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同步习题--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084985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同步习题--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同步习题--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同步习题--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同步习题--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同步习题 一、单选题1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容器体积为2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B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C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D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2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的表面有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B催化剂能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C催化剂、增大了该历程中的最大能垒(活化能)D催化剂表面发生的反应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熵增的反应都是自发的,自发反应的现象一定非常明显B应该投入大量资金研究2CO(g)2C(s)+O

2、2(g)H0该过程发生的条件,以解决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引起的环境问题C常温下,若反应A(s)+B(g)=C(g)+D(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D已知C(s)+CO2(g)=2CO(g)H0,该反应吸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4在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图1表示时容器中、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的体积分数随起始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B由图2可知反应,正反应吸热且C若在图1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和,此时D时,向空容器中充入和,达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小于0.5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催化机理如图所示,其中是氢氧自由基,

3、是醛基自由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时,该反应的不变B不是所有过程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总反应为D为中间产物之一,与中所含阴离子相同6下列实验中,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测定反应生成H2的速率B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AABBCCDD7可逆反应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B 吸热反应C 吸热反应D 放热反应8“氯化反应”通常指将氯元素引入化合物中的反应。计算机模拟单个乙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历程中活化能为1.6810

4、-24eVBM2为C2H2与HgCl2形成的中间体C反应物或产物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吸附和脱离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CH(g)+HCl(g)H2C=CHCl(g)H=-2.2410-24eVmol-19如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进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a与b相比,b的活化能更高B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Ca与b相比,a中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比更高Da与b相比,a对应的反应速率更快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目的或结论A将少量片放入溶液中证明的金属性比强B将点燃的镁条置于盛有集气瓶中,瓶内壁有黑色固体生成镁

5、的还原性比碳强C向溶液(含少量杂质),加入适量氯水,再加萃取分液除去溶液中的D向溶液中加入5滴同浓度的溶液,再加入几滴溶液,溶液显血红色与的反应是可逆反应AABBCCDD11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HI(g)H2(g)+I2(g)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K2的关系为(平衡常数为同温度下的测定值AK1=K2BK1=K2CK1=2K2DK1=12在容积固定的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a kJmol1,若充入2 mol CO(g)和4 mol H2(g),在不同温度、不同时段下H2的转化率如下表:(已知a1a2)15分

6、钟30分钟45分钟1小时T145%75%85%85%T240%60%a1a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下,45分钟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根据数据判断:T1013下列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B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实验室用排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收集Cl2D由NO2和N2O4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14以丙烯(C3H6)、NH3、O2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反应2C3H6(g)2NH3(g)3O2(g)2C3H3N(g)6H2O(g)反应C3H6(g)O

7、2(g)C3H4O(g)H2O(g)反应时间相同、反应物起始投料相同时,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丙烯腈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或使用更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丙烯腈产率C图中Y点丙烯腈产率高于X点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导致反应I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图中X点丙烯腈产率与Z点相等(T1T2),则一定有Z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X点的正反应速率15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选项是A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在低温处B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对H2(g)+I2(g)2HI(g)平衡

8、体系加压,混合气体颜色加深D饱和硫酸铜溶液投入CuSO4晶体,析出CuSO45H2O二、填空题16已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g)N(g)P(g)Q(g),H0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mol/L,c(N)=2.4mol/L,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_;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之比,p(始):p(平)=_(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mol/L,c(N)=amol/L;达到平衡后,c(P)=2mol/L,a=

9、_(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bmol/L,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_。(5)若反应温度不变,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M)=0.5mol/L,c(Y)=0.2mol/L,c(P)=0.4mol/L,c(Q)=0.4mol/L,则下一时刻,反应向_(填“正向”或“逆向”)进行。17氨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1)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工业生产中为了储运大量浓硝酸,最好选择_作为罐体材料。A铜B铂C铝D镁(3)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_ (填字母

10、序号)。A酸雨B沙尘暴C光化学烟雾D白色污染(4)人们开发了溶液吸收、催化还原等尾气处理方法。请以尾气中的NO2处理为例,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纯碱溶液吸收法:(提示:NO2与纯碱溶液反应可发生歧化生成两种盐) _(5)氮及其化合物在催化剂a和催化剂b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_。A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极性共价键的形成BN2与H2反应属于氮的固定过程C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6)某兴趣小组对反应2NH3(g) N2(g)+3H2(g)进行了实验探究。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0.1 mol NH3通入3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此时容器内总压

