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09293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专题训练十二专题训练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说: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所探究的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 功与失败的历史”出现这种观念的根源是( ) A.个人主义迅速成长B.平民地位不断提高 C.工商业发展的结果D.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解析:C 材料反映了古希腊、罗马的史学研究突出“人”的主体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工商业发展是其产生的根源,故 C 项正确,A、B 两项是主要原因,但不是根源,故排除。海外贸易 比较发达是古希腊、罗马工商业发展的表现之一,故 D

2、 项错误。 2.“他认为善、真、义、美均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真理或公平的永恒标 准。既然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就只能有特定有效的真理。 ”持此观点的是( ) A.普罗塔戈拉B.柏拉图C.牛顿 D.爱因斯坦 解析:A 根据材料“他认为善、真、义、美均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真理 或公平的永恒标准”可知强调认识的相对性,根据“既然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可知强调感觉 是认识的起源,综合材料信息可判断材料观点为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故 A 项正确; B、C、D 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3.苏格拉底说:“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

3、种,那就是无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B.德行的根源在于知识 C.知识是判断善恶的法则D.唯有知识是最可贵的 解析:B 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即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 罪恶的根源,故 B 项正确。 4.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 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 我。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意义 B.否定理性的价值 C.主张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D.主张美德即知识 解析:C 关注自然界不符合材料中“

4、不能求诸自然外界”,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否定理性, 故 B 项错误;据材料“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可知通过认识自我去追求真理,故 C 项正确;材料 没有强调美德,故 D 项错误。 5.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 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此观点( ) A.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念 B.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潮流 C.是外邦人与罗马公民斗争的产物 D.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解析:A 题干中“奴隶是人”体现了人生而平等的观点,也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 念,故 A 项正确;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潮流与古罗马不

5、符,故 B 项错误;C、D 两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 除。 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改革的领导人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 2 -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他们都( ) 主张主权在民 承认追求财富的合理性 重视现实生活 否定圣经的权威A.B.C.D. 解析:D 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的诉求,主权在民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故 A 项错误;据材料“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 生活的需要”可知承认追求财富的

6、合理性,故 B 项正确;据材料“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 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可知,他们都重视现实生活,故 C 项正确;他 们都批判和否定基督教神权统治,追求思想自由,但不反对圣经的权威,故 D 项错误。 7.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先驱,其作品赞颂了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婪的是( ) A.彼特拉克 B.但丁 C.薄伽丘D.莎士比亚 解析:B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在著作神曲中,对教会的丑恶 表达了憎恶,赞颂了人的伟 大,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人物与题意不符。 8.2016 年是莎士比亚逝世 400 周年,某文学社举办了莎翁作品展。可以在展会上展出的莎

7、翁作品 是( )解析:C 神曲是但丁的作品,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作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作品,故选 C。 9.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 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等级神职人员。这主要表明( ) A.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 B.文艺复兴运动处于萌芽时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十分弱小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解析:D 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是对材料的简单理解,故 A 项错误;材料着重论述的是文 艺复兴运动参加人员的构成而非发展阶段,故 B 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影响力的强弱材料并未体 现,故 C

8、项错误;文艺复兴的参加者局限于社会上层使其并不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故 D 项正确。 10.西方某著名人物曾发表演说:“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 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他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 他不住那里。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 和装饰都无关紧要。 ”据此判断,该演说者最有可能是( ) A.罗马教皇朱理二世B.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C.浪漫主义作家雨果D.建筑师布鲁内列斯齐 解析:B 据材料可知该演说者宣扬因信称义,符合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思想,B 项正确。罗马 教皇主张“因行称义”,与

9、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A 项;浪漫主义作家的重心并非在宗教改革上,C 项 错误;“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显然与建筑师的身份不符,D 项错误。 11.“唯独圣经” “唯独恩典” “唯独信心” “唯独基督” “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是宗教改革时期 重要的口号,其意义在于( ) A.宣扬因行称义 B.传播人文主义 C.创立新教教派 D.否定教皇权威- 3 -解析:D 因行称义是天主教的主张,故 A 项错误;这些口号的作用在于打击天主教教廷,侧重点不 是传播人文主义,故 B 项错误;这些口号是新教教派的口号,故 C 项错误;这些口号实际上表明 “因信称义”主张,这就否定了罗马教皇和天主教

