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阶段我国慈善组织的现状及对策,组织行为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1678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现阶段我国慈善组织的现状及对策,组织行为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浅析现阶段我国慈善组织的现状及对策,组织行为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现阶段我国慈善组织的现状及对策,组织行为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现阶段我国慈善组织的现状及对策,组织行为学论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现前阶段我们国家慈善组织的现在状况及对策,组织行为学论文慈善事业是一项基于道德的社会事业,是建立在爱心基础上的慈善行为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慈善事业在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安宁有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通过对慈善组织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和探寻求索,厘定了论文中所牵涉的概念,如慈善组织,发展,运行机制等重要概念,并进一步理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公共管理理论对我们国家慈善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切进入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分析了慈善组织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第二分析了我们国家慈善组织内部运营中

2、的人力资源、财力和组织的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对慈善组织人员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关键词语:慈善组织 人员管理 发展 机制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charity organization s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The charity is a social enterprise based on ethics,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Love Charity Behavior of regular and institutio

3、nalized, standardization. Philanthropyin China s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o promote social justice, stability andorder, perfe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promote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present paper through to the charity of the r

4、elevant literature research andexploration,such as Charity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operation mechanism andother important concepts, and further clarif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to China s charity organizationdevelopment problems in-

5、depth study. From three majo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thefirst analysis of the charity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 second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operation of the charityorganizations in China human resources, financ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ordina

6、tion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third to the charity of personnel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Charityorganization Personnelmanagement Development Mechanism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第二章慈善组

7、织的相关概念 2.1 慈善组织的界定 2.1.1 慈善的概念 2.1.2 慈善组织的概念 2.2 慈善组织的分类 2.2.1 基层社区的慈善组织 2.2.2 中介性慈善会 2.2.3 服务性慈善机构 2.3 慈善组织的特征 2.3.1 自愿性 2.3.2 非性 2.3.3 主体多元性 第三章现前阶段我们国家慈善组织的现在状况及突出问题 3.1 我们国家慈善组织的发展现在状况 3.1.1 慈善组织发展迅速,呈现多元化特点 3.1.2 慈善援助面不断扩大 3.1.3 慈善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挖掘 3.1.4 资金筹集状况明显好转 3.1.5 慈善组织的作用日益增大 3.2 我们国家慈善组织出现的问题

8、3.2.1与社会不分 3.2.2当代慈善观念的缺乏和慈好心识的落后 3.2.3慈善组织自律机制不健全 3.2.4.慈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3.3.5 慈善组织协调能力缺乏 第四章 我们国家慈善组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明晰和规范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实行 政慈分开 4.2 培育当代慈善价值观加强慈善文化的宣传,拓宽筹资渠道 4.3 完善慈善组织本身管理机制,提升社会公信度构建自律机制 4.3.1 完善本身管理机制 4.3.2 构建自律机制 4.4 加强慈善组织工作队伍建设 第五章 结束语 以下为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孕育

9、了慈善组织产生的土壤,慈善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它们也逐步显现出其对于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十分是在扶贫救济、帮弱救贫方面发挥的宏大的社会功能。正是由于慈善组织独特的保障作用,将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己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因而,推进、发展与世界接轨同时又具有中华特点的慈善事业,建构符合中国实际且又具有当代性的慈善组织,无疑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和完善,这也是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 但当前我们国家慈善组织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发挥的作用还特别有限,很多地方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还有很多函待解决的问题,也没有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应有的强大功能和作用。从表 1-1 能够看出我们国

10、家非营利组织数量过少,而华而不实作为慈善组织的非营利组织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美国的捐赠每年都在 2000 亿到 3000 亿美元之间,个别年份高的到达 600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8 万亿)。而在中国,从民政部的统计看,2005 年民政部部门直接接受社会捐赠 30 亿,加上其他社会慈善组织的捐赠款,共约 60 多亿。我们国家每年的捐赠款只相当于美国的 1400,差异不同非常悬殊。能够看出,在社会转型期中国慈善组织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无论是从慈善组织的规模上,还是筹集资金上,那么中国慈善组织在发展的经过中都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而又有哪些因素制约了慈善组织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

