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08736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 1 节节 DNA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六)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对 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C转化的有效性与 R 型细菌的 DNA 纯度有密切关系D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根据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 纯度越高,转化的有效性越强,说明转化的有效性与 S 型细菌的 DNA 纯度有密切关系。答案:C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思路是将物质分离、提纯,单独观察其

2、作用效果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使用含35S 和32P 标记分子的培养基进行噬菌体的培养和标记C如果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检测到放射性,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不合适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物质分离、提纯,单独观察其作用效果,A 项错误;培养噬菌体要用活的细菌,不能用一般的培养基,B 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培养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造成上清液中出现32P 标记的噬菌体(过长:含子代噬菌体。过短:含亲代噬菌体),C 项正确;这两个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D 项错误。答

3、案:C3如图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A BC D解析:实验中活的 R 型细菌在 S 型细菌的 DNA 作用下,转化为 S 型细菌,说明 S 型细菌的 DNA 肯定进入了 R 型细菌中,并实现了对其性状的控制,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为了排除其他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能性,还要设计一系列对照实验,题中的均分别与构2成对照实验,说明 S 型细菌的蛋白质、多糖荚膜等都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即证明了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D4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4、)A都要加热处理B要将所有提取物与 R 型细菌共同培养C的结果只有 S 型细菌或 R 型细菌一种菌落D的结果可能是有 S、R 型细菌两种菌落解析:图中是加热处理 S 型细菌,是物质提取技术,A 项错误;是将提取物分别与R 型细菌混合培养,分别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B 项错误;的结果可能在培养基上出现两种菌落,光滑的和粗糙的,意味着两种细菌都有,C 项错误,D 项正确。答案:D5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 R 型细菌的 1、2、3、4 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DNA 和 DNA 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 R 型细菌的是( )A3

5、 和 4 B1、3 和 4 C2、3 和 4 D1、2、3 和 4解析:2、3、4 三支试管内只有 R 型细菌,因为没有 S 型细菌的 DNA,所以三支试管中的 R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1 号试管因为有 S 型细菌的 DNA,所以会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 R 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 R 型细菌存在。答案:D6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 S 型、R 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哪个选项( )3解析: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混合后,S 型细菌的 DNA 分子进入部分 R 型细

6、菌,并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分子上,并且新形成的 S 型细胞不断增殖,从而使重组的 S 型细菌数量不断增加,A、B 图符合。另一部分未发生基因重组的 R 型细菌则通过增殖,产生大量的 R 型细菌,B 图符合。故正确答案为 B。答案:B7如图是科学家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本质所做的一组实验,三个实验的培养皿中只存在一种菌落的是( )A实验一 B实验二C实验三 D实验一和三解析:实验二中加入的 DNA 酶能分解 S 型菌的 DNA,使 R 型菌不能转化为 S 型菌,所以培养皿中只有一种菌落。答案:B8如果用32P、35S、15N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

7、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35S、15NB可在 DNA 中找到32P、15NC可在外壳中找到32P、15ND可在 DNA 中找到32P、35S、15N解析:用32P、35S、15N 标记后,亲代噬菌体的 DNA 中含有32P、15N,蛋白质外壳中含有35S、15N。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噬菌体外壳留在外面,DNA 进入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完全以细菌体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无放射性,A、C 错误;子代噬菌体 DNA 只4有一部分含有亲代链(含32P、15N),B 正确;DNA 中不含有 S 元素,D 错误。答案:B9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几个经典实验中,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

8、是( )A要用同位素标记 DNA 和蛋白质B要分离 DNA 和蛋白质C用 DNA 和蛋白质去侵染D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解析:要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在实验中最关键的是使用一定技术手段去分离 DNA 和蛋白质分子,让其单独侵染,去观察它们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用同位素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分子以及从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其目的都是如此。答案:B10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 和35S 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 B、C、 D、解析:赫尔希和蔡斯用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用

