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闽地区海洋渔业史发展探究,渔业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1871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闽地区海洋渔业史发展探究,渔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粤闽地区海洋渔业史发展探究,渔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闽地区海洋渔业史发展探究,渔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闽地区海洋渔业史发展探究,渔业论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粤闽地区海洋渔业史发展探究,渔业论文摘 要: 粤闽二省面向大海, 海洋渔业的历史特别悠久。过去学术界对海洋渔业文献、鱼类名实及分类、渔业资源及生态、渔政制度、疍民等问题做了较多的研究, 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但也存在众多的缺乏, 需学术界做进一步的深切进入研究。 本文关键词语: 粤闽; 海洋渔业史; 综述; Abstract: Guangdong and Fujian provinces, both facing the sea, enjoy a time-honored history of marine fisheries. In the past, the academic com

2、munity did quite a lot of researches on marine fishery literature reviews, fish name and classification, fishery resources and ecology, fishery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Tanka people (an ethnic subgroup in Southern China, traditionally living on junks in coastal parts of Guangdong, Guangxi, Fujian,

3、Hainan, and Zhejiang, as well as Hong Kong, and Macau) , which ha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requiring further in-depth study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Keyword: Guangdong-Fujian area; marine fishery history; overview; 粤闽地区海域辽阔, 渔业资源特别

4、丰富, 渔业比拟发达。近年来, 学术界开场重视粤闽海洋渔业史的研究, 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笔者搜集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学术论着, 牵涉的领域大致有粤闽水产文献研究、鱼类名实及分类研究、生态问题、渔政制度、疍民研究等, 现综述如下。 一、文献研究 动物谱录是我们研究粤闽海洋渔业的重要资料, 学术界已有一些研究, 牵涉到的问题有作者、成书的时代背景、所载物种的考释等。 作者及时代背景方面。乔好勤的(杨孚临海水土记质疑杨孚没有编纂(临海水土记, 作者推论(临海水土记的编纂者是沈莹1。陈安民的(异鱼图赞与其笺补从历史民俗的视角解读(异鱼图赞(异鱼图赞笺(异鱼图赞补中明代社会风貌, 梳理古人有关 异鱼

5、的神话、民风民俗、政治寄寓、南北地域差异与对海洋生物的想象2。魏露苓的(明清动植物谱录中的生物学阐述明清动植物谱录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她以为谱录中积累了关于遗传变异的记录, 明清动植物谱录对于动植物形态、生理、习性的认识, 具有生物学价值3。陈瑞荣的(福建明清时期三本渔业专着简介对福建明清时期(闽中海错疏(官井洋讨鱼秘(海错百一录三本渔业专着进行了简单介绍4。杨瑞堂的(官井洋拾捌只招腊与讨鱼秘诀一书的科学价值根据(官井洋拾捌只招腊与讨鱼秘诀一书, 核实书中记载的暗礁方位、大小、外形和面积, 找鱼群的方式方法及捕鱼应注意的事项, 解释书中 方言俗名 5。杨瑞堂的(福建渔业史志概略简介了福建明清两

6、朝(闽中海错疏(闽书(官井洋拾捌招腊与讨鱼秘诀(海错百一录(砺哺志五本渔业史书和中国成立后的水产志书。他以为(闽中海错疏虽有一些缺陷, 但在研究福建和浙江海产分布和渔期等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闽书所记种类虽不如(闽中海错疏, 但对某些物种描绘叙述深切进入, 所记产地较详;根据(异鱼赞闰集可知我们国家闽粤沿海的沙丁鱼渔业在350年前已获得一定的发展。明朝已经开场使用宽网目的流刺网捕捞马鲛鱼。作者以为(海错百一录是近代最完备的一部记载水产生物资源的贵重史料6。 马镇平的(岭表录异鱼类史料考证对(岭表录异进行介绍, 对书中 乌贼 鹿子鱼 珠池 与史料记载相矛盾的地方做了分析讨论。他以为(岭表录异中