11、当中可采取哪些决策去大力发展中国的慈善组织?这些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目的所在。 表 1-1:每万人拥有的非营利组织数目之比拟 讲明:此表显示的是 1995 年的数据。 1.1.2 研究意义 首先,本文对中国慈善组织在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切进入的研究。尽管在经历体验现实层面,中国慈善组织在不断产生和发展,但学术界对慈善组织还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对于慈善组织的经历体验研究还相当少,大部分都是从慈善组织的正面予以阐述,对于从发现问题入手的研究就少之又少。 本文试图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探寻求索。 其次,以强迫求公益,市场以自愿求私益,而慈善组织则以志愿求公益,这三种部门在目的

12、和手段上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络,研究中国的慈善组织,理清社会转型时期慈善组织所出现的问题,将是一个非常有理论意义的课题。 慈善组织是在与市场的互动经过中构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慈善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为研究对象,探求慈善组织的发展方向,对于加快职能转变、推进市场化进程都有积极意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也大力开展起来,同时也成为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门问题。明确意识至单靠原有的制度渠道所获取的资源,已经远远缺乏以解决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发动和利用民问慈善资源,正成为其慎重考虑的策略之一。 但是,慈善组织在中国大地上销声匿迹了四十多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那么慈善资源应

13、如何予以筹集、如何运作才更有效率,慈善组织的特征是什么?慈善组织在社会转型时期存在哪些问题等?这些都是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述评 在国际上,对于慈善组织的研究更多的是在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部门 (non-profit organization)或 第三部门 (the third sector)的话语体系下展开的。慈善组织是非营利组织中最为重要的类型之一。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不同的国家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华而不实较为常见的概念有 慈善组织 、 志愿组织 、 免税组织 、 非组织 等,(6,王绍光:(多元与统一 第三部门国际比研究第5-10页

14、)萨拉蒙也指出,在非营利领域研究中存在着名称上的模糊性,华而不实包括 慈善领域 、 独立领域 、 志愿领域一、 免税领域 , 非营利领域 等,(7,萨拉蒙:(非营利领域及其存在的原因)非营利组织大规模研究是在1970年代以后开场的,华而不实Robert lL Brenmer的1960年发表并于1988年修订的 美国慈善事业(American Phi lanthropy)较为有影响,2003年LarL enee JFriedman和lark DMcGarvie主编了(美国历史中的慈善、慈善事业和文明(Charity,Philanthropy,and Civility inAmerican His

15、tory)对美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历史背景都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分析.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以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的萨拉蒙教授主持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拟项目最具代表性。该项目进行了两个阶段,囊括了40多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力图了解不同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现在状况及差异,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的差异及原因,并寻找促进或阻碍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因素。 华而不实牵涉到作为非营利组织活动领域的慈善组织。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非营利组织在世界各国迅速建立起来。萨拉蒙曾归纳出 非营利组织 的六个基本属性: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这被看作是非营利组织 属性的权威性概括。 1.2.2 国内

16、研究述评 国内对于有关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1)对非营利组织定义,构成与发展的动因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理论研究;(2)对非营利组织的个案分析以及调查研究。如(中国 NGO 研究一以个案为中心等;(3)阐述非营利组织与之间关系。如(8,王名等着(中国社团改革一从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该书作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重点讨论了中国社团的政策选择方向和组织变革机制,为建立既有中华特点、又与国际接轨的中国 NGO 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4)牵涉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综合治理、管理评估、筹资技能、志愿者管理等方面。例如(9,(公益项目评估 以 幸福工程 为案例社会科学文献

17、出版社,2003)该书首先对公益项目评估的目的、评估的主体、评估的内容进行系统的介绍,并介绍了.APC.,和 综合绩效评估 等新的评估理论,后以希望工程为例分析这一公益项目的绩效评估。国内对于慈善组织的研究基本是在 1990 年代后期才开场的,有的是工作人员的报告式文章;(10,如青岛市政协主席胡言森的(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发展论坛2002 年第 ll 期;ll,江西民政厅雷朝晖(谈谈慈善事业的创新(中国民政2001 年第 9 期等)。有的是从国外慈善事业的现在状况讨论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以对中国此方面的发展予以启示;(12,如姚俭建的(美国慈善事业的现在状况分

