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 6 琵琶行(并序)课后作业 鲁人版必修2.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09814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 6 琵琶行(并序)课后作业 鲁人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 6 琵琶行(并序)课后作业 鲁人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 6 琵琶行(并序)课后作业 鲁人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 6 琵琶行(并序)课后作业 鲁人版必修2.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感受艺术魅力6 6 琵琶行琵琶行( (并序并序)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 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 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 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 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

2、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 白。 1.琵琶女被邀请出场时,为什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剖析:本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命运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古代妇女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封 建伦理道德的束缚。 答案:(1)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 (2)自惭身世,不愿再向人献艺,又不想违背诗人的盛情相邀。 2.对听众听完琵琶女演奏后的反应,诗人没有进行很多的描述,只用了一句“东船西舫悄无 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为什么? 答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 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仍然沉浸在动人的 音乐中,

3、神情恍惚,如痴如醉。这样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 (二)课外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 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锦水: 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BD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 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4、.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 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 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2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 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剖析

5、:B 项,“聊以释怀”不恰当。D 项,“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 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剖析:本诗中作者借助杜鹃鸟抒发亡国之恨、故国之思,而白诗中则借助杜鹃的悲鸣渲染环 境之恶劣,抒发被贬后的痛苦心情。 答案: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 思。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 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 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

6、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野 望 杜 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 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 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BD )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

7、,荒淫误国,抒发了自 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 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剖析:B 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是“功业未就”;D 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剖析: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 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

8、景入手,做 到知人论世。如本题“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答案: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漂 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语言运用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 对称。3唐代诗人是一群深于情,长于情的时代宠儿,是一群天真烂漫的赤子,无论是报效祖国的 慷慨歌吟,还是娓娓诉说的个人际遇;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深长呼唤的惋惜国运,都 是如此的感情投入,声出

9、肺腑,这在一般世故者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剖析:“慷慨歌吟”对“深长呼唤”,“郁郁哀歌”对“娓娓诉说”;由盛唐到晚唐,由民生 到个人。 答案: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惋惜国运的深长呼唤;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 还是个人际遇的娓娓诉说 6.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的句式和结构,续写一个对故乡亲人思念的句子。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识”,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沦落之人的情谊所感染?“ , ”, ,? 剖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诗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结构要与例句 一致,还要注意把握句段的感情基调。 答案:(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读着这饱含深情的诗句 谁不为兄弟之间 的真情所打动 7.根据下面的文字,拟一条一句话新闻。(25 字左右) 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汤姆菲利普斯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说,科技不能解决所有 问题,社会需要人格教育,若不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良知的个人及稳定的家庭,就无法期待美好 社会。自私的个人极端主义和短视的及时享乐主义,在一些社会成了生活主流。精神污染的 道德混乱环境,将使人的良知变迟钝,最终导致人生失败,并进一步带来社会混乱。 答案: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说,社会需要人格教育,否则会带来社会 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