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与道德的关系探析,伦理道德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3548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夫与道德的关系探析,伦理道德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功夫与道德的关系探析,伦理道德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功夫与道德的关系探析,伦理道德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夫与道德的关系探析,伦理道德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功夫与道德的关系探析,伦理道德论文摘 要: 怎样在中国传统伦理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一种功夫伦理?在宋明儒家那里, 功夫总体而言指的是生活的艺术, 而非仅仅仅是武术, 固然武术能够作为功夫的一个典型例子。假如以 坏人能不能有好功夫 作为切入点, 将引导出三个逐步递进的答案:, 每一个代表道德和功夫的多层次关系的一个层面:照应我的(纽约时报文章 (4) 的博文, 对此表述得比我更好: 成为一个功夫大师 (无论是武术大师还是烹饪大师) 不只是成为把握了某一套武打技术或者烹饪技术的技术师。毕竟, 我们不是毫无理由地把武术看作是艺术, 而不只是技术, 把武术大师称作武术家, 而不只是武术技术员。一个人不可能

2、正确地练习功夫而不使自个开场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来看世界, 并且使自个发生转化。把握功夫之于获取一种全新的世界观, 并让这一世界观来转化你的为人, 一点也不逊色于获取特定的武术技巧。 (1) 换句话讲, 学习功夫就是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重复前面讲过的:一个坏人在相应于他的坏的方面, 不能有好的功夫! 另一种粗糙的效用主义是把效果看作任何最后占上风的 物竞天择, 优胜劣败。历史上有不少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征服的例子, 如好斗的斯巴达征服了民主的雅典, 游牧的蒙古横扫了文化上成熟得多的宋朝。对非音乐的耳朵, 巴赫的乐曲无非是一些噪音;对未经训练的眼睛, 毕加索的画一似儿童的涂鸦。假如用全民投票来判定其

3、价值, 它们很难遭到市场的青睐。事实上, 世界上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是由于很少有人能够了解它们的价值, 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和需要保卫。 上面引过的那篇博文提到:在电影(猛龙过江开场的地方, 李小龙主演的角色把武打描绘叙述为功夫高手之间的舞蹈。换言之, 武术里面的 优秀 不仅仅在于战胜对手, 而更多的是其展开方式中的高妙与美。在这里, 功夫的展现本身成为了目的 (2) 。 当然, 我们能够把功夫展现的所有 优秀 都包含到 效用 的含义中, 如行为的艺术风格、对人的转化作用, 甚至包括康德伦理学所根据的自由意志的展示。即便这样, 也不会使效用主义与功夫伦理完全一致, 由于在实践当中坚持效用主义并

4、不总是带来最好的效用!经历体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假如不停地在想着他正在做的事情能否对他或对这个世界带来好处, 他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这对功夫来讲似乎是一种普遍的情况。作为技艺的道德可能就属于这种特殊的种类, 即当你用它来获得某种效用的时候, 你必须不把效用当作你的动机。只要在不把效用放在心里的时候, 它才最有效。 假如我们所做的大多数事情都出于与效用无关的动机, 如传统的道德义务、爱情、对朋友的忠实、奉献的精神等等 , 这个世界和华而不实的每一个人都会更好 (3) 。孟子对直愣愣求利的梁惠王讲: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罢了矣。 (孟子1 1) 欲求利而不行仁义, 如 缘木而求鱼 (孟子1 7) 。

5、其实很多宗教的道德教义都包含这一洞见。在基督教中, 善行会帮助一个人进天堂, 但人不应当是为了进天堂才做善事。在fo教中, 做善事是到达涅盘的途径, 但为了到达涅盘而做善事, 反而达不到涅盘。(道德经第7章讲: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庄子教诲我们 无用之用 。我们还能够加上:为了获得最佳的结果, 我们甚至不应太多地关注什么是正确的做法, 而应该多关注一些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德性伦理的一个最有力的论据就是好的行动通常来自好的行为者;效用主义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够重视行为者的培养, 因而它无法到达最佳的效用。 这个论证显示:即便我们重新定义效用主义, 将其