18、析:一种比拟视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 1 期;13,房俐的(金钱至上社会中的慈善事业(新长征2000 年第 1期);(14,王则柯的(慈善事业在美国(经济社会体制比拟1996 年第 6 期)等。有的是从史学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5,如熊秋良的(清代湖南的慈善事业(史学月刊2002 年第 12 期;16,周秋光,曾桂林的(近代慈善事业与中国东南社会变迁(1895-1945)(史学月刊2002 年第 ll 期;17,王卫平的(清代江南市镇慈善事业 (史林1999 年第 1 期;18,秦晖,(与企业以外的当代化 中西公益事业史比拟,浙江人民出版

19、社 1999 年)等。有的是从文化角度,阐述了慈善事业兴起的包括各种思想在内的文化基础。(19,如王卫平的(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江苏社会科学1999 年第 2 期;20,龚汝富的(中国古代商人的善德观与慈善事业(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 年第 4 期)等。针对慈善组织的着作并不多,(21,如郑功成等所着的(中华慈善事业,从慈善事业的本质、历史沿革、慈善理论、运行规范、典型个案等方面,对中国的慈善事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及(22,田凯的(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 慈善组织与关系的个案研究),从慈善组织与关系的角度对慈善组织的运作予以研究,提出了 组织外形化 的概念,并对组织外形化的生成机

20、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还有(23,徐麟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24,陈成文在(论社会慈善事业)一文中对慈善事业进行了定位,并阐述了慈善事业存在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以为应建立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慈善事业。 (25,朱力在(起步中的中国慈善事业)中指出了中国慈善事业兴起的社会条件,主要是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思想文化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阐述了发展慈善事业的理论意义,以为在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应注意发挥理论界、慈善组织和传播媒介的作用。(26,张奇林在(论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四大因素)中分析了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道德因素、宗教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总体看来,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

21、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但当下学术界对慈善事业的研究多还集中在基础理论层面,而把慈善以探寻求索其发展中的问题来分析的研究成果却不多见。 第二章慈善组织的相关概念 2.1 慈善组织的界定 2.1.1 慈善的概念 关于慈善的概念。 慈 是长者、强者对幼弱者的爱, 善 是对别人的友爱和帮助。慈善,(辞源上解释为 仁慈善良 ,(当代汉语辞典上为 对人关心,富有同情心 。 可见,慈善一词最早的含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是对人的优良操行的高度评价,大致意思都是行善积德,扶贫助残,救死扶伤,乐善好施。当前,理论界和慈善工作者对慈善概念的界定还没有真正构成统一的认识。从国际角度上来讲,慈善起源于宗教;中

22、国传统意义的慈善一直是个人对个人,即施主和被救助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慈善也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向着越来越宽的方向发展。江苏省民政厅厅长赵顺盘提出,所谓慈善就是个人或群体基于人道主义精神通过某种途径自愿地向社会及受益人提供无偿的社会救助和社会援助的行为。这些援助包括资金、劳务和精神、实物等方面。 2.1.2 慈善组织的概念 慈善组织分为救助性的社会团体, 救助性的基金会和救助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慈善组织是发展慈善事业的载体。 美国(所得税条例对慈善组织的定义超出了扶贫、教育、宗教和一般社区福利的传统内容,又增加了推进科学发展、减轻负担、增进社会福利三个方面的新内容,这个定义比世界上大多数

23、国家的定义都要广泛。善组织是非营利组织中从事慈善事业的组织。因而,定义慈善组织需要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界定。非营利组织一词源于美国的国家税收法,因其牵涉的范围广泛、包含的组织团体种类繁多,对其定义也颇有争议。非营利组织研究专家萨拉蒙指出了六个鉴定非营利组织的特征,进而成为该领域较为权威的定义(l)组织性:有制度化的运作经过、组织机构,有成文的章程、制度,有固定的工作人员等组织化特征;(2)民间性:又称非性,组织完全由民间来组成及运作,分立于之外,也不从属于或受其支配,但接受的支援;(3)非营利性:非营利组织也会赚取利润作为机构实现自个的目的,但利润不分配给机构的拥有者、工作人员或部门,非营利组织不