7、乌贼 的记述不够准确; 鹿子鱼 则是无从考证的化生讲物种; 珠池 宜改为 珠户入池 7。魏露苓的(唐代水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指出唐代淡水生资源、虾蟹贝类得到开发, 渔具和捕鱼、养鱼技术有突破8。陈瑞荣的(官井洋讨鱼秘诀中找鱼群方式方法根据(官井洋讨鱼秘诀总结了捕捞大黄鱼的经历体验, 指出:捕鱼首先需要仔细了解官井洋分布的十八个暗礁;其次要了解大黄鱼汛期;最后则是了解捕鱼当天的早、中、汐期时分鱼群动向9。 物种考释方面。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清宫海错图介绍(海错图所绘内容, 考证(海错图作者聂璜生平事迹, 以为(海错图是集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古代海洋生物图志。对(海错图中二百多种生物进行了科

8、学的物种鉴定10。张世义等人所着(古籍中的鱼诗对古诗中常见的10种鱼类作了考释, 牵涉鳇、银鱼、鲥鱼等十种鱼类形态、生态、应用等方面11。刘昌芝的(我们国家现存最早的水产动物志 闽中海错疏对(闽中海错疏做了分析介绍, 指出:书中记载前人未曾提到的水产动物, 将性状相近的水产物种放在一起, 这种动物分类法在当时是比拟先进的;对(闽中海错疏中的鱼类进行了古今名称对照12。 二、名实及分类研究 (一) 名实研究 古代文献记载鱼名比拟杂乱, 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情况多有。学者运用当代动物学、训诂学、生物学、语源学等多学科穿插的方式方法对其名实进行了考证, 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李约瑟、成庆泰所着(中

9、国古代动物学史介绍了中国古代动物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总结了中国动物学的特点。书中第三章对(讲文解字中动物名词从部首、字名中进行命名与校释13。张辰亮的(海错图笔记对(海错图中生物进行分析考证, 识别真伪14。李海霞的(蚌蛤类命名理据考5例从语源学角度考释 蚌 贝 砗磲 蚶 魁陆 命名理据15。李海霞的(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古动物名考误以为(动物学史解释动物名有随意性, 作者订正(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对(山海经中 仆累 留魮 何罗鱼 鱃 等十种动物名称的误释16。高明乾、刘坤的(古籍诗经中的鱼类古汉名考证考证(诗经中 鱣 鲔 鳏 鱮 鲿 等鱼类, 通过分析, 作者以为, 鱣 是鲟鱼和鳇鱼的古称; 鲔

10、即今之鲟鱼; 鱮 是今天的鲢鱼; 鲿 是黄颡鱼17。闵宗殿的(鱼类异名录收录古籍中以鱼类为代表的动物异名18,19。郭贵良等人所着(东北地区5种柳根鱼考证对东北地区 柳根鱼 的鱼类进行分类命名和生活习性考证, 确定东北地区所称 柳根鱼 是指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五种鲤科鱼类的统称20。赖雷成的( 猪鱼 考补考证 猪鱼 即河豚21。程杰的(三道吴中风物, 千年历史误会 西晋张翰秋风所思菰菜、莼羹、鲈鱼考对古今艺书中记载: 鲈鱼 进行考辨。他以为(搜神记中 鲈鱼 只是一个地区名产概念。六朝至唐众多信息表示清楚, 鲈鱼并不只产于松江;古人一般所讲鲈鱼, 是当代所讲花鲈之类22。覃小航的(越地 蛟龙 原型考

11、对东西越地 蛟龙 原型考证, 作者以为蛟龙原型来源不同。越地东部 蛟龙 的原型应为广东一带的古湾鳄;西部越地 蛟龙 原型为大白鳝23。吉成名的(蛟龙考在(越地 蛟龙 原型考基础上再作考证, 指出蛟龙在东越地区指鳄鱼、鲨鱼等凶猛大鱼, 在广西则指大白鳝24。杨秀英、沙大禹的(鲸鱼考对鲸鱼古代名称详加辨析, 讨论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名、区域分布。作者以为古人对 鲸 的认识不晚于殷商, 三国之后称 鲸鲵 , 唐朝多以 海鲸蝤 称鲸鱼, 明清地方志中 大鱼 即为鲸鱼。 鲸蝤 同 鳅 都指鲸鱼, 海鲸蝤指鲸鱼, 只讲 鲸蝤 , 有可能是 泥鳅 。文献中的鲸鱼以 房鱼、巨鱼、鲂鱼、鳅龙、海翁 见于记载。(