6、 效用 定义为 包括一切由相关行为所导致的善 , 效用主义仍然不是完全可取的理论。这种效用主义理论是不彻底的效用主义, 由于它往往会把自个的原则排除在需要考虑其效用的名单之外。功夫伦理则愈加彻底。在功夫的角度看来, 所有的伦理学理论, 无论是原则主义的责任伦理、效用主义伦理, 还是德性伦理, 都成了固然相互有别、但却不是互不兼容的指导。它们都有各自的成效, 也都有各自的局限 (4) 。 六、功夫的视角能否意味着道德相对主义或主观主义? 功夫伦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牵涉对道德真理的肯定或否认。由于这个特点, 它与道德实在论和道德怀疑论或任何其他类似的 主义 没有矛盾。功夫视角评估的是一个操行能否有利

7、于卓越的生活, 而不是某个操行能否符合道德真理。尽管人们对于什么是 优秀 的看法能够有不同并可能是主观的, 功夫的效应却是能够客观地判定的。一个人赞同人格的独立性, 这可能是主观的, 但人在心理上能否倾向于社会性, 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团环境里能否比生活在孤单中更有利于健康, 以及什么功夫会有效地创造团结或独立, 却是能够客观地做出调查的。有关好坏对错的各种观念会被视为不同的建议, 根据它们能否符合一个人的 优秀 观念来判定它们能否有效。那些相信道德真理的人能够把马丁 路德 金的 梦想 当作道德真理的表示出, 而那些不相信道德真理的能够讲:它只是一个梦, 固然是一个美丽的、我们应该争取实现的梦。

8、双方都能够使用功夫的视角, 来讨论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使这一梦想变为现实。这就是为什么功夫伦理并非是赞同道德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它实际上超越了判定道德命题能否真理的问题。 这样的观点会不会减低马丁 路德 金的 梦想 的气力?假如马丁 路德 金讲 这仅仅仅是我的梦 (不是真理) , 你能够有你的梦 , 这难道不会使其失去效力?假如希特勒想把他的 优秀 观念灌输给每一个人呢?功夫伦理睬不会使文明撤防, 使我们无法战胜希特勒呢?假如我们不相信他在道德上是错误的, 而仅仅仅是代表了一个对于 优秀 的不同看法, 我们怎样能战胜邪恶? 这些都是合法的和非常重要的问题。但请注意:这些恰恰都是从功夫的角度提出

9、的问题!它们不是讲马丁 路德 金的梦想是道德上的真理, 而是讲不将它作为道德上的真理将使它失去效用;它们不是讲希特勒在道德上是错的, 而是讲假如不那样看, 我们就会解除武装, 丧失击败他的功夫!其实人们经常用这样的理来历为实在论意义上的道德真理辩护。这样的论点并不证明道德真理, 而是讲为了解决这个世界的各种迫切的问题, 需要道德真理的观念。这样的论证通常比试图直接证明有道德真理的声音更令人信服。 功夫视角并不把有关道德真理的信念看作是不相干的, 也不会阻碍人对道德真理有坚定的信念, 由于相信或不相信道德真理显然会有实际的功夫意义。我们不妨从功夫的角度对相关观念的实际意义做一大致的阅读。 从功夫

10、的角度看, 坚定地相信道德真理是有好处的, 而且是必要的。在教育方面, 我们要毫不含糊地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而不是过早地引导他们去怀疑所有的价值观, 否则他们就会无所适从, 并会容易遭到不良的影响 (我相信没有一个当父母的会以为在孩子尚未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就让他们去读尼采是个好主意) 。在选择导师的时候, 我们必需要对导师有一定的信任, 才能从他那里学到东西。假如你怀疑师父所教的一切, 执意要在绝对无可置疑的条件下才接受师父所教的功夫, 我们便不能进入那能够允许功夫显示其有效性的状态。在很多其他事情上, 也有这种情况。在使用一种语言的时候, 我们就必须假定其别人也在与自个一样的意

11、义上使用这种语言, 否则我们之间的沟通就是不可能的。在认识世界的时候, 我们必须假设自然界的一致性。例如火总是能烧伤人的, 固然严格讲来, 我们所知道的充其量只是迄今为止火是能够烧伤人的, 而不知道将来会如何。在科学领域, 我们必须依靠于某种范式, 否则我们将无法进行任何科学研究, 固然科学哲学已经揭示没有绝对唯一的科学范式。在体育运动中, 我们必须假定规则是公平的, 否则就没法开场比赛。在法律制度中, 我们必须假定法律是公正的, 否则法官没法做出任何判决。这里, 有一种被托马斯 里德 (Thomas Reid) 称为 轻信 (credulity) 和被汉斯 格奥尔格 穆勒 (Hans-Geo