24、以获取利益为优先,这是不同于其他商业组织之处;(4)自治性:非营利组织能够自行管理业务,能够自主的处理它们所拥有的事务,而不受外部控制;(5)志愿性:指成员的参加十分是资源的集中不是强迫性的,而是自愿和志愿性的,组织活动中有一定比例的志愿者参加。(6)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往往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公共利益。 在我们国家,关于慈善组织的概念,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界定。学术界对慈善组织的研究也多采用列举法。因而,本文所研究的慈善组织是除了具有萨拉蒙所讲的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外,在组织目的上,还应该是从事慈善活动的。也就是讲慈善组织就是进行或开展慈善活动的机构。 2.2 慈善组织的分类 2.2.1 基层社区的慈

25、善组织 基层社区慈善组织是一种专从本社区筹款,并直接服务于本社区的群众,深深扎根于老百姓之中的慈善组织。基层社区慈善组织的建立是中国慈善事业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 2.2.2 中介性慈善会 除了上述直接服务于社区群众的社区慈善会外,自 1993 年以来,中国还出现了为捐款人和受助人服务的中介性的慈善会。中介性的慈善会与社区基层慈善会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方式不同。社区基层慈善会从本社区筹款,直接服务于本社区的群众,与老百姓密切结合。而中介性慈善会筹款范围广泛,赠款首先要遵循捐款人意愿,为捐款人服务,捐款人未指定意向的,才能够自行选择赠款方向。 2.2.3 服务性慈善机构 在中国,服务性慈善机构的历

26、史比赞助性的慈善会要长得多。改革开放使中断了 40 余年的慈善重被提起,而最先冲破藩篱的是民办的服务性慈善机构。 这些机构规模较小,但数目不小,全中国最少有几千家。他们有固定的场所和设施,有专职工作人员和志愿工作者,主要为老人、孤儿和残疾人服务。 2.3 慈善组织的特征 慈善事业以社会成员的善爱之心为道德基础,以贫富差异不同的存在为社会基础,以社会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营机构为组织基础,以捐献者的意愿为施行基础,以社会成员的普遍介入为发展基础。1本文以为,慈善事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有其区别于其他事业的特征,概括为下面几点: 2.3.1 自愿性 从慈善事业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它是社会公众在自

27、愿的基础上把可支配收入捐出去。它是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的一种捐赠行为,它的存在,不受法律与制度的约束,不具有强迫性,是民众的一种自发行为。由于慈善事业是在民众自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社会财富的一种重新分配,因而,良好的慈善文化和气氛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3.2 非性 慈善事业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的作用,但是在华而不实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它会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慈善行为是社会民众的自发自愿行为,它具有民间自发性,不依靠的强迫而存在,它不同于以牵头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来自民间,是一种民间自助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救助的缺乏。 2.3.3 主体多元性

28、 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十年里,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慈善事业,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看到了慈善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宏大作用,在制度与法律等方面都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国家民众的介入热情日益高涨,各种慈善组织和基金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在中国大地上,不仅如此,各个企业也逐步认识到其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把慈善行为写进了企业章程。这些慈善主体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们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现前阶段我们国家慈善组织的现在状况及突出问题 3.1 我们国家慈善组织的发展现在状况 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度的提高,加之自然灾祸的频发,我们国家慈

29、善事业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庆贺慈善事业所获得的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我们国家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要这样,才能为慈善事业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 3.1.1 慈善组织发展迅速,呈现多元化特点 九十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慈善活动以不同形式、不同规模大量出现,开展慈善活动的慈善组织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这也是慈善组织发展的勃兴阶段。1991 年的华东大水灾,成为民间捐赠活动迅猛发展的契机,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灾区人民给予极大的关心,捐款达 20 多亿。1993 年 1 月,全国第一家以慈善会命名的社会团体一吉林省慈善总会成立。1994

