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病常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中医外科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240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痔病常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中医外科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痔病常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中医外科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痔病常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中医外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痔病常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中医外科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痔病常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对痔的概念界定是: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构成的局部团块 1。这是当前对于痔的概念认同度较高的一种讲法。临床上中医药物保守疗法与西医外科疗法各有所长,疗效亦不尽一样。西医外科手术治疗能铲除病源以解病患痛苦,但具一定创伤性且多伴有后遗症,大多患者较难接受此种疗法;中医药保守疗法具有多靶点治疗的特点,尽管起效较慢但是几乎无创伤且后遗症少,故临床上多数患者会选择中医保守治疗痔病。当前,临床上中西医治疗痔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内服、注射、熏洗、外敷、针灸、外科手术治疗等。这些方式方法既可单独使用,又可

2、联合运用;但临床上较少采用单一的诊疗方式方法,多采用联合运用,疗效更为显着。本文提及病因病机均为临床上痔病较为常见的几种病因病机,旨在讨论不同病因病机与其相应治法间的联络,为临床上辨治痔病提供理论参考。 1痔病考 1.1痔的概念 (山海经最早提出痔这一病名。杨卫红2以为 痔 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包含三种不同概念。 1把人体孔窍中但凡有小肉突出的疾病均统称为痔,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 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峙。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日痔,不独于肛门边也,有鼻痔、眼痔、牙痔等 。这是我们祖先对于痔这一概念最原始的定义,这是在对生理病理缺乏基本认识的基础下得出的结论,参考意义小。 2所有肛肠类疾病的

3、总称,历代医籍中关于痔的阐述多指下窍之病,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均统称为 痔 。这是在前人的观点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将所有肛门直肠疾病归统于痔这一概念,较为笼统。3当代医学上的痔。(诸病源候论 诸痔证候里列举的 血痔 ;(外台秘要中引用许仁则论痔之讲;(外科启玄所述翻花痔及(外科大成中对痔的异常感觉和状态具体的描绘叙述基本接近于当代医学意义上的痔病。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上所讲的痔是一个广义、笼统的概念,将当代医学肛肠类病如肛屡、肛裂、直肠脱垂、直肠癌、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等均纳入痔的概念之中,缺乏系统的认识。但是,随着临床经历体验的积累及实践的深切进入,古人对痔的认识不断演变发展,逐步接近当代医学意义

4、上的痔病。 1.2痔的病因病机 (血证论云: 魂门之病,有由中气下陷,湿热下注者;有由肺经遗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渗漏魄门者,乃大肠之滞与各脏腑相连之义也 。这是(血证论中对痔病病机的阐述,条文所述病机为当前临床上痔病最常见的几个病因病机之一。除此之外,中医还以为痔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脏腑本虚、房室不慎、六淫致病及其他病因如久站久坐、负重远行、久泻久痢久咳、便秘、妊娠、分娩、月经不调或察受胎毒所致3。总的来讲,痔病是由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等各种原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不外乎气虚、湿热、瘀血所致。当代医学则以为:痔的发病与肛门直肠的生理解剖位置

5、、静脉回流阻力、炎症刺激、生活作息及饮食、年龄职业、遗传等因素相关,对其详细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2痔病常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 2.1健脾益气、升陷固脱法 本法适用于因中气下陷、肺气虚所致的痔疮。气虚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一个致病因素。(疮疡经历体验全书 痔漏症篇云: 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肺蕴热则肛门闭结,肺脏虚则肛脱出,此至当之论。又有妇人产育太多,力尽血枯,气虚下陷,及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突出 。这讲明痔疮的发病除了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脾虚中气下陷有关之外,亦与肺气虚相关,临床以脾虚升举无力较为多见,久病脾虚或素体脾胃虚弱为中气下陷无力升举的主要诱因。再如某些慢性疾病,病久耗伤气血致气血两虚,归根结底

6、,气血互根互存,密不可分。 一方面, 血为气之母 ,久病耗伤阴血,血虚则不能养气,不能载气;另一方面, 气为血之帅 ,气虚则无力生血,无力行血,更无力摄血。对于素体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失常者,升降失序,中气缺乏,气虚下陷,无力摄纳,瘀血留驻,筋脉松懈致直肠脱垂不收,内痔脱出不纳。症见内痔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便血鲜红或淡。初期异常感觉和状态不明显,溃后脓水稀薄,久不敛口。伴面色少华、头昏乏力、少气懒言或纳少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升陷固脱;方以补中益气汤化裁。方中黄芪、参补中益气;当归补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升麻、柴胡、枳壳升阳举陷;陈皮行气。 2.2行