12、rg Moeller) 称为 对偶尔性的盲点 (the blindness for the contingency) 的东西, 使所有这些系统能够运作 (1) 。 在成认信念的这一积极价值的同时, 功夫视角也会提醒我们保持开放的态度。认识到自个的价值观念的可错性, 也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就像在认识论中我们不得不怀疑绝对真理的存在, 我们在伦理学的领域中保持对绝对道德标准的适度怀疑也是合理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一切特殊的成长背景和超越每个道德判定出现的特定环境。这意味着, 即便我们同意有道德真理, 我们可能仍然只能依靠伯纳德 威廉姆斯 (Bernard Williams) 和托马斯 内格尔 (Th

13、omas Nagel) 所讲的 道德运气 而碰巧站在了正确的立场上。有人甚至可能会争辩讲:假如我们把自个的道德立场作为绝对真理, 我们能够为任何行为找到理由, 包括令人发指的行为。能够讲, 人类历史上大多数令人发指的残酷行为都是在施行某种 道德真理 的名义下发生的。 功夫的视角将帮助我们认识到:开放的态度和确定的信念之间是辩证的关系, 而不是互相矛盾的关系。这一辩证的关系, 或如我的同事斯蒂芬 罗教授所讲的 开放的肯定性 (open-definiteness) , 要求我们在没有充分理由去怀疑的情况下坚守我们的信仰, 同时意识到自个的局限性, 愿意听取和考虑其他不同的观点, 并且当不同的观点足

14、以推翻我们的信仰的时候, 愿意改变自个的观点。这种开放的肯定性是一门艺术, 因而它本身就是功夫。 由于功夫伦理看的是理论的实际影响, 而不是命题的逻辑一致性, 它会带来伦理学领域整个场景的变化。曾经被看作是互相矛盾的理论在功夫的视角下很可能成为互补的观点。例如, 劳伦斯 科尔伯格 (Lawrence Kohlberg) 衡量道德进步的标准假定:能够运用普世原则来为自个的道德选择提供理由的人, 是道德上最为成熟的。这种理论把抽象理性思维和理性沟通的能力放在最高层次。道家哲学却建议我们把婴儿当作典范, 由于婴儿是简单的、自然的, 能自发而有创造性地对各种情境做出反响。这种能力大多数成年人不再拥有。

15、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能够很容易地在功夫视域下融合在一起。这两种能力, 即为自个的道德抉择找到有普遍性的理由与对道德选择做出自然的和有创造性的反响的能力, 对于引导到一种好的生活都是有价值的。研究表示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会增加, 但创造力会下降。鉴于这些事实, 我们能够让儿童跟从成人学习理性思维, 同时鼓励成年人花更多的时间来与儿童为伴, 从他们那里找回自个的童真。 当然, 不管你有多开放, 肯定还是会有一些分歧是无法通过展示其实践效果来消除的。在你摆出所有的事实和理由以后, 人们仍然可能持有不同的最终价值。例如, 有些人宁能够丧失更多的生命为代价, 也要让正义得到伸张;另外

16、一些人则宁愿放过一些确证了的罪犯, 也不希望看到进一步的伤害发生。有些人可能会更喜欢理性的生活, 而另一些人可能选择生活的激情。有些人可能会更喜欢有个性和独特性, 哪怕在别人眼里他们会显得另类;而其别人则喜欢随大流, 被人们接受。在这里, 差异将不再被看作是互相冲突的真理陈述, 而是不同的生活风格。根据功夫的视角, 所有道德的理论, 无论它是成效主义, 是康德的责任伦理, 还是fo教伦理, 都会成为人生的不同取向。成效主义会引导人追求幸福, 康德伦理睬鼓励人坚持普遍理性, 而fo教伦理则引向清静。通过这样的审视, 我们未必能够到达一个统一的结论, 确定哪一个人生的取向一定是更好的取向。实际上,

