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困境与实践,社会工作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189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困境与实践,社会工作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困境与实践,社会工作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困境与实践,社会工作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困境与实践,社会工作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困境与实践,社会工作论文对于英文的 practice research,有学者翻译成实务研究,也有学者翻译成实践研究,经过几番思量之后,笔者决定选取 实践研究 .原因是 实务 在社工界通常被理解为所开展的服务,practice re-search 恐怕指的不单是对服务开展的研究; 相反 实践 比拟宽广地涵盖了社会工作一切的践行,包含了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实践者的自我反映对话、当然也包含了社会工作的一切实践行动。也有学者把实践研究看成是行动研究的一种。 一、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窘境 为何要在中国介绍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主要是基于笔者这些年的一些观察。从2001年开场有幸介入推动中国社

2、会工作教育发展,陪伴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成长已经接近14年。中国社会工作的快速成长确实是让国内外同仁都欣喜不已,然而,也碰见学术的窘境与瓶颈。近年来不断听到社会工作学科里外各种对社会工作专业学术质疑与批评的声音。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学者眼中,社会工作经常被视为缺乏学术和理论水平的学科,以为社工只会做、不会写; 对于社会工作内部而言,似乎也认定自个水平不够,经常觉得书写那些关于社会工作实践的文章难以登学术大雅之堂。屡次与社会工作年轻学者沟通,鼓励他们进入实践。固然他们皆很认同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重量,但接着又很坦诚地道出两大难处: 一是做实践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神; 二是关于实践的东西写不出文章,写

3、出来的东西也很难在社会学或其他社会科学期刊登出。面对学术评鉴和升职的压力,他们放弃实践,转向其它所谓 纯学术 的书写。当然笔者很能体会社会工作年轻学者们的心境,但笔者觉得第二个难处实际上是他们对于学术研究或社会工作实践与行动研究的误解。笔者并不完全否认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但希望社会工作同仁能够辨识本身学科专业的特性,其知识的本质和研究取向跟其他社会科学的分野,这样才能摆脱学科的学术窘境,建立本身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进而树立学科的自信。 实务研究在近些年来也备受实用/实践取向 practice oriented 的学科和关注行动 action oriented的学者所重视和采纳,这跟学术界和

4、实务界对主流实证研究的不满有关。首先,我们发现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实践者 或者称为实务工作者 practitioners 觉察学术界生产知识的研究工作通常是由拥有研究技能的研究专家学者们垄断占据,研究者和实践的行动者是割裂的,学术研究生产出来的知识与实务界也是脱离的,其知识的生产并不能帮助实务界的实际工作; 另外,政策制定者 policy maker 也发现传统的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并没有能为政策带来本质性的建议。所以大家开场寻找另一种能够指导实践和政策的研究方式方法。 近年来,在境外 包括香港等地区 ,随着拨款制度的改变以及经费来源的变化,很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需要更多地对本身服务进行评估,进而证明

5、本身服务的有效性; 也需要对服务经历体验进行累积和总结,进而建构指导下阶段服务的实用知识; 同时需要对捐款人和服务对象负责,自我的研究也显得很重要。 是故,学术内部不少具有反思力和批判精神的学者开场提倡学术转向,他们致力寻求与实践接连的研究方式方法,希望研究的产出能够对政策提出本质性建议,能够为实践和行动带来指导意义,甚至希望我们的知识活动 包括研究本身 能够更好地改善现有的实践,进而更好服务在地社区和民众。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本质与定位 对笔者而言,社会工作研究的转向是必然的。假如社会工作不转向,将面对内在矛盾,无法自我调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其研究并非纯粹只是为了研究而做研究,理

6、论建构而建构理论,而是为了实践而研究。这正是社会工作知识的本质,与其他学科分别之处。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目的主要是理解社会、描绘叙述社会现象以及解释社会的运作、社会问题构成背后的原因。固然社会工作也同样从事这样的研究,但社会工作会更进一步探寻求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譬如社会工作研究农村贫困问题,并不只理解农村贫困现象、解释贫困构成的原因此已,它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贫困的根本源头之后,更进一步寻找消除农村贫困的策略和方式方法。 基于社会工作的特性,笔者定义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目的: 第一,研究者是在其专业角色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研究,是为了改善实务工作和更有效地专业实践而做研究,

7、而不是为了研究而投身观察其他行动者的社会实践。第二,社会工作是有浓烈厚重价值参与取向的专业学科,实践研究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研究的经过,探究参与和改变社会的方式方法,进而改变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系统,打破社会压迫、消除社会不平等、促成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这两个目的都与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相吻合,像国际社会工作人员协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 在2005年公布的社会工作定义中清楚指出: 人权及社会公义原则是社会工作的基石。 又像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So