12、记海错中描写的海豚指的是 河豚 。作者指出古人缺乏对海洋生物的科学认识, 有时会把 鲨鱼 误以为是 鲸鱼 , 充分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各地的风俗习惯, 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历史文献中关于 大鱼 的记载25。陈亮的(海禁与生计:明清以来闽台沿海的带鱼捕捞对明代至民国时期闽台沿海地方志所记载的带鱼进行鱼名辨析和区域划分。他以为(闽中海错疏中所记 带 为带鱼科带鱼属下的带鱼, 带柳 应是带鱼属下的小带鱼, 二者在福建沿海较为常见。作者指出, 带柳 至今还是霞浦、罗源、长乐等地对小带鱼的俗称26。施白南和陆云荪的(我们国家早期有关鲟鱼类记述的研究对我们国家古代有关鲟鱼的经济利用和捕捞方式方法做了归纳总结,

13、 对鲟鱼类三种鱼名的古称分别叙述。他指出, 我们国家早期文献上的 鱏、鱣、鲔、鳇鱼、牛鱼 、 鲟鳇鱼 即鲟鱼, 鱏 和 鲔 是白鲟。古代 鲟 鳇 不分, 称鲟鱼为黄鱼, 后来普遍写作 鳇鱼 或 鱑鱼 27。孙勇和袁传宓的(我们国家古代关于鲥鱼的研究对我们国家历代有关鲥鱼的资料做了归纳总结。作者以为, 鲥鱼称谓由溯洄游时间得名: 鲥鱼 时鱼 小麦鱼 三来 三鯠 等;以形态特征得名箭鱼等;以食用得名瘟鱼、鯦等;以各地方言得名 魱鮥 等28。华夫等人收录水族类词条29。 (二) 海产分类研究 我们国家学者对古籍整理方面的研究, 多运用当代生物分类知识对古代鱼类进行分类研究。李约瑟、成庆泰的(中国古代

14、动物学史书中第四章对(尔雅(管子(礼记(吕氏春秋(考工记(本草纲目的动物分类系统做分析, 讨论中国古代分类学的哲理基础, 比照中西方动物分类学。以为, 中国分类学在公元前4世纪略见端倪, 自17世纪后停滞, 20世纪初又开场发展13。 洪纬的博士论文(明清以来传统鱼类分类方式方法研究 (14911947) 以福建省为中心构建了传统时代福建省鱼类分类体系, 以(闽中海错疏中鱼名为切入点讨论鱼类命名、名称演化和分类系统30。洪纬、曹树基的(闽中海错疏中的鱼类分类体系探析分析了(闽中海错疏中的鱼类分类体系, 以为屠本畯采取分类指标较为宏观, 不如当代分类体系分类性状微观31。洪纬的(进步与功利并存:

15、新尔雅与中国近代鱼类知识的传播从(新尔雅中解释近世动物学启蒙阶段的鱼类知识, 对其在当时的局限性和错误做了分析32。 杨秀英的(比目鱼考研究了古人比照目鱼的认识经过, 指出按当代科学分类, 比目鱼是鲽形目鱼类的总称33。朱元鼎的(中国鲀形目鱼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调查以为, 中国魨形目鱼类以南海种类最多共88种 (总数的90%) 34。纪元的(中国东方鲀属鱼类命名历史和名称辨析回首鲀科鱼类近代科学命名的历史, 对中国东方鲀属鱼类的科学命名进行研究辨析, 对鲀类命名混乱的问题做指正35。郑澄伟的(我们国家古代对鲻科鱼类的研究成就对我们国家古代鲻科鱼类进行分类。以为我们国家古代鲻类研究大体归为形态

16、分类, 生态习性、捕捞、养殖、利用等方面。他推断闽粤地区所讲 乌鱼 就是鲻鱼。 子鱼 今名为棱鲻。从(鱼经中描写可知, 我们国家鲻鱼养殖至少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三千多年以前, 鲻鱼已成为王公贵族的食品之一36。王民生的(中国古代利用海藻的考证考证了我们国家古代海藻利用的主要种类、利用价值和食用方式方法。他以为,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海藻最早而且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专作食用和专作药用的海藻各有6种和1属, 食用兼药用的有8种和2属37。 三、资源、渔场及生态问题研究 南海是我们国家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 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海洋国土38 (P2) 。王涛的博士论文(明清以来南海主要渔场的开发 (

