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精讲班讲义-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df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2697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DF 页数:274 大小:25.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精讲班讲义-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4页
系统精讲班讲义-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精讲班讲义-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精讲班讲义-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df(27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1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历史及其特点.2第二节学校组织与管理.9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15第四节教育研究方法.21第五节教育学基础知识.31第六节心理学基础知识.51第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78第二章学生指导.94第一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95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学习.100第三节小学德育.118第四节小学生美育.128第五节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129第六节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138第三章班级管理.142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143第二节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152第三节班级活动与班队活动.158第四节课外活动.162第四章学科知识.167第一节小学语文知识.167第二节

2、小学数学知识.180第五章教学设计.193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194第二节教案设计与编写.197第三节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214第四节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216第六章教学实施.219第一节教学概述.220第二节教学过程.222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方法.226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235第五节课堂教学的实施.239第六节学习动机.246第七节学习方式.253第七章教学评价.262第一节教学评价.263第二节教学反思.268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页 共 272页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章教育基础考纲再现考纲再现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2.

3、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真题分析真题分析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2页 共 272页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历史及其特点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历史及其特点一、小学的概念一、小学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 至至 12 岁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4、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大学”指“大人之学”,以成人为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小学”一般指 8 至 15 岁儿童的教育,也称为“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世的训练。二、小学教育的任务二、小学教育的任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打下基础。三、小学

5、教育的发展历程三、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大辞典 将先秦至今的小学教育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先秦至鸦片战争前期的古代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期的近现代小学教育以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当代小学教育。(一)古代的小学教育(一)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政权,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3页 共 272页第二,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

6、范;第三,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近现代小学教育的草创时期近现代小学教育的草创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学校名称学校名称主要特点主要特点张焕纶(1878)上海正蒙书院(拉开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帷幕拉开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帷幕)1.正蒙书院采用班级授课制;2.课程主要有算术、格致、游戏、技艺、英文、法文等,采用俗话解释文言、讲解与背诵并重的教学方法,尤重德育。钟天玮(1896)三等公学教学活动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经书为主,也重视英文

7、;盛宣怀(1897)南洋公学1.办学思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结合和谐发展;2.师范院的学生轮流教学,开设有国文、数学、历史、地理、体育等课程,这也可视为我国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开端。小学堂1.将各地旧书院、义学、社学一律改为中西兼学的学堂,并将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2.地方小学教育普及运动的发端;3.清末第一次以政府名义重视小学教育的改革,也是小学教育计划见于公文的开端。教会小学1.讲授圣经、中国经史、自然科学的初步知识以及英语等课程;2.重视女子的教育。2.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学制名称学制名称颁布时间颁布时间颁布政府颁布政府特点特点地位地位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初

8、等小学堂章程1904 年清政府1.招收 7 岁的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 5 年;2.教学宗旨“以启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3.分完全和简易两科;4.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实行班级授课制;5.盛行的新式教科书是由张元济、高梦旦、蒋维乔等人主编的最新教科书,包括初高校的各类课程。中 国 开 始 实施 的 第 一 个近 代 学 制 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3.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1)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将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分别是初等小学 4 年,男女可同校,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高等小学 3 年,男女分校。学制规定学龄期为 6 至 14

9、 岁,在此年龄段的儿童都应入校接受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4页 共 272页教育,指出“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学制还对小学的教师、教法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与此同时,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并制定了统一的课程表。个别教学法、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以及自学辅导法都是当时在小学比较盛行的教学方法。(2)袁世凯时期国民学校和预备学校)袁世凯时期国民学校和预备学校袁世凯颁布的特定教育纲要中将初等小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国民学校”;另一种是为预备

10、升学的“预备学校”。国民学校施行国家根本教育,以注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并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之普通知识技能为宗旨;预备学校,以注意身心之发达,施行初等普通教育,预备升入中学为宗旨。(3)“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课程设置注重儿童本位化和实用化,教材也采用白话编写,这些举措对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起了积极的作用。此时,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柏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也开始在我国小学传播和实施。各种教育实验活动也此起彼伏地开展起来,如俞子夷在东南大学附小主持的“中小学沟通问题的研究算术”等多项实验,沈百英在江苏第一师范小学开展的作文教学法实验,教育实验虽只涉及小问题,

