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战略与重点领域研究.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2209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战略与重点领域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战略与重点领域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战略与重点领域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战略与重点领域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战略与重点领域研究内容摘要:本文基于长吉图工业发展定位,提出重点发展、高起点发展、高科技支撑、内外兼重发展、协调发展的工业发展战略。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进一步要求长吉图先导区应在十大领域重点发展。 本文关键词语: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路径 2009年8月30日,比复的中国图们汀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记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施行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确立了地区新型工业发展目的。在工业领域,要积极借助东北亚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存长吉地带集中布局先进制作业,发展

2、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向高附加价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增加方式转移。 一、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示状 经过21初的十年发展,长吉图地区工业发展获得重大成就。重要表如今:区域工业总体实力进一步强大,对长吉图地区经济增加作用显著,进而影响吉林省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加水平;工业内部构造及三次产业构造进一步优化,工业驱动经济快速增加特征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构造进一步优化;工业内部构造不断优化升级,汽车、石化、光电子信息、冶金建材、设备制作、生物、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实现链式发展,产业集群与产业链逐步构成;工业自立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大量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强

3、大的潜在基础逐步构成,构成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的良性增加机制。但也应看到长吉图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要表如今下面方面:第一,大多数企业自立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高级人才,制约产业做大做强。除个别重点企业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外,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行业发展优势,科技投入不足,缺乏可连续发展能力。绝大多数企业经营都是按传统形式进行,缺乏现代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人才及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难以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的需要。第二,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外部拉动力量利难度较大,经济市场化水平有待提升。长吉图周边国家因政治体制不同、地区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将来的全面深度经贸合作

4、存存众多障碍。长吉图与黑龙江绥芬河等沿边开发开放重点地区相比,在跨境贸易合作、市场发育水平、经济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差距;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相比,在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上亟待提升。第三,区域内部工业体系整合难度较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能力较差,相邻地区间的经济联络较少,没有经济与行政方面的主要合作,地区经济行政一体化基础不强,缺少外部拉动力量。短期内在体制改革、本能机能改变、提升效率等方面面临一定挑战。第四,地方财力较小,发达的多条理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对地区工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固然长吉图地区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核心,但由于吉林省整体经济实

5、力较弱,地方财务收支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和基础设备等建设性支出资金紧张。而且创业投资基金及其相关的评估等投资效劳企业发展滞后,不仅对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对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持不足,进而导致区域内工业经济一体化整合难度加大。 二、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环境 长吉图先导区的工业发展已成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升级与重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建设长吉特大型城市综合体也迫切需要长吉图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持与推进。一方面,长吉图先导区具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和较强的科技支撑,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条件。长春市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综合生产基地,一汽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整车生产企业,拥有与

6、从事汽车研发工作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40多家,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17个。吉林市石油化工产业已构成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化肥、涂料、化学试剂、燃料乙醇、化工仪表等多门类、千余种、较完好的生产体系。另一方面,长吉图地区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具备成为东北地区新的主要的经济增加极和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主要平台的优势条件。通过施行图们江大通道建设,可实现区域内各种要素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充足发掘开发吉林省乃至东北对外开放合作的潜力,进而构成具有主要发展活力的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促进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区域。随着图们江区域合作逐步升级,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将向深条理拓展

7、,日韩等国加工业向我们国家大陆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促使长吉图地区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区域。 三、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战略 (一)重点发展战略 选择确定长吉图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结合产业链特征与产业所处周期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支持方式和支持水平及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十分看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高起点发展战略 利用重大项目对产业集聚的作用,积极引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从根本上决定吉林省存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三)高科技支撑战略 新兴产业重要通过

8、技术突破、价值链分解、内需扩容产生,实际上就是技术、价值链及市场细分的结果。存产业细分的经过中,新兴产业获得发展空间,集中创新资源,进而实现增加。 (四)内外资兼重发展战略 亲密关注央企及其他大型企业的发展,看重国外与国内资本投资,十分是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重视吸引投资投向基础设备、交统统道等硬环境和人力资源、政策体制等软环境建设。看重生产性效劳业发展,建立发达的多条理资本市场体系,发挥金融业的主要作用,实现商务效劳业与t业企业协调发展,在建设长古图现代工业产业聚集区的同时建设现代效劳业聚集区。 (五)协调发展战略 看重环境保卫,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建设现代产业生态园区,加强生态功能区保卫和

9、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阳然的协调发展,建立可连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长吉图先导区重点发展领域及对策 (一)汽车工业与新能源汽车 加快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和吉林汽车工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参与国资委牵头组建的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申报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基地,以纯电动汽车作为吉林省汽车工业转型和坚持国内领先、国际著名的重要战略方向。把长吉图地区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基地。推进一汽群众、一汽轿车、 一汽丰越及地方专用车等整车项目建设,施行300万辆整车扩能工程,构成汽车研发生产配套加工区。加大研发投人,提升自立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十分是国家战略性新兴

10、产业创投基金支持,争取财务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资和补助。考虑到新能源乘用车在企业销量规模中占比较小,最近重点关注新能源客车的生产。 (二)石化工业与节能环保 节能效劳项目分布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涵盖钢铁、石化、建材、交通、电力、建筑、水泥等行业。在建设吉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时,重点强调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重点推进“中节能集团的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以吉林龙潭化工星火密集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要产业集群区,配套基础设备、科研、中介效劳和管理体系,以中石油吉林石化、吉化集团为产业龙头,以诸多的中小化工及其相关企业为支撑,把长吉图石化工业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大型产业集群和生产基

