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训练十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09968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训练十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训练十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训练十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训练十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专题训练十一专题训练十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2017浙江温州期中)从 15 世纪中后期开始,欧洲的航海家们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下 图所示新航路,属于迪亚士开辟的是( )A.B.C. D. 解析:A 迪亚士开辟的是欧洲到好望角的航线,达伽马开辟的是通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 往西的航线是哥伦布和麦哲伦船队开辟的,故选择 A。 2.(2017浙江金华十校期末)16 世纪,“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 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上述现象

2、反映了( ) A.奴隶贸易B.工业革命C.商业革命D.价格革命 解析:C 题干没有涉及奴隶贸易,故 A 项错误;英国 1765 年开始工业革命,与题中“16 世纪”不 符,故 B 项错误;根据“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特权贸易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 了商业革命,故 C 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指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题干无关,故 D 项 错误。 3.(2017浙江衢州期末)1603 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 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材料表明西班牙发生了(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思想革命 D.工业革命 解析:B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

3、东西都价格高昂”描述了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掠夺的大量白银 注入西班牙,造成物价上涨,形成价格革命,故 A 项错误;价格革命使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故 B 项 正确;材料没有思想方面的内容,故 C 项错误;工业革命不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故 D 项错误。 4.(2017浙江 11 月选考)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 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解析:D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联结新旧大陆的新航路,A

4、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劳动分 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 格局,B 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地域性 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 项 错误;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 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D 项正确。 5.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 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

5、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 则称“两种文明相遇”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2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解析:D 材料中“欧洲人侵略的开端” “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矛盾,不可能都体现了科学历史 观,故 A 项错误;“均缺乏史料实证”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 略的开端 ”反映了印第安人遭受残酷的种族灭绝等苦难,不能以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来无视殖 民灾难,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 “有的史学家”表明不同的立场、不 同的史料,会导

6、致不同的解释,故 D 项正确。 6.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 斗” “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 “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A.西班牙、英国、法国 B.意大利、法国、荷兰 C.英国、意大利、荷兰 D.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解析:D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黄金的漏斗”指葡萄牙、西班牙海外获得的财富用于统 治者的奢侈消费而挥霍,“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指荷兰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发生变化,股 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新航路的受害者”指随着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来处在商 路中心的意大利逐渐衰落,故只有

7、 D 项符合题意。 7.观察下图,处的商品主要是( )A.黑奴B.茶叶 C.胡椒 D.镜子 解析:A 三角贸易中从非洲运往美洲的是奴隶,故 A 项正确;茶叶是由欧洲运往非洲,故 B 项错误;胡 椒是由美洲运往欧洲,故 C 项错误;镜子是由欧洲运往非洲,故 D 项错误。 8.(2017浙江温州 15 校期中)据记载:有一英格兰贵妇,“从 1814 年到 1820 年,用暴力赶走了 15 000 个居民,大约有 3 000 户。他们的村庄全部被破坏和烧毁,他们的田地全都变成了牧场。 到 1825 年,15 000 个盖尔人已经被 131 000 只羊所代替。 ”这段记载反映的是( ) A.产业革命

8、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圈地运动 解析:D 从材料“英格兰” “他们的田地全都变成了牧场”和“被 131 000 只羊所代替”判断是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故选 D。9.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 错乱。 “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于( ) A.“地理大发现”时代 B.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C.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3 -D.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解析:B “地理大发现”时代,生产还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故 A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工厂制度形成,故 B 项正确;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生产还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故 C

9、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成为生产组织形式,故 D 项错误。 10.18 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 “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 A.圈地运动的进行B.蒸汽动力的应用 C.石油工业的发达D.电器的广泛使用 解析:B 圈地运动不会导致环境污染,故 A 项错误;蒸汽动力的应用,煤炭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 伦敦出现雾霾现象,故 B 项正确;石油工业的发达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故 C 项错误;电器的 广泛使用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故 D 项错误。 11