11、但立足于小学教育的实际问题,实验的效果也较好,对探索科学的小学教育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壬戌学制)壬戌学制1922 年,民国政府制定了新的学制,称为“壬戌学制”或“称为“壬戌学制”或“1922 年学制”年学制”。该学制参照美国实行“六三三”学制六三三”学制,将小学学制改 7 年为 6 年,仍分两级,初级小学 4 年为义务教育,高级小学为 2 年。幼稚园也被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该学制有两大进步:一是女子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是缩短了学制,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都不同程度减少了年限,对我国普及小学教育起了一定的奠基作用,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办小学的灵活

12、性。“壬戌学制”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 1949 年。(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立即着手制定了“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开始进行“党化教育”。此时常用的教学方法除了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以外,还有李廉方始创的廉方教学法,陶行知所创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法以及导生传习教学法等。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它由“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三部分组成的。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着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同时认为科学教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倡导在小学中施行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还创立了小先生制,通过让小学生来充当教师为劳苦

13、大众服务,对普及我国义务教育起了很大的影响。1927 年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深刻体现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1)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在 1934 年 2 月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将苏区小学一律统称为列宁小学,规定苏区施行统一的学制,小学学制改为五年,分为初等小学三年和高等小学二年。列宁小学为了适应农村情况,采用半日制和全日制两种方法办学,以复式教学为编制组织班级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有国语、政治、数学等科,小学教育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

14、合。(2)抗战时期)抗战时期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5页 共 272页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文化、身体健康的抗战建国的劳动者,除了政府办学,还推行民办公助的办学政策。边区的小学招收 8 到 14 岁的适龄儿童,修业年限定为五年,小学以识字和算术(珠算)为主要课目,同时配合战争生产的需要,也教一些关于战争或生产的技术课,教材的内容力求精简和实用。(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课程上减少不急需的内容,着重培养儿童的革命观点,传授一些生产劳动知识;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改变,通过上课、作报告或者是参加社会活动来组织教学。解

15、放战争胜利以后,小学教育开始迈向正规化。小学教员暂行实施办法中指出,小学教育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公民的教育,应以学习文化为主,即以读写算及社会、自然、卫生等基本科学知识教育儿童,培养其生活技能,并打下升级深造的基础;注意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儿童健康身体,培养儿童爱护人民、国家的思想及爱劳动、民主、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徐特立先生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小学教育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认为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并在实践中检验运用所学的知识。他还强调小学教材要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同时要兼重系统性,倡导小学要采用启发性教学、直观教学等新教学法。他高度

16、肯定小学教师的重要性,认为应该从制度上切实保障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他的小学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解放区小学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现今小学教育的发展还有着积极的影响。近代的小学教育具有如下特点:近代的小学教育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目的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第二,教育内容世俗化,课程的设置也更为科学;第三,教育对象普及化,女孩逐渐有了受教育的权利;第四,注重开展科学的教育实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同时注重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第五,教育体系更为科学化,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体系,幼小得到更好的衔接。(三)当代的小学教育(三)当代的小学教育时间时间

17、文件(或其他)文件(或其他)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949.9共同纲领强调小学教育为基础国民教育。1951.8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小学年限为 5 年,施行五年一贯制,入学年龄以 7 周岁为标准。1953.9小学教学计划(草案)1.小学设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工等 8 科,并通过各科教学、晨夕会、课外活动、班主任和少先队工作进行思想品德教;2.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教育部编订的小学各科课程标准暂行草案统一修订和重编小学教材。1953年后学习苏联1.小学教育照搬苏联的十二年教学计划;2.翻译和采用苏联教材,增加了唯物主义的教育内容;3.在学校内推广苏联的教学方法、苏联课堂

