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曹刿论战 (5)(精品).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98188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曹刿论战 (5)(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曹刿论战 (5)(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曹刿论战 (5)(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曹刿论战 (5)(精品).ppt(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曹刿论战刿论战1.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疏通文义;理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疏通文义;理清行文思路,复述情节,背诵全文。清行文思路,复述情节,背诵全文。2.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的战略思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的战略思想,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的形象。想,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的形象。3.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作手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战役有哪些吗?巨鹿之战、马陵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

2、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 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次战争发生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长勺之战”。长长勺勺之之战战 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

3、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相关介绍相关介绍 左传左传全称全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

4、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其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其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因此本书在中国的文学界也有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因此本书在中国的文学界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史学也有巨大的贡献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史学

5、也有巨大的贡献 。曹曹 刿刿 又何又何间间焉焉肉食者肉食者鄙鄙 弗弗敢加也敢加也小惠未小惠未徧徧 小信未小信未孚孚战于长战于长勺勺 下视其下视其辙辙登登轼轼而望而望 望其旗望其旗靡靡彼彼竭竭我我盈盈gugu bbbibi n nshsh o oshsh jiji y y ngngjiji n nf f f f zhzh mm字词积累字词积累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十年春,齐十年春,齐师师伐我。伐我。公公将战,曹刿请见。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其乡人曰:“肉食者肉食者谋之,又何谋之,又何间间焉?焉?”刿刿曰:曰:“肉食者肉食者鄙鄙,未能远谋。,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乃入见。问:“何以战何以战?”军

6、队军队指鲁庄公指鲁庄公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参与参与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凭借什么作战?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您凭借什么作战?

7、凭借什么作战?”译译 文:文:公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必以分人。”对对曰:曰:“小惠未小惠未遍,遍,民弗从也。民弗从也。”公曰:公曰:“牺牲玉帛牺牲玉帛,弗敢,弗敢加加也,必以也,必以信信。”对曰:对曰:“小信未孚小信未孚,神弗,神弗福福也。也。”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遍及、普遍遍及、普遍古代祭祀用的祭品古代祭祀用的祭品虚夸。这里指虚虚夸。这里指虚报,以少报多报,以少报多实情实情(这只是)小信用,(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

8、服未能让神灵信服赐福,保佑赐福,保佑 鲁庄公说: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从不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从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曹刿回答说: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报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曹刿说:“小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译译 文:文:公曰

9、:公曰:“小大之小大之狱狱,虽不能,虽不能察察,必以,必以情情。”对曰:对曰:“忠之属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一战。战则请战则请从从。”指诉讼事件指诉讼事件明察明察诚,诚实。这里指诫心诚,诚实。这里指诫心(这)是尽职分(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件)打一仗跟随跟随译译 文:文:鲁庄公说: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裁决)。”曹刿回答说: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

10、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战于长勺。公将鼓之鼓之。刿曰:。刿曰:“未可。未可。”齐人三鼓。刿曰: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可矣。”齐师齐师败绩败绩。公将。公将驰驰之。刿曰:之。刿曰:“未可。未可。”下视其辙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登轼而望之,曰:,曰:“可矣。可矣。”遂逐齐师。遂逐齐师。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击鼓进军击鼓进军大败大败驱车追赶驱车追赶向下查看车轮碾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译译 文: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鲁庄

11、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下令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还不行。”说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又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才说:“可以(追击了)。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既克,公问其故

12、。对曰:,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夫战,勇气也勇气也。一鼓作气一鼓作气,再再而衰,三而而衰,三而竭竭。彼竭我彼竭我盈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故克之。夫大国,难测测也,也,惧有惧有伏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故故逐之。逐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战胜齐军后。既,已经作战,靠的是勇气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第二次(士气)(士气)枯竭枯竭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倒下倒下推测,估计推测,估计埋伏埋伏译译 文:文: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因。曹刿回答说:“作战,

13、要靠勇气。第一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耗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他们的士气已经耗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混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

14、下令追击他们。击他们。”细节感知细节感知【课堂讨论】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战前准备战前准备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请见原因请见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准备战前准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评价曹刿评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进攻时机: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追击时机: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辙乱旗靡之时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1 1)齐人三鼓,鲁军一鼓,彼竭我盈,故克之。)齐人三鼓,鲁军一鼓,彼竭我盈,故克之。(2 2)下视其辙,登轼望之,辙乱旗靡,故逐之。)下视其辙,登轼望之,辙乱旗靡,故逐之。(3 3)知己知彼,把握战机,后发制人。)知己知彼,把握战机,后发制人。1.曹刿

16、对战争有哪些论述?你认同吗?(1 1)论战前准备:)论战前准备:取信于民取信于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 2)论从战指挥:)论从战指挥:齐人三鼓齐人三鼓反击反击 视探望视探望遂逐遂逐(3 3)论战胜原因:)论战胜原因:彼竭我盈彼竭我盈敌疲我打敌疲我打 辙乱旗靡辙乱旗靡敌退我追敌退我追曹曹刿刿论论战战2.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远远 谋谋政治上:政治上: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军事上:军事上:机敏持重,善于把握战机;知机敏持重,善于把握战机;知“士气盈竭士气盈竭”,有,有当机立

17、断的才干;知当机立断的才干;知“战场虚实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有务实求真的才智。智。曹曹刿刿形形象象3.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庄庄公公形形象象【“鄙鄙”,具体表现在,具体表现在】(1 1)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2 2)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3 3)取胜而不知胜。)取胜而不知胜。缺点:缺点: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优点: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唯贤。识

18、才,任人唯贤。4.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即“论战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体经过等则略写。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突出了曹刿的内容,突出了曹刿的“远谋远谋”。文文章章详详略略5.以此课文为例,说说左传在写人记事上的艺术特色。(1 1)内容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内容上,详略得当,

19、重点突出。(2 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3 3)语言上,简练生动,以)语言上,简练生动,以“记言记言”来来“记事记事”。(4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写写作作特特色色战前准备战前准备请见原因请见原因齐师伐我齐师伐我政治政治准备准备小大之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不能察,必以情 战争经过战争经过战后总结战后总结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齐师败绩下视其辙,登轼望之,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遂逐齐师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彼竭我盈之时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20、战略思想战略思想(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战场指挥战场指挥(把握战机)(把握战机)战术思想战术思想(后发制人)(后发制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曹刿刿论论战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的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作为卓越的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左传的艺术成的艺术成就,该文是就,该文是左

21、传左传中的名篇。中的名篇。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很多,想一想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有很多,想一想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随堂练习随堂练习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也。(春秋春秋孙武孙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战国孟子孟子)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战为下。(三国三国诸葛亮诸葛亮)名人言战名人言战 文公伐原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

22、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军吏以告,公曰: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失。”乃去之,及孟门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而原请降。注释注释原:姬姓小国,在今河南济源北。原:姬姓小国,在今河南济源北。孟门:原国地名,孟门:原国地名,在原城附近。在原城附近。反馈练习反馈练习1.1.下面句子画线的字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下面句子画线的字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A.可可以以一战一战 何何以以使人使人B.B.得原得原而而失信失信 登轼登轼而而望之望之C.C.乃乃入见入见 乃乃去之去之D.D.令以三日令以三日之之粮粮 闻寡人闻寡人之之耳者耳者2.2.翻译句子。翻译句子。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B B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不可失信。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不可失信。3.3.两文都强调政治上(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此文中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利的重要条件,此文中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是(子是()。)。取信于民取信于民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