10、.1845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约 2 700 英里的铁路议案,相当于此前所有年份的总和。1846 年有 272 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议会被讨论,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顶峰。当时,英国大 规模修建铁路带来的后果是(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最终确立了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 C.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拓展 D.触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三次战争 解析:C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 A 项错误;18 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 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1840 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大规模修 建铁路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拓展,故

11、C 项正确;英荷战争发生在 17 世纪,故 D 项错误。 12.“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在主要的欧 洲强国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和进行建设。 ”在这样的“新工 业时代”( ) A.钢铁工业成为新兴的工业生产部门 B.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C.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 解析: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成为新 兴工业生产部门”与材料中“新工业时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故 A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 命后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12、与材料中“新工业时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故 B 项错误;是美国而非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 故 C 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 D 项 正确。 13.1889 年,第三次万国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如图),正值法国大革命 100 周年。在这次博览会 上展出的物品有( )发电机 电话 三轮汽车 飞机A. B. C. D. 解析:C 1889 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电机发明于 1866 年,电话 1876 年发明于美国,三轮- 4 -汽车 1885 年发明,1903 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故说法与材料时间不符,C 项符合题意。 14.(2017浙江杭州期末

13、)下列所示为反映近代德国城市化进程的“18711910 年德国城乡人口 变化对比表” 。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历史原因有( )年份农村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871 年63.9%36.1%4.8% 1890 年57.5%42.5% 1900 年45.6%54.4% 1910 年40%60%21.3% 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电力逐渐应用于城市公用事业 汽车取代马车成为城市的主 要交通工具 农业的技术变革减少了农业所需人口A. B. C. D. 解析:A 通过表格可知 18711910 年德国农村人口比重在不断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在上升,大城 市人口比重提高较快,其原因包括国家的

14、统一(1871 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故正确;此时第二次 工业革命开展,电力逐渐应用于城市公用事业,故正确;汽车发明于 1885 年,但是此时马车仍然 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直到一战以后,汽车取代马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故 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农业的技术变革减少了农业所需人口也是德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 重要原因,故正确,A 项符合题意。 15.下面是近代世界贸易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A.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 B.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1619 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解析:D 注意题

15、图的出发点是英国,反映了英国在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与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 欧洲商业革命无关,故 A 项错误;由于是贸易图,不能反映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故 B 项错 误;题图不能反映“三角贸易”,故 C 项错误;题图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产 品运销世界各地,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6.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一 1501 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 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

16、洲。 1631 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 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 1833 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整理- 5 -材料二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 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整理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 易的经济原因。(4

17、 分) (2)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6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入手,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 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殖民地;而且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 于其开展海外奴隶贸易。国内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政治上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政体;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小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807 年、1833 年”,注意这一时 期英国处于工业革命过程中,其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 地。第(2)问评述观点,首先要概括提炼该学者的观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 的观

18、点是站在欧洲是世界中心这一立场上的,否定世界其他地区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1)国际: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并且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交通线 上,便于其开展海外奴隶贸易;国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 经济迅速发展。(2 分) 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 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2 分) (2)评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2 分)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

19、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 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 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2 分)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2 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 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 木薯、番茄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

20、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 19 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 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 的事” 。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此时的世界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英镑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下半叶英镑获得 这一地位的经济原因。(4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 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

21、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 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可以归纳为商品种类增多;根据材料一“动植物的交换并 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可以归纳为贸易范围扩大和世界市 场开始形成,根据所学还可知贸易中心的转移和特权贸易公司的出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 是新航路开辟。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可以归 纳为中心地位,或等同黄金地位;第二小问,根据时间“19 世纪下半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英国- 6 -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等。 答案:(1)变化: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贸易中心的转移;特权贸易公司 的出现。(4 分,答出其中 4 点即可) 原因:新航路开辟。(2 分) (2)地位:中心(主导、优势、等同黄金)。(2 分) 原因:英国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世界市 场初步形成。(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