17、13681949) 以为, 明清时期南海渔业构成多层次作业体系, 对渔场开发和渔业资源利用到达巅峰。此期是南海渔场开发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渔业政策、海洋环境、捕捞技术和市场贸易都影响着渔业发展39。陈亮的(海禁与生计:明清以来闽台沿海的带鱼捕捞以带鱼为例以为, 明清两代闽台沿海各地带鱼渔场、鱼汛、洄游道路与当代渔业调查基本一致40。张震东、杨金森的(中国海洋渔业简史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海洋渔业史。书中第一章对广东省渔场开发、海洋渔业生产特点做了概述。作者指出, 明清时期沿海以致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外海渔场均被发现和利用, 与东海、黄海不同的是, 南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没有一种有突出产量。

18、整本书缺少对明清海洋渔业史的分析和讨论41。司徒尚纪的(岭南海洋国土叙述了岭南海洋国土自然环境和岭南海洋国土开发简史及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情况。指出, 明清时期中国王朝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主权做了进一步确立并深切进入扩大了传统海洋42。夏章英的(南沙群岛渔业史较全面地介绍了我们国家南沙群岛渔业开发史和渔业发展史43。 周晴的(清民国时期珠江三角洲海岸滩涂环境与水产增养殖以珠江口伶仃洋海岸滩涂的主要水产牡蛎、白蚬、禾虫为中心, 讨论了清代和民国时期珠江三角洲河口滩涂水产养殖业特点。她以为, 在传统时代珠江口的海岸带开发经过中, 对海洋环境的利用, 十分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养殖都蕴含着深切厚重的地

19、方生态知识44。另外, 周晴的(传统时代南海九江的鱼苗养殖业与桑基鱼塘以鱼苗养殖为中心, 分析清代以来至20世纪中叶, 传统时代南海九江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桑基鱼塘农业经营的特色。以为南海九江地区的桑基鱼塘自明末清初已大量出现, 九江地区长期以来垄断了捕捞鱼苗的技术, 这一带的池塘以饲养鱼花为主。到清末时, 九江的桑基鱼塘循环农业经营技术已特别成熟45。 杨秀妮的(海洋与潮汕 民国潮汕海洋渔业史研究梳理了潮汕海洋渔业发展历程, 揭示海洋文明与潮汕社会的互动关系。作者以为, 民国时期的潮汕海洋渔业在捕捞工具、技术、生产组织形式上仍沿用传统的作业方式, 是传统渔业的延续46。宋词的(民国潮汕海产考

20、对民国潮汕七县的海产名实、用处、养殖、捕捞做考证。作者对民国潮汕八种捕捞业做介绍;对民国潮汕地区海产研究进行补充47。 叶恒硕士学位论文(民国广东海洋渔业研究 以粤东沿海为中心从民国时期广东渔政机构设置、水产研究及水产教育、粤东渔业资源、粤东疍民等方面, 讨论了民国粤东地区海洋渔业发展脉络。他以为, 民国广东渔业重心是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 以水陆交通便利的汕尾港为中心的粤东沿海区域也尤为突出;粤东沿海水产养殖历史悠久, 养殖品种丰富, 蚝和蚶是养殖大宗48。 四、渔政制度 关于渔政制度对渔业产生的影响, 学术界主要集中在明清两朝粤闽的讨论。陈亮的博士论文(国家、技术与市场:闽台沿海海洋鱼类种群

21、构造变迁原因研究 (14921966) 论证了海洋政策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作者以为, 国家制度是最主要的因素。第三章作者以为, 明清两代的海禁政策对福建沿海渔业资源开发经过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49。杨培娜的( 违式 与 定例 清代前期广东渔船规制的变化与沿海社会以清代前期广东渔船规制的构成经过为例, 讨论王朝典制与沿海社会之间的政治关系。作者以为, 清代渔船制度的建立, 是尝试进一步规范和管理沿海地区渔民活动的具体表现出。文章讨论仅限于制度的变更, 没有能真正牵涉清代广东渔船规制的实际运作经过50。刘黎的(明清时期广东海洋渔业研究指出, 明清时期广东渔民从 采捕型 经济发展形式开场向 生产与远洋