7、气活血、化瘀止痛法 本法适用于因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而致的痔疮。(血证论4指出: 气血中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 。瘀亦是肛肠病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痔疮多因气滞血瘀而成。肝失疏泄,情志郁结,气机失调,气滞血瘀不畅,经络阻滞,造成肛周血脉不通,血凝成团,排便时受压迫出血所致。 寒为阴邪,寒性凝滞,寒邪侵入人体,迫使气血津液、经脉凝滞,致气血不畅,血瘀因寒相结于下,阻滞不通,日久肛周瘀血凝滞,可发为痔疮。气滞瘀血阻络、寒致血凝均可发为痔疮,但临床以气滞血瘀为多见。当代医学证明5: 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静脉发生曲张而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瘀血团 ,故治疗需从解决静脉血管病变入手,这与中医活血化瘀法殊

8、途同归,瘀去血止痔则消。临床症见肛门肿胀、内痔脱出肛外,甚者嵌顿,不能还纳,肛门紧缩,胀疼或坠疼,局部肛缘可有水肿,触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气滞血瘀方以活血散瘀汤加减。方中以当归尾、赤芍、桃仁、牡丹皮、红花活血化瘀止痛;枳壳、槟榔行气导滞,理气宽肠;延胡索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寒凝血瘀方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方中小茴香、肉桂、干姜味辛而性温热,归脾,理气活血,温通血脉;当归、赤芍行瘀活血;蒲黄、五灵脂、川芎、元胡、没药活血理气,气行则血活。 寒甚者加附子干姜加强温阳之力,瘀重者加桃仁、红花增祛瘀活血之功。 2.3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法 本法适用于因湿热下注

9、而引起的痔疮。湿为阴邪,重着黏滞,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湿有内湿与外湿之分,临床上,痔疮大多由内湿而发,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厚腻,消化不良而饮食积滞,久而化湿化热,损伤脾胃而生。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如(素问 太阴阳明论 6云: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一方面,湿热蕴积相结于下,气血凝滞,致魄门筋脉纵横,经络阻隔交织,肛门直肠周围构成血瘀脓肿,经脉受伤则下血。另一方面,湿热下注大肠引起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凝聚于肛周,亦可发为痔疮。临床症见痔核脱出难收,肛门胀痛,肛外下血污浊,大便秘结,小便不利,常伴肛门灼热,潮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

10、利湿,消肿止痛;方用内疏黄连汤加减。方中黄连、黄芩、栀子、苍术清热燥湿;大黄泻热通便;槐花、地榆凉血止血;天花粉、白芍养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加蒲公英、金银花增清热之力;加木通、泽泻利尿化湿;加赤芍、延胡索活血止痛。 2.4清热润燥、凉血止血法 本法适用于血热肠燥而引起的痔疮。(医宗金鉴 卷六十九7云: 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侵入人体最易损伤津液,进而出现各种枯燥、涩滞的病症;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5云: 燥胜则干 。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致肺津耗伤,无下面润大肠,肠道失润,主津功能失常,故见大便干结。由于肠道失润,大便干结难

11、出,排便时不慎用力过猛,所以引起肛门裂伤或擦伤痔核而引发便血。症见大便秘结,便中带血,色泽鲜红,滴血或射血,常伴肛门瘙痒,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润燥,凉血止血;方以凉血地黄汤加减。方中生地、地榆、槐花、赤芍、黄芩清热凉血止血;防风专治肠风便血;生地、当归尾、天花粉润肠通便;枳壳理气宽肠;甘草调和诸药。大便干结排便不爽甚者加郁李仁、火麻仁加强润肠之功。 案刘某,男,46岁,2020年7月24日初诊,发病节气:大暑。便血半月余,加重2d。患者自述有痔疮病史2年,两年来病情反复不稳定,时好时坏,寻医屡次,疗效甚微。每逢过食辛辣炎热之品则发病,多与病发前的饮食相关。近日病发,便血,影响生活工作,前

12、来就诊。患者自述4d前因饮酒及过食辛辣食物致大便秘结,排便困难,便血且血色鲜艳,呈滴出状。排便时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复位,伴有疼痛,坐卧不安,口干口苦,尿黄赤短不畅,舌红苔黄燥,脉洪。肛门检查可见齿线上方截石位7、11点内痔突起,华而不实7点充血明显。中医诊断为血热肠燥型内痔,治宜凉血止血、润肠通便。处方:槐花15g,地榆15g,黄芩10g,佩兰12g,防风12g,侧柏叶15g,紫珠草25g,蒲公英15g,生地黄15g,当归尾9g,天花粉12g,火麻仁15g,郁李仁15g,枳壳12g,甘草6g,日1剂,共6剂。配合熏洗坐浴外治法:明矾20g,芒硝35g,五倍子30g,蒲公英40g,毛冬青30g