17、 更可能的情况是我们最终仍然会保持 互相竞争的优秀观 , 但这并不总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像色彩绚丽的艺术风格一样, 多样性是我们应该拥抱和珍惜的礼物。 七、结束语 以上所述只是功夫伦理的基本理念框架。简而言之, 功夫伦理是能够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读出来的伦理观, 它从生活艺术的角度去看待一切。这个伦理观的核心是这样一个基本理念:与德性伦理类似, 它不是天经地义地把人看作是理性选择的主体, 而是把伦理学看作是关于主体修炼转化的学问, 以使人成为生活的艺术家。这种修炼包括训练自个的身体和情感, 而不仅仅仅是考虑的能力。在修炼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能够艺术地生活 (这当然包含了 恰当地 生活

18、) , 而不需要经过犹豫而做出适宜的选择。成为一个道德的人将不再是履行令人痛苦的道德义务;相反, 这将是追求一种米哈伊 奇克森特米哈伊 (Mih ly Csikszentmih lyi) 称作 流 (flow) , 而孔子和庄子称作 游 (游于艺、逍遥游) 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 人能够完全沉浸于他所做的事情, 能够 发而皆中节 并且 乐在华而不实 。这种观点将伦理学的范围恢复到整个人生, 而不仅仅仅是一些牵涉道德责任选择的 重大时刻 。它也把伦理学的目的恢复为对优秀的永无止境的向上追求, 而不是一个贫乏的、归约到仅仅仅是不做错事的道德底线。 固然像德性伦理学一样, 功夫伦理的方式方法不提供一

19、个确定对错的明确公式 (难道用一个公式去整洁划一地应答所有的伦理问题本身不是很成问题吗) , 更没有为所有伦理问题提供明确的答案: (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它指向了一个对问题本身愈加成熟的认识:实际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复杂的、动态的, 它不能被编进一个固定的程序形式。伦理学归根结底是培养生活的能力, 就像培养一门艺术的行家, 能知觉到和恰到好处地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出于这一原因, 学习伦理也像学习艺术一样, 需要以模拟大师的典范作为基本的方式。 与德性伦理不同的是, 功夫伦理并不因而而低估规范的重要性, 由于它是一个人到达完美的生活艺术之前所不可或缺的。但是, 通过指出规范归根结底是防

20、止邪恶的措施, 虽不完善却不可或缺, 功夫伦理避免了规范伦理学常见的把道德律令僵硬化、绝对化的问题。同时, 它摆正了道德和功夫之间的关系。固然在概念上道德有别于功夫, 但功夫为道德提供最终的理由。从这个观点出发, 是然 与 应然 之间、本身利益和别人利益之间、道德中性的动机和道德上的责任之间也就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关爱别人也就是关爱自个的生命。 通过把伦理当作为艺术, 功夫伦理避免了常见的以为只要真理命题 (无论是形上学的、宗教的、生物学的、还是心理学的真理命题) 能够成为德性之理据的假设 (尽管它并不拒绝真理命题在功夫当中的作用) 。它为文化上详细的、历史上偶发的、对个人而言独特的想象力和

21、创造性打开了空间, 并因此能够接受多元主义而不同时落入道德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陷阱。正如我们所看到的, 它允许我们既能保持坚定的价值承诺、对传统的继承、对师表的信任, 同时又能是开放的, 欢迎差异性和创造力。 事实上, 通过把伦理当作是开发生命的艺术, 功夫伦理具体表现出了后当代思想的一系列真知灼见, 即强调特殊性、情境、身体的维度、经过和创造性, 但又不像很多后当代理论那样走向纯粹的解构。它为我们重新评估、重新解释和重新构建所有现有的理论提供了建设性的基础, 即把它们都看作是不同的功夫建议和功夫流派。就像一个格式塔转换, 看起来很熟悉的东西一旦置于功夫视角之下, 就会出现不同的、新的相貌。有

22、了这个视角, 我们能够看到:尽管人类的各文明传统都产生了伟大的生活艺术功夫大师, 但人类作为整体还很难被看作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的社团, 更谈不上是生活艺术家的社团。我们需要争取道德底线的普遍共鸣, 但不能把达成道德的普遍共鸣作为全球对话唯一可能的积极成果 (1) 。这种对话将更像武林大会中的不同功派, 他们既相互竞争, 也互相学习。这种沟通所要得到的最后成果不是所有功派都皈依为同一个功派, 而是开发互相的了解, 增进互相的尊重、友谊和各自的进步。 注释: 1 宋明儒家经常把这两个词不加区分地交换使用。根据当今的习惯, 我仅在 时间 人工 和 努力 的意义上使用 工夫 , 而在其他诸如功力、功法