22、型 的海洋渔业发展51。欧阳宗书的(海上人家:海洋渔业经济与渔民社会第五章阐述了明清时代渔业政策管理。作者以为, 明清时代, 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最有效地控制和确保渔业的安全生产是明清两代共同遵循的渔政方针。朝廷渔政的摇摆性、地方渔业政策的差异性及地方官吏腐败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使明清时代出台的应急性措施在详细运作经过中实际效果大打折扣52。黄辉全的(清代东山渔网碑与金门严禁渔网陋规碑记考通过对铜山金门碑记的考证, 以为, 乾隆末期海盗猖獗, 迫使东山和金门水师共同保卫福建海域53。孟庆顺、宋灏岩的(试析20世纪澳门渔业兴衰的原因通过对澳门渔业政策的解读, 分析了导致澳门渔业兴衰的原因54。周广

23、川、刘志华的(香港渔农业发展史论略回首香港渔农业历史和渔政制度, 对香港渔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考虑55。 税赋是渔政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术界也有讨论。闫富东的(清初广东渔政述评考察清初广东官府管理渔民和征收渔税的方式。以为, 除渔政本身的弊端外, 清朝的对外政策也给疍民造成宏大的影响56。王双怀的(明代华南的渔业生产指出, 明王朝在华南地区设置 河泊所 , 征收渔业税57。尹玲玲的(论明代广东地区的渔业分布从河泊所的设置分布、渔业课税征缴额度等方面阐述明代广东的渔业分布。尹玲玲和王双怀都以为, 鱼课过重是阻碍明代华南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58。尹玲玲的(浅论明代的渔业税制讨论了明代渔业的征课水域

24、与征收方式, 以为明代渔税是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 鱼课钞及渔盐税一直存在, 渔政制度管理上存在众多弊端59。唐元平等人的(明代西江下游的渔业经济 以肇庆府为中心以肇庆府为例, 通过对明代西江河泊所的设立、鱼课的征收阐述, 以为明后期河泊所制度废撤是导致渔民生活窘迫的原因60。 五、疍民研究 疍民是从事海洋渔业的重要族群, 民国时陈序经已进行专门研究, 近年来, 学术界亦进行研究。 关于疍民族群起源文化的讨论。詹坚固的(试论疍名变迁与疍民族属对 疍民 进行界定, 辨其名实。指出 疍 作为族群名称, 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涵不断变化, 并非始终都指代同一族群61。詹坚固的(宋代疍民考略同时指出, 宋代是

25、水居疍民历史时代的开端, 宋代初步建立起的制度基本为后世继承62。夏远鸣的(明清时期东江水域的疍民对明清时期东江干流及其支流上的水上居民历史作扼要概述。对于东江水道上贸易与疍民关系, 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疍民问题并未作更多研究63。陈仲玉的(闽江流域的 曲蹄 族 兼谈马祖列岛的曲蹄以为, 自古生活在中国东南与东南沿海的所谓 疍民 , 他们是古代百越族的后嗣, 可以能是 南岛语族 的遗留64。 关于疍民活动的研究。傅贵九的(明清疍民考略就明清时期疍民对封建统治压迫的对抗作探究。作者以为明代疍民的身份和经济地位都与一般人不同, 疍民遭遇不公的情况延续到清代雍正初年削除贱籍才有改变65。萧

26、凤霞、刘志伟的(宗族、市场、盗寇与疍民 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从人类学角度揭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强宗大族对疍民的打压和经济资源争夺的历史, 作者探究在国家和地方社会的缔造经过中, 汉疍、农商、民盗、沙田区与民田区分类是怎样出现的。作者指出珠江三角洲沙田上的文化界线是流动不定的66。叶显恩的(明清广东疍民的生活风俗与地缘关系就疍家种族和陆上汉人做区别, 对明清时期疍家独特的文化特点以及文化固化原因进行分析。以为疍民文化的传承性处于休眠状态, 缺乏接受外来文化的活力和文化创新机制, 是因袭守旧的结果。从他们的身体生理特征、生活风俗到观念文化, 都标志他们具有依附于水域的黏着性67。赵莞丽的(