11、为200 kPa),各物质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t1时反应达到平衡,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0t1时间内的反应速率v(H2)=_molL-1min-1(用含t1的代数式表示);t2时将容器体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并保持不变,图中能正确表示压缩后N2分压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用图中a、b、c、d表示)。18氨气中氢含量高,是一种优良的小分子储氢载体,且安全、易储运,可通过下面两种方法由氨气得到氢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0.1mol NH3通入3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此时容器内总压为200kPa),各物质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

12、图所示。(1)若保持容器容积不变,t1时反应达到平衡,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0t1时间内的反应速率v(H2)=_molL-1min-1(用含t1的代数式表示);(2)t2时将容器容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并保持不变,图中能正确表示压缩后N2分压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用图中a、b、c、d表示),理由是_(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_。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dD(g)+eE(g)gG(g)+hH(g)K=,其中p=100kPa,pG、pH、pD、pE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19用活性炭还原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N2(g)+CO2(g)。(1)写出上述

13、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_。(2)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C与NO发生反应,所得数据如表,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NO的物质的量/mol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mol17000.400.0928000.240.08结合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H_0(填“”或“”),理由是_。(3)700时,若向2 L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和发生反应:N2(g)+CO2(g) C(s)+2NO(g);其中、NO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_。 图中A点v(正)_v(逆)(填“”“”或“=”)。 第时,外界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 A加催化剂B增大碳的物质的

14、量C减小的物质的量D升温E降温20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中,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开始至4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3)4min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填“是”或“否”),8min时,v(正)_v(逆)(填“”、“”或“=”)。21工业制备纯碱的原理为:NaCl+CO2+NH3+H2O=NH4Cl+ NaHCO3。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反应体系中出现的几种短周期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第二周期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是_。(2)反应体系中出现的非金属元素可形成多种化合物 ,其中和铵

15、根离子空间构型相同且属于有机物的电子式是_,该分子为_( 选填“极性”、“非极性”)分子。(3)写出上述元素中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下列关于该元素和氧元素之间非金属性大小判断依据正确的是_(填编号)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合价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 氢化物水溶液的酸碱性(4)有人设想冰的晶胞也应该类似于金刚石,但实际较为复杂,可能是因为氢键较弱而导致“饱和性和方向性”很难被严格执行。例如:有文献报道氨晶体中每个氢原子都形成氢键,则每个NH3与周围_个NH3通过氢键相结合。(5)化合物 FeF3熔点高于1000,而Fe(CO)5 的熔点却低于

16、 0,FeF3熔点远高于Fe(CO)5的原因可能是_。22I.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Y的转化率为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II.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有以下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编号温度/3040506070显色时间/s16080402010(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3)实验试剂除了1molL-1KI溶液、0.1molL-1H2SO4溶液外,还需要的试剂是_;(4)上述实验操作中除了需要(3)的条件外,

17、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_(填字母)。A温度B试剂的浓度C试剂的用量(体积)D试剂添加的顺序23氧化剂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某实验小组以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实验编号温度()反应物催化剂20253%溶液无20255%溶液无20255%溶液0.1g20255%溶液12滴1溶液30255%溶液0.1g(1)实验和的目的是_。同学甲在进行实验和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写出一种即可)。(2)实验、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

18、积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分析该图能得出的结论是_,_;(3)同学乙设计了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定量分析,以生成20气体为准,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4)向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6A、0.2C和一定量(未知)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请回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若,则内反应速率_,A的转化率为_;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是_;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初始状态的_倍。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C

19、【详解】A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乙烯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H0,A错误;B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烯转化率增大,根据图知压强p1p2p3,B错误;Ca点乙烯转化率为20%,则消耗的n(C2H4)=1 mol20%=0.2 mol,对于可逆反应可列三段式:,有化学平衡常数,C正确;D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达到平衡时间越短,压强:p2p3,温度:a点b点,则达到平衡时间:ab,D错误;故答案选C。2D【详解】A催化剂的表面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选项A错误;B催化剂不能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选项B错误;C催化剂、减少了该历程中的最大能垒(活

20、化能),选项C错误;D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催化剂表面发生的反应为,实现了氨的催化氧化,选项D正确;答案选D。3C【详解】A反应进行的方向与反应现象无关,且熵增的反应不一定自发进行,自发反应的现象不一定明显,故A错误;B为吸热反应,需提供能量,不能利用该吸热反应解决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引起的环境问题,经济上不划算,故B错误;C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S0,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可知该反应的H0,故C正确;D由化学计量数可知S0,且H0,则高温下可自发进行,故D错误;故选:C。4D【分析】图甲可知,时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B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4 mol -0.2 mol =,C的物质的量