30、年 4 月 12 日全国第一家综合性的民间慈善组织一中华慈善总会于北京成立。截至 2005 年 9 月,省一级慈善机构已经建立了 30 家,地市一级的 50 多家,县一级的 499 家。慈善组织及其活动从自发的、个体松懈的,发展到理性的、具备一定规模的程度,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得以发扬光大。经过十多年的开拓和进取,当前中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获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根据 2004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截止 2004 年底,全国共登记的基金会 936个,华而不实,在国家民政部门登记的基金会有 84 个。十分是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于 2004 年 6 月 1 日正式施行

31、之后,由企业家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慈善组织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形式:第一,中国式的独立的民间慈善组织。以中华慈善总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广州市慈善会为代表。其体制形式基本是 自治 机制,政()社(社团)脱钩,其 民问性 占主导地位。第二,中国式的准民间组织。此类组织为数不多,但它是我们国家现前阶段发展慈善组织既可行,又有效的体制形式。其体制形式是本级慈善机构与本级行政机构互相协作、融合、补充,建立的一种民间运作(包括与境外机构合作)、行政支持的运作形式,构成了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第三,事业性的慈善组织。其体制形式基本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专职工作人员的编制、工

32、资分别由国家编委核定和国家财政负担。与事业单位不同的是,机构的民间机制和行政机制基本参半,具有一定的 自治 成分他们开展慈善活动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向社会募捐,并严格根据施助者的意愿施行救助(项目运作),建立了官办民营的运作机制。此类慈善组织的发展固然存在它固有的弊端,但是,在民间组织还没有得到完全意义规范发展的中国现前阶段,对解除慈善机构工作人员后顾之忧,吸引人才,无疑是有利的第四,完全行政(官方)的慈善组织。其体制形式也完全依附于行政机构。基层县(市)、乡(镇、街道)的慈善组织多属此类。在上述多种属性的慈善机构中,除第一种和第四种属性之外,很多经常是双重属性兼而有之。 3.1.2 慈善援助面

33、不断扩大 据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数据,自成立到 2002 年年底,开展了灾祸救助,扶贫救济,助医助残,助孤(幼)安老,助学助教等 5 大方面 33 个慈善合作项目,覆盖全国近 30 个省份,总会成立 7 年多直接接受款物总计 98 亿元人民币,华而不实,善款 54 亿元,捐赠物资折合人币共计 44 亿元,为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送去了关爱和暖和。近年来,中华慈善总会继续在拓展专项项目,如小区扶贫项目, 阳光住宅工程 等项目,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百姓缓解生存困难。 3.1.3 慈善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挖掘 慈善资源除与其他社会资源有类似的兼容性外,同时还具有其特殊的自愿性和弹性特点。慈善资源不仅包括物质的

34、如资金、物品、劳动力等有形资源,而且包括如爱心、文化传统、科学知识等无形资源。发展慈善事业,正是着眼于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随着慈善组织的迅速发展,各级慈善组织立足挖掘社会慈善资源、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帮助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原则,通太多种形式实行募捐,募捐善款的数额在逐年增长。 3.1.4 资金筹集状况明显好转 2007 年,我们国家公众和企业的慈善捐赠款物总额,到达了223.16 亿元,约占去年 的0.09%。与去年相比,增长123%,而来自境外的捐赠款物总额到达86.09亿元。两项相加,2007 年度我们国家接受来自国内、国际的社会捐赠总额超过309 亿元,与06 年相比翻

35、了两翻。2008 年社会捐赠总额为321亿元我们暂不去考虑2008 年汶川地震所带来的井喷式的特殊年份,只考虑日常捐赠总量,2018 年为332.78 亿元2,每年我们国家的慈善捐赠总额都以递增的态势发展。 3.1.5 慈善组织的作用日益增大 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共有基金会1843 个,比上年增长15.4%,华而不实:公募基金会1029 个,非公募基金会800 个。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183.6亿元。从2008 年的汶川地震,到2018 年的玉树地震和舟曲的泥石流,让我们看到了慈善组织和各类基金会在华而不实所发挥的宏大作用。中华慈善总会更是第一时间发出建议,呼吁社会