27、明清时期广东的水上居民把广东疍民放在明清海洋经济的大背景下, 讨论明清疍民的族源、分布及明清时期疍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官府对疍民的管理、疍民和海盗及疍家民俗。作者以为, 明清以前, 疍民在生产经营上保持单一的一家一艇制, 互相联络不严密;到明清, 疍民已成为广东人口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成为海洋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68。 六、总结 上述论文及着作从文献、鱼类名实及分类、资源渔场及生态问题、渔政制度、海洋社会经济、疍民研究等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为我们进一步深切进入研究粤闽海洋渔业史做了非常扎实的工作。然而, 在这些研究中, 也存在一些缺乏:一是对于粤闽水产谱录着作研究参差不齐, 系统全面

28、的研究较少。 (如(海味索引 (明张九峻/屠本畯) 、(鱼品 (明顾起元) 、(鹤鱼谱 (明王象晋) 朱砂鱼谱 (明张谦德) 、(海错百一录 (清郭柏苍) 、(江南鱼鲜品 (清陈鉴) 、(鱼谈 (清郭钦华) 、(南海县西樵塘鱼调查问答 (清罗振玉) 、(然犀志 (清李调元) 、(水品全秩二卷 (明徐献忠) 。二是粤闽水产研究调查都是数年前的基本资料, 在描绘叙述的系统性、精准性、时效性等方面存在缺乏。三是学者多研究鱼类资源方向, 而中国鱼类基础分类研究方面尚不够系统。四是对于鱼类同种异名、异名同种问题, 无法构成统一规范。五是缺乏对明清粤闽渔场进行深切进入的研究讨论, 缺乏将海洋渔业视为一个产

29、业的分析。 以下为参考文献 1乔好勤.杨孚(临海水土记质疑J.图书馆论坛, 2018, (6) . 2陈安民.(异鱼图赞与其(笺(补的社会文化史蕴含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6) . 3魏露苓.明清动植物谱录中的生物学知识J.文献, 1999, (2) . 4陈瑞荣.福建明清时期三本渔业专着简介J.农业考古, 1986, (2) . 5杨瑞堂.(官井洋拾捌只招腊与讨鱼秘诀一书的科学价值J.古今农业, 1992, (3) . 6杨瑞堂.福建渔业史志概略J.福建水产, 1994, (1) . 7马镇平.(岭表录异鱼类史料考证J.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5, (1

30、) . 8魏露苓.唐代水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J.农业考古, 1999, (1) . 9陈瑞荣.官井洋讨鱼秘诀中找鱼群方式方法简述J.农业考古, 1987, (2) . 10 故宫博物院.清宫海错图M.北京:故宫出版社, 2020. 11张世义, 沈慧, 商秀清.古籍中的鱼诗J.生物学通报, 2020, (7) . 12刘昌芝.我们国家现存最早的水产动物志 (闽中海错疏J.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2, (4) . 13 (英) 李约瑟, 成庆泰.中国古代动物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14张辰亮.海错图笔记 (壹贰) 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21. 15李海霞.蚌蛤类命名理据考

31、5例J.广州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1, (11) . 16李海霞.(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古动物名考误J.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2, (1) . 17高明乾, 刘坤.古籍(诗经中的鱼类古汉名考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 . 18 闵宗殿.鱼类异名录J.古今农业, 1997, (4) ;闵宗殿.鱼类异名录 (续) J.古今农业, 1998, (1) . 19闵宗殿.鱼类异名录 (续二) J.古今农业, 1998, (2) . 20郭贵良, 闫先春, 王桂芹.东北地区5种柳根鱼考证J.水产科技情报, 2021, (6) . 21赖雷成. 猪鱼 考补J.中医

