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法学家周新民的民国法学教育研究,法制教育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207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基于法学家周新民的民国法学教育研究,法制教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基于法学家周新民的民国法学教育研究,法制教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基于法学家周新民的民国法学教育研究,法制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基于法学家周新民的民国法学教育研究,法制教育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基于法学家周新民的民国法学教育研究,法制教育论文【内容摘要】法学教育改良的我见6是民国时期着名法学家周新民于1935年发表在(法轨期刊的一篇论文,文章针对民国时期法学教育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良建议:开创办理法学教育是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基础,务必有明确的教育方针,并常抓不懈;法律学程设置必须合理,法律课程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实用;法学教授是传道授业的重要载体,一学科一教授是师资配备的基本原则;法政学生的修养与气节是法学教育成败的最好讲明。当下的法律教育恰恰是法律教育目的模糊;法律学程设置死板;法律师资选聘低龄化、单一化;法律教学形式应试化;法科学生信仰功利化,这都是中国法律教育的致命伤

2、。周新民教授所谈建议之细腻、分析之深切进入对当下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或许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语】周新民;民国法律;教育。 一、周新民其人。 周新民原名周骏序振飞是造诣很深、成果丰富的着名法学家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出色组织者和开拓者。他为新中国的社会民主和法律建设不遗余力质献出自个的全部精神,于1979年10月3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2夕。 一青年时代积极参加安徽学生运动,毕业以后留学日本。 周新民1897年出生在安徽省庐江县大化乡戴鳌山东南的王家院子。1917年20岁的周新民考入桐城中学预备班后又考入安庆六邑中学。由于周新民考入中学家庭经济愈加困难没有能坚持下去户途改变计划考入安徽公立法

3、政专门学校简称安徽法专,以期尽快毕业早日工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五四 运动高潮波及安庆他经常阅读5新青年6、5中国青年6等革命刊物爱到启蒙,并为爱国热情所驱使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站在斗争最前列。1920年为欢迎光升明甫做安徽法专校长反对当局对这一重要任职的阻挠和毁坏她和几位同学发动罢课40余日终得获胜。1921年6月2日,安庆各校学生为增加全省教育经费赴省议会请愿遭到倪嗣冲血腥镇压造成轰动中外的 六二 惨案。 1921年冬天周新民在法专毕业。1922年他得到安徽省每年补助400日元的津贴漂洋过海赴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学习法律。1925年春应安徽法专光升校长邀请,回国任母校学监和民法

4、教员。 二学成回国,执教多所知名法政院校。 周新民到安徽法专教学并任学监,治学授课非常认真对学生关心备至。1929年一月经储应时介绍到河北省训政学院任教员讲授法学通论和行政法。1929年秋天返回上海经过高一涵介绍任上海法政大学后改名为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科大学后改名为上海法学院及中国公学大学部兼课教授专授民法总论、债篇等课。由于他的讲课遭到学生们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迎,1930年春,上海法政大学聘他为专任教授直至1932年。在这里期间周新民与师生相处甚好学校还聘请他任教务长两年。周新民离开法政大学后,接着去了上海法科大学专任民法教授,同时兼任上海复旦大学民法教授。 三参加民主同盟,为的统一战线作

5、出出色奉献。 1930年周新民在上海参加社联,与张定夫社联委书记、邓初民、沈志远、许涤新等经常联络开会并为东北义勇军募捐。1935年为反对蒋介石反动顽固推行不抵抗主义和卖国政策贯彻的抗日救国主张周新民在上海和沈钧儒、陶行知、邹韬奋、章乃器、沙千里、潘光亚、张定夫、宁相青、曹亮等十人发动救国运动筹建上海各界救国联络会。经七、八个月的努力于1936年5月正式宣告成立发展会员450人左右成立40多个小组经常联络开展工作进而在上海这个国民反动统治的心脏地区高举抗日救国旗帜坚持抗日救国主张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和斗志肩力打击了国民反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正因如此国民当局大为恼火于1936年11月

