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97123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基础概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基础概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基础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基础概述》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你可以从图中你可以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呢?获得什么信息呢?2从标志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呢?从标志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呢?34u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通过某些形式表达并借助某种载体进行有化,通过某些形式表达并借助某种载体进行有用知识的传播。用知识的传播。u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u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的描述。5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

2、递的内容。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67u此定义包含了信息的5种特点u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u信息是借助一些形式来表达,如文字、符号、图形、图形等。u信息是可以借助载体传递的,如甲骨、纸张、电视、广播、网络等。u信息是有价值的。其有用性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接受者而言的。u信息是知识。掌握有用的信息是人们知而获智的经验积累,是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u相对性相对性 u真实性真实性u转移性转移性u变化性变化性u有序性有序性u动态性动态性u时效性时效性u共享性共享性u可转化性可转化性 9u载体依附性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3、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甚至人的大脑,及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甚至人的大脑,都是信息的载体。都是信息的载体。注意:(注意:(1)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不)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不用信息可以依附于同一个载体。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用信息可以依附于同一个载体。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同样一则新闻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同样一则新闻我们在广播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我们在广播上听到

4、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10u可存储性可存储性 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正是因为信息的可存储性,我们通过书籍、录音、影响可以看见或听到以前发生的事物,而不需要把以前的真实事物保存下来的原因。12u传递性和共享性传递性和共享性 举例:举例:“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5、分析:分析:苹果代表的是物质,交换之后不会再生,而苹果代表的是物质,交换之后不会再生,而思想代表的是信息,交换之后可以同时存在,甚至思想代表的是信息,交换之后可以同时存在,甚至产生出更多的信息。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产生出更多的信息。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13u时效性时效性 这张优惠券现在可以使用吗?这张优惠券现在可以使用吗?过期了!过期了!14v“口说无凭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v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安座在家中观看北通过卫

6、星信号,我们可以安座在家中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v小明将喜欢的电影刻成光盘小明将喜欢的电影刻成光盘v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载体依附性)(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和共享性)(传递性和共享性)(可存储性(可存储性)(时效性(时效性)16u信息的载体信息的载体u信息是处理数据之后产生的结果,而保存这些信息(数据),需要选择可以存储相应信息的媒介,这些媒介通常被称为信息载体。载体可以是由多种多样的形式或介质制成。u信息载体的分类信息载体的分类u一般分为文献载体和网络信息载体。其共性是可以长期保存信息、编辑信息、删除信息、管理信息。其个性是

7、保存信息具有针对性。例如,ROM只读存储器,只允许保存一次性的写入信息,但可以反复读取这些信息。u(1)文献信息载体文献信息载体 主要是用书籍、报刊、杂志、胶片等形式保存的信息。u(2)网络信息载体网络信息载体 网络是获取、交流信息的最好形式和手段。目前已经成为人们保存和获取信息的主要信息载体。如:万维网(www)浏览器、电子邮件、网络硬盘等。书是不是信息?书是不是信息?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不是信息,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也是表现形态。信息是通过载而是信息的载体,也是表现形态。信息是通过载体来表示(表达)和传播(传递)的。体来表示(表达)和传播(传递)的

8、。书是文字、图像的载体,也是信息的载体。而书书是文字、图像的载体,也是信息的载体。而书本身不是信息。本身不是信息。7u信息的传递u信息的使用价值是在信息的传递与应用中体现的。信息的传递体现信息本身的时效性和信息价值的基本需求,也就是说信息只有及时准确的传递到需求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u信息的获取u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u直接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与事物接触使事物的面貌和特征在人得大脑中留下印象。例如: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与各种科学实验等。u间接获取信息:是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鉴别和挖掘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信息。u例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查阅或观看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

9、电子读物等获取的信息。u信息的甄别与评价 理解有益信息,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恰当地选择获取信息的方法,合法地取得信息。u信息的加工 就是说按照需求对其进行辨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研究、整理、编辑和存储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信息的筛选和辨别: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假信息和无用的信息只有通过认真筛选和辨别,才能防止鱼目混珠、真假混杂。u信息的分类和排序:收集来的信息是一种初始的、零乱和孤立的信息,只有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才能存储、检索、传递和使用。u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对分类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计算,可以使信息更具有使用价值乃至形成

10、新信息u计算机信息加工方式u计算机加工的一般过程: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和信息存储。u计算机加工的类型: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u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u基于人工智能化信息的加工u两者的特点:u人工加工方式:所需工具较少、方法灵活 使用方便、因而被人们广泛采用,但有时加工过程繁琐、容易出错、费时。u计算机加工方式: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精度,满足了管理者决策的需求,设备要求高,受场合限制u信息与数据u信息和数据是有区别的,数据时独立的尚未加工的事实的集合,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后产生出的结果的描述。只有经过加工和处理或换算成人们想要的数据,才能称为信息。u数据和信息

11、之间的关系数据存储加工信息决策u信息技术u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就是以注重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为主的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实施、保障维护及管理。u信息技术发展特征:u高速度:建立高速度的信息交换网络(如:电子邮件、浏览网页、QQ等)u大容量:建设大型数据库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u高效率:具有高速度、可靠性、强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系统。u更安全: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u信息系统:u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u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零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之为子系统),如:运算器、

12、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入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而硬件系统又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u信息系统的定义:u信息系统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 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u信息系统包括:u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u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u信息传输系统: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u信息系统的类型u按照处理对象,可把信息系统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u作业信息系统:作业信息系统的任务是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和支持办公事务,并更新有关数据库。u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