23、和成效等含义上均用 功夫 。 2 为避免误解, 让我先讲明本文中所使用的 道德 一词, 指的是作为责任的道德;而本文中所用的 伦理 , 指的是愈加广义的 善 , 它也许与我们的道德责任有关, 也许没有。 3 Confucius and the Nature of Religious Ethics, in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21:2 (1971) , 192. 4 Tadeusz Kotarbiski, The ABC of Praxiology, in Praxiology and Pragmatism, ed.by Leo V.Ryan, C.S.V., F

24、.Byron Nahser, Wojciech W.Gasparski (New Brunswick and London: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2) , 25. 5 J.S.Mill, Utilitarianism, ed.by George Sher (Indianapolis, IN:Hackett, 1979) , 47. 6 See J.O.Urmson, Aristotle s Doctrine of the Mean, in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10:3 (July 1973) , 223. 7 亚里

25、士多德讲: 根据一般的观点, ar te是提供和保持好的事物的那种功能, 或者是提供很多宏大利益, 在所有情况下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利的功能。 (Rhetoric, 1366a36-b1, in The Revised Oxford Translations of the Completed Works of Aristotle, ed.J.Barn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8 Urmson, Aristotle s Doctrine of the Mean, 223. 9 葛瑞汉A.C.Graham就将 德 翻译为能力potency (见其Dis

26、puters of the Dao.Open Court, La Salle, IL:1989, 13) , 阿瑟 威利Arthur Waley将 德 翻译为气力power (见其The Way and Its Power.New York:Grove Press, 1958) 。 10 例如, 少林武术就有 武德十戒 :一戒立志不坚, 徒染虚名;二戒轻浮虚夸, 不知深浅;三戒心胸狭窄, 不纳忠言;四戒狂妄自大, 唯我独尊;五戒逞强斗狠, 虚荣好胜;六戒舌无禁忌, 议人之过;七戒虚担师名, 误人子弟;八戒铜臭之躯, 奸商气息;九戒自矜自赏, 故步自封;十戒不敬师道, 无情无义。武当武术也有五戒

27、:不得杀生, 不得盗窃, 不得邪淫, 不得荤酒, 不得口是心非。 11 严格讲来, 真诚实在的德性是获得信任一个条件, 固然不能讲是必要条件见J.L.Mackie关于因果条件的阐述, The Direction of Causation, Philosophical Review, 75:4 (Oct.1966) , 441-466。一个不真诚实在但却有着完美演技的人或许会比一个真诚实在然而不擅长表示出的人获得更多的信任。真诚实在作为一种获取信任的功夫, 就像一种艺术手段是创作一个艺术品的功法一样。逻辑上, 一个猴子的随机跳跃创作出一幅超过莫奈的画作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12 庄子的例子是 蹍市

28、人之足, 则辞以放骜, 兄则以妪, 大亲则已矣 (庄子 庚桑楚) 。 13 在其The Moral Fool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8) 一书中 (第44-47页) , 汉斯-格奥尔格 穆勒 (Hans-Georg Moeller) 引用庄子的例子, 并且提供了更多的例子, 来讲明在生活的大多数领域中, 道德都是多余的 14 Joel J.Kupperman, Ethics and Qualities of Lif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 120. 15 (2) Joel

29、J.Kupperman, Learning From Asian Philosoph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 167-169, 136. 16 参见Peimin Ni: How Far is Confucius an Aristotelian?-Comments on May Sim s Remastering Morals with Aristotle and Confucius (in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S 2018, VIII 3, 311-319) 及 A

30、Comparative Examination of Rorty s and Mencius Theories of Human Nature (in Rorty, Pragmatism, and Confucianism, edited by Yong Huang,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8, 101-116, with Rorty s response, 285-286) . 17 Donald J.Munro, Unequal Human Worth, in Brian Bruya ed.The Philosoph

