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含解析).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0022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9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含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题专题 090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精讲目标精讲目标1回顾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翻译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2熟练掌握并运用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翻译类试题答题技巧。精讲考向精讲考向考向一:考向一: 筛选概括筛选概括【真题典例真题典例】1 【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

2、,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 尚书 ,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

3、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论衡自纪篇 ,有删节)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岁凶,横道杀伤 凶:凶险B闾里未尝让 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 尚书 ,日讽千字

4、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苟:草率,随便【答案】A【解析】此项中的“凶”是年岁不好、遭遇灾年之意。【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单项选择试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2入该句所在的上下文,考查其解释是否合乎该处语境。此外,还可根据平时所学,看各项实词的解释平时是否学过,是否有道理。也可根据字形分析去揣测。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B或以书丑得鞭 勉以行操为基C处逸乐而欲不放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俗材因其微过 其孰能讥之乎【答案】C【考点定位】

5、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题中各选项的第一句是文本中的句子,第二句则是课本中学过的句子,因此可用对比法解答:即先回忆课本中句子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将此带入文本句子去考查,看它们是否相同。10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礼敬具备,矜庄寂寥礼敬具备,矜庄寂寥以笔著文,亦如此焉以笔著文,亦如此焉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幽处独居,考论实虚幽处独居,考论实虚行苟离俗行苟离俗A A B BC

6、 C D D【答案】A【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明白题中 6 个句子的意思,考查它们是不是表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然后紧扣题干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这个要求,运用排谬法在四个选项寻找正确答案。【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评】题中, “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的意思是:“(王充)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 ”这属于王充的美好品德。 “礼敬具备,矜庄寂寥”的意思是:“(王充)很懂礼貌,庄重寡言。”这也是讲王充的美好品德。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的意思是:“(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 ”这不属于美好品德,因此凡含此句的选项皆不是正确答案。由此排除

7、 CD 两项。 “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的意思是:“(王充)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 ”这3也是王充的美好品德。 “幽处独居,考论实虚”的意思是:“(王充)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 ”这是美好品德。 “行苟离俗”的意思是:“(只要这个人)品行不同于世俗(,王充就同他交朋友) 。 ”这句讲的不是王充,因而应排除包含此句的选项。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

8、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答案】C【解析】此题的断句标志,可主要根据句式的对偶关系来考虑:“才高”相对“口辩” , “苟作”相对“谈对” ,于是可知“苟作”和“谈对”之后都应断句。再根据动词来判断:动词“非”的宾语“其人”后应断句。【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评】解答文言断句题,应该先将语段的大致意思弄懂,看该语段大致讲了什么内容。然后以动词为重点分析语段,先找出动词的主语,确定句子中心,再找出宾语(或补语) ,在宾语(或补语)之后停顿。有时,也可根据其他断句的标志,比如某些句末和句首的虚词、某些特殊句式以及对称句式等。12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

9、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B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C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D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

10、人物形象鲜明,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答案】B【解析】题中,B 项错误在于,该项“他追求好名声”的说法同文本中“不好徼名于世”的说法相悖。【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评】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再逐一考查各选项说法同文本内容是否相符。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再逐一考查各选项说法同文本内容是否相符。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会世扰乱,恐

11、为怨仇所擒。 (3 分)(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 分)(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2 分)【答案】4(1)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 (关键词:会、扰乱、 “为所”的被动句式,全句大意。 )(2)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 (关键词:若、诡、是,全句大意。 )(3) (王充)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 (关键词:淫、甘,全句大意。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评】作答文言翻译题,要先根据该句所处的上下文读懂大意,然后认真揣摩命题者在该句中设置的采分点,把每个采分点的

12、意思分析正确,再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出该句意思。一般来说,命题者设置的采分点多为通假字、多义字、古今异义字和特殊句式,翻译时一定要把这些地方翻译准确。【参考译文】王充,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他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他曾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好讲义气,到了

13、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依仗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

14、习论语和尚书 ,每天能背诵一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经师而去自己专门研究,王充一写出文章,就得到许多人的好评,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他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他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众人聚会

15、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见时,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穷得连蔽身的简陋住宅都没有,但胸怀比王公大人还要宽广;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情怀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兴,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处在逸乐之中时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5苦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气节。他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当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于是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