6、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等7人,即七君子事件,周新民和其他救国会同志和法律界知名律师奔波营救在法庭内外密切配合和国民反动进行合理合法的斗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周新民出席民盟一律,同质化的教学资料使得来自法律书本的学习乏味而落后。 三当下法律师资选聘怎样一低龄。 法律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法律学习品质的中流砒柱他们的言传身教重于喋喋不休的灌输和唠叨本应该属于高品质的法律师资出现的问题主要出现如下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辽进入法学院系成为正式在编高校老师,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法科博士毕业通过招聘方式进入二是来自其他法律实务部门的 转行 ,以第一种

7、渠道为主、以第二种渠道为辅法学院师资入口出现单一化和低龄化的状态;过去学院系的迅速膨胀使得相当多的法学院系师资无法呈现梯队类似年龄扎堆问题相当严重笔者似乎看到没有梯队的法学师资队伍几乎都是副教授和教授讲师阶层或许消失;.3同专业或者类似专业,师资无法实现教授一副教授一讲师一助教的格局传统法学专业教授集中新型法学专业没有教授支撑汪理论基础相对扎实缺乏法律实践的必备锻炼法学老师脱离法律实践的指责不是新鲜的话题却是没有能有效解决的致命伤。 四当下法律教育形式怎样一应试。 法律教育手段的集合和法律教育资源的调配组合成为法律教育的形式,这是实现法律教育目的的手段和保障当下法律教育形式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江司

8、法考试已经成为非211、非985高校中法律教育的指南针教学的课程围绕司法考试设置,教师的备课围绕着司法考试进行,学生的试卷以司法考试试题为模板学生一入学就被反复告知:从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开场你就围着司法考试进行,通过司法考试就是对自个、对家长、对学业的最好交代;.z法科学生笑谈司法考试成功接过了高考的接力棒,这种 类高考 的学习方式学生们表示不难适应但这恰恰违犯了法律的本质和精华真髓;.3遭到司法考试干扰的还有老师群体教师的知识教授变得不那么重要,司法考试逼迫着教师研究司法考试研究怎样应试揣测司法考试命题人的心思,拿着法学博士文凭的教师沦为了辅导班培训师;除了司法考试就是考取研究生,要么两者一起

9、拿下这是法学院系褒奖的尖子学生要么选择其一司法考试和考取研究生成为法律学子的生活两重奏这是法律教育的哀伤痛苦。 五当下法科生信仰怎样-功利。 功利并不是法科生独有的标志但法科生的这个信仰会毁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毁了法律书本中教诲的一切美妙现实对学生们大脑思想的塑造和冲击要强过任何一个教师唐僧般的絮叨,生活成为大家最好的素材在这个功利的、市场化的社会中信仰有时候谈起来是那么地奢侈网上有一句俏皮话:不要跟我谈理想,不要跟我谈信仰我戒了、高校是培养法科生的主要阵地yo养出来大量的法科学士、硕士、博士都是我们国家法治建设中最为厚重的法律渊源几乎所有法学院系的课程设置中找不到法律人素质塑造、法律人气质培养

10、的踪迹,设置学程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法律技术忽视了软的、柔的、看不见的法律品格退法科生信仰问题的塑造方面老师也是有责任的既是老师又是律师的法律教员们,在课堂上是不是自觉地、不自觉地夸耀着法律厚黑学这个方面的言传身教是最要不得的。 四、一些尚不成熟的建议。 笔者是一名法律教员止述问题之陈述旨源于笔者的亲身感受虽不深邃却贵真实一些想法粗浅谈及还望同行斧正。 一法科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分离,前者由高校承当,后者由社会培训机构完成。 笔者以为法律专业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都应该是素质教育成者讲都是以素质教育为主体这个任务是由高校法学院系承当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人的职业标志和法律职业准入资格证河以在接受素

11、质教育的经过中完成池能够在走到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完成同法考试是一种职业资格考试这与学历教育和素质教育、素养教育是无法同日而语的更不能以司法考试通过率作为考核法学院系教学成果的标杆。 重新调整法学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笔者以为由高校完成的学历教育, 进口 务必严肃认真经得起实践检验废止和撒销任何形式的法律硕士教育假如非法律专业的人士想进入法律行业工作完全能够参加司法考试通过之后获得执业资格证书实现阿必要多发一个硕士学位证书加以证明呢! 相关教育主管机关必须严格控制研究生文凭的数量和品质对于在职进修人员在相关单位的组织下由单位或者行业系统联络相关高校院校的老师进行理论水平的更新完成进修