8、cial Work 的网页也清楚明晰地表述了社会工作的内涵,那就是 社会工作专业倡导社会变革、促进有关人类关系的问题解决并推动人们的增权和解放以增进福祉 人权和社会正义的原则是社会工作的基础 社会工作源自于人道和民主的理念,其价值观立足于对所有人的平等、价值和尊严的尊重。自从一个多世纪以前诞生以来,社会工作一直关注于知足人类需要及发展人类潜能。人权与社会正义是社会工作行动的动力与根据。社会工作与弱势人群团结一致,力求缓解贫困以及解放易受伤害的与被压迫的人,以提升社会的包涵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出在全国性与国际性的专业伦理守则中。 2020年世界社工联合大会于7月6日至7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

9、召开,对社会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义。仍然以为: 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是促进社会改变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核心准则是追求社会正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多样性。基于社会工作、社会学、人类学和本土化知识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使人们致力于解决生活的挑战,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总而言之,我们所开创建立的知识也是为了实现我们专业的目的,社会工作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它的研究也是有实用和实践取向的。 三、何为实践研究 当笔者在中国内地开场介绍实践研究的时候,很多人听完后还是无法理解什么是实践研究。皆因很多学者和实务界的人员 也包括社会工作者 深受实证主义研究影响,经

10、常无法摆脱对于研究的固有理解,他们还是习惯地用实务 VS 研究二元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实践研究。于是他们都会提问: 实践研究是学术研究吗?实践研究跟我们社工在做的实务有何分别?我们所做的实务算是实践研究吗? 实践研究在社会工作内部并没有一个共鸣,仍然没有十分清楚明晰界定,正如 Pain 在回首实践研究时谈到的一样: 尽管研究实践很多年 Gibbons 2001,争论于此,然而对于实践研究包括什么,它的外延边界是什么仍然缺乏共鸣,而且对于它的范式、方式方法、合作、伦理仍然存在不断地争论 Pain2008: 1.根据英国学者 Fook 的讲法,一般而言, 实践研究 指的是那些直接关于社工实践或对社工实

11、践有奉献的研究 1996 . 然而,Fook 也以为这个定义也不是毫无异议的。我们仍然需要问: 实践和研究是怎么定义的?为何要做这样的研究?背后的知识论和方式方法是什么?谁来做实践研究?等。这些问题对不同的研究者是有不同涵义的 Uggerhoj,2008 . 2008年在英国举办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会议,大家达成初步共鸣并梳理了一个称为 The SalisburyStatement 索尔兹伯里声明 ,定义实践研究一些重要内涵: 实践研究包含对实践的好奇。它是关于怎样寻找有效的助人方式方法; 它也是关于怎样通过对实践的研究挑战现有问题的实践,以及根据我们在实践中亲身的经历发展出新的知识和想法。大家

12、公认实践研究最佳的方式是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协同,以致相互能够相互学习。这是一种建构专业知识的整合的方式,一方面研究者在实践中能更理解实践经过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在实践经过中致力于培力和实现社会公义。 2018根据个人的领受,简单来讲笔者以为实践研究就是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到达 实践亦研究 的合二为一。到达研究 者 即是实践 者 两种身份的结合。做实务并不意味每一个实务者都在做实践研究,或者每个人进行的研究都是实践研究。实践研究必然是从实践者真实的社会位置进行观察、搜集资料和分析。 然而,这里碰见一个问题,那就是 谁在做? .根据 Fook 1996 的讲法,实践研究一定程度上牵涉到两个原先不同世界

13、 实践的世界与研究的世界 之间的协作或合作 collaboration .根据不同程度的协作关系,我们能够把实践研究分为下面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隔墙观察的实践研究。那就是研究者根本没有跟实务界发生任何关系,他们并有接触社工实践,只是简单地利用二手材料进行研究分析; 第二种是外来者实践研究。这种研究取向还是比拟接近传统的研究,固然研究已经来到实践现场对实践进行研究,但是研究者还是在研究别人的实践,从观察者和别人的社会位置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评估、总结实务经历体验、提炼理论。研究经过中,研究者还是没有真正介入实做; 第三种是协同实践研究。那就是研究者对其他实践者或其他实践者的实践进行研究。在经过中,

14、其他实践者不仅只是被研究的对象,也是平等介入研究问题的构成、介入研究资料收集与资料解释的协同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研究者也介入了部分的实做。但是,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是有不同的角色与分工; 第四种是实践者研究,那就是实践者对其自我、对自我所处之社会位置、情境、社会经济政治的环境构造、对自个在某一社会情境下的行动或实践、以及对自个行动和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所进行的自主研究。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也就是实践者,角色已经很难分开。这种研究的取向也是我们最等待的,但也是最难做到的。笔者基本上是认同第三和第四种的实践研究。 四、实践研究的关注与行动步骤 由于实践研究有浓烈厚重的实用性关心,所以通常会提出常见的9个