16、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因此,有些庸俗之辈,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的过失,匿名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终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2 【2017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 孝经 ,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 ,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

17、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

18、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9对下列语句中加

19、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C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D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答案】A6【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A 项, “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的意思是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所以“奇” ,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不一般、惊奇。【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主要考查平时课内识记常用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文言实词的意义主要靠上下语境进行推断。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晋太

20、傅安九世孙也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良乃入,具告沛公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答案】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高中阶段主要有 18 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时在学习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灵活运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在文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

21、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答案】B【解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然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分析谓语,谓语如

22、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另外要特别注意“曰” “乎” “于”“而” “之” “也” “矣” “焉” “耳” “则”这些关键词。712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得长辈称赞。B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

23、周确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亲笔所作。C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亲未曾间断。D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他儿子吃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 “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24、不正确。文中“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这一时期未能孝顺母亲。【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 分)(2)吏部尚书姚察

25、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4 分)【答案】 (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

26、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8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吃饭。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 ,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 ”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尤其擅长左氏传 ,工于草隶虫篆。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

27、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暠逃难逃难,贞母出家在宣明寺。及高祖即位,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

28、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 ”后主就赐给谢贞一百石米。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答复说:“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 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 ”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

29、、 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泪流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善,及贞病重,前去探望,询问以后事。谢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这夜死了。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 ”即有敕长给衣粮。【考点直击考点直击】“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言、时、地等主要信息,从而对试题提供的选项信息进行辨析和判断,或者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表述。 “概括要点”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把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

30、分的内容主旨化,并加以阐发或概括。2017 年高考天津卷在“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单独设题。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解读文本就是筛选信息的过程,而且对文意理解类题目是每年、每套高考试卷的必考题,也就是说其他高考试卷是将这一考点与分析综合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分析概括要点”是高考必考考点,历年高考所有试卷都对此考点单独设题,题量 12 题,分值 37 分。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题型主要有两种,客观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表达题,答出能体现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的内容。9【技巧揭秘技巧揭秘】1转变阅读观念,掌

31、握正确阅读方法。转变阅读观念,用读现代文的方法来读文言文。要把文言文当做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 ,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进一步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2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文言文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筛选信息类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常考文言文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类试题命题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3由课内而课外,做好能力迁移。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文言文的复习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

32、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4了解主要命题方式:(1)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指定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2)方法错位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例

33、:(2007 年高考北京卷第 9 题)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ABCD分析:句是通过写“法”的“不能”来衬托“礼义教化”的“能”这句都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要求。句是通过写“越人风俗”使人“苦而有荣”来衬托“礼义教化”使人“无苦而有名” ,这句又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句则是通过“风”的比喻来写“礼义教化”的作用。 所以答案应

34、为 C 项。10(3)关系错位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而命题人有时会将“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或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从而使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4)夸大品质,拔高人物例 2: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解析:宋清的自白虽是自谦之语,但从中可以看出赚钱养家糊口是宋清做生意的主要目的, “追

35、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在文中没有依据。(5)无中生有,似是而非例 3: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于文无据,不符合原文相关内容。(6)望文生义,曲解文意例 4: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

36、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解析:“逃窜之徒,归来如市”指的是那些逃亡他乡的人们,像赶集市一样都回来了。选项 C 望文生义,以今义释古文,将“逃窜之徒”当作贬义词。(7)概括模糊,范围不当例 5: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

37、帝改变了初衷。解析:“不畏众怒”错, “怒”的只有皇帝。概括时,范围失当。(8)误解状态,混淆已然未然例 7: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11“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解析:“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与原文“将讼”表意不符,选项中的“官司”一词一

38、般的理解是“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或已经官府审判” ,而原文中的“将讼” ,是指“将要提起诉讼” ,将未然当作已然,错误。5掌握筛选信息基本方法:(1)总揽文意,整体把握。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主线,给人物、事件定位,对选文有个总的印象。把握了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基本态度后,就能比较明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了。(2)抓住要点,分析人物言行。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来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3)借助注释提示,找到解题突破口。文后的注释绝

