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2).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99022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2).ppt(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学习本单元,一是注意基本概念,二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基本线索,三是用辨证的方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重点知识:重点知识: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的演变;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等行业技术的发展情况;古代商业与货币的发展情况;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情况。难点问题:难点问题:学会从微观史实中抽象出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宏观上的发展特点。理解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第1课课

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起源的四大特点:一、农业起源的四大特点:v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产生了农业;v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v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v以种植农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相结合。二、从耒耜到曲辕犁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以耒耜为主要农具进行生产的时代以耒耜为主要农具进行生产的时代v(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v(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造农具的主要材料还

3、是木、石、骨、蚌等。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1)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2)大约在战国中后期,牛力犁耕开始出现,但在西汉中期以前,牛耕情况并不普遍。3汉代农具的改新和农耕技术的发展汉代农具的改新和农耕技术的发展 犁壁的安装:汉代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自此以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4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的发明(1)曲辕犁的发明和结构特点:)曲辕犁的发明和结构特点:v曲辕犁将旧犁的

4、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犁架也变小,更加轻便灵活。曲辕犁还增设了犁评、犁媻、犁策,既便于调节翻耕深浅,起亩作垄,又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v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三个优点)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三个优点:一是一是曲辕和犁媻的出现,淘汰了犁衡(肩轭),不仅减轻了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二是二是犁评、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三是三是犁底修长,犁梢手控,使得耕作时平稳、深浅一致,利于水田使用。5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

5、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1)翻车:)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东汉人毕岚创制的翻车(又称龙骨水车)加以改进,制成了更加完备实用的翻车。(2)筒车:)筒车:唐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以水为动力的筒车和以畜力牵引的高转筒车,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v材质的变化:石、骨、木青铜铁;v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自然力;v种类的变化:单一性多样性;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治水的传说 v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2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

6、工程(1)概况)概况: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2)都江堰:)都江堰:v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v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四川地区的经济;v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v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3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1)治理黄河:)治理黄河:重要性: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澜,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2)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坎儿井(源于

7、西汉)4古代水利技术的研究古代水利技术的研究 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总数约370多种,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一)从刀耕火种到千耦其耘再到铁犁牛耕(一)从刀耕火种到千耦其耘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耕作方式不断进步式不断进步 1、原始农业的方式刀耕火种。(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地位: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发展:七八千年前,我国农业进入“耜(s)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2、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出现少量青铜农具、懂得灌溉、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技术)3、春秋战

8、国时期:铁器牛耕均在春秋出现;战国铁器牛耕扩大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二)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产生条件:产生条件:铁犁牛耕的普及,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私有土地的出现特点: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分散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封闭性)(封闭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落后性)(落后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要义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破产(脆弱性)(脆弱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9、(保守性)。(保守性)评价:(1)自耕农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造成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成为近代以来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五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概念概念:“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历程: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一些农田开始实行精耕细作(适时耕种、改良土壤、重视肥料、保墒、灌溉,关注生产各个环节。)(

10、2)魏晋南北朝时黄河流域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日臻成熟(轮作、间作、套作、复种、绿肥种植、);(3)隋唐时期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育秧移裁、曲辕犁);(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北方出现畜力牵引的旱地中耕工具耧锄、江南水乡稻麦复种制的出现,标志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新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北方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占城稻传播到江淮、棉花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南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5)明朝引进的玉米甘薯在清朝推广种植,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形成专业经济生产区域、出现农政全书)。六、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 么?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

11、庭手工业相结合。2、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3、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第第2课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消费。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井田制(1)内容:)内容:井田的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井田制中有“公田”“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2)发展过程:)发展过程: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3)解体原因)解体原因 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是根本原因 战争频繁,井田劳动力减少

12、,井田制趋于瓦解 春秋各国的税制改革促进解体(两个结果:法律上肯定私田,新制度新阶级关系)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1)过程:)过程:春秋形成:(春秋形成:(公元前594年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私有制形成)战国确立:(战国确立:(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废除井田制,法律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时期:秦汉 隋唐、宋、元、明前期衰落时期:衰落时期:明清时期,明朝后期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发展桎梏(“均田免粮”说明农民对封建土地制强烈不满)(2)三种形式:)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二、均田制的实行二、均田制的实行(1)原因:)原因:是土地兼并严

13、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为限制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和增加政府收入而实行均田制。(2)内容:)内容: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北魏均田令规定把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按性别年龄分配给农民,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等。授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承担徭役和兵役。(3)均田制能否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能否根本)均田制能否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能否根本解决呢?解决呢?提示:均田制下的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因此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但是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并不触动占田的大地主利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兼并的继续,政府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

14、,均田制也无法实行,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所以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三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 田庄制特点田庄制特点:田庄多为聚族而居;庄园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田庄经济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性质;田庄拥有私人武装2 租佃制租佃制(1)原因: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的大土地所有者和无地少地的农民,提供了租佃的基本条件;农民的反抗斗争使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有利于租佃关系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的加剧,进一步导致了人口的流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根本原因。(2)普遍化的过程:)普遍化的过程:战国时租佃关系已经产生,汉代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农民

15、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很强,如东汉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就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宋代,租佃经营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双方通过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3)积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身份提高,生产自主性也大大提高。农民可以选择雇主,在支配产品方面也有一定的发言权,甚至能与市场发生联系,取得实际利益,这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4)东汉时期田庄中的劳动者对豪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东汉时期田庄中的劳动者对豪强

16、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与明清时期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怎样的不同?系与明清时期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怎样的不同?东汉时期: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内的劳动者大多数是投身于庄园以求庇护的外姓农民,他们与田庄主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他们不但要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而且还要承担军事义务,成为豪强的私人武装。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租佃经营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的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第第3课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的分布、四大经济区的分布:山东、山西