32、药文化, 1985, (1) . 22程杰.三道吴中风物, 千年历史误会 西晋张翰秋风所思菰菜、莼羹、鲈鱼考J.中国农史, 2021, (5) . 23覃小航.越地 蛟龙 原型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1) . 24吉成名.蛟龙考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3) . 25杨秀英, 沙大禹.鲸鱼考J.殷都学刊, 2020, (1) . 26 陈亮.海禁与生计:明清以来闽台沿海的带鱼捕捞.科学与管理, 2020, (1) . 27施白南, 陆云荪.我们国家早期有关鲟鱼类记述的研究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80, (2) . 28

33、孙勇, 袁传宓.我们国家古代关于鲥鱼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 1987, (6) . 29 华夫, 丁忠元, 李德埙.中国古代名物大典M.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3. 30洪纬.明清以来传统鱼类分类方式方法研究 (14911947) 以福建省为中心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20. 31洪纬, 曹树基.(闽中海错疏中的鱼类分类体系探析J.中国农史, 2020, (4) . 32洪纬.进步与功利并存:(新尔雅与中国近代鱼类知识的传播J.科学与管理, 2021, (4) . 33杨秀英.比目鱼考J.殷都学刊, 2018, (2) . 34朱元鼎, 许成玉.中国鲀形目鱼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34、J.动物学报, 1965, (3) . 35纪元.中国东方鲀属鱼类命名历史和名称辨析J.水产科技情报, 2021, (4) . 36郑澄伟.我们国家古代对鲻科鱼类的研究成就J.水产科技情报, 1979, (4) . 37王民生.中国古代利用海藻的考证J.中国渔业经济, 2001, (4) . 38麦贤杰.中国南海海洋渔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7. 39王涛.明清以来南海主要渔场的开发 (13681949) 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20. 40陈亮.海禁与生计:明清以来闽台沿海的带鱼捕捞J.科学与管理, 2020, (1) . 41张震东, 杨金森.中国海洋渔业简史M.北

35、京:海洋出版社, 1983. 42司徒尚纪.岭南海洋国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43夏章英.南沙群岛渔业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8. 44周晴.清民国时期珠江三角洲海岸滩涂环境与水产增养殖J.中国农史, 2021, (1) . 45周晴.传统时代南海九江的鱼苗养殖业与桑基鱼塘J.古今农业, 2020, (4) . 46 杨秀妮.海洋与潮汕 民国潮汕海洋渔业史研究E.华南农业大学农史室. 47 宋词.民国潮汕海产考E.华南农业大学农史室. 48 叶恒.民国广东海洋渔业研究 以粤东沿海为中心D.华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 49陈亮.国家、技术与市场:闽台沿海海洋

36、鱼类种群构造变迁原因研究 (14921966) 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20. 50杨培娜. 违式 与 定例 清代前期广东渔船规制的变化与沿海社会J.清史研究, 2008, (2) . 51刘黎.明清时期广东海洋渔业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 52欧阳宗书.海上人家 海洋渔业经济与渔民社会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8. 53黄辉全.清代东山(渔网碑与金门(严禁渔网陋规碑记考J.福建史志, 2021, (1) . 54孟庆顺, 等.试析20世纪澳门渔业兴衰的原因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3) . 55周广川, 刘志华.香港渔农业发展史

37、论略J.学理论, 2018, (13) . 56闫富东.清初广东渔政述评J.中国农史, 1998, (1) . 57王双怀.明代华南的渔业生产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 (3) . 58尹玲玲.论明代广东地区的渔业分布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 59尹玲玲.浅论明代的渔业税制J.中国农史, 2004, (2) . 60唐元平, 沈佳嗳, 范程琳.明代西江下游的渔业经济 以肇庆府为中心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1) . 61詹坚固.试论疍名变迁与疍民族属J.民族研究, 2020, (1) . 62詹坚固.宋代疍民考略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 (5) . 63夏远鸣.明清时期东江水域的疍民J.惠州学院学报, 2021, (2) . 64陈仲玉.闽江流域的 曲蹄 族 兼谈马祖列岛的曲蹄J.闽商文化研究, 2020, (2) . 65傅贵九.明清疍民考略J.史学集刊, 1990, (1) . 66萧凤霞, 刘志伟.宗族、市场、盗寇与疍民 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4, (3) . 67叶显恩.明清广东疍民的生活风俗与地缘关系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1, (1) . 68赵莞丽.明清时期广东的水上居民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