18、教学的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进行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直观教学法等。1954.8教育部以社会主义、马列主义思想来教育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改变了以前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6页 共 272页1958 年第四次全国教育行政会议大力开展识字运动,大力普及小学教育,学会用两条腿走路,适龄儿童入学率有大幅度提高。1978 年教育部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调整为中心,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调整为中心,拉开了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序幕。1980 年关于普

19、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1.1981 年以后适龄儿童入学率基本达到 91%以上;2.采用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上做了许多改革,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状况;3.小学教师职务制度也得到落实;4.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在这个时候也开始部署。1982 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四有新人四有新人”为目标,确定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1986 年 7 月 1 日开始在全国正式施行九年义务教育,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学制:“六三三制”和“五四学制”并存六三三制”和“五四学制”并存;3.课程编写由以前的“一纲一本”改为“一纲多本”“一纲一本”改为“一纲多本”。1992 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2001 年第 8 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全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2.小学课程注重内容的现代化,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综合课程为主以综合课程为主;3.重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革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4.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5.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

21、中得到普遍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教育对象更为普及,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3)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广泛;(4)学科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5)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范化。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7页 共 272页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当代教育的一般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当代教育的一般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

22、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教育

23、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四、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四、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1)此时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都处于平稳增长的时期,骨骼增长较快,但是由于骨化尚未完成,对小学生的坐、立、走以及看书写字的姿势就要注重正确引导。儿童的心脏功能还较差,不宜做活动强度大、繁重的运动,同时此时儿童

24、神经系统的各项机能进一步复杂化,但是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兴奋于抑制过程的不平衡,此阶段的儿童具有容易兴奋、灵活性高,易疲劳,恢复较快的特点。(2)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感知觉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记忆开始从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识记发展。思维特征发展的基本特征则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定型的阶段,使得小学阶段成为受外界教育影响的良好时期,也是具有最大发展可能性的时期。小学教育使得小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逐渐变成现

25、实性,使他们逐渐变成社会化的人。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比学龄前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产生了新的兴趣和动机。儿童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是在不断的积极活动中主动进取,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8页 共 272页(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只有普及和提高小学教育,中等和高等教育才能逐渐得到普及和

26、提高。(2)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只有发展小学教育,才能为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从而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奠定坚实基础。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小学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道德品质、认知水平、人格品质和身体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形成基本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形成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儿童走上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小学教育内容都是基本的价值观念、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的社会活动技能与生活行为规范,这些构成了

27、整个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义务包括:第一,国家有设立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第二,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务;第三,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指的是,对于每一个特定个体而言,小学教育都应该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保证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和谐发展。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我国小学教育的全面性由德育、智育、体育

28、、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部分组成,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绝不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包含着其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既包括面向全体的统一要求,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

29、使得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到最大化的和谐发展。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9页 共 272页第二节学校组织与管理第二节学校组织与管理一、学校组织机构的常规模式一、学校组织机构的常规模式学校组织机构是按照学校发展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组织的职责、岗位和人员进行合理地组合和分配,形成结构合理,权责清楚的协作系统。学校组织机构模式是指学校组织中权力和职责关系的结构方式,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个人或部门之间的关系。包括直线型、职能型、直线包括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等职能型、矩阵型等。1.直线型直线型直线型组织机构模式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直线

30、型组织机构模式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它的特点是组织中的职务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组织中每个人只向一个直接上级报告。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上下级关系明确,责任分明,联系简捷。其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所有的管理职能都由一人承担,往往难于应付。2.职能型职能型职能型组织机构模式是组织内除直线主管外还相应设立一些组织机构,分担某些职能管理的业务,有权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向下级单位下达命令和指示。其优点是能够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上层主管人员的负担;缺点是容易破坏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多头领导。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0页 共

31、 272页3.直线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亦称直线-参谋型)组织机构模式的特点是设置了两套系统,一套是按命令统一原则设置的指挥系统(又称直线指挥部门),另一套是按专业化原则组织的职能系统。直线部门和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决定权,对其所属下级的工作实行指挥和命令,并负全部责任。而职能部门和人员被称作直线主管的参谋,在特定的范围对下级机构提供建议和业务指导,或者受直线主管的委托在特许范围内享有一定的指挥权。4.矩阵型矩阵型矩阵型组织机构模式从两个维度设置部门,一个是任务部门,一个是职能划分。这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就形成一个矩阵。二、学校主要职能部门二、学校主要职能部门(一)校长办公室(一)校长办