17、、江南、龙门碣石以北2、四大经济区的划依据:、四大经济区的划依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3、四大经济区的特点:、四大经济区的特点:(1)特点:)特点: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江南开发较晚,也是典型的农耕经济;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2)呈现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是)呈现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1、三次南迁高潮:、三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靖康之乱时2、原因、原因:天灾人祸3、影响:、影响:给南方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工具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发展;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南移;促进了南北民族文化的融合;

18、使人口的分布更加合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原因:北人南迁劳动力特别是先进工具技术的传入;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2、过程:、过程: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中唐以后,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3、影响:、影响:南方经济地位突出;文化重心的南移4、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5、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北方人民

19、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6、启示:、启示:经济发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政治稳定;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经济政策性之有效;具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第第4课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技术青铜冶炼技术 商代青铜铸造技术已比较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使用广泛,技艺精湛。2钢铁冶炼技术钢铁冶炼技术(1)产生: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发明了冶炼生铁和块炼钢的技术。(2)炼钢技术的演变:春秋时期是块炼钢,南北朝时期发明了更先进

20、的灌钢法。3冶铁燃料的进步冶铁燃料的进步(1)汉代开始用煤冶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使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丝织技术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1)相传上古时代的黄帝时期发明了养蚕缫丝。(2)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4)唐代出现缂丝技艺,使丝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2棉纺织技术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2)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推动了棉纺织业的

21、发展。(3)由于先进技术的推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4)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三从烧陶到制瓷三从烧陶到制瓷 陶瓷技术主要包括制陶技术和制瓷技术的演进。陶瓷技术主要包括制陶技术和制瓷技术的演进。1制陶技术的演变制陶技术的演变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古代先民创造了彩陶、黑陶、白陶等陶器工艺。2制瓷技术的演变制瓷技术的演变(1)东汉晚期,人们已烧出了成熟的青瓷。(2)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3)隋唐时期,白瓷进入了成熟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4)

22、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5)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6)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7)清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影响:影响:由于陶瓷技术的进步,陶瓷从唐代起开始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主要有私营和官营两种方式。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明中叶以后,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1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1)产生:)产生:西周时期。(2)特点:)特点: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

23、生产,原料由官府供给;职业世袭,依附关系强,后来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不得不加以调整,出现了雇募工匠。(3)地位:)地位: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4)评价:)评价: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又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而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较高要求和严格管理,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但官营作坊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而且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常常引起工匠激烈反抗,导致产品质量低劣,生产效益低下,弊端丛生 2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1

24、)兴起: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2)发展:春秋战国以后,私营手工业在曲折中发展;明代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3)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朝中后期,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3、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比较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

25、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第一、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第二、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第四、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应变化。第五、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广受赞誉。第第5课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一)商业的发展(一)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2)商朝:商朝的商业活动发展水平较高,出现了最早的

26、职业商人和货币。(3)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4)春秋战国:商业有了重大突破。一是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经营商业,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二是各国纷纷铸造货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黄金和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三是著名都会形成。2发展和高峰发展和高峰(1)隋唐:)隋唐:商业繁荣表现为大都会的出现,如长安、洛阳、扬州;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如西域商人、阿拉伯商人的活动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原因: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商业迅速繁荣。(2)宋元:)宋元:商业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表现为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

27、泛流通纸币。原因: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加上水陆交通便利,海运、河运发达。(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农作物商品化;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如徽商、晋商等。原因:原因: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达,租佃关系普及,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二)城市的繁荣(二)城市的繁荣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1)从周至唐:)从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2)宋代)宋代:坊市界限被

28、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一些乡村也可以贸易;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2城市发展概况城市发展概况(1)汉唐时期:汉唐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沿途城镇的兴起,敦煌、楼兰、于阗、莎车、龟兹、疏勒等就是代表。(2)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由于海上“陶瓷之路“的兴起,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三)、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三)、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

29、联,相辅相成。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出现。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第第6课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明清时期的经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社会经济全明清时期的经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社会经济全面高涨。面高涨。1农业的发达农业的发达 农业技术世界领先,双季稻大面积扩种,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并推广,棉花种植普遍等;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2手工业的发达手工业的发达 私营手工业已经取代了官营手工业,

30、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技术也明显提高,天工开物涉及的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基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 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4国力强盛国力强盛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1产生原因:产生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产生时间、地点和部门:产生时间、地点和部门:明朝中后期,苏州的丝织业中最先出现,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中也随后出现,另外采矿等部门也有出现。3特征:特征:(1)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和以自由雇佣为经营特点。(2)大

31、量雇工集中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极高。4地位:地位: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缓慢,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5、阻碍因素:、阻碍因素:(1)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2)清朝统治者继续沿用“重农抑商”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限制和打击工商业活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32、以及传统观念习俗的形三、三、“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政策1 概念:概念: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政策。商鞅变法首倡,为历代封建朝代推崇。2目的:目的:直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巩固封建统治。3表现:表现: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采取征收重税,压价收购等手段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4评价:评价:积极作用: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消极作用: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33、。四、四、“海禁海禁”与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政策的推行1原因:原因:防止敌对势力对政权的威胁阻止外族入侵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支配2表现:表现:明代:明代:A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B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 清代:清代:A政策:闭关锁国 B、清初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3后果后果: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五、近代前夜的危机五、近代前夜的危机中西实力对比的中西实力对比的变化变化(1)西方:)西方: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导致革命性的变化。西方主要国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展了工业革命,相继完成了向工业国家的转变。它们开始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开辟市场,建立殖民地。(2)中国:)中国:中国清朝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厉行文化专制,阻碍新生因素的发展而不自知,从而日益走向了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