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第9课 兰亭集序学案 鲁人版必修3.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09986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第9课 兰亭集序学案 鲁人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第9课 兰亭集序学案 鲁人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第9课 兰亭集序学案 鲁人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第9课 兰亭集序学案 鲁人版必修3.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云无心出岫说我懦弱,说我逃避现实皆可。只要能离开那一片烦嚣,背上任何罪名,我都愿意。我不敢以文学家自居,也从不敢狂言追求什么真善美,毕竟那太抽象、太迷茫。我所要的是抓住目前的刹那,使它成为永恒。上帝造人既有不平之处,那么人总有权来为自己挣扎,超脱这不平的缺陷。 人既有权力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我为何要活在别人为我摆设好的模子里,去过着“你必须这样,你不该那样”的生活?人既有权选择自己该走的途径,那我为何要踏着别人为我铺设的路,去过着“你必须往这方发展,你不该走那条路”的日子?说我是叛逆,说我顽劣乖戾都可以。走出你那个世界,我已不活在别人评判的眼光下了。 “宁静致远”是我渴求的

2、。一杯淡淡的茶,一本清新的小品,足够让我喜悦一天。走一道无人的小径,想起了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忆起了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一份联想的雀跃,是在那霓虹灯管下所能得到的吗?午后的阳光,总是这般的缱绻温煦,抱着满怀的暖,使那些烦人的琐事升华成烟影。傍晚的夕阳,变化诡谲的云彩,排列成览不尽的图案,远山近树染成一片金黄一切恬静得像一幅画。晚风徐徐,夜幕低垂,每一颗星星都会构成一份联想,也会勾起几许往事尘烟,几分憧憬,几分惆怅人的一生这片刻不就是永恒吗? 你说我懒得退化了,你说我丧失了原本的积极,你说我放弃了我该争取的,你说够了,够了!云既无心出岫,何必再说这些,离开我吧

3、!等到下次,我们再碰面时,让我告诉你这片云的行径吧!微感言: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赏读: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被改变。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赏读:天冷了,方知松柏是最后落叶的。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赏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赏读: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确立了一个信念就抱定不放,不要轻易向现实妥协。一、

4、作者视窗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人作序, 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很有代表性,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千古兰亭帖山自醇厚,水自性灵,千古兰亭。那日惠风和畅,曲水流觞,雅士聚集,空气中时时溅起酒香。人生得意,知音陪傍,把臂言欢,诗情飞扬。那风雅化作当空皓月,今日仍然高悬在心的上方,那诗文永载不朽的纸张,今日仍温暖着

5、读书人的目光。山和水皆秀美怡人,此间的人傲岸不群,飘逸出尘,悠然3而开心。仿佛是造化刻意安排,铺排满眼的翠绿,高扬满天的蔚蓝,扯来最舒爽的风,弥漫最净洁的空气,并且还引来了自此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于是,一方兰亭帖横空出世,仿佛一道请柬,把后世的目光邀请到东晋。长袖飘飞,笔走风云,把那山寓入筋骨,把那水逸于毫末,清风流泉豁亮的阳光自成一缕缕清逸,旋入笔底,挥洒笔画之间。字是冰肌,宛如云起,扑面而来的自由的气息毫不拘泥。凝视兰亭帖,任思绪在古今翻飞,胸中浊气一时吐尽,顿觉心旷神怡。二、写作背景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

6、做曲水流觞之饮,共赋诗三十七首。之后王羲之将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 ,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 三、基础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癸丑( ) 会稽( ) 王羲之( )流觞( ) 激湍( ) 修禊事( )形骸( ) 晤言( ) 娱( )虚诞( ) 嗟悼( ) 趣舍万殊( )彭殇( ) 若合一契( )2辨形组词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3通假字虽趣舍万殊: 亦由今之视昔: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4古今异义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 今义: 列坐其次古义: 今义: 俯察品类之

7、盛古义: 今义: 俯仰一世古义: 今义: 或取诸怀抱古义: 今义: 所以游目骋怀古义: 今义: 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 今义: 5一词多义5次Error!修Error!临Error!一Error!期Error!致Error!之Error!夫Error!6词类活用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当其欣于所遇: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使” “令”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怎样” 。(1)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词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鸿门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季氏将伐颛臾

8、)(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例如: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触龙说赵太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稳固)(谏太宗十思疏)(3)名词偶尔也有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鸿门宴)7文言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引以为流觞曲水: 8名句默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是日也,天朗气清,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_,_;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及其所之既倦,_,_。故列叙时人,_。_,所以兴怀,其致一也。9文白对照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

9、兰亭, 永和九年,正值农历癸丑年,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Error!修禊事也。 聚会,为了做修禊这件事。Error!Error!Error!群 贤 毕 至, 少 长 咸 集。 许多贤才都来到,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群贤:指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人。 贤,贤才。毕至:都来了。毕、咸:全都。此地有崇山峻 这里有高大险峻的Error!岭, 茂 林 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 山岭,有茂密的山林,修长的翠竹,又有清水急流,Error!映 带 左 右。引 以为 辉映点缀在亭子左右。引清流激湍来作为7流觞 曲水, 列 坐 其 次,虽 无 丝竹管弦之盛, 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曲水旁,虽然没有管