21、变化量为0.2mol,各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A(g)+B(g)C(g)。可计算平衡常数K=25。【详解】A由图甲可知,时5min达到平衡,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故 ,选项A错误;B在一定的温度下只要A、B起始物质的量之比刚好等于平衡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平衡时生成物C的体积分数就最大,A、B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即a=2。由图乙可知,:一定时,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选项B错误;C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向体系中充入0.2 mol B和0.2 mol C,

22、由于B和C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Qc=K,平衡不移动,故,选项C错误;D由图可知,时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分别为、,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x:y:1:1,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为,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A 和1 mol B达到平衡等效为原平衡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达到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小于,选项D正确。答案选D。5D【详解】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使用MnO2催化时,该反应的H不会发生变化,A项正确;B催化机理中存在与H+反应生成CO2和H2O的过程,该过程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C根据图示的催化机理可知总反应为:,C项正确;D

23、Na2O2中的阴离子是,与不一样,D项错误;答案选D。6B【详解】A生成的氢气能从长颈漏斗溢出,无法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故不选A;BB选项中,两组实验只有温度是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B;C右侧试管内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是左侧试管的2倍,所以不能根据褪色时间判断反应速率,故不选C;D两组实验加入催化剂的阴离子不同,所以不能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故不选D;选B。7D【详解】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T2先达到平衡,可知T1 T2,由图可知升高温度,C的质量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D。8C【详解】A该历程中活化能应为1.68-(

24、-0.433) 10-24eV=2.11310-24eV,故A错误;B由图中反应机理可知,M2为HCl、C2H2与HgCl2形成的中间体,故B错误;C反应物或产物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吸附和脱离,故C正确;D题目中模拟的是单个乙烯分子,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CH(g)+HCl(g)H2C=CHCl(g)H=-2.2410-24NA eVmol-1,故D错误;故选C。9B【详解】Aa与b相比,a的活化能更高,故A错误; B正反应放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故B正确;Ca与b相比,b活化能小,b中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比更高,故C错误;Da与b相比,b活化能越小,b对应的反应速

25、率更快,故D错误;选B。10B【详解】A将少量片放入溶液中,发生反应,没有铁被置换出来,不能证明的金属性比强,故不选A;B将点燃的镁条置于盛有集气瓶中,发生反应,镁是还原剂、C是还原产物,证明镁的还原性比碳强,故选B;CFe2+还原性大于Br-,氯气先氧化Fe2+,向溶液(含少量杂质)中加入适量氯水,不能除去溶液中的,故不选C;D向溶液中加入5滴同浓度的溶液,过量,再加入几滴溶液,溶液显血红色,不能证明与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不选D;选B。11D【详解】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 ,反应:HI(g)H2(g)+I2(g)的平衡常数,对比两者表达式可得出,即K1=,故选D。

26、12B【分析】根据平衡的定义,当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时达到的状态即为平衡状态进行判断平衡点,根据转换率可表示单位时间内转换的快慢可以判断反应速率。根据速率公式进行计算速率。【详解】AT1下,45分钟到1小时氢气的转化率不变,故可判断达到平衡,故A正确;B根据a1a2判断T2时达到平衡的时间在45分钟后,T2比T1的反应慢,故温度低,B不正确;CT2下,在前30分钟内氢气的转化率为60%,则转换了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4 mol 60%=2.4mol,则转换的一氧化碳根据方程式计算得:1.2mol,根据速率公式得:,故C正确;D根据温度T2到T1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相对向逆移,而温度降低,故逆反应

27、为放热,正反应时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答案B。【点睛】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根据温度对平衡的影响进行判断,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13B【详解】A将氨液化分离,即减小氨气浓度,促进平衡向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A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不符合题意;B对于反应 ,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压强对其平衡无影响,加压颜色加深,是因为体积缩小,导致c(I2)增大,B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符合题意;CCl2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在饱和NaCl溶液中,c(Cl-)增大,促使平衡逆向移动,降低Cl2溶解度,故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l2,C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不符合题意;D体系中存在平衡:

28、 ,加压体积缩小,导致c(NO2)瞬间增大,体系颜色加深,由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c(NO2)又逐渐减小,故颜色逐渐变浅,D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14B【详解】A反应中正反应体积增大,反应中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因此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不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A错误;B根据图象可知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又因为存在副反应,因此延长反应时间或使用更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丙烯腈产率,B正确;C根据图象可知图中X点、Y点所示条件下反应均没有达到平衡状态,Z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因此图中Y点丙烯腈产率高于X点的原因不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I建立的

29、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D由于温度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因此Z点的正反应速率不一定大于X点的正反应速率,D错误;答案选B。15C【详解】A氨水存在平衡:NH3+H2ONH3H2O,反应放热,放置在低温处,抑制反应逆向进行,A不选;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属于可逆反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抑制平衡正向移动,B不选;C对H2(g)+I2(g)2HI(g)平衡体系加压,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加深是因为体积缩小,颜色加深,C选;D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投入CuSO4晶体,析出CuSO45H2O,D不选。答案为C。16(1) 25% 1:1(2)增大(3)6(4)41%(5

30、)逆向【分析】(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mol/L,c(N)=2.4mol/L,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列三段式可得N的转化率为100%=25%;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p(始):p(平)=(1+2.4):(0.4+1.8+0.6+0.6)=3.4:3.4=1:1。(2)反应吸热,故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M的转化率增大。(3)由(1)可知,某温度下,K=,则,所以K=,故a=6。(4)由(1)可知,某温度下,K=,则,所以K=,可得b=2.4x,故M的转化率为100%=41%。(5)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M)=

31、0.5mol/L,c(Y)=0.2mol/L,c(P)=0.4mol/L,c(Q)=0.4mol/L,则Q=1.6K,故反应逆向进行。17(1)N2+3H22NH3(2)C(3)AC(4)2NO2+Na2CO3=NaNO2 + NaNO3+CO2或2NO2+2Na2CO3+H2O=NaNO2 + NaNO3+2NaHCO3(5)AB(6) b【详解】(1)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2)铝遇浓硝酸会钝化,故工业生产中为了储运大量浓硝酸,最好选择铝作为罐体材料;(3)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酸雨和光化学烟雾;(4)根据提示可知,NO2反应后生成的两种

32、盐分别为NaNO2和NaNO3,故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Na2CO3=NaNO2+NaNO3+CO2或2NO2+2Na2CO3+H2O=NaNO2+NaNO3+2NaHCO3;(5)A.催化剂a表面有NN键的断裂和N-H键的形成,A项正确;B.N2与H2反应属于氮的固定过程,B项正确;C.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N元素由-3价升高为+2价,有电子转移,C项错误;答案选AB;(6)0.1 mol NH3对应压强为200 kPa,平衡时NH3分压为120 kPa,则此时NH3为0.1mol=0.06mol,消耗NH30.04mol, molL-1min-1,则 molL-1min-1

33、体积缩小,N2分压瞬间增大,由于平衡逆移动,N2分压增大后又减小,故能正确表示压缩后N2分压变化趋势的曲线是b。18(1)(2) b 容器容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时,N2分压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时,容器容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该平衡逆向移动,所以N2分压先变为原来的2倍,后逐渐减小(3)0.48【详解】(1)密闭容器中0.1mol NH3总压为200kPa,则如图t1时H2的分压为120kPa,则H2的物质的量n(H2)=,则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H2)=;(2)t2时刻容器体积迅速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则N2的分压迅速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cd错误;

34、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N2的分压应比原来2倍小,则b正确,a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3)在该温度下,达到平衡时,p(N2)=40kPa=0.4p、p(H2)=120kPa=1.2p、p(NH3)=120kPa=1.2p,则K=。19(1)K=(2) 700时,K=0.167,800时,K=1,温度升高,K值增大,故为吸热反应(3) 0.01mol/(Lmin) AD【解析】(1)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表达式为:;(2)依据实验1和实验2起始时和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列三段式有:实验1:实验2:则,时,时,温

35、度升高,K值增大,故为吸热反应;(3)由图可知内的物质的变化为,由方程式可知,的物质的量变化为,所以平均反应速率;由图可知A点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正逆;由图可知第后,反应速率增大,A加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BC为固体,增大C的量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故B错误;C减小的物质的量,则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D升温,使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E降温,使反应速率减小,故E错误;故答案为:AD。20(1)2AB(2)0.025mol/(Lmin)(3) 否 =【详解】(1)由图象可看出A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物质的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反应的物质的量=0.8mol-0.2