36、各界踊跃捐款。由中宣部、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等联合举办的为汶川和玉树募捐的慈善晚会,更是为因自然灾祸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华而不实,汶川地震募捐晚会募得善款15.14 亿元,玉树地震募捐晚会募得善款21.75 亿元。 3.2 我们国家慈善组织出现的问题 3.2.1与社会不分 我们国家的慈善组织产生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寄托了的某种等待;在发展的经过中,又遭到了的多种约束,多具有 官民二重性 。固然多数慈善组织在近年来谋求愈加独立的快速成长,但与发达国家的基金会相比,我们国家的慈善组织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在 2003 年以前,中国的慈善事

37、业仍然停留在 主导 的形态下,很多民间慈善组织行政色彩浓烈厚重,有些慈善机构成立时会邀请政官员担任组织的荣誉职位,开展的服务活动较多围绕政工作的需求,组织内部骨干较为注重获得政系统的升迁、组织活动的开展要依托行政网络、组织的资金来源于或利用摊派筹集的资金。真正来自民间的、由民间独立运作的大规模慈善团体极少。慈善组织对的依靠性较强,缺乏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3.2.2当代慈善观念的缺乏和慈好心识的落后 当下,影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首先表现为慈善观念的缺乏和慈好心识的落后。慈好心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构成的对慈善的认识、判定、了解和感悟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介入的积极性,是影响慈善事业的最深层因

38、素。 由于很长时间里全社会都不提 慈善 这两个字,缺乏于慈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很多人对慈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不了解。或者将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全看作能力范围的事情,或者以为慈善就是捐款捐物和献爱心的具体表现出。很多慈善组及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员也只是将慈善看作是单纯的道德事业,而没有能把慈善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和不断发展的社会事业来对待。这样的慈善观念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没有正确的慈好心识和慈善观念,就不可能在全社会发展积极的慈善事业。 3.2.3慈善组织自律机制不健全 中国当前民间慈善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形式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到慈善活动效率和组织本身的可持续性。很多民间慈善组织在管理

39、上存在漏洞,对财物的管理非常不透明,慈善组织的账目基本上不对外公开,缺少必要的行业自律、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慈善资金使用上随意性大,引起内部腐败行为的发生。甚至借慈善之名而施行的诈骗或敛财行为仍然时有发生。比方 2001 年,名噪一时的 中国妈妈 胡曼莉事件,这让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本身公信力就不强的慈善组织再次受挫。 3.2.4.慈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我们国家慈善组织当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几大软肋,一是高素质人才缺乏。当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利益优先化,慈善组织则是强调志愿,很少有人选择慈善组织作为工作单位,对于那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更是很难抵制企业的高薪诱惑,这样,我

40、们国家慈善组织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方面就出现较大的缺口。 有些管理人才,学历都普遍偏低,缺少创新意识。而对于较为新兴的非营利事业,制度创新则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慈善组织能否能够争取社会资源持续发展的问题。因而高素质人才缺乏问题是当下我们国家慈善组织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二是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现象普遍,这是我们国家慈善组织存在的特有现象。 我们国家慈善组织人员大都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官员,另一面又是慈善组织的领导者,这种双重身份固然为慈善组织博得了社会资源,在开创办理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顺延,组织日益成熟,这种双重身份的领导倍感力不从心,慈善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动办得越来越

41、多,专职领导就越显重要。三是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数慈善组织人员构成单一,缺乏高层次的专业理财、投资人员,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制约了慈善组织的发展,因而慈善组织专业化的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四是对于组织成员的鼓励缺乏。慈善作为一项高尚的事业,很多人以为在从事慈善时应该不汁报酬,甚至倒贴,很多慈善组织也都以精神鼓励鼓励专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五是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或落伍。不能科学的分析将来组织的人才需求和供应状况,对人员配置,人员利用和开发进行的一系列规划,进而到达组织成员和组织目的的高度契合。 3.3.5 慈善组织协调能力缺乏 由于对慈善组织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以及慈善组织对的过分