15、问题: 1. 此社会工作的参与能否有效?能否有帮助?值得做吗? 2. 所采用的实践形式能否有效?能否有帮助?值得做吗? 3. 与其他实践方式方法相比,这种实践形式能否能更好解决这个问题呢? 4. 这种成功的干涉和处理方式能否需要后期实务工作的跟进呢? 5. 这些成功的干涉方式方法能否存在普遍性呢? 6. 所采用的这个实践理论好吗? 7. 这种实践能否还能够有其他的实践形式? 8. 这个实践理论比其他的好吗? 9. 此项研究积累实践知识有作用吗? 实践研究的步骤一般包含基本部分,从实践开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构成的因素、反思当下实践的问题、制定新的行动方案及推动行动、对自个的实践行动进行观察和记

16、录、进一步反思评估推动的实践行动、提出改变和改善的方式方法、推动新一轮的实践。 一般而言,社会工作实践研究问题的产生是从实践中被实践研究者发现并提出的。譬如在一个社会工作服务中,实践研究者发现推动这服务有很大的难度,或者发现服务对象对我们的服务很抗拒,此时实践研究者开场问: 为何服务对象不欢迎我们的服务呢?为何推动那么困难呢?是我们的服务不能符合他们的需求吗?还是我们的实践形式和方式方法出问题? 此时,引发实践研究者需要重新去理解我们本身的实践和我们的服务对象,紧接反思我们的实践。当然理解和反思不是抽离于实践脉络,而是不断在实践中与各种实践者互动对话而产生的。经过有不同的手法能够运用,譬如能够

17、用小组的形式与介入的实践者对话、可以以用系统的访谈对实践前期的工作进行评估、可以以整理分析实践者的工作日志等。目的是找出实践经过所碰见困难的根本源头所在,整理出行动或者进一步参与的方案。 行动部分是实践者自主探究的重要经过,一轮实践行动的展开,需要我们清楚明晰地去规划,什么样的实践理论和形式需要在这一轮的实践中运用?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推动?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人员配备?有什么样的步骤方案、实践者有足够的能力吗?怎样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能力呢?实践经过需要被细致地观察、记录和分析。 实践的行动需要不断被反思,反思与行动构成了一个辩证的经过。我们也不断去总结到底行动带来了什么改变?什么的因素带来改变?

18、参与理论和方式方法能否有效、有效性在哪?还存在什么问题?困难在哪?下一步行动能够有什么新的实践形式和方式方法?总结出什么新的形式? 在实践研究中,研究、行动、反思、评估相互联合,是一个循环的经过,是一个螺旋的周期,并非一线性经过。实践研究的经过反映了实践研究的本质特性,由于实践研究相信实践者是一个受特定情境与社会文化环境限制的实践主体,实践者在行动经过中累积了很多自个的实践原则方面的经历体验,加上社会文化传承的价值和集体选择,构成了自个也未必清楚明晰的实践理论。这些过往的知识、经历体验、和社会文化价值所引导构成的实践目的、实践方式方法、实践理论是需要在经过中不断有反省与诘难,培育出改变的勇气和

19、能力。这经过是动态的,研究、行动、评估、反思批判如绳索般严密联合、交互作用。评估和反思批判扮演重要角色,没有这环节,将无法衡量研究的进展或重新定义问题,甚至会做出错误的结论,出现行动盲点。 五、结 语 实践研究是以一种新的知识尤其是与实践相关的知识为特点,其挑战了传统对于知识生产的理解。简言之,实践研究是以在详细的实践情境中解决问题为优先考虑的。这样,研究就被详细的实用性关心所指导,而不是研究者随意的选择。因而,实践研究是以应用为导向的,更多的是为了产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是纯粹为了产生新的知识而推动的。 实践研究,对于前行中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同时,它也是不同观点、利益和需

20、求的聚集,复杂性和窘境与生俱来的存在于实践研究的合作和协作之中,且对实践和研究都是具挑战的。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不能单从实践或者研究某一方面来获得,而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发展的。 假如实践研究被包含在社会公众知识生产和实践中,它必需要成为实践经过的一部分,也必需要成为社会工作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不再是袖手旁观,或者是在资料收集和分析完成后就不再与实践者合作。反而,社会工作研究者必须为实践者提供有用的知识。比方讲,它必需要用新的社会工作方式方法和工具来教育实务者,或者用新的和不同的方式来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并且它必须介入将理论和分析结果转化为日常社会工作中能够使用的工具-作为实践学习经过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实践者也需要介入到或者至少要接受自个也成为社会工作知识建构的伙伴,把实践议题转化为理论议题,一同推动实践研究方式方法的发展。实践界和学术界必需要抱着开放的心态,互相学习。不仅仅是实践要从研究中学习,研究也要在实践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有助于推动社会工作研究和研究方式方法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