31、ical Challenges from China, Boston:MT Press, 2021, 145. 18 Kant, Grounding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rans.James W.Ellington (Indianapolis:Hackett, 1981) , 37n23. 19 (论语9 30。这也解释了(论语的一些明显的不一致性。例如, 它一方面教诲 道德金律 (论语12 2) , 另一方面又讲君子 无适无莫, 义之与比 (论语4 10) ;一方面告诉人们要 主忠信 (论语1 8, 9 25) ,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32、,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2 22) , 另一方面又讲 言必信, 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 (论语13 20) 。放在功夫的镜头下, 我们看到:对道德金律和 信 的遵守, 最终应该基于 权 (权衡) 的能力。在能够做到这点之前, 遵从那些规范恰恰是使人能够培养出 权 的能力的条件。参见倪培民:On Confucius, Belmont:Wadsworth, 2002, 29-33;(孔子-人能弘道,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 第58-60、146页。请注意, 这里我只使用了 规范性规则 作为范例, 但大多数宗教仪式的规则是 构成性规则 , 即不仅规范适当的行为, 而且是构成

33、相关活动本身之条件的规则。比方在道路的右边行驶是规范性规则, 没有这项规则仍然能够有行驶的活动;象棋的规则就是构成性规则, 由于没有了那些规则就不可能有象棋活动本身。在构成性规则的活动中, 学习规则的重要性愈加显而易见, 由于不然的话, 就没法进行相关的活动。 20 不同的是, 历史上techne在希腊人那里主要是指家庭层面的农业和奴隶的活动, 不是在自由领域的希腊政治生活当中存在, 因而它只合适于较低的阶级;上层阶级, 即那些 自由人 , 则在人文 (liberal arts) 的领域活动。另一个历史的限制是, 它被放在与知识episteme相对的位置。固然两者都需要有对于原理的认识, 但知

34、识对应的是理解, 而techne对应的是制作。相比之下, 功夫一词能够用来涵盖所有的生活艺术, 无论是家庭的还是公共领域的, 或者是无关乎特定利益的还是出于特定实际利益考虑的。 21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功夫哲学与实用主义有相当程度的类似, 我还是不想把功夫哲学归结为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阵营, 很难被看作是一个划一的理论, 因而本文难以牵涉这个题目而不把问题过于简单化。实用主义的名称来自希腊字 珘 , 意思是 行为 。这个词更容易把注意力引向行动及其后果, 而不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实用主义者当中最强调教育的杜威都没有能够重新构建他的哲学词汇以适应主体转化的需要

35、。事实上, 杜威把他的哲学称作 工具主义 (instrumentalism) , 似乎讲明西方哲学中难以找到像 功夫 那样没有遭到主客体二分法形式影响的词汇。我不以为实用主义能够归结为粗糙的工具主义, 而且pragmatism翻译为中文的 实用主义 也有不当之处。我们能够讨论实用主义与功夫取向的异同, 但用它来取代 功夫 不仅削减了功夫本身的优点, 还会把实用主义所携的种种包袱带到功夫取向当中。 22 Kung Fu for Philosophers, in the New York Times forum The Stone, December 8, 2018. () 23 博客 Yoga

36、in the Dan of Dragon , December 9, 2018。作者Nobel, The Yoga of Kungfu and the Kungfu of Yoga, retrieved June 30, 2020. 24 这是功夫视角与实用主义视角的另一个深奥玄妙的差异不同。功夫直接就是艺术或艺术的能力。在艺术和实用的行为本身是分裂的概念框架中, 实用主义美学 这是理查德 舒思特曼 (Richard Shusterman) 的术语总是像实用主义关于美学的理论, 而不是直接就是把人生当作艺术的理论。 25 Joel J.Kupperman, Ethics and Qualiti

37、es of Lif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 170-171.无为的功夫艺术也蕴含了同样的关于效用主义之局限性的洞见。 26 功夫伦理视角的这个特点, 恰恰与那些否认其他非实用主义伦理之价值的实用主义相区别。后者受二元分裂思维框架的局限, 反而不如功夫伦理更实用主义。 27 Moeller, The Moral Fool, 117. 28 在1993年芝加哥的世界宗教大会上, 代表四十多种不同信仰传统和精神社团的二百多位宗教界领袖通过和签署了一份由德国学者孔汉斯 (Hans K ng) 起草的文件, 标题为(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意在建立一个道德规范的全球共鸣。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