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发热.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75567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虚发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气虚发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虚发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虚发热.ppt(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甘温除大热甘温除大热我曾治疗一例84岁老人的气虚发热,高热达3941,持续15天。用甘温除热法治之,投以补中益气汤,服药8剂,病愈。我还治疗一例脾胃气虚所致的小儿高热,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热退,这都是甘温除热的例证。这一类病人,大都元气不足,阴火有余,若阴火上乘阳位,则引起发热。对这种发热的治疗既不能解表发散,也不能清热解毒,又不宜滋阴降火。发散则耗气伤津,清热则抑阳伤正,滋阴则滋腻碍脾。只能通过补中益气、调理脾胃的方法,使元气恢复,阴火敛降,则发热自除。此谓甘温除热法,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剂。高熟不退万桂华医案:唐某某,女,21岁。病已二十余日,因急性胃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吐泻诸症均除,

2、惟留高热不退。曾服苦寒、甘寒、辛凉及西药磺胺类药物十余日,皆末获效。症状:高热烦渴,渴喜热饮而不多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黄肌瘦,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质谈红,脉象细弱而数。证属气虚发热,拟“甘温除大热”法,宜小建中汤加减治之;白芍12克,白术9克桂枝5克黄芪24克,大枣3枚甘草6克馅糖30克(冲服)。2剂而愈。按语:气虚发热,多为低热不除,然亦有高热不退者,同样可用“甘温除大热”之法治之。本案脾气虚甚,故加黄芪、白术以助益气健脾之力。虚劳低热(粟粒性肺结核)李风翔医案;五岁女孩,三个月来下午低烧,久治不愈。面白,体瘦,食少,精神萎靡,大便干,日一次,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苔正常,诊为虚劳。

3、处方:小建中汤加党参、黄芪、当归。2剂后,热退神增,精神转佳。7剂后复诊,仍有低烧,依方继服14剂。(国医论坛1987;(1:23)按语:观本案脉证,属气虚发热无疑。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院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治当培补中气,调和阴阳。待中气建立阴阳平衡,则发热自退,此王旭高所谓“土厚火自敛也。”薛氏医案曾载:“余素性爱坐观书,久则倦怠,必服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酒炒黑黄柏少许,方觉精神清安,否则夜间少寐,足内酸热,若再良久不寐,腿内亦热,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致两腿左右频移,辗转不安,必至倦极方寐,此劳伤元气阴火乘虚下注。丁酉五十一岁,齿缝中

4、有如物塞,作胀不安,甚则口舌有如疮然,日晡益甚,若睡良久,或服前药始安。至辛丑时五十有五,昼间齿缝中作胀,服补中益气一剂,夜间得寐。至壬寅有内艰之变,日间虽服前剂,夜间齿缝作胀,每至午前诸齿并肢体方得稍健,午后仍胀。观此可知,血气日衰。”元气与阴火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指出“火之与气,势不两立”,阴火愈炽,元气就愈被伤耗,因此,李杲把这种阴火,叫做“元气之贼”。并谓:“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相火藏于肝肾,乃生长元气的物质基础,是为生理之“阴火”。相火离开肾肝而妄动,便是伤害元气的邪

5、火,即病理之“阴火”任应秋说:“李杲所说之阴火,实际上是指相火,相火与元气,是相互对立的,元气充沛则相火戢降,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元气不足,则相火妄动而发生病变(中医各家学说1986)李氏对“阴火”的另一论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内外伤辨惑论辨寒热)”。明确指出了这种“阴火”既非恶寒发热之外感,亦非气虚阴虚之发热,而是脾胃升降失职,清气不升,湿气下降,阻塞于下,内郁日久,湿遇化热而产生之“阴火”。亦为对病理“阴火”之论述。“饮节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显火上行,独燎其面(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说明了由于脾胃虚衰,元

6、气不足致相火妄动,离位上冲,阴火独旺的证候表现。由于“火与元气不两立”,尤能损耗元气,形成阴火愈盛、元气愈衰的恶性循环。甚至出现“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李氏强调补益阳气以甘温除热,即指“阴火”虚证而言。他说:“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温能除大热”。甘温何以能除大热?缘甘温能补益元气以降阴火。李氏之甘温除热法对后世影响极大,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重大作用。实者由“脾湿闭塞其下”所致湿性重浊,其性趋下,脾胃有伤,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湿留下焦,气机阻滞,二便不爽,湿无出路,闭塞则郁久化火,亦即“阴火”。而火性毕竟炎上,挟湿气逆而上冲,则必出现“蒸蒸而躁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躁热,须待袒衣露居近寒凉处即已,或热极而汗出,而未解(内外伤辨惑论辨寒热)”。在补中益气汤加减中常提到“少加黄柏泻阴中之伏火”,“更加黄芩”等,即是明指“阴火”有实火之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