32、公室校长办公室是校长领导下的办事机构,协助校长处理学校日常事务。校长办公室的职责包括:负责学校的对外联络;接待和处理来访和信访;管理人事和安全保卫;管理学校文件收发和归档;进行学校各项工作的报表统计;收集和分析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反馈信息;安排校长的重要日程;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等。(二)教务处(二)教务处教务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全体教学工作。教务处的职责包括:教学组织和管理、教研室和学科组管理、教育科研、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班主任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同时兼管学校中教学业务有关的科室。(三)政教处(三)政教处政教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

33、责管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政教处的职责包括:组织和设计各种德育活动,指导、管理各年级组的德育工作,拓展学校德育资源,等等。(四)总务处(四)总务处总务处是学校后勤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提供经费、物质保障和综合服务。总务处的主要职责包括:安排和管理学校各项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维护校舍和各项设施,组织和安排教职工的福利,配合校长办公室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兼管学校食堂、宿舍、医疗室和校办工厂,等等。(五)教研室(五)教研室教研室是由同一学科的任课教师组成的学校基层教学实践机构,主要负责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教研室的职责包括: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组织教

34、学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安排教学培训,等等。(六)年级组(六)年级组年级组是由同一年级各教学班的班主任和各科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教学实践机构,主要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年级组的职责包括:协调班主任与各科任课教师间的关系,组织本年级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全面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情况,组织本年级学生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等等。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1页 共 272页三、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三、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

35、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学校管理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学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此外也包括学校的教职员工。学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管理对象是学校的人、财、物、事(工作)、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他们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客体或被管理者。四、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四、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包括制定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计划;抓好班主任工作;上好政治课,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作用,加强与学生

36、家长及校外教育机关的联系,并要求他们密切配合。教务行政管理是指教导处的具体业务工作,主要有招生、编班、排课表、学籍管理与成绩统计、管理图书仪器和编制教务表册等。教学工作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教学工作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教学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有抓好教学组织工作、领导好教研组工作、督促检查和指导教学工作。总务工作管理包括校舍建设、维修和设备的购置、管理;生活福利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五、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五、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学校管理原则作为学校管理客观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主观反映,是学校管理者处理工作中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是学校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如下六个原则:1.方向性原则方向

37、性原则学校管理必须以一定的办学方向为先导,在我国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领导的行为准则。2.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这里的“效”包括效果、效率、效益。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充分整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3.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共同参与、监督学校的管理工作。4.科学、规范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学校管理者通过编制各种管理计划,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组织、协调、控制学校的全部管理活动,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

38、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2页 共 272页5.系统、整体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学校管理者要从学校管理工作的整体出发,通盘规划,统一指挥,使学校各部门、各层次、各要素之间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协调,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整体效能。6.责任制原则责任制原则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明确规定岗位职责范围进行管理。六、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六、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行政管理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是指通过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学校的方法,其特点在于:一是强调垂直的纵向系统,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二是带有强制性,强调纪律,保证领导人的指示、决定能得到贯彻执行

39、。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该方法指的是运用教育法律法规、学校章程等规范有关行为的学校管理方法,具有强制性、规范性、概括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3.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学校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物质等经济利益的刺激,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4.思想教育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是用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认识、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手段,如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评比表扬法、品德评价法等等。5.数理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管理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探索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决策

40、。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1.计划学校管理的起始环节是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1.计划学校管理的起始环节是制定学校工作计划。计划的种类:学校工作计划(学年的或学期的)、部门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其中学校工作计划,规定学校工作总任务和总要求,是制定其他各种计划的依据。2.实施2.实施实施是将计划变为行动。实施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3.检查3.检查检查是了解计划执行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期获得良好效果的措施。4.总结4.总结学校工作总结是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质量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估,把工作的主要经验加以总结,以便得到推广,并从缺