10、会的权威,给信徒信仰上帝的自由,故 D 项正确。12.以下是某学生所做的知识线索图(箭头表示因果关系),中间空项应该是( )A.价格革命B.拿破仑法典 C.启蒙运动D.人权宣言 解析:C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价格革命,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 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图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而非影响,故 A 项 错误;拿破仑法典是图中“法国革命”的产物而非原因,故 B 项错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启蒙运动兴起,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美国独立,与 图相符,故 C 项正确;人权宣言的发表晚于“美国独立”且是“法国

11、革命”的产物,故 D 项 错误。 13.伏尔泰在他的名著哲学通信中这样谈到:“他们由于不断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样的政府:在 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若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束缚了;在这个政府里,老爷 们高贵而不骄横,人民心安理得地参与国事。 ”他所说的政府应该是( ) A.美国政府B.法国政府C.德国政府D.英国政府 解析:D 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中也体现了君主的权力 受到限制。当时美国还未成立,法国和德国还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只有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故 D 项正确。 14.(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在讲解某个思想概念时,有位教师引用了

12、这几句话:“国家的意 志是全社会的意志,每个公民在投票时,是一项神圣的举动,投票就是奉献自己全体公民精神 相通,死生与共。 ”据此,推测这个思想概念有可能是( ) A.社会契约论B.自然权利学说 C.君权民授论D.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A 社会契约论指人们按照共同意志,相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来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材料 “国家的意志是全社会的意志”体现社会契约论思想,故 A 项正确;自然权利学说,主张自然赋予 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与材料“国家的意志 是全社会的意志”不符,故 B 项错误;君权民授论主张君主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与材料“国家的意 志是全社会的

13、意志”不符,故 C 项错误;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权力分立是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 证,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互相独立互相监督,与材料“国家的意志是全社会的意志”不 符,故 D 项错误。 15.“思想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下列对“人”的认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 在枷锁之中” “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与其他人相同”A.B.C.D. 解析:D 为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名言;是普罗塔戈拉的观 点;为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 思想;是斯多亚学派的主张,D 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14、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 4 -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 称义及随之而来的全部拯救只有因信,因为称义和得救都赖上帝的怜悯,这点只有在信 的行动中才能领受。人的伦理性活动的“善行”在此无任何地位。它们既不会给我们带来拯救, 也不会为我们保住拯救。只有因信,才能使我们保持永生。 (德)保罗阿尔托依兹马丁路德的神学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薄伽丘的十日谈为例,说明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 生” 。(4 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神

15、学的核心思想及实质,并分析由该思想引发的政治运动对西方 人文精神发展所起的作用。(6 分) 解析:第(1)问考查用具体史实对特定观点的说明,可以结合十日谈的内容、特点和实质说明。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称义及随之而来的全部拯救只有因信”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信仰即 可得救(因信称义);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人的伦理性活动的“善行”在此无任何地位。它们既 不会给我们带来拯救”结合所学得出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 第三小问,结合所学 得出,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 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答案:(1)说明:十日谈讽刺

16、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出人类 平等的思想;讴歌人性的思想;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4 分) (2)核心思想: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1 分) 实质: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1 分) 作用: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 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4 分) 17.(2017浙江 11 月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2 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 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

17、 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 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 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 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 材料二 18 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 人一般每周工作 6 天,每天工作 12 至 14 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 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 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

18、甚至致死的风 险。19 世纪 30 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 野 人。 ”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 17、18 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5 分) (2)18 世纪后半期至 19 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 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 19 世纪上半叶欧 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5 分) 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得出主要思想。由“人是生而自由的”得出人生而自 由和思

19、想自由;由“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得出主权在民;由“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 说而诞生”得出浪漫主义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使人们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 的崇拜,其最大价值在于主张人本身的彻底解放。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反差的- 5 -主要表现:由“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 6 天,每天工作 12 至 14 小时”得出工作时间长;由“他们 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得出劳动强度高,由“工资却 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得出工资低,由“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 得出风险大。第二小问,注意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两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 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使阶级矛盾尖锐,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 力量;科学社会主义者指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答案:(1)人生而自由、思想自由;主权在民;尊崇理性,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充满个性的浪漫 主义。(5 分) (2)主要表现: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工资低;风险大。抗争与思索: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 工人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