10、弦齐奏的热闹 一 觞 一 咏, 亦足以畅 叙 幽 情。 气氛,但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畅快地抒发内心的情怀。Error!Error!Error!是日也,天 朗 这一天,天气晴气 清, 惠风和畅。 朗,空气清新,和风轻拂。是日:这一天。是,这。惠 风:和风。和畅:温和舒畅。仰 观 抬头观望, 宇宙 之大,俯 察 品类 之 盛,所以游目 骋 怀, 宇宙浩瀚无穷,低头看,万物纷杂繁盛,极目远望,襟怀放开,Error!足 以极 视听之娱, 信 可 乐 也。 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这实在使人愉快啊!Error!Error!夫人 之相与, 俯 仰 一世。 或 取 诸 人们彼此相处,转眼间就度过一生。有人

11、喜欢把 怀 抱, 晤言一室 之 内;或 因 寄 所 托, 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与朋友畅谈;有人钟爱某物,寄托情怀,Error!放浪形骸之外。 放纵无羁地生活。Error!Error!虽 趣 舍万 殊,静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躁 不 同, 当 其 欣 于 所 遇, 暂 静与躁动不同,然而当他们喜欢上所接触的事物时,都会 得 于 己,怏 然 自 足, 不 知 老之将 至; 为自己暂时得到满足而高兴,竟没有察觉到衰老即将来临; 及 其 所 之 既 倦, 情 随 事 迁, 等到他们对所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了,感情也会随之而变Error!感慨 系 之矣。 化,感慨随着而产生。Error!Error!Err

12、or!向之所 欣, 俯仰之间,已 为 从前所喜爱的,转瞬之间,已成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 兴 怀; 况 修 短 旧迹,还能不因此而生发感慨吗?何况人的寿命长短,Error!随 化, 终 期 于 尽。 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失。8Error!古人云:“死 古人说:“死Error!生 亦 大 矣。” 岂不 痛 哉! 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能不使人痛心啊!Error!每 览 昔人 兴 感 之 由, 我每次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 若合 一 契, 未 尝 不临文嗟悼, 不能 的想法像符契那样相合,就会对着那文章叹息哀伤,久久Error!喻之于怀。 无法释怀。Error!固 我知 一 死

13、生 为虚诞, 齐 彭 殇 这才知道把生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Error!为 妄作。 是妄造的。Error!后之 视 今,亦由今之 视 昔, 悲夫! 故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 列 叙 时 人, 录 其 所 述。 我一一记录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由:通“犹”,如同。列 叙:一一记录。时人:当时与会的人。所述:所作的诗。述,著述。虽 世 殊 事 异, 所 以 兴 怀, 其 即使时代变迁,情况不同了,但人们感慨的因由,表达的结 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 感 于 斯 文。 果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

14、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虽:即使。世殊:时代不同。世,时代。事异:事情不 同。所以:的原因。致:到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一、文本助读【结构图示】9【主旨归纳】这篇序文,作者通过绘声绘色地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触景生情,叙志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在深沉的慨叹之中,表达了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二、小组合作1第一段在行文风格上有何特点?答: 2本文先叙事,后抒怀。叙事末以“信可乐也”结束;抒发议论中,发出“岂不痛哉”之感慨。试结合原文简析“信可乐也” “岂不痛哉”的深刻含意。答: 3如何理解“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答: 104为什么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答: 三、师生探究兰亭集

15、序中表达的思想与老庄思想一致吗?答: 一、文本审美(1)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本文共 324 个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略举数例如下:11写景。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 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抒情。

16、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 ,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句句顺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有这种自然清新的风格,也是本文能够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2)语言清新,朴素自然。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词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文章写兰亭景色无论“摹山

17、范水” ,还是“描竹画树” ,都极其简约。想那阳春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绿树相映,该是鲜花吐芳,姹紫嫣红,作者却紧锁浓香艳颜,只选山、水、林、竹、天、风而已。写山岭,从高耸、横亘状其势;写竹林,从茂密、参天绘其形;写溪水,着眼于水清流急,回环相映之态;写晴天,写煦风,仿佛景物皆着感情色彩。如此美景,在良辰、乐事的氛围中,给人带来的是愉悦,是欢欣,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天的气息和游人如织的快乐场面。语言清新,朴素自然,一切尽显淡雅。“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难怪后人评价这

18、篇文章, “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二、写法迁移【我来练笔】文章说:“死生亦大矣。 ”你是怎样看待“生死”的?请以“我的生死观”为话题写一段文字,300 字左右。答: 12139 9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自主积累三、1u j x shn tun x hi wy dn ji q shn q2癸 葵 契 锲 崇 祟 骋 聘 晤 悟捂 牾 惠 慧 蕙 彗 觞 殇 诞 涎 筵倦 绻 概 慨 湍 惴惴 揣 喘 遄3“趣”通“趋” ,往,取 “由”通“犹” ,像 “固”通“故” ,所以,因此4古义:把它作为。今义:认为。古义:它的旁边。今义:次要的。古义: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

