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02道德法則與道德研判.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97650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02道德法則與道德研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02道德法則與道德研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02道德法則與道德研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02道德法則與道德研判.ppt(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業倫理:商業的道德規範余坤東企業倫理:商業的道德規範余坤東 著前程文化著前程文化 出版出版授課教師:第2章 道德法則與道德研判人如何判斷是非對錯?人如何判斷是非對錯?l每個人對於如何判斷是非對錯都有一套自己的準則或偏好模式l這種一個人用來判斷是非對錯的根據,就稱之為道德法則l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道德法則l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況下,可能採取不同的道德法則l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或嚴以律人、寬以待己?2道德法則道德法則(moral principle)l道德法則的分類基礎n多採二分法的分類方式l實然倫理與應然倫理l目的論(teleology)與義務論(deontology)3實然倫理與應然

2、倫理實然倫理與應然倫理l實然倫理是指社會中已實際存在的倫理實務,包括風俗文化等,都可視為廣義倫理的一種l實然倫理往往沿襲傳統而來,符合社會現況,但不一定有理想性l應然倫理則是指從哲學或理想的角度,闡述理想上我們應該如何做人與處世的道理l應然倫理既然是一種理想的狀況,就不一定真正落實在生活當中n例如儒家的五倫、基督教的十誡l明確認定理想上的倫理,才能明辨善惡,甚至將倫理道德法則應用到過去未接觸的領域和情況上4目的論與義務論目的論與義務論l目的論以一件事情的後果來論斷是非,不在於行為本身的好或壞,而是取決於行為的結果n如果行為的結果對多數人有利,或是對大眾利益的損害最少,這就是對的、好的行為n實用

3、主義(utilitarianism)為目的論中的代表l義務論是以行為本身,甚至於行為的動機,作為研判行為是否合乎道德的檢驗依據n義務論認為為善是人的義務,人不應該以任何理由來規避此一義務n善意的謊言仍是不道德的n為沽名釣譽的慈善行為,也不能算是有道德的行為n康德倫理理論、權利原則、公平原則是義務論中的代表5重要的道德法則重要的道德法則l實用主義n主張行為本身並沒有絶對之對或錯,而是要看行為結果所帶來的效用n其觀點在現實生活中被許多人所接受l對實用主義的批判n效用不容易客觀衡量n很難把所有行為方案逐一列出,去比較其成本效益n是成本或效益很難界定,例如以政府資源去挽救企業n不符合公平正義u實用主義

4、者所採取的手段,有時可能會違背公平正義l實用主義的回應n人們已經很習慣於效用比較的決策n決策者可以在發展各種行為的選項時,先將不符合公平或權利原則的選項排除6康德倫理理論康德倫理理論l道德是身為人類的義務l道德行為是無條件的,不需要有任何前提或條件l在道德的評價方面,尊重他人、一致性、動機是評價行為是否合乎道德的重要指標l康德倫理理論被批評過於沒有彈性、冷酷無情7權利原則權利原則l從權利的角度,來發展其道德研判的邏輯l在權利原則的觀點下,每個人都擁有一些無論如何都不可被侵犯的權利,而合乎道德的行為,就是不侵犯他人的權利l道德行為不應該是義務,而是確保個人權利的作為8公平原則公平原則l社會成員同

5、意彼此互動與合作,是社會正常發展的基礎l唯有社會中的成員,在社會互動中,採取合作的態度,社會才能夠有效運作l公平分配權利與義務,則是影響社會成員是否願意合作的關鍵因素l公平的內涵n公平並不是齊頭式的平等u社會中每一成員都有公平的機會,去追求他們的目標u社會成員在經濟、地位、影響力等各方面的差異,是由於公平競爭之下的結果,而不是人為的不公平分配所造成n公平原則對程序公平的重視大於結果公平n個人行為不得妨礙別人獲得被公平對待的機會9道德法則應用上的問題道德法則應用上的問題l實用主義而言n效用的衡量並不容易n經濟效用以外,心理效用是否應該算計在內n實用主義所主張的最大效用,究竟包括的對象範圍有多大,

6、也需要界定清楚l權利原則或公平原則n由於權利的範圍很廣,而且損害權利的意涵也不太容易界定l真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往往不能截然二分為對或錯,不論是對與錯,應該都要有配套的情境與條件10搶救雷恩大兵是對的事情嗎搶救雷恩大兵是對的事情嗎11個人的道德特質個人的道德特質(1)lKohlberg的道德層級架構12個人的道德特質個人的道德特質(2)l道德理想性與一致性n企業環境中,多數不道德行為的產生,原因也不在於決策者無法明辨事情之是、非、對、錯的本質,而在於無法抗拒環境的壓力,使得行為偏離了原先的道德理想nForsyth認為,道德特質應該由一致性(relativism)以及理想化程度(idealis

7、m)兩個構面來描述,此二構面的高低組成u情境主義(situationist)u絕對主義(absolutist)u主觀主義(subjectivist)u例外主義(exceptionist)13兩構面之道德準則分類架構兩構面之道德準則分類架構 14道德分類標準的定義道德分類標準的定義 15道德研判道德研判(moral reasoning)l道德研判是指個人對於一件事件的是、非、對、錯,做出具體見解的過程。道德研判的形成,大致上必須經過三個階段16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倫理與道德法則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倫理與道德法則的關聯的關聯 17道德法則在企業中的落實問題道德法則在企業中的落實問題l缺口一:企業成員道

8、德研判能力不佳l缺口二:企業營運經常面臨道德法則不 易研判的模糊地帶l缺口三:利益衝突問題18缺口一:企業成員道德研判能力不佳缺口一:企業成員道德研判能力不佳l運用道德法則形成道德研判,是一切行為的基礎,道德研判錯誤,必然會導致行為不符合預期。l企業倫理問題發生在此缺口,管理者應加強員工的道德教育,藉由道德教育讓員工瞭解現存重要的道德法則,以及如何應用這些道德法則來研判是非對錯,以免面對真實問題時,無法形成符合預期的道德研判。19缺口二:企業營運經常面臨道德法則無缺口二:企業營運經常面臨道德法則無 法研判的模糊地帶法研判的模糊地帶l道德法則的形成,都是基於過去人類生活的經驗,但是決策者仍會面臨

9、,不知如何研判是非對錯的問題。問題在於問題本質的複雜,以至於無法依據過去的道德法則或經驗,做出沒有爭議的道德研判。l企業倫理問題發生在此缺口,可行的辦法,就是不要期望發展出研判的道德通則,擱置不同道德法則之間的爭議,僅就每一個各別情況進行分析,以集體決策的方式,形成最符合多數人利益的見解。20缺口三:利益衝突問題缺口三:利益衝突問題l當決策出現利益衝突時,若依循道德法則的研判,又會造成自身利益的損失。在這樣的道德困局(ethical dilemma)當中,當事人如果無法承受決策的後果(利益損失),或是無法抗拒誘惑(不當的利益),就很容易發生道德危機。l企業倫理問題發生在此缺口,對策於如何強化員工對於利益衝突處理能力。如此,就有機會找出一個大家都能解受的因應對策。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