39、不是可有可无,它往往是为我们理解文意提供帮助的。(4)综合概括,提炼观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特别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发掘相关语句的隐含信息。有时作者的观点散布在各处,应进行适当的综合概括,以便全面准确地对作者观点作出评价。(5)树立历史的观点。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思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苛求作者,也不能任意拔高,不能把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古人。(6)辨析差异,排除干扰。这一考点的题型,往往有故意夸大事实、偷换概念、以假乱真等干扰项,这需要我们了解选项设置模式,细心分辨,排除干扰,提高正确率。【训练提分训练提分】1【2018 届天津一中、益中高三四月考质量调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0、小题。乐毅论苏轼自知其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自知其不可以王而霸者,五霸也。或者之论曰:“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 ”呜呼!使齐桓、晋文而行汤、武之事,将求亡之不暇,虽欲 霸,可得乎?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 然终以亡其身、12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 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范蠡、留侯,虽非汤、武之佐,然亦可谓刚毅果 敢,卓然不惑,而能有所必为者也。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 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 侯谏曰:“此天亡也,急

41、击勿失。 ”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大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论者以为燕惠 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 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者?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今以百万之师,攻两城之残寇,而数岁不决,师老于外,此必有乘其虚者矣。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当此时,虽太公、穰苴不能无败。然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 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齐人苦湣 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

42、复斗 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奈何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此固所以使齐人得徐而为之谋也。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呼!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求亡之不暇 暇:空闲的时间B援桴进兵 援:拿起C治其政令 治:治理D不王则审所处 审:明白【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自知其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而求哀请命于勾践/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C以骑劫代将/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奚以之九

43、万里而南为【答案】A【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 A 项,其,代词,自己;B 项,介词,向/介词,在方面;C 项,动词,用/介词,因为;D 项,助词,主谓之间/动词,到。13(3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乐毅失败原因的一项是)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乐毅失败原因的一项是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燕惠王不肖,

44、用反间,以骑劫代将 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 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 齐人苦湣王之暴齐人苦湣王之暴 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A ABBCCDD【答案】D(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B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C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D当战/国

45、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者” “岂”分别在句首和句尾,中间断开;“以燕齐之众”是“压其城”的状语,不要断开;“其”句首语气副词,前面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

46、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5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齐桓公、晋文公如果去做商汤、周武一样的事,图谋成就王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成就霸业。齐桓公、晋文公如果去做商汤、周武一样的事,图谋成就王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成就霸业。B B吴王最终被勾践杀死,项羽被汉高祖追杀,作者用这些事例阐述了不能用狭小的仁义去破坏掉建吴王最终被勾践杀死,项羽被汉高祖追杀,作者用这些事例阐述了不能用狭小的仁义去破坏掉建国立业的大计。国立业的大计。C C作者认为,乐毅在和齐国的常年征战中如果能及时停止战争,让齐国的百姓休养生息,那么对生作者认为,乐毅在和齐国的

47、常年征战中如果能及时停止战争,让齐国的百姓休养生息,那么对生活满足的齐国人也就没有人有斗志去和乐毅打仗了。活满足的齐国人也就没有人有斗志去和乐毅打仗了。D D文章叙议结合,内容材料丰富,分析了王道和霸术的分别,阐述了王道不是霸者夺取天下的好方文章叙议结合,内容材料丰富,分析了王道和霸术的分别,阐述了王道不是霸者夺取天下的好方法。法。【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14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A 项, “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成就霸业”错误,原文“虽欲霸,可得乎?”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

48、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答案】 (1)因为他们所推行的,不足以来满足他们所追求的(2)大概是因为他想要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 结果。参考译文:自己知道可以成就王业并且真正称王的,是古代三王(夏禹、商汤、周武) 。自己知道 不可以成就王业而成就了霸业的,是春秋五霸。有人曾经这样论说:“图谋成就王业却没 有成功的,那最坏的结果也还能成就霸业。 ”唉!假使让齐桓公、晋文公去做商汤和周武 王那样的事情(王道) ,那他们将要自寻灭亡都来不及了,即使想要称霸,能够成功吗?所谓的王道,不可以用在小的地方。用在大的地方可以成就王业,用在小的地方,就会被消灭。当年徐偃王、宋襄公曾经推行他们的仁义,但是最终自取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