41、陷和失误中取得教训,从而进一步改进学校工作。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3页 共 272页七、学校的内部机制七、学校的内部机制学校内部机制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规章制度等具有动力作用的系统,其中学校管理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一)学校管理体制(一)学校管理体制1.学校管理体制发展学校管理体制发展学校管理体制规定学校的管理权限、机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是学校内部机制的核心和灵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变革:(1)校务委员会制(19491951);(2)校长负责制(195219

42、56);(3)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571962);(4)当地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631966);(5)“革命委员会”制(19671977);(6)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1982);(7)“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与“校长负责制”并存(19831992);(8)校长负责制(1993 至今)。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真题再现】【真题再现】【2014 年下半年】根据 1993 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A.校长负责制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书记负责制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2.校长负责制校长负

43、责制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指由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的相互联系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包含学校党、政、群三方面的地位、作用和职责权限。(1)校长全面负责,包括校长职位、职责、职权三个内涵。校长职位由上级政府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校长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最高领导人,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在学校领导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校长职责包括工作任务和承担的责任,校长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决定,努力按教育规律办学;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全面主持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44、、体育卫生、后勤总务、人事组织等学校行政工作;配合学校党组织,支持和指导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和教职工工会等群体组织开展工作;管理人事工作,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健全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校长的职权包括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2)党支部保证监督,主要是参与讨论副校长及中层干部的提名或任免,在政治上把关;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员和党支部的积极作用,加强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加强对教职工代表会议、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独立开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

45、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4页 共 272页展工作,充分发挥各组织在学校中的作用;支持校长独立处理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协调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3)教职工民主管理可以由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校务委员会体现。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是听取校长报告;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改革及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奖惩、晋升、处分、免职有建议权;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有监督评议权;对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规章制度、财务预算有审议权;对本校教职工岗位责任制的方案、教职工的奖惩办法、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规章制度有决定权;对职能部门贯彻教职工代表大会决议、落实提案有检查权。综

46、上所述,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把党的保证监督、群众的民主管理与校长个人负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的学校管理体制。(二)学校规章制度(二)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依据法律、法规以及主管行政部门的授权或在其办学自主权范围内制定的学校内部管理规范的总和。学校规章制度从广义上从广义上讲包括国家有关教育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纪律章程,从狭义上从狭义上仅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规范、纪律、章程等,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学校规章制度包括:学校管理规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制度,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及工作制度,学生守则、学生成绩考核、升留级制度,学籍

47、管理制度,学生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包括:会议制度(学校领导班子会、校务会、行政会、教研组长会、年级组长班主任会、家长会、教职工学生代表会等),资料档案保管制度(教师资料、学生资料、学校工作资料、国家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等),教职工工作制度,各种常规细则(课堂规则、宿舍规则、食堂规则、图书馆实验室规则),等等。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设置了两套系统,一套按命令统一原则设置的指挥系统(又称直线指挥部门),另一套按专业化原则组织的职能系统的是()。A.直线型B.直线-职能型C.职能型D.矩阵型2.学校管理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学校的组织机构

48、和规章制度属于三要素中的()。A.管理者B.管理手段C.管理对象D.被管理者3.()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A.学校内部机制B.学校规章制度C.学校管理体制D.学校管理规程4.管理学校文件收发和归档的职能部门是()。A.校长办公室B.教务处C.政教处D.总务处5.招生、编班、排课表、学籍管理与成绩统计、管理图书仪器和编制教务表册等工作属于()管理。A.思想品德教育B.教学工作C.教务行政D.总务工作6.学校管理的起始环节是()。A.计划B.实施C.检查D.总结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5页 共 272页第三节教师专业发

49、展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的概述一、教师的概述(一)教师的涵义(一)教师的涵义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专业建设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二)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二)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复杂性。复杂性体现在:首先,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首先,因材施教。其次,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3.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的

50、言行举止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教师常常还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时间来思考、备课、批改作业、写作。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是指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他的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进行家访、街访,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5.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