13、,两面针30g,薄荷后下20g,水煎熏蒸,天天2次,每次2030min,连用6g。 二诊,出血止,大便变软,原方去火麻仁、郁李仁、枳壳,加生地至16g、加熟地15g、白芍15g滋阴养血,防清热太过耗伤阴液。拟共6剂以善后,稳固疗效,随访服药后诸症皆愈。嘱患者平常晨起喝一杯温开水,并养成餐后排便的习惯,平日需忌口,注意饮食清淡,忌辛辣炎热等强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纤维食物,避免久坐,同时注意肛门会阴部清洁,天天定时用热水擦洗患处。 本案是典型的津亏肠燥型内痔,采用内外结合的治疗方式方法表里同治,治则:凉血止血、补阴生津、润肠通便。方中槐花、地榆、黄芩清热凉血止血;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防风专治

14、肠风便血;紫珠草止血消炎;生地黄、当归尾、天花粉、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枳壳理气宽肠;加侧柏叶加强凉血止血成效;黄芩、佩兰化湿醒脾除夏季湿邪;甘草调和诸药。二诊,诸症瘥,原方去火麻仁、郁李仁、枳壳避免黏腻通润过度,加生地、加熟地、白芍共奏滋阴养血之功,防清热太过耗伤阴液。 2.5其他 临床上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病因病机外,还有情志内伤、饮食不洁以及房事过度等其他诱发痔病的病因病机。七情内伤,忧思郁怒而发病较为多见,如大怒伤肝,肝气郁结。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湿热相结,下注大肠,继而发生肛门疾病。诊疗时应让患者从本身情志调控做起,嘱患者平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其次,过食肥甘厚腻、辛辣等刺

15、激性食品,致脾胃运化渎职,生湿生热,气血不和,湿热瘀血壅结肠道,引起肛门痈疽。应嘱患者清淡饮食,忌烟酒。再者,亦可因房事不节,纵欲过度,肾精亏损,冲任失调,精失所养造成身体羸弱,无力抗邪,毒邪入侵下注肛门而引发痔疮。应嘱患者保精节欲,房事有节,忌纵欲过度。 3讨论 当下,痔疮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势,已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的生活起居、工作学习,甚者影响患者家庭和睦,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宏大影响。 因而,怎样摆脱痔疮的困扰成了患者们所关注的热门。中医以为,痔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脏腑本虚、房室不慎、六淫致病等有关。究其源不外乎气虚、湿热、瘀血所致,但临床上较少见由单一的致病因素引起痔病,多由两种或两

16、种以上的病因相携来袭,合而致病;如湿热瘀血夹杂亦或气虚瘀血相合而来,故诊治需细细辨证,区别对待,以防误诊漏诊。本文列举了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四种病因病机,中气下陷、肺气虚对应治则健脾益气、升陷固脱;多因久病脾虚或素体脾胃虚弱,再者因慢性疾病耗伤气血所致,故此需补益中气,让气得摄血防痔核脱漏下垂。 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对应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多因肝失疏泄,经络阻滞,肛周血凝成团,排便时痔核受损,治疗应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辅以疏肝行气通络之药。除此之外,寒迫使经脉凝滞,血瘀阻滞于下,日久肛周瘀血发为痔疮,治疗首应温经散寒,寒去经络通,气血行则瘀自散。湿热下注对应治则为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多因湿热蕴积或

17、下注大肠,气血凝滞,肛周经脉受伤而下血。治疗主要以清热利湿为主,凉血止血为辅。血热肠燥对应治则清热润燥、凉血止血;多因燥伤肺津,肠道失润,故见大便干结难出,排便不慎而致肛门痔核受损而便血,治以滋阴润燥,通润肠道,再辅之以凉血止血。痔病有长短寒热虚实之分,扑朔迷离,临床表现不一,故临证需审证求因,遵循整体观念,顾全大局,辨证论治。今笔者糅合各家学讲再统一梳理,抒己拙见,今斗胆呈上拙作,望能为各位所纳,恕笔者才疏学浅,拙作幼稚,恳请各位斧正,不胜感谢!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宋维亮,王振军.痔的当代治疗评价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17(2):116. 2杨卫红.痔病的体质及辨证规律研究

18、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2-4. 3谢敏,何芳,袁绚丽.(血证论对肛肠科的学术奉献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7(5):27-28. 4唐宗海.血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98. 5唐淑敏.痔病因学讲的讨论J.当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19. 6佚名.黄帝内经 素问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4-88. 7吴谦.医宗金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719. 8曹吉勋.中国痔瘘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73. 9江杰.痔瘘病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20-141. 10寇玉明,张广兰,罗敏.中医肛肠科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9-125. 11田振国.古代肛肠疾病中医文献集粹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7:34-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