42、依靠,使慈善组织本身的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扩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遭到了极大的制约。慈善组织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家长制作风等问题。再加上,慈善组织资金的严重缺乏,使得慈善组织无法有效地开展经营活动。慈善组织协调能力是指组织协调它所拥有的要素资源去实现组织目的的能力,协调能力一般考察的是慈善组织的领导人。对于慈善组织的领导人而言,协调能力主要表现为其管理能力和对各种组织要素资源的有效组合能力。这种协调、管理、组合的对象包括组织成员个人,也包括人与物和经费,还包括人、才、物与时间资源的协调。我们国家慈善组织的协调能力较其他能力比拟情况要好得多,其主要原因在于领导人大多数也是

43、组织的创业者,对组织有着深切厚重的感情,有工作的热情,并且都有管理多年事业或企业单位的经历体验,在很多时候是组织的核心人物,能力都特别强,所以组织的协调能力整体水平相对于其他方面有优势而言。 第四章 我们国家慈善组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慈善组织所出现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4.1 明晰和规范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实行 政慈分开 小,大社会 是社会构造转型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在促进慈善组织的发展经过中,要明确自个的位置,给予慈善组织适当的行动权利空间,真正提高慈善组织的自主性。要引导中国的慈善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逐步将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方面的部分事务性职能转移给有资质的慈

44、善组织,国家应给予可能的支持,如划拨部分社会福利基金给慈善组织,用于慈善救助,壮大慈善事业气力,加强慈善事业发挥社会功能的实力。在这一前提下,和各类慈善组织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对于当下因中国转型期而出现的诸如慈善组织性质杂乱、职能混合或穿插等现象要尽快明确并加以解决。除此之外,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应该汲取先行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经历体验和教训,要逐步实现组织化、民间化、自治化、志愿化等取向。在减政放权的同时,要在宏观上通过指导和协调,为慈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慈善组织活动的盲目性,提高其服务社会的效率。 4.2 培育当代慈善价值观加强慈善文化的宣传,拓宽筹资渠道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慈

45、善事业的发展首先需要适宜的社会文化环境。 大量的慈善行为规范不可能完全依靠法律和政策进行框定,缺乏当代慈善价值观的支撑,慈善事业发展难以构成良性的内部驱动机制。因而,将当代慈善价值观更深、更广地渗入公众意识之中,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培育当代慈善价值观的经过中,尤其需要注重启动媒体的引导气力。中国传统慈善文化是中国难得珍贵的文化资源之一,也是世界文明不可缺少的 个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自个的慈善文化资源,宣传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中的精华要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慈善传统美德,提倡社会成员富有后的乐善好施,鼓励人们通过人道关心具体表现出自我的社会价值,树立全社会互相帮助和关

46、心的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使慈善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 4.3 完善慈善组织本身管理机制,提升社会公信度构建自律机制 4.3.1 完善本身管理机制 慈善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社会公众社会捐助,因而,慈善组织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努力建立一种科学的运作与管理制,在善款的募集、管理、使用、增值等环节建立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将善款集款额、使用到哪些项目上及善款的收支情况公之于众。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和信息批露制度,对慈善资金运作进行全经过控制,并定期颁布有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强化慈善组织内部规范管理,下大力气实现慈善组织架构合理、运行规范,实行透明式管理才能真正博得社会认同,提高其

47、社会公信度。 4.3.2 构建自律机制 慈善组织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决定于慈善组织本身的建设及能否获得公认的社会公众的信任。为了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障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慈善组织必须加强自我约束的道德制度建设,强化的强化本身的专业能力,提高本身的道德和专业素养。要坚持组织的公益性、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公正;坚持活动的非营利性原则,不谋求任何个人或家庭成员的私利;坚持财务公开,运作透明,每年颁布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坚持组织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分享、合作互助与互律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恶性或不平等竞争,反对任何侵犯和损害同行利益的行为;坚持自主、自立原则,建立健全理(董)事会及组织的管理体制,反对组织的某些官僚化和行政化倾向;遵循公正、合理的赞助和评审原则,自觉遵循组织制定的政策、原则及工作程序;坚持廉洁奉公、一心一意为公共利益服务的道德风范。通过制定和实行自律原则。提升我们国家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 4.4 加强慈善组织工作队伍建设 公益慈善组织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直接决定着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