36、mol=0.6mol;B生成的物质的量=0.5mol-0.2mol=0.3mol,所以A、B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A、B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反应开始至4min时,B物质的量变化0.4mol-0.2mol=0.2mol,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由图象分析可知,4 min时,随时间变化A、B物质的量发生变化,说明未达到平衡;8 min时随时间变化A、B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平衡,故v(正) =v(逆)。21 O CNO 非极性 1s22s22p3 bc 6 FeF3是离子晶体,Fe(CO)5是分子晶体,离子键的作用力远

37、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故FeF3熔点远高于Fe(CO)5【分析】氧的电负性最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甲烷分子具有中心对称;根据非金属强弱思维进行分析;FeF3是离子晶体,Fe(CO)5是分子晶体。【详解】(1)上述反应体系中出现的几种短周期元素,分别是H、C、N、O、Na,氧的电负性最大,因此非金属性最强的是O,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因此第二周期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是CNO;故答案为:O;CNO。(2)反应体系中出现的非金属元素可形成多种化合物 ,其中和铵根离子空间构型相同且属于有机物的是甲烷,其电子式是,甲烷分子具有中心对称,因此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故答案为:;非极性。(3)写出上述

38、元素中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是N,N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3,a. 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硝酸,O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因此a错误;b. 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合价,O显负价,氧非金属性更强,故b正确;c.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故c正确;d. 氢化物水溶液的酸碱性无法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故答案为:1s22s22p3;bc。(4)氨晶体中每个氢原子都形成氢键,并且考虑氢键饱和性和方向性出现与理论的偏差,氨晶体中,每个N原子的孤对电子接受分属其他氨分子的3个氢原子,一个氨气本身3个氢必然和其他的氨气的氮之间形成氢键,因此则每个NH3与周围6个NH3通过

39、氢键相结合;故答案为:6。(5)化合物 FeF3熔点高于1000,而Fe(CO)5的熔点却低于0,FeF3熔点远高于Fe(CO)5的原因可能是FeF3是离子晶体,Fe(CO)5是分子晶体,离子键的作用力远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故FeF3熔点远高于Fe(CO)5;FeF3是离子晶体,Fe(CO)5是分子晶体,离子键的作用力远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故FeF3熔点远高于Fe(CO)5。22 0.079molL-1s-1 0.395molL-1 79.0% X(g)Y(g)2Z(g) 4H4I-O2=2I22H2O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淀粉溶液 CD【详解】(1)10s时,Z的物质的量增加1.58mol,其

40、反应速率为: molL-1s-1,X的物质的量由1.20降低到0.41,其浓度较少量为:=0.395molL-1,Y的物质的量由1.0减少为0.21,其转化率为:,故答案为:0.079molL-1s-1;0.395molL-1;79.0%;(2)由图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三者的变化分别为:0.79、0.79、1.58,变化量之比为1:1:2,可得反应方程式为:X(g)Y(g)2Z(g),故答案为:X(g)Y(g)2Z(g);II.(1)KI具有强的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4I-O2=2I22H2O,故答案为:4H4I-O2=2I22H2O;(2)由表格数

41、据可知,该实验改变的外界条件是温度,测量的是不同温度条件下显色的时间,可知其其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为确定显示的时间,需要用到指示剂与碘单质出现显色,结合碘单质的性质可知应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故答案为:淀粉溶液;(4)设计实验必须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而浓度条件在(3)已经控制一致,因此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试剂的量和试剂的添加顺序,故答案为:CD;23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升高相同温度)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产生20气体所需的时间 0.006 60

42、% 0.08 1【详解】(1)实验和的浓度不同,则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学甲在进行实验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便于比较,需要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升高相同温度),故答案为: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升高相同温度);(2)由图可知,、中的反应速率大,说明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中的反应速率小,说明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

43、化效果更好;(3)反应是通过反应速率分析的,根据,所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时间(或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故答案为:产生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4)由图可知,A、B的物质的量减小,C的物质的量增加,且t1时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A、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0.15-0.06)(0.11-0.05)=32,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反应为3AB+2C,故答案为:3AB+2C;若t1=10时,则内以C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t1时,A的转化率为,故答案为:0.006;60%;由A和C的变化量之比为(0.15-0.06)(0.11-0.05)=32,可以推出B的变化量为0.03mol/L,容器的体积为4L,所以B起始的物质的量是(0.05-0.03)4mol=0.08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同温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其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