19、头仰头。古义:思想抱负。今义:胸前。古义:以此用来。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文雅。5处所,地方;编次;驻扎 修长,直而高;长;整修,修建;维修,修理 面对;站在高处;接近 数词;整个;把看作一样;一样,相同 约定时限;限度;期望,企求;满、周,一周年;期限 表示,表达;到达;获得,得到;招致,引来;致使,使得;到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动词,到达,往;代词,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句首发语词,表示下文要议论;指示代词,那6均为使动用法,使游;使驰骋 形容词作动词,尽 形容词作动词,感到高兴 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7状

20、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 “以为”省略“之”8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合作探究二、1第一段层次清晰,外在的特色是简练。作者“摹山范水” ,真是惜墨如金。但简练常人亦可做到,而其内在的特色,还在于其格调之淡雅。三月江南,想那山间水渚,该有多少鲜花争艳,真是“姹紫嫣红开遍”!但在此处,这些浓艳之物却不见姿影,入作者之目者,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即使绘竹,亦足言其修而弃其绿;写水,亦足言其清而弃其碧。一切过于浓厚之色彩不用,这是色调的淡雅。兰亭宴集,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1

21、4齐臻,但作者之喜悦不过分、不逾度,笔势始终从容沉稳,这是心境的淡雅。世人对王羲之其人的性情,有“清贵有鉴裁”(晋书王羲之传)之评。文字格调之淡雅,正是作者性情的体现。2本文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作者满心喜悦地记载了与诸多名人雅士在风景秀丽的兰溪江畔的聚会。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近处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文人雅士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然没有管弦丝竹,但朋友们饮酒赋诗,尽抒雅兴,加之天朗气清,和风阵阵,上观天空宇宙之广邈,下看自然万物之繁盛,观赏、抒情尽释胸怀,抛却人世之烦扰,尽情陶醉于此境中。作者此时怎能不发出“信可乐也”的感慨呢?这境界是作者所欣赏和向往的。第二部分抒发了对人生无限感慨的情怀

22、。先总起一句,人生在世皆在人与人交往、周旋、应付中度过一生。有人倦于尘世烦扰乐于静室畅谈胸中抱负,又有人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中,胸怀豁达不受约束地生活。此两种人虽爱好不同,静动有异,但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自得,这又是一致的。他们在这种快乐中不觉岁月消逝,青春不再,老年已至,等到对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亦随之发生变化,感慨自然而生,原来所乐道的事情已成往事。人的寿命或长或短终归于尽,难怪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议论至此,作者自然发出“岂不痛哉”的深切苍凉的人生感叹。3从全文看, “兴尽悲来”是主线:摆脱了各种俗务的纠缠,邀集新旧朋友,来到山水胜地,或游赏或吟咏或畅饮,

23、由衷地愉悦与兴奋,一种解放感、自足感油然而生。但是,享受了难得的欢聚与快乐后,深切地感到永恒之不可能,面对生死的自然规律,作者只能慨叹“死生亦大矣” 。王羲之是因为感到幸福太短,苦于生命难以长久延续而感到“死生亦大矣” 。所以,这种悲伤增强了对生命中幸福的爱与贪恋,加强了对长生的企慕。可见,文中的缠绵悱恻不过是贪恋而不得的怅惘而已。作者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前期,士大夫们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对他不能说毫无影响。因此,作者在提出“死生亦大矣”的基本观点的同时,也出现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低调,这是难以苛求的。4 “一死生” “齐彭殇”是庄周对人生死的看法。庄子认为生和死、寿命长与短没有

24、绝对界限,是相对的,这本不错。但庄子夸大了相对性,以致否定了生和死的区别,认为在生和死上,活了 800 岁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没有区别,这就是荒谬的。这是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评价庄子观点的错误。若从文中内容看,作者在第二段郑重引出庄子的“死生亦大矣”作为议论的发轫,而后连述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人生无常而悲,对生死之事而叹。既如此,庄子的“一死生” “齐彭殇”之说就是荒诞之辞了。15三、不一致。老庄认为“生”与“死” , “长寿”与“短命”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其实就是主张“清静无为” , “逃避人世” 。在王羲之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

25、的。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一死生”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文本拓展二、示例 诚然,有很多人都害怕死去,我也不例外。不过,你再怎么害怕再怎么不想死,那一天还是要到来的,或早或晚。你可以很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你永远也不可能阻止死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 ”死而不亡,意思就是只有肉体死亡,而精神不灭。精神即是理论,就是“道”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道”理解为生命的意义。一个人只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足够了,要有正确的生死观。可以为本国家本民族做点贡献,可以为他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努力去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好好孝敬和赡养父母,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生活一辈子,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这就可以死而无憾了。故善养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一个善于养生的人,一个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也要善于对待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