12、这种进修与学历教育没有任何关系更无给予硕士学位证书之必要! 二增加选修课比重,不仅拓展法学选修课,还要增设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相关穿插课程。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法学本科必修课为14门涵盖了最为基础的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宏观层面上比拟全面的法律是一种社会现象法律现象也无法单纯地以14门必修课加以区分法律专业选修课程是必备补充但是由于本科教学遭到司法考试的冲击法律专业选修课要么不再开设要么开设了学生也没有动力和热情笔者以为宪法学科中的国籍法、选举法商事法律制度中的票据法、证券法行政法学科中的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民事法律制度中的婚姻继承法都是社会上经常用到的法律规范这些都应当纳入法学专业

13、选修课中。 法学硕士研究生阶段除了根据各自所选专业进行的专业学术授课之外,还应该开设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还应该开设心理学、美学和语言学等等大家都知道很多物理学家都是文学家,很多理工科的大师们经常会写散文、诗歌这就讲明其实学科之间都是触类旁通的固然我们不一定能培养出大家或者大师但是要时刻为大师的出现铺设道路。 三高校师资坚持科研教学考核为主,建立与法院、检察院、人大立法部门的定期人员沟通机制,尽可能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高校法学师资仍要以理论研究为主要任务教学和科研是两个主要阵地单纯的理论研究容易让学者走上 阳春白雪 的道路,、舌在自个的世界这样的学术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违犯了法学是 经世致学

14、的本质要求假如学者们有时机进入法院、检察院、纪委、法制办等这些实务部门那将是比从事律师职业更有价值的法律实践和法律体验。 建立法院、检察院、纪委、法制办等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与法学院系人员沟通一沟通平台,这是在现有条件下缩短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有效途径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知名的高校的法学院中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人才沟通机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法学院教授纷纷到高院、最高院担任职务。笔者以为这种人才流通一定要双向性而且不应该仅局限在教授这个少数群体赴助理法官、助理检察官、讲师、副教授都能享受这样的 待遇,.不仅提升了学术研究对法律实践的影响力而且让学者们

15、找到不错的研究方向。 四借助法律教育资源重组契机,不同类型高校的法学院系培养特色和特殊的法律人才。 笔者以为结合各个高校不同的学科优势在培养法科生方面走特色之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合适培养知识产权类、建筑设计类的法科人才,以财经为主的高校合适培养金融类、证券类、投资类的法科人才,以师范为主的高校合适培养涉外类、翻译类、教育类的法科人才,以政法命名的高校合适培养诉讼业务和非诉业务的法科人才综合类大学合适培养法学理论人才河以从事法学教学活动。 笔者再次重申的是一个国家接受法律教育的人越多越好这是一个国家走向民主、法治的基础保障。学习法律的人多了六们的理性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冲动的社会和冲动的公民对于国

16、家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五重塑并强化法律人的职业荣誉感和专业自豪感。 作为法学教员我们有责任把 信法为真 的理念灌输给学生们我们有责任把 司法独立和法治国家 的信仰传达给学生。对于法律人的职业荣誉感和专业自豪感的培养是无法通过讲授的方式完成的一门最为重要和基础的课程。将法官、检察官、纪委、法制办、律师等以法律实践为工作的人们引入到高校的课堂上通过他们介入的详细案件的讲解展示他们作为职业法律人的自豪感和知足感这是笔者以为切实可行的手段。 利用假期组织学生介入基层法院、基层检察院、乡村派出法庭等日常工作至少完成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基层法治调研活动鼓励学生以调研报告完成自个学位论文的创作这都是增加专业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流芳。追问法学教育J.中国法学.200806。 2孙维萍。美国法学教育制度对中国的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06。 3杨春平。论我们国家现行本科法学教育目的的定位J.高教探寻求索200803。 4程红。学科交融视野下的大学法学教育目的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 5王素娟。我们国家法学教育现在状况分析J一教育与职业202002。 6符启林。我们国家法学教育的现在状况和改革J.岭南学刊200803。 7熊浩。司法考试与大学精神在法学教育中的继续失语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