11、地。建设大型化工原料基地。进一步扩大炼油能力,构成规模优势,建设以炼油、烯烃、芳烃、合成气、有机硅、合成洗涤剂原料六大化工系列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化工原料基地。以地万配套为主,突出搞好石化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塑造一大批操作优良型和产品领先型的化工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产业链条互动、生产要素互补、综合效益最大化的优势企业,构成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细化工企业集群。存化工园区引进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实行集中供热、热电联供,积极采取先进高效的三废处理装配,建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中水回用系统、余热发电系统和区域绿化隔离林带,全面提升区域环境治理水平。 (三)农产品加工产业与生物技术 重点建设中

12、新吉林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加速推进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培育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大幅度提升农作物的材质、品质,开发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地膜、新型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新产品。依托大成、中粮、天景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100万吨化工醇等重点项目。加强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培育一批新的生物产业。建设创新网络,提升产业研发能力及技术水平,鼎力发展精深加工、质量监测、保质保鲜、包装等方面技术,使产品质量和档次到达国际标准,营造著名品牌。搭建农剐产品信息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培育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积极培育并构成一批国内玉米综合精深加工行业中具备技术和

13、规模优势的著名企业。重点开发长白山林特产品及矿泉水特色资源,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高档保健品方向延伸,提升产品的国际著名度。积极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使其向终端食品、生物保健品方向延伸,率先建立食品安全体系,争创全国著名品牌。 (四)冶金建材产业 利用吉林省丰富的天然资源、宏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完备的设备条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重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卫,积极建设以通钢集团、中钢吉炭、中钢吉铁、吉林吴融有色集团、亚泰集团等重点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建设新型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基地,建成北方主要的精品钢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炉料基地。推进建设300万吨精品钢、80万吨不锈钢、钼

14、深加工项目。推进建设300万吨水泥熟料、300万吨矿渣超细粉、36万吨无机粉体环保纸等项目。积极鼓励吴融集团对省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整合和投资勘探与开发。重点建设塔东铁矿项目。重点推进不锈钢工程。推广水泥工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建设熟料基地,支持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生产水泥,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扶植吉林亚泰和辽源金刚两大水泥集团,整合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等地的水泥市场,做大做强吉林省水泥产业。 (五)设备制作业 以北车集团长客股份公司为龙头,以长春轨道交通设备制作产业园、吉林风电核电设备产业园、长春和延边农机产业园为载体,发展独具特色的设备制作业。重点推进1000辆高速动车组和100

15、0辆城轨车项目。加快园区建设,计划建设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以轨道交通设备制作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打造轨道客车出口加工区。依托中机北方、中航液压等重点企业,鼎力发展工程机械、拖拉机核心零部件、液压控制系统、大型起重设备、模具研发、新能源设备等重点产业,推进中机集团的农机产业园项目,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制作基地和吉林省最大的先进制作业基地。坚持自立创新与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跟踪世界机械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突出以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设备制作业,重点推广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可连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提升工艺设备水平。突出抓好机电一体化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工业及民用控制系统和仪器

16、仪表产品、大型环保设备、配电自动化技术产品等四大系列产品。 (六)生物医药业 充足利用医药行业将来1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以实现医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为目的,推动大型骨干企业上市融资,构成以敖东集团、修正药业、吴太药业等核心企业为龙头,以华康、力源、东北亚、凯莱英等企业为骨干,集栽种、生产、流通、研发、医疗、金融保险、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产业集群。充足发挥区内生物医药和现代中药等产业发展优势,施行千亿元医药产业工程。重点建设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国北药(国际)中药高科技产业园区、吉林生物高技术产业园区、敦化延吉现代中药产业带,组织施行生物医药高技术工程。鼎力推进中药现代化,重点发展小分子化学

17、药,积极开发生物药。通过加强迫药企业之间和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络与沟通,提升企业自立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对核心产品的改进与升级及对新产品的研制与商业化。提升医药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医药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进企业进行联合营销,营造全国和区域著名品牌。 (七)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终端产品、汽车电子、智能控制设备、仪器仪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产品,通过激光电子产业园、汽车电子产业园、软件园及新型整机产品系列、电力电子产品系列项目建设,营造技术工艺效劳平台,强化企业孵化功能。依托启明公司、东光集团、华微电子、永大集团等重点企业,构成产业链和产业群,实现信息产业、信息化发展双突破。建

18、设光电子产业园区、汽车电子园区和软件园,积极发展电力电子产品生产。 (八)新能源产业 风力、太阳能、核能等是新能源发电的主流技术。积极看重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吸引区外单品硅和多晶硅电池生产企业,构建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产业链。加快建设投资120亿元的兵装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依托长吉图地区丰富的水能和风能,积极开发利用风电、水电、太阳能,鼎力引进风电设备研发制作企业,重点完成抽水蓄能电站、风力发电、牡丹江梯级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产业园区,构成配套产业,完善能源产业链条。看重松花江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利用、饱满电厂大坝重建、中广核吉林核电工程、航盛铁锂材料研发及中试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东北地区主要的新

19、能源产业基地。 (九)新材料产业 鼎力发展碳纤维、工程塑料、汽车橡塑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等产业,建设国家主要的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围绕重要化工原料产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建立高科技平台,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开发,建设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十)航空工业 安身现有设备制作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作业基础,与大型国有企业严密合作,重点推进中航集团的航空科技产业园建设。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支大林.长吉图先导区基础设备融资形式研究j.经济纵横,2010,(12). 2赵儒煜,李晗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产业发展战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 2邴正,丁晓燕,姜军.以长吉因开发开放先导区带动吉林省经济构造调整j.社会科学战线,20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