融周期引发的支出崩溃是经济损失背后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全部事实了吗?金融资源错配起到作用了吗?它们是不是通过影响生产潜力及其与总需求的联络进而与宏观经济产出产生了密切关系呢?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我们的研究经过如下。首先, 我们将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变化分解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对所有经济部门来讲都一样的组成部分, 另一个是由劳动力跨部门流动产生的部分 这是此项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假设。其次, 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后, 我们比拟了两个组成部分影响信贷扩张的程度。最后, 我们检验了信贷扩张期生产率各组

5、成部分在随后的经济衰退期影响将来生产率趋势的情况。这里, 我们十分研究了银行危机发生时生产率的演变情况。样本选取了21个发达经济体19692020年的相关数据。 二、研究主要有下面两个结论。 第一, 信贷扩张会降低生产率增长。一个典型的信贷扩张期每年至少降低生产率0.25个百分点以上。其影响机理是, 信贷扩张使劳动力向生产率增长较低的部门转移, 尤其是使建筑部门在短期内膨胀。也就是讲, 信贷扩张与生产率增长的分配之间存在经济上和统计上的显著关系。这一机理解释了近三分之二的生产率增长。正如切凯蒂和卡鲁比 (2021) 所指出的, 信贷扩张会降低生产率增长, 其主要途径是诱导劳动力资源向低生产率增

6、长部门转移而造成的。 第二, 假如发生银行危机, 那么金融扩张期带来的劳动力重新分配会对生产率增长造成更大影响。危机发生后的五年, 生产率增长平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 整体效果的规模可能更大。考虑一个完好的金融周期, 包括五年信贷扩张期和危机后的五年, 生产率增长的积累缺口将到达约6个百分点。也就是讲, 20082020年, 出现经济繁荣和危机的发达经济体生产率增长每年损践约0.6个百分点。这大致等于它们同期的实际平均生产率增长。以上事实讲明, 对于造成生产率增长损失的实际因素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怎样解释银行危机发生后, 经济繁荣期资源错配会对生产率增长产生更大的影响呢?这需要更多研究,

7、但一个合理的猜想是在繁荣期过度扩张的部门在后续发展中不得不收缩, 这不仅牵涉资源重新分配, 还需要纠正前期的资源错配。在这种情况下, 银行危机发生后过度负债和已遭毁坏的银行体系使得资源调整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例如, 假如家庭抵押贷款债务超过其房屋价值, 那么这些家庭将很难通过搬迁来寻求更好的就业时机。更重要的是, 固然部分银行资产负债表受损, 并持有高额不良贷款, 但其并不愿确认损失和信贷错配:仍然保证还款能力较差的借款人的信贷水平, 却压低还款能力强的借款人的信贷规模或增加信贷成本。实际经历体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以上分析使我们对经济生产能力持续弱化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宏观经济学家始终假设经济

8、只生产一种产品, 总需求持续缺乏可能会导致供应减少, 失业者失去技能, 投资缺乏会降低将来生产潜力, 尤其是减缓新技术的应用。但生产构造也很重要。过度扩张的部门需要缩小到可持续发展的规模, 这就牵涉总需求的扩张和收缩, 调整经过会较为复杂。其核心不再是广义的需求缺口, 而是各部门之间的资源错配;事实上, 经济繁荣期总需求大量增加促进了资源错配。这就意味着经济恢复必须解决错配问题。 各部门之间的情况也同样适用于部门内部。从分析角度看, 基于企业的研究更为有利。不仅可供观察的企业数量庞大, 最重要的是 需求 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能够假设同一部门的所有企业面临类似的需求。这样 错配 问题的辨别愈加

9、简单, 不同需求的差异也更为明显。例如, 我们能够判定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 产出需求快速上升是由于经济增长还是长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对宏观经济而言, 研究部门之间的错配问题可能更为重要。 三、利率与生产率之间的联络 金融周期、资源错配与生产率之间存在广泛联络, 那么利率尤其是持续低利率与生产率之间能否存在因果关系呢?当前的观点普遍以为, 两者确实存在联络, 但仅限于生产率提高真实利率, 反之则不存在。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 货币中性 (即长期来看, 经济的实际产出水平不受货币政策影响) 。因而, 货币市场利率将逐步收敛于某一平衡利率水平或自然利率水平, 且只受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 我以为上述

10、分析过于简单, 大大低估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实证研究表示清楚, 生产率增速影响真实利率这一假设非常脆弱。同时, 上述研究并未讲明该关系在 某种条件 下成立的可能性 (比方货币政策的窗口期) 。利率与金融周期的互相作用可能是利率影响生产率增速的途径之一。基于此, 考虑金融当前所处的周期阶段和对政策的响应将变得尤为关键。 在金融扩张期, 低利率尤其是持续的低利率可能会扩大金融周期的幅度和长度。这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具有促进信贷增长、推升资产价格和鼓励过度冒险的倾向。除此之外, 低利率的影响更有可能存在异质性。由于各部门企业的对外融资需求和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各不一样, 因而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也不尽一样