9、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在DNA 中只有磷酸含有 P 元素,在蛋白质中 S 元素应存在于 R 基上也就是图中的。答案:A11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体内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 RNA 遗传B可单独生存,通过蛋白质遗传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D可单独生存,通过 RNA 遗传解析:提取这种病原体发现,其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分别用其 RNA 和蛋白质给植物接种,发现只有接种病原体 RNA 的植物得病,说明该病原体的遗传物质为 RNA,该病原体为 RNA病毒。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单独生存。答案:A12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10、,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5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 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32P 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在于上清液中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经过搅拌、离心,上清液是质量较轻的噬菌体,沉淀物是被浸染的大肠杆菌,A 项错误;搅拌不充分,噬菌体与细菌未分离,放射性应出现在沉淀物中,B 项错误;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注入自身的 DNA,子代噬菌体的 DNA 会含32P,上

11、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 项正确、D 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科学家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中的一个实验。(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步骤如下:A将一部分 S 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发现在第 4 组培养基中有 S 型细菌。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 DNA。请利用 DNA酶作

12、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 ,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材料用具:R 型细菌、S 型细菌、DNA 酶、蒸馏水、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实验设计方案:第一步:从 S 型细菌中提取 DNA;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组,标为 A、B、C,请将处理方法填写在表格中:组合编号ABC处理方法不加任何提取物6第三步:将 R 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预测实验结果:_。得出结论:_。(3)回答下列问题。“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以细菌为实验材料主

13、要是由于细菌具有_、_等优点。艾弗里实验最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写出艾弗里实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_(写出两种)。解析:(1)通过对比可知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活的 S 型细菌,说明 S 型细菌中有某种物质能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细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细菌具有繁殖快、结构简单、易于培养等优点。艾弗里在设计实验时最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结合艾弗里实验过程可知,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分离技术、物质的鉴定技术等。答案:(1

14、)S 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2)在 B 组中加入提取出的 S 型细菌 DNA,在 C 组中加入提取出的 S 型细菌 DNA 和 DNA 酶A、C 组培养基中未出现 S 型细菌,B 组培养基中出现 S 型细菌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3)结构简单 繁殖快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分离技术、物质的鉴定技术等(任选两种)141952 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地

15、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_的特点。(2)通过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 和35S 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变化。(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 1 min 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 和32P 分别7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80%和 30%证明_。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否则细胞外

16、_的含量会增高。(4)本实验证明在噬菌体复制和遗传过程中_起着作用。答案:(1)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核酸)(2)用含32P 和35S 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 和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 DNA 和蛋白质的位置 (3)使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较低 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32P (4)DNA15研究发现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简称 TMV)体内仅有蛋白质和 RNA 两种化学成分,这类生物性状(如 TMV 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的遗传是受蛋白质还是受 RNA 控制?请设计实验探究 TMV

17、 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 RNA。.实验原理:(1)利用水苯酚溶液可以将 TMV 分离,获得 TMV 的蛋白质和 RNA。(2)_。(3)_ _。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正常生长的烟草、苯酚、试管、玻璃棒等必需的实验仪器。.主要实验步骤:(1)利用水苯酚溶液分离 TMV,获得纯净的 TMV 的蛋白质和 RNA。(2)取正常生长的烟草植株,选取_。(3)_。(4)正常培养烟草植株,并注意观察_。.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1)_,说明 TMV 中蛋白质是遗传物质。(2)_,说明 TMV 中 RNA 是遗传物质。解析:根据实验目的“探究 TMV 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 RNA”及实验原理(1),可以确

18、定本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将烟草花叶病毒进行分离,获得病毒蛋白质和 RNA,再分别探究它们是否在遗传中起作用。根据题干信息“TMV 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 ,可以确定本实验的实验指标是:能否使正常烟草叶片感染,出现相应病斑。同时作为遗传物质,还应能使生物性状8如病毒的感染性在传宗接代中保持连续和稳定。根据上述分析,可确定实验中涉及的另两个原理分别为:TMV 能使正常的烟草叶片感染出现相应病斑;遗传物质能使生物性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2)TMV 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3)遗传物质能使生物性状保持相对稳定.(2)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三片叶片,编号为 A、B、C(3)分别用完整的 TMV、TMV 的蛋白质、TMV 的 RNA 感染 A、B、C 三片叶片(4)相应叶片的表现症状.(1)A、B 叶出现病斑,C 叶正常,并且用 B 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仍出现相同病斑(2)A、C 叶出现病斑,B 叶正常,并且用 C 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仍出现相同病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