11、。根据低利率促进金融繁荣的程度不同, 金融资源会流入不同的实体部门, 如建筑业或金融业, 进而对生产率变化产生影响, 银行危机发生后, 上述现象将愈加明显。由于金融周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会比拟长, 可达1620年, 且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较为持续, 所以能够以为利率变化是中性的, 似乎 在货币政策的窗口期内 并无受益之处。 在金融收缩期, 持续低利率具有同样的影响。详细来讲, 首先是在危机管理时期, 银行危机导致金融萧条, 低利率遭到市场欢迎, 有助于稳定经济运行, 防止金融系统和经济产出的螺旋式下降。其次是在危机恢复期, 此时的首要问题是修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但持续、异常的低利率可能导致抵押品

12、损失, 缓解借贷者沉重的债务负担, 尤其是以浮动利率计算的债务。这也许会降低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速度。由于当利率长期处于低位时, 一方面银行背负不良贷款的时机成本更低, 另一方面区分借贷者的难度更大, 这都将延缓银行解决潜在的资产负债表问题。最终, 盈利能力较差的僵尸企业仍然得以存活, 还挤占了其他企业的金融资源。 上述机制在理论上可行, 但缺乏相关的实证证据。现有研究大多只讨论银行本身的脆弱性, 并未牵涉持续低利率造成的影响。显然, 两者通常会同时存在, 因而对其进行区分并非易事。研究表示清楚, 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能够压缩信誉风险溢价, 尤其能降低风险区分。以上研究还缺乏以证明低利率对资源分配的影

13、响, 仍有待进一步深切进入分析。 利率水平与僵尸企业之间能否存在更一般意义上的关系呢?班纳吉和霍夫曼 (2021) 利用来自14个OECD国家1980年至今包括近32000家上市企业的数据, 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 根据OECD对僵尸企业的定义 (即成立10年以上且盈利缺乏以支付利息支出的企业) 进行挑选。其次, 在OECD定义的僵尸企业的基础上, 进一步选择华而不实预期增长潜力相对更低的企业, 即托宾Q比率低于行业中位数水平的企业, 其目的是剔除特斯拉这种当前亏损却具有宏大发展潜力的企业。研究发现, 第一, 僵尸企业的占比持续上升。剔除周期性波动, OECD定义下的各国僵尸企业占比均

14、值从1980年的接近于零稳步上升至2021年的10%以上, 在更严格定义下的僵尸企业占比均值也到达5%。第二, 僵尸企业的存续时间变得更长。例如, 更严格定义下, 1987年的僵尸企业在下一年还是僵尸企业的概率是40%, 但2021年这一概率上升至65%。为什么今天的僵尸企业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存续的时间更长呢?当前该问题的答案:仍不那么清楚明晰, 但可能的原因在于, 本世纪以来企业缩减债务的压力更小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2000年以前, 僵尸企业缩减债务的规模占总资产的比重比非僵尸企业多了3个百分点, 但2000年以后, 两组企业没有显著区别。即便僵尸企业的偿债覆盖率有所恶化, 但其利息支付

15、仍有所下降。综上所述, 由于归还债务的压力下降, 僵尸企业进行资产抛售和缩减资本支出的动力缺乏, 因此阻碍了金融资源的再分配, 挤占了具有竞争力企业的金融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 僵尸企业的诞生与名义利率下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如此图1所示, 僵尸企业的占比和存续时间都与政策利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即便剔除变量的周期性波动, 上述关系仍然成立。因而, 较低的利率水平可能反映了整体经济的疲软, 导致僵尸企业发生率上升和存续时间延长。但上述关系可以能仅仅仅是偶合。可能原因之一是利率之外的其他因素导致上述关系的出现;例如, 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 即由于生产率下降和经济活动低迷, 企业盈利能力减弱, 进

16、而导致央行放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这无疑能解释周期性波动部分, 但对其他部分的解释力则稍显缺乏。如前所述, 一方面, 在某种条件下低利率可能会通过放大金融周期对生产率造成长期损害, 进而导致僵尸企业出现;另一方面, 由于持续的低利率水平, 贷款人发现继续为僵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时机成本正变得更低, 这使其更具有容忍度, 十分是在贷款人仍希望获得收益时, 僵尸企业会存活更长时间。 当前, 我们对低利率、僵尸企业和生产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切进入研究, 这将有助于了解资源错配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例如, OECD已经意识到了僵尸企业对生产率增速下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僵尸企业

17、的占比越高, 提高名义利率的风险就越高, 我称之为 债务陷阱 。从选择合理的操作目的到制定更广泛的构造调整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 上述因素对各类政策的制定都提出了宏大挑战。 结论 在当下的研究和讨论中, 资源配置与宏观经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总是很不明确, 这是当下宏观经济学的盲点。大量的研究应该关注它们之间的互动, 而不是强调它们的独立性。我通过重点关注金融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的长期被忽略的关系, 讲明了这一点。金融周期通过影响资源错配, 对生产率提高造成长期损害。我们需要了解更多利率和这种错配之间的联络。 制定政策时更需要考虑这些变量之间的互相关系。实践经历体验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教训。例如, 银行危机之后我们需要解决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问题, 为强劲和可持续复苏奠定基础。这样的策略对缓解货币政策压力也同样重要。但是, 大金融危机之后这种做法在一些区域的推广较为困难。其他方面 (如持续低利率的影响) 也需要更好地纳入政策考虑范围。怎样做好以上这一切可能会成为解决当下政策挑战的关键之一。 (本文系作者2021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B I